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竣媽媽:
你好!最近遇上件煩心事,孩子爺爺對小區(qū)看大門的大爺看不上眼,覺得他“干著蹩腳的工作,還養(yǎng)了狗,肯定不是什么好貨色”。晚餐的時候,爺爺當(dāng)著孫子的面這么評價,表現(xiàn)出對看大門大爺滿臉的不屑。
聽了這話,我覺得很不舒服。我想我們僅僅是點頭之交,不了解別人家的情況,不適合發(fā)表這樣的看法,尤其是當(dāng)著孩子的面,爺爺不應(yīng)該這樣自以為是地對人家說三道四。大家經(jīng)常進進出出,老大爺對大人孩子都很熱情,總是笑瞇瞇地打招呼,是一個和藹的人。我不希望孩子受爺爺?shù)挠绊?,身為孩子的媽媽,該如何去引?dǎo)?
一個糾結(jié)的家長
我很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她不希望孩子受到爺爺?shù)膬r值觀影響,對人有偏見。
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心里也不會認同老人的評價。
我可能當(dāng)時在老人面前先不吭聲,飯后單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再找機會和孩子溝通一下:
“咱們聊聊爺爺今晚那個話題吧。你還記得列文·虎克的故事吧?這個現(xiàn)代微生物學(xué)的開拓者當(dāng)了幾十年看門的老頭。他很享受在沒有人打擾他的情況下,從事自己摯愛的工作,手工打磨顯微鏡,進行微生物研究。他是普通的看門人,但是也是了不起的科學(xué)家??创箝T,給了他發(fā)展自己興趣的時間和養(yǎng)活自己的機會。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咱們不是那個看門的大爺,又怎么知道他每天看門遛狗不是樂在其中呢?職業(yè)無貴賤,這個世界上總是需要有人來看大門的。
“你看他一不偷二不搶,靠著工資收入體面地活著,那就是他的尊嚴所在。媽媽和你爺爺對他的看法是不同的,我每天看到他快樂溫和的笑容,常常被他感動,有多少人能不抱怨,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呢?”
淡淡地對孩子說完自己不一樣的想法就行了,不評價爺爺話的對錯,也不需要追著問孩子怎么想、讓孩子站隊表態(tài)。我們的重點不是去指揮孩子怎么想才“對”,重點是讓孩子看到,媽媽和爺爺,對同一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讓孩子體會到評價的多元性,這就夠了。
孩子又不傻,他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說白了,誰對他影響力大,誰的看法就是他心中的主流看法。
如果你自己沒有個人魅力,在孩子心中沒有威望,你說得再對,孩子都不當(dāng)回事。家長本身的素質(zhì),比家長強調(diào)哪個觀念的對與錯,要重要得多。
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在孩子那里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孩子聽完你的分享,如果肯主動跟你交流,說出他自己的看法,這時你只需要聆聽就好了。
即便你覺得不妥,可以通過提問讓他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盲點,切忌以批評的口吻教訓(xùn)他們。
就算他說的和你期待的不一樣,也不妨大度地笑笑,對他說:“孩子,你記住媽媽今天的話,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為什么媽媽這樣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