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雯竹
摘 要: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而在實際寫作教學中,存在學生不喜歡寫作、教師厭教的現(xiàn)象。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象,必須在低年級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從生活中攝取寫作素材,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習作素材 生活素材
寫作是反映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也是考核學生語文水平的主要方法。縱觀實際,寫作教學卻不盡如人意:寫作資源匱乏學生思想缺失,學生情感枯竭,一直困擾著學生運筆的酣暢。同時,這些成為寫作教學中的難點,因而自然形成了教師厭教、學生怕寫的局面。筆者認為造成目前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作文環(huán)境單一,寫作素材匱乏,難以激發(fā)學生寫作表達欲望。葉老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歇。”顯然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教師在寫作教學時,讓學生體驗生活,觀察生活,以言其心聲,學生就會進入真情表達的新境地。筆者通過近幾年的低年級語文新課程教學實踐,領悟到“生活化”寫作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體驗生活,激發(fā)興趣
老舍曾說:“生活是最偉大的一部活語匯?!背鯇W寫作,同樣要把生活作為寫作的材料。但低年級學生不僅知識面窄,而且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因而在寫作時感到無事物可寫。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和家門,走進社會和大自然,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有趣的事記錄下來,由此豐富生活體驗。于是課余時間,我會帶著孩子們觀察校園里的果樹、鮮花、操場……一邊看,一邊講,回來后,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立即寫作,效果挺好。如一名學生在逛了果園后這樣寫道:“今天,我一走進學校果園,就發(fā)現(xiàn)桃樹開了粉紅色的花、梨樹開了白色的花……整個果園變成了花園。真漂亮??!”再如一位學生是這樣描寫他看到的操場:“今天的操場格外熱鬧:有的同學在跑步;有的同學在跳繩;有的同學在打籃球……”文章雖然簡單,但我們能看出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觀察,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因此低年級寫作教學時,教師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發(fā)現(xiàn),這樣才會有鮮活的內(nèi)容,以此激發(fā)寫作興趣。
二、開放課堂,享受表達
寫作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流暢、形象的語言表達能力。低年級學生雖然詞匯量匱乏,但他們都接受過學前教育,很多人都會講故事,因而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要充分利用這項優(yōu)勢。在上語文課時,要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和寫作中敢想敢說,大膽地把生活體驗反映在自己的習作中,說自己想說的話。也就不會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局面。比如在學習《秋游》一課時,我問孩子們:“爸爸媽媽。有帶你們秋游嗎?”孩子們大聲地說:“有?!薄澳悄銈?nèi)チ四男┑胤?,看到了什么呀?”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我去了上海動物園,那里有老虎,有獅子,有各種各樣的馬……”“我去了公園,那里有山,有小溪,有各種各樣的花。”“我去了……”看著孩子們的興奮勁,我提出讓他們寫出來。他們高興地答應了,下課后就迫不及待地動起筆來。由此看出低年級學生初學寫作時,教師要讓他們寫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他們自己熟悉的事情,通過回想,腦際播放,才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讓生動的詞句在學生的筆尖流淌。
三、模仿佳句,展開想象
仿寫是寫作的第一步。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仿寫能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是使學生由不會寫到會寫的最佳方法。低年級孩子具有模仿天性,而蘇教版教材大都選文優(yōu)美,很多文段都可以作為寫作教學仿寫的例子。如《云房子》的第二自然段:“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有的像花兒那樣美美地開著。有很高的大樓房,有很寬的大禮堂,也有一點點小的,小得只可以住進一只小麻雀?!睂W完這段話后,我用“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仿寫。學生很興奮,躍躍欲試,有個學生這樣寫道:“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一顆美美的愛心,有的像圓圓的蘋果,還有的像甜甜的巧克力,小鳥們開心極了,他們從愛心中穿過,又飛到圓圓的蘋果里去玩捉迷藏了,有的還去‘嘗’了甜甜的巧克力,他們你追我趕,玩得十分快樂。忽然吹來一陣大風,云房子不見了,云房子哪兒去了,不見了不見了,只剩一個太陽正笑瞇瞇地望著我們?!毕胂罅馨?,文字也很優(yōu)美,這充分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課本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優(yōu)美的兒歌,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由此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文章。
四、交流評點,續(xù)添動力
美國哲學家杜威說過,一個人應能利用別人的經(jīng)驗,以彌補個人直接經(jīng)驗的狹隘性,這是教育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習作完成之后,組織學生進行習作分享,其實這就是一個交互體驗的過程。學生可以在別人的文章中透過文字進行想象體驗,也能激活學生各自的生活體驗,讓習作表達更加富有情趣。下面我舉一個例子:陳同學寫的一段話:“星期天中午,我?guī)湍棠谈杉覄眨棠滩恍⌒?,被桌角擦傷了額頭,我心疼,問奶奶買不買藥,奶奶笑了笑,一句話沒說?!?/p>
同桌王同學讀后,做了評價,并且進行修改:“星期六的中午,我?guī)湍棠谈杉覄?,掃地板、擦玻璃、整理床鋪。奶奶一不小心,被桌角擦傷額頭,當時,我看到鮮紅的血流出來,心疼地問奶奶買不買藥,奶奶笑了笑,一句話沒說。”顯然王同學的表述比甲同學的表述更加明確,而陳同學看了王同學的表述一定有所收獲。習作交流評點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將少數(shù)作文能力強的同學的經(jīng)驗、知識擴展開來,激發(fā)全體同學的情感體驗,融會為全體同學的共同“財富”。
綜合上述,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把親身體驗融入其中,化枯燥乏味的習作教學為自然活潑的生活體驗,才能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信心。學生也只有在愉快的過程中體驗自己生活的樂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才能熱愛寫作,渴望寫作,才能體驗到寫作的情趣,享受到寫作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沈壽鴻.作文教學要關注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3).
[2]于軍民.作文教學中的真實情感勿須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