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子巖
眾所周知,《西廂記》是我國古代四大著名戲劇之一,是一部風靡了700多年的文學杰作,由元代大劇作家王實甫根據(jù)唐代傳奇改編而成,自問世以來,家喻戶曉,傳播廣泛,影響深遠。
文化學者雷建德,繼陸續(xù)編著出版《西廂記·電視文學故事》《白話西廂記·章回小說》《西廂記·民族交響敘事曲》《白話西廂記(后傳)》《雷建德西廂記研究成果集錦》等專著之后,又從推進中國的“西學”研究、滿足人們審美的需求出發(fā),集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觀性、互動性并重的“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成功上線。
此舉不但填補了海內(nèi)外《西廂記》主題文化展示的一項空白,雷建德也由此成為《西廂記》古典文學研究、普及和再創(chuàng)作的重要學者之一。
緣起故鄉(xiāng)普救寺 締結西廂不了情
58年前,雷建德出生在黃土高原上黃河岸邊的一個碼頭小鎮(zhèn)風陵渡。由于父母行醫(yī)問藥的緣故,合轍押韻的中草藥方《湯頭歌》的韻律便成了他日后舞文弄墨的“啟蒙”老師。
40多年前,高中畢業(yè)的雷建德正趕上上山下鄉(xiāng)接受“再教育”,永濟縣蒲州村成了他接受再教育的插隊點。由于經(jīng)常途經(jīng)普救寺,聽不完的故事讓他陶醉,年輕的心靈便涌出了一個夢想:盡心盡力盡情盡責地搜集、研究、傳播、再創(chuàng)作《西廂記》。于是,中條山下黃河岸畔的鄉(xiāng)村里便多了一個酷愛鉆故紙堆的“青年老學究”,《西廂記》雜劇中的名言警句雷建德也能夠倒背如流。
插隊點不遠處的普救寺院,不但是他心目中的愛情圣地,更是他尋求創(chuàng)作靈感的祥地。
插隊勞動結束后,他被分配到離普救寺不遠的一個偏僻變電站當電氣運行工,這讓他更有機會接觸到一個個有關《西廂記》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工作之余,他常聽當?shù)氐睦习傩罩v普救寺的傳說故事。說那古塔下的沙子又白又細,叫鶯鶯沙,是鶯鶯失戀殉情后變成的;說那咯哇咯哇叫的金蛤蟆,是老夫人允婚賴婚發(fā)出后悔的聲音;還聽說當?shù)赜幸环N紅嘴鸛雀鳥兒與紅娘有關。細白的鶯鶯沙雷建德見過,金蛤蟆的叫聲他也聽過,神奇的傳說與瑰麗的現(xiàn)實讓普救寺、鶯鶯塔以及記載這些故事的經(jīng)典《西廂記》,加上父親時常吟唱幾句的蒲州梆子《西廂記》,在雷建德青少年時代心中便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雷建德都會在工作之余或捧著《西廂記》如癡如醉地拜讀,或游走于鄉(xiāng)間村落搜集與《西廂記》有關的故事。
一年夏天,為了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雷建德搬進了普救寺里三大士佛洞寫作。其時,普救寺景區(qū)尚未復建,只剩下一座塔、兩個鐵人和三大士佛洞。白天,他在洞中閉目養(yǎng)神,晚上在煤油燈下“開夜車”。身旁放著一盆涼水,兩條濕漉漉的毛巾,一條毛巾頂在頭上,另一條毛巾披在背上。待感到悶熱和乏困時,他將毛巾在水盆里過一下水再頂上、披上。就這樣,經(jīng)過無數(shù)次靈感乍來的興奮和下筆無言的苦惱后,一本補充、豐富《西廂記》故事的《西廂軼事》書稿便在煤油燈下寫就。
因為從小喜歡讀古典文學,雷建德寫作的《西廂軼事》文白結合,既有民間故事,又有神話傳說,還有《西廂記》中精彩的唱段,成為一種全新的文本。
自幼生活在黃河邊,對家鄉(xiāng)的剪紙印象深刻,雷建德執(zhí)意用剪紙作插圖,既能豐富版面,又有文化內(nèi)涵。那次,他買了五角錢的茶葉、兩元錢的水果糖和七分錢一盒的“羊群”煙,開始了走鄉(xiāng)串戶搜集剪紙。常常,他講完書中的故事,然后請老太太們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現(xiàn)場創(chuàng)作。有一次,他坐著朋友張文政的摩托車在中條下尋找剪紙,路上拐彎時遭遇一輛四輪車,善良的四輪車駕駛員將車開進了路旁的楊樹壕,避開了他們直沖過來的摩托車,讓雷建德和朋友躲過一劫。
歷經(jīng)艱辛搜集的45幅剪紙最后選用了12幅,為《西廂記》主題文化展示的剪紙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雷建德不僅研讀了大量的關于《西廂記》的著作,還對西廂遺跡、西廂趣話、西廂詩抄及與《西廂記》相關的文化產(chǎn)品,如泥塑、剪紙、火花、鼻煙壺、糖人、銀首飾、宣傳畫等,進行了細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西廂軼事》出版時,他還將民間藝人根據(jù)西廂故事中的“酬韻”“傳簡”“進香”“佳期”等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收入書中,并套紅印刷奪人眼球。許多民間藝人反過來又根據(jù)他寫的西廂故事,創(chuàng)作相關民間手工藝品。
“西廂”幸有追夢人 半生情注半生緣
《西廂軼事》出版后,雷建德從此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有新作面世。
多年來業(yè)余時間,雷建德走訪鄉(xiāng)野,遍閱《西廂記》的相關著作,美麗的夢想有了一次次的開花結果,漸漸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研究成果,為“西學”的研究、普及與傳播帶來了新氣象。
1989年9月,雷建德的又一本著作《西廂記·電視文學劇本》在西安出版。1990年11月,由雷建德編劇的《普救寺與西廂記》電視風光專題片,分別在中央電視臺和相關省市電視臺黃金時間段相繼播出,反響強烈。1991年11月,雷建德的再一本著作《白話西廂記·章回小說》出版,讓《西廂記》雜劇以另一種文學形式呈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1997年12月,著名畫家林蘭子根據(jù)雷建德的《西廂軼事》,將其改編成連環(huán)畫畫冊。由雷建德作詞的民族交響敘事曲作品由《初遇》《聽琴》《幽會》《離別》4個樂章組成,早在1993年5月就由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時隔13年后的2006年7月,經(jīng)當?shù)匾魳芳覅f(xié)會主席譜曲的民族交響敘事曲《西廂記》也正式出版。當年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和省內(nèi)、行業(yè)報刊等均編發(fā)了對其西廂記著作的出版消息和評介文章。
正是基于雷建德的不俗成績,“西學”研究的王(王季思)、吳(吳曉鈴)二位泰斗才不顧耄耋之年對其舔犢之情,與此同時,馬少波、趙尋、郭漢城、董壽平、寒聲、周錫山、王朝瑞、古月,以及姬鵬飛、李雪峰、張維慶等名家大師專門為他的作品作序題詞。這既是前輩對晚輩的提攜,更是對他研創(chuàng)傳播《西廂記》的肯定。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田中謙二、原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現(xiàn)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伊維德等專家對他的研創(chuàng)成果也予以認可。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嘗萬般苦,一定會苦盡甘來!推出《西廂記》十部曲是雷建德在研究創(chuàng)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想法,不料想開弓沒有回頭箭,拿起筆就放不下來,責任感、使命感、槡梓情使他與《西廂記》結下終身不解之緣。
西廂情韻潤流年 精彩人生終夢圓
雷建德為《西廂記》而興奮,為《西廂記》而驕傲,為《西廂記》而癡迷,為《西廂記》而衷情,被朋友們文友們網(wǎng)友們送別號“雷西廂”。近40年間,他與《西廂記》的情緣既纏綿、又執(zhí)著、更深沉而熾烈。
在圍繞《西廂記》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中,雷建德忙碌著也快樂著。他不僅寫作,而且一直在搜集整理許多與《西廂記》有關的文化藝術形式。
凡事有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質(zhì)變又能推動量變。其間,雷建德發(fā)表在相關專業(yè)報刊上的萬字論文——《<西廂記>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縱橫向比較》,將13世紀我國的元雜劇《西廂記》與17世紀英國沙翁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兩部世界公認的反封建反禮教作品進行橫向及縱向的比較,從二者的題材(愛情)、體裁(戲?。⒅魅斯乃枷胄愿?、作品的悲喜劇因素等方面,都進行了同中見異、異中有同的比較研究。該論文的發(fā)表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雷建德對《西廂記》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新的高度。
2013年5月至6月,雷建德赴美國考察觀光,此次先后到達美國芝加哥、紐約、華盛頓、拉斯維加斯、洛杉磯、夏威夷、舊金山、費城等城市,主要進行美國大百科全書有關評介《西廂記》的探尋考察。
此次赴美,是雷建德繼1997年至今,先后到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日本、新加坡及前蘇聯(lián)等國進行國外大百科全書有關評介《西廂記》的探尋考察之后,又一次走出國門,將《西廂記》國外評介收入囊中。
可以說,對這種美的向往、美的追求、美的創(chuàng)作、美的傳播,始終貫穿和影響雷建德的一生。
2013年11月至12月,雷建德再次走出國門,赴大洋洲新西蘭、斐濟等島國考察觀光,繼續(xù)探尋《西廂記》海外評介,同時應相關單位的邀請,贈送他新近再版的著作《白話西廂記(后傳)》,將《西廂記》帶入太平洋島國人們的視野。
作為《西廂記》研究、傳播、再創(chuàng)作學者的雷建德,對著作者Andre Levy研究成果存在的謬誤之處同時予以糾正:如書中“元稹所著《鶯鶯傳》這一著名版本,保留了董解元在《西廂記諸宮調(diào)》中所作的修改……”
2012年5月22日,作為“西學”研究專家,雷建德趕到國家大劇院,認真觀看海峽兩岸藝術家合演的話劇《西廂記外傳》。該劇以荒誕派戲劇手法對《西廂記》進行的后現(xiàn)代主義解構,讓他感到十分新奇,有所啟發(fā):運用當代網(wǎng)絡科技平臺全方位展示《西廂記》古典愛情絕唱。
指尖點擊《西廂記》 傾情網(wǎng)絡展覽館
近些年來,有機會在赴海外諸國進行文化考察中,雷建德漸漸產(chǎn)生的運用網(wǎng)絡思維建起一座虛擬化、數(shù)碼化的“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的念頭愈來愈強烈。工作之余,雷建德建立工作室籌辦起“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
雷建德營造的“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共計8個展廳近9000件展品,通過系列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及三維動畫、虛擬現(xiàn)實、卡通動漫等,多角度呈現(xiàn)《西廂記》相關珍品,推動《西廂記》文化的數(shù)字化,進而促進《西廂記》優(yōu)秀資源共享化,為其故鄉(xiāng)普救寺里西廂記故事的人文景觀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網(wǎng)絡世界中亮相的“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已亮點頻頻,受人注目。據(jù)介紹,“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擁有多家博物館館藏的《西廂記》精品及散落在民間的有關《西廂記》題材的古籍、手抄折子、影印本,瓷器、木雕、磚雕藝術品等,以及人們喜歡的各種地方戲劇、話劇、皮影、木偶劇、歌舞劇、二人轉(zhuǎn)、廣場舞、影視劇《西廂記》等,日后凡喜愛中國古典戲曲的人們都可在網(wǎng)絡展覽館上盡情瀏覽各種版本的西廂記,同時展覽館還為從事中國古典文化研究的人們提供豐厚的民間文化資源。
據(jù)雷建德工作室介紹,“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有網(wǎng)絡展示部分、圖片上傳部分、文友網(wǎng)友互動部分,還設置有即時交流、在線咨詢、視聽演示等專用模塊。同時,展覽館還將承載著網(wǎng)絡西廂記有關圖片、文獻的收集和傳播,從而實現(xiàn)高效、及時、靈活的展示效果。
從1985年7月發(fā)表旅游民間(神話)文學《西廂軼事》故事起,幾十年來,雷建德結緣西廂,從未止步。在矢志不渝的堅守與堅持中,他成就了《西廂記》十部曲,《西廂記》也成就了他的圓夢之旅。
如今,在《西廂記》研究、普及、再創(chuàng)作行業(yè)里,在愛情故事圣地普救寺旅游點周邊,提起雷建德,可謂人人皆知,家喻戶曉。雷建德置身于竹雨松風琴韻、茶酒梧月書聲之中,悠哉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