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秋芳
摘 要: 語言是用于社會交流的語音符號、詞匯、語法及意義的體系,是人類特有的,反映一個民族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習語是語言的精髓,承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英漢習語之間的差異性居于主導地位,其差異性折射出英漢文化的差異性?;诒容^與對比、分析與綜合,文章探究英漢習語在自然、文化和思維上的不同,挖掘習語差異的根源。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是英漢在地理環(huán)境、氣候、宗教信仰、典故、社會風俗和習慣上的差異,旨在幫助英語學習者正確理解英漢習語文化,促進英漢交流。
關(guān)鍵詞: 語言 習語差異 根源 英漢交流
1.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1.1地理環(huán)境
英國是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和捕撈業(yè)在經(jīng)濟中占重要地位,由此形成了大量與漁業(yè)、海洋相關(guān)的習語。中國幅員遼闊,農(nóng)耕業(yè)發(fā)達,所以漢語習語多與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英語有asmute as a fish,漢語有“噤若寒蟬”;英語有to drink like a fish,漢語有“牛飲”,“蟬”和“?!笔侵袊r(nóng)耕社會重要的象征物。英國人用as close/dumb as an oyster表達“守口如瓶”,用at sea表示“茫然、不知所措”,用on the rocks表示“觸礁,瀕臨毀滅”。形容一個人花錢無節(jié)制、鋪張浪費,英國人說“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中國人說“揮金如土”。中國有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生出的老鼠會打洞”“力大如?!薄捌仗熘履峭跬痢?,等等。
1.2氣候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曾以《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來贊頌西風。詩中,雪萊將西風或秋風塑造為摧枯拉朽、去陳出新的形象,這反映出英國獨特的氣候特征。英國位于西半球、北溫帶,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呈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自大西洋拂面而來的西風,溫暖而怡人,恰如中國的東風,每年給英國帶來豐富的降雨量,由此孕育了許多與“雨”有關(guān)的習語:Rainy days:艱難歲月;It rains cats and dogs:大雨滂沱;To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熱打鐵。
工業(yè)革命之后,19世紀早期,大多數(shù)倫敦居民將煤炭作為日常家用燃料,排放出了大量的濃煙,加之英國潮濕的氣候,整個倫敦市陷入了濃煙彌漫的境地,這樣的大霧天氣由此得名“London Fog”(倫敦霧),英國也隨之被稱為“the Big Smoke”(霧都)。與煙霧有關(guān)的習語有:In a fog:困惑不解;Do not have the foggiest/ faintest idea:全然不知;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無風不起浪;有因必有果。
此外,由于居住環(huán)境的不同,英漢習語的修辭意象也大相徑庭。當表示新事物大量出現(xiàn)時,中國人說“雨后春筍”,因為中國南方潮濕的春季滋潤著大地,許多竹筍遍地生長;而英國人會說“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原因在于在英國蘑菇是很常見的植物。又如英國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得黑莓俯拾皆是,故而有習語as plenty as blackberries,表達“多不計數(shù)”的意思。對于“多不計數(shù)”,中國人常會用“多如牛毛”,因為中國南方降水量多,土壤肥沃,人們用“?!眮砀?。
2.宗教信仰的差異
作為人類文明的特殊形式,宗教是人類對神秘世界和精神事物的哲學認知體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形成了自身的宗教信仰和心理。英漢習語借鑒兩國人民各自的宗教信仰,反映了兩國不同的文化。
英國人普遍信仰基督教,即便今天,我們也能看到基督教信仰在英國文化上烙下的深深印記。英國人相信“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英國人喜歡說my god (我的天?。?,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go to hell(給我滾,下地獄去吧)。受《圣經(jīng)》洗禮,他們借“Juda’s Kiss”(猶大之吻)來指責那些道貌岸然、背信棄義的人,用“Job’s Comfort”暗指弄巧成拙的安慰。受佛教影響,漢語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借花獻佛”“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等。
3.歷史典故的差異
歷史造就了今天,人們吸取歷史的智慧,習語與歷史典故息息相關(guān)。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需要探索其文化與歷史典故的淵源。
英語習語多與《圣經(jīng)》、《伊索寓言》或古希臘古羅馬神話有關(guān):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伊索寓言》);A dog in the manner:占著茅坑不拉屎(同上);Sounding brass:光打雷不下雨(《圣經(jīng)》);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對牛彈琴(同上);Achilles’heel:致命弱點,要害(古希臘神話);The Trojan Horse:從內(nèi)部瓦解敵人(同上)。
以下漢語習語來自中國古代寓言、典籍和神話傳說,形象生動,發(fā)人深省,頗具教育意義:
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孟子·公孫丑上》);
邯鄲學步:比喻過度模仿他人,不但沒學到什么本事,反而丟失了自我(《莊子·秋水》);
夜郎自大:夜郎自大(《史記·西南夷列傳》);
精衛(wèi)填海:永恒志定、堅韌無畏(精衛(wèi)是神話人物,出自先秦時代《山海經(jīng)》);
身在曹營心在漢、成也蕭何敗蕭何、既生瑜何生亮、鴻門宴(《史記)。
4.風俗和習慣的差異
社會實踐是習語形成和發(fā)展的肥沃土壤,同時習語映照著社會文化。一方面,英國人以玉米、谷類、麥類和牛奶為主食,飯桌上常見面包、蛋糕等甜點及牛奶,故有earn one’s bread(謀生),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理論出認知),there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難收),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魚米之鄉(xiāng))。中國人的主食是大米,所以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生米煮成熟飯”,等等。另一方面,英國人視“狗”為親朋,“狗”在英國文化里是中性詞。如“a lucky dog”(幸運兒),a lazy dog(懶漢),a dog’s life(窮困潦倒的生活),work like a dog(拼命地工作)等。但在漢語中,“狗”往往為貶義,用于鄙視或譴責。譬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看門狗、走狗、狗頭軍師等。
5.結(jié)語
英漢習語差異的根源在于兩國在地理環(huán)境、氣候、宗教信仰、歷史典故、風俗習慣上的不同。習語是了解文化的窗口,學習英漢習語差異,能加深英漢交流,深化人民友誼。文化博大精深,習語不斷豐富發(fā)展,筆者希望英語學習者能活到老學到老。
參考文獻:
[1]Aesop & Fritz Kredel.Aesop’s Fables[M].Grosset & Dunlap;Deluxe Co,1947.
[2]Bonnefoy.Y.Greek and Egyptian Mythologie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3]Boyce J.Holy Bible:Authorized King James Version[M].London:HarperCollins UK,2001.
[4]Kluckhohn Clyde.Mirror for Man[M].New York,Toronto:Whittlesey House,1949.
[5]Lotman J,etl.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J].New Literary,1978.
[6]Shelley P B.Ode to the west wind[M].Michigan:Novello,Ewer & Co,2007.
[7]Tylor,E.B.Primitive Culture.New York:J.P.Putnam’s Sons,1920[1871].
[8]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9]羅貫中.三國演義[M].江蘇:鳳凰出版社,2006.
[10]申小龍.中國文化語言學[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11]楊卓,宗和.佛學基礎(chǔ)[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
[12]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