姚丹
縱觀無數(shù)的課例,聆聽無數(shù)老師的課堂教學,深感教學目標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引領整個教學過程,決定教學的效果。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目標準確,導向明晰”呢?需要從兩個方面闡述。
一、現(xiàn)象中探因
(一)目標表述含糊
教學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嚼蠋焸儗⒄Z文單元目標作為篇章學習的目標,篇章學習目標等同課時目標。表述中籠統(tǒng)地強調(diào)“學會、認識或掌握、理解”等要求,忽視用什么方法和手段達到教學目標,表述含糊不清。
(二)主體對象錯位
眼下的許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依然是教師,教師對教學目標的作用認識不清,依然強調(diào)從教師教的角度確定教學的目標,忽視了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定位。“以教導學”成為教師教學的主導,“以學定教”依然很難真正落實。
(三)學科主次顛倒
在大量的記敘文學習中,許多老師把教材中的人文性作為主要目標,忽視了語言的品讀、積累、賞析,忽視了知識的教學、能力的提升。硬是從教學內(nèi)容中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導致語文味不濃,語文教學特點不明晰,語文課變成了品德課。
(四)三維目標全覆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睘閷崿F(xiàn)三維目標,老師們經(jīng)常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硬生生地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加進去,似乎每節(jié)課都應該進行價值觀的引導,根本不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也不考慮教材的特點。
(五)文體特點虛化
小學階段教材的選用以“童話、寓言、詩歌、小說、神話”等文體為主,進入高年級增加了散文、議論文等文體。教學中,教師常常把幾種文體統(tǒng)一實施教學,忽視了文體的特點。比如童話類的文章,應感受作品的神奇想象,詩歌類的文章應該引導品味語言,小說類的文章多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教學中研法
有效的教與學,始于教與學的目標定位。
(一)起點準確
新課標強調(diào)教學目標的定位應該把學科目標、年段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目標、課時目標分解落實。教學中,我將新課標2011年版做了整體的梳理,比如識字與寫字教學目標,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強調(diào)“會認”和“會寫”,教學中應多關注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重視書寫的正確、規(guī)范。到了中高年段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開始注重毛筆書寫和臨摹書法家的字體。把握好這個標準后,就能保證教學目標在各個年段里準確定位。
(二)三維整合
三維目標要有機整合。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整體感知單元的主題和學習內(nèi)容,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2.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5個生字,會寫25個生字,能讀記文中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圍繞“讀動物、說動物、寫動物”的訓練重點,指導學法,填寫單元學習單。
4.通過生字新詞、句子的學習和積累,增加語言儲存,為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5.理解課文描述動物形象的特點,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6.學會比較閱讀,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特點的能力。
7.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信息整理和概括的能力。
8.激發(fā)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寫清楚觀察的事物。
從中可以看到,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在單元的教學中,既從教師教的角度確定目標,又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制訂目標,將語文字、詞、句、篇的知識性內(nèi)容的傳授,與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yǎng)優(yōu)化整合,還從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角度,確定關愛動物的情感。教師按照目標的定位,導向語文學習的根本。
(三)具體可測
教學目標應該具體明確,便于理解、操作和檢測。尤其在課時目標的確定時,更應該清晰準確。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從整體目標出發(fā),實現(xiàn)課時的目標,即“導讀課教學目標:1.閱讀課內(nèi)外資料,整體感知,獲取信息,初步了解魯迅;2.理清文章思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初步了解抓住人物典型特點或幾件事刻畫同一個人物的新寫法”。在教學“分析信息,梳理目標——搜集信息,初識魯迅——理清脈絡,整體把握”三個環(huán)節(jié)時,使目標具有可測性。
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有效,需要從教學實踐中檢驗。要使教學目標合理和有效,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設計——實施——調(diào)整——反饋——反思——改進中,使教學目標更加清晰準確,導向更加明晰,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