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彥祥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更多農村家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改善家庭環(huán)境,父母雙雙外出打工,拋家寄子,致使孩子常年處在親情缺失的環(huán)境中,對這些留守在家的農村兒童造成了多方位的持久影響。農村留守兒童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生活、學習、交際,心理等方面的挑戰(zhàn)。通常人們較多地關注留守兒童在行為約束、學習輔導等方面的缺乏,認為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但在我們看來,這些問題當然都存在,卻不是最令我們憂心的。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正處在成長發(fā)育時期的兒童,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還面臨一些更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心理問題。
一、留守學生表現(xiàn)突出的心理問題
1.由于缺少父母關愛,他們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自卑、自閉、焦慮,情緒消極。在家庭生活中,兒童往往對父母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依戀情結,他們在遇到生活或學習中的困難時,往往更多地依賴父母尋找解決辦法。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大多缺乏依賴感和安全感,留守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向,缺乏與同伴和監(jiān)護人積極的交流互動,缺乏自信且時常處于消極狀態(tài)。親情呵護缺位,使孩子在缺乏溫情的環(huán)境中長大,使得孩子們不懂得享受愛、關愛別人;心理支持的缺失,使孩子缺乏應有的鼓勵和肯定,導致孩子自信心不強,以致使他們形成了孤僻、自卑、自閉、焦慮等消極情緒。
2.“親情饑渴”是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復雜,其中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xiàn)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這種對于親情的饑渴也就越為突出。
3.祖輩無端溺愛,使其產生自私心理,致使內心發(fā)展失衡。大部分留守學生都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輩們無端溺愛,使一部分留守學生產生狹隘的自私心理。同時留守兒童缺乏足夠完整的親情,不能像其他同齡兒童那樣,享受到應有的家庭溫暖,在心理上有失衡傾向。
4.懶散,茫然,厭學。因為他們缺少了家庭溫暖這一環(huán),心靈在感受親情上受到創(chuàng)傷,不求上進,混日子,認知水平較差。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外界十分敏感,同時缺少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沒有人進行適時的正面引導,導致認知水平較差,甚至出現(xiàn)偏差。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在認知上的偏差程度高于單親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邊的兒童在認知上比前兩種情況都要好。
5.形成逆反心理,滋長敵對思想,沒有安全感,攻擊性強。留守兒童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羨慕他人能夠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經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就容易發(fā)展到嫉妒別人。一些留守兒童甚至產生憎恨、仇視心理,有的還出現(xiàn)暴力化傾向。
二、留守兒童心理缺失探究
1.缺乏良好的親情教育,“一個母親能勝過一百個教師;一個父親能勝過一百個校長”,這是國際基礎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留守兒童問題正是因為父母在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相對疏遠,導致家庭關系失調,親子關系發(fā)生消極變化造成的。
2.監(jiān)護人不能完全勝任對孩子的管教,大部分留守學生都和祖輩生活在一起,這個群體的監(jiān)護人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沒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及身體素質差的問題。并且,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受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觀念落后,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起著巨大的制約作用。
3.學校對人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不可忽視,留守兒童屬于特殊的社會群體,其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明顯比其他同齡兒童差,學習方面顯得困難重重,有時無法引起學校、老師的注意,不能給予及時引導,使其心理問題更為嚴重。
4.社會不良現(xiàn)象影響,由于經濟高速發(fā)展與教育發(fā)展滯后的矛盾,社會上出現(xiàn)了大學畢業(yè)生找工作難的現(xiàn)象,一些留守兒童看到父母掙了錢回來很風光,而一些大學畢業(yè)生卻在家待業(yè),便產生了不如早點結束學業(yè)外出打工的想法。
5.自身素質差,自我調控能力不成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確引導,往往會產生不成熟的自我認定,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出現(xiàn)偏差的問題。
三、呵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1.發(fā)揮學校這一集體的力量,對留守兒童給予特殊的關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兒童情感世界的真空,關愛、尊重、細心,讓留守兒童沐浴親情。有位教育家曾經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同時是教育的出發(fā)點。能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绷羰貎和谶@方面的要求更為強烈,這是因為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非常迫切地想用師愛彌補親情缺乏。因此,學校和老師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用真摯的愛對待他們,要尊重他們的感受;在教育實踐中,切不可用“笨”、“壞”等字眼刺傷他們的自尊心;要尋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引導他們走出自卑、自閉和孤獨的陰影。當留守兒童把教師的教育及他們受到的積極影響內化為主觀形式的認識、情感、動機、態(tài)度之后,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發(fā)揮作用,心理就會明朗健康。
2.真情包容,積極疏導,循循善誘。常言道:“心病必須心藥醫(yī)。”留守兒童平時在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較多的屬于心理方面問題。在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過程中,我們要遵循以他們?yōu)橹黧w,采用循循善誘的方法。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粗暴急躁,更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諷刺打擊,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采用朋友式的談心,針對性地梳理,耐心啟發(fā),正確引導。首先,要學會和留守兒童做朋友,做到公平對待、不歧視。人們常說,朋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談心。實踐證明,孩子需要的不僅是老師,他們更需要的是朋友。與留守兒童做朋友,就可以與之平等交談,就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可能貼近孩子的心,走進孩子的心靈。只有走進孩子心靈,你的教育才會起作用。
3.對癥下藥,細心策劃,持之以恒。留守兒童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問題,往往因人而異,對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要對癥下藥,可以進行個別交談,可以通過設立“心理咨詢”,也可以通過寫日記、周記等形式,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引導他們走出心理誤區(qū)。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環(huán)境和實踐活動中慢慢形成和發(fā)展的。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順應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在活動和實踐中增強自信心。從而培養(yǎng)留守兒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只要我們能引導留守兒童堅持下去,他們就一定能戰(zhàn)勝挫折,走向成功。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復雜的重要社會問題,我們只有在工作中不斷思考,尋找存在的新問題,探索新方法,才能做好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的工作,雖然我們在留守兒童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關愛留守兒童是一項長期的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我們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只要我們留心研究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用愛感化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投入我們的感情、關愛、理解。從道德上進行教育,并投入情感,用關愛彌補親情,給予生活幫助;對留守兒童滲透學習方法指導、生活、生存技能指導,就能為每個留守兒童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挽救一些心靈受到傷害的留守兒童,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既有助于建設平安校園,和諧社會,又可以減少青少年犯罪,更對社會安定、和諧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4]GHB0047)“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