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朗讀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學任務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它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學語文課文飽含作者強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領會文本的內(nèi)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強化語言的敏銳性,這就是有效朗讀。同時,朗讀對于鍛煉口才,加強記憶,豐富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增強對語言藝術(shù)的欣賞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可見朗讀在課堂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從而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慢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jié)結(jié)巴巴,就無法表達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就無法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依依惜別之情,無法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必須聲情并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2.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眲?chuàng)設朗讀情境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為讓學生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我一邊用多媒體展示漓江兩岸秀麗風景,一邊動情地解說:“孩子們,我們已乘著竹筏小舟來到漓江上,面對巍巍青山,悠悠碧波,有沒有朗誦家來上一段啊?”影像感染加上言語激勵,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朗讀情境,學生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誦讀:“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身臨其境地體會什么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另外,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能使朗讀增色不少,配樂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屢見不鮮,特別是古詩中經(jīng)常運用。伴隨古箏曲吟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那種超然物外的意境雖不能言傳但能體會得到。
3.熟練朗讀,掌握節(jié)奏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要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語言連貫、節(jié)奏分明、語速適中、語音清晰。通過反復誦讀訓練,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課堂上,我先將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guī)律告訴學生,然后拿出一個語段,讓不一樣的學生讀,比較其好壞。熟練朗讀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確朗讀的束縛,由單個的文字換位到整篇的文章。著名電影演員邱岳峰同志曾寫過一篇有關(guān)朗誦的文章,他說:“不要去念字兒,而要去說事兒?!?/p>
在詩詞教學中,學生常常感覺開頭難讀,所以往往是為了讀而讀,不能盡快進入意境,讀起來生硬造作,這就要加大讀的量(次數(shù))。朗讀量的加大,定會引起質(zhì)的變化,這里的質(zhì),是指對隱藏在文字背后精義的理解及以后對其他文字的理解。如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是一首詞,在學生預習之后,我再幫他們標出重音和節(jié)奏:“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比缓髮W生分組試讀,再大聲朗讀,在反復誦讀中逐漸掌握節(jié)奏,演繹抑揚頓挫的和諧美的音韻。通過重讀的字詞,學生自然領悟梅花超凡脫俗、不畏嚴寒、傲雪開放的特點。一篇文章開始時并不一定能理解其深刻的含義,但只要反復地、大聲地朗讀,使它浮現(xiàn)于學生的腦際,成誦于學生的嘴邊,就自然會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個人的聯(lián)想與想象聯(lián)系起來,使他們思維活躍,慢慢悟其真義。
4.提高教師朗讀素養(yǎng)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老師朗讀并享受朗讀。我們探討朗讀教學的意義,就是要引起老師對朗讀教學的重視,課堂上多拿點時間,多想點辦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朗讀。我們聽了那么多的語文課,發(fā)現(xiàn)課堂上老師們雖然都很重視朗讀,但是很少有教師給學生范讀,甚至有的老師一味地要求學生這里讀得重一些,那里讀得輕一些;這里讀得慢一些,那里讀得快一些……學生怎么讀都讀不出味道。其實這個時候,只需老師范讀一下,師生就會進入朗讀的美妙境界。
如何練出朗讀的真功夫呢?不妨看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備課時是怎樣備“朗讀”的:“我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是備朗讀,至少讀三四遍,上公開課,讀的遍數(shù)還要多。要求學生背的,我先背下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讀出意境,詩歌要讀出韻味,童話寓言要讀出情趣,說明文要讀得‘明白’,課文中的人物要讀活,不論什么課文都要讀出標點符號,等等。總之,要讀出語感來。課文朗讀得聲情并茂了,我才敢走進課堂,因為我可以讓學生從我的朗讀里去感受、去理解,因為我取得了指導朗讀的發(fā)言權(quán)。”于老師給我們的啟發(fā)就是用心備好每一篇課文的朗讀。
5.抓住重點,品詞品句,反復咀嚼
課文中的重點段落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讀好”的意識:抓住重點詞語讀,抓住重點語句讀,注意朗讀能力的遷移。在讀懂的基礎上,抓住時機,讓學生背誦,課堂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是一種促進和激勵。
6.多讀少講,以讀帶說,以說促解
《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崩首x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保持協(xié)調(diào)一致,用“心”讀;還要帶著問題讀,做到每讀一段、每讀一篇都要有目的,不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