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露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生活品質(zhì)越來越高,許多家庭選擇在小長假外出游玩,放松心情。“旅途在外,安全第一”,一旦出現(xiàn)意外,游客應該如何理性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國慶小長假來臨之際,楊浦區(qū)法院法官從辦理的多起旅游合同糾紛案件著手,通過對常見的旅游合同案件進行分析,幫助游客提升法律意識,敦促旅行社規(guī)范經(jīng)營行為,實現(xiàn)安全、快樂的假日出行。
案例一:導游臨時安排購物,為趕火車意外受傷
王女士退休在家,女兒為她報名參加旅行社組團出國游。2013年4月,王女士與上海A旅行社簽訂《上海市出境旅游合同》一份,合同最后部分提示上海A旅行社委托上海B旅行社向王女士提供俄羅斯、北歐四國10晚12日游。
4月6日下午,王女士按照約定跟團旅行至莫斯科。旅行團先按照行程上安排參觀了景點,大概下午三點行程上的景點旅行完畢,距離下一個景點火車發(fā)車還有一段時間。導游臨時提議去當?shù)氐慕鸬暧瓮?,王女士不同意,擔心會耽誤晚上趕火車。導游讓大家不要擔心,能趕得上火車。于是,大家在導游帶領下到金店購物。等到吃完飯時,距離火車出發(fā)的時間已很近,導游一直催促大家快走,游客只能一路奔跑到車站,王女士上火車時一腳踏空,致使胸右肋骨挫傷。她認為,因登火車的時間倉促,而且隨團的導游和領隊也沒有提醒自己俄羅斯的火車車門的上下車樓梯和站臺之間距離縫隙較大,導致自己意外受傷。
庭審中,上海A旅行社辯稱,自己確實委托上海B旅行社就此旅游項目進行組團操作,但在整個組團過程中及出游期間王女士從來沒有聯(lián)系過上海A旅行社,也沒有反映過相關問題。受傷后,領隊及時帶著王女士去醫(yī)院治療,未發(fā)生嚴重的傷情。除了圣彼得堡一日游王女士沒有參加,之后其他景點王女士都去游玩過。兩家旅行社都認為,作為旅游經(jīng)營者對旅游者進行警示作用,應僅指特定的旅游環(huán)境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但不應包括生活常識的事項。上下樓梯和進出火車車廂,是日常生活的常識。王女士的受傷是由于自身未盡到注意義務,只是一起意外事件,不是旅行社的侵權行為。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沒有證據(jù)證明旅行社臨時安排購物行為與王女士的受傷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至于旅行社是否就俄羅斯火車上下樓梯與站臺之間較大空隙對游客進行提醒,王女士作為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應知道上下火車是時應該注意相關事項,確保自身安全,因此旅行社沒有做出特別的提示和警告義務。審理中,旅行社表示基于人道主義自愿補償王女士醫(yī)療費384.9元,于法不悖,法院予以準許。關于王女士的全部訴訟請求,法院依法駁回。
【法官說法】
本案中,王女士在旅行過程中的受傷事實與旅行社臨時安排購物導致登車時間倉促的行為,二者不存在因果關系,王女士的訴訟請求難獲支持。
如果王女士確實因旅行社的不當安排導致受傷,由于案例中涉及到兩家旅行社,賠償責任如何分配值得深思。上海B旅行社是與上海A旅行社存在旅游接待合同關系的第三人,法律性質(zhì)是上海A旅行社的債務履行輔助人。如果上海B旅行社沒有按照約定向游客提供旅游服務,則上海A旅行社應當向游客承擔違約責任。在旅游合同中因履行輔助人的瑕疵造成游客損害,游客既可以A旅行社為被告,也可以B旅行社為被告,或以A旅行社和B旅行社為共同被告,A旅行社承擔責任后,可以向作為終局責任人的B旅行社進行追償。
案例二:途中受傷未治療,事后再次摔傷難賠償
高小姐參加了上海C旅行社組織的九寨溝旅行,旅游之前旅行社為高小姐投保了華夏游境內(nèi)旅行保險。在賓館處,高小姐為了趕車意外滑倒,導致腰部、腿部受傷。上車后查看,高小姐腿腳腫起來了,導游買了一張膏藥貼在患處,到黃龍景區(qū)時已經(jīng)影響走路。但是,高小姐沒有去當?shù)氐尼t(yī)療機構就診?;販麜r,在火車站乘坐電動扶梯,高小姐由于腳傷無力,又連人帶行李從扶梯上滾下來,加重了傷情。
后經(jīng)醫(yī)院檢查,高小姐腰椎滑脫受傷。她認為,自己在旅行途中受傷,是由于前面受傷沒有治療,導致自己雙腿無力在地鐵站臺內(nèi)的自動扶梯上再次摔倒,因此要求旅行社和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上海C旅行社對高小姐參加九寨溝旅行的事實沒有異議,但是高小姐第一次受傷,旅行社在該旅游團行程結束時并未接獲高小姐的受傷信息。高小姐所提供的證據(jù)也不能證明在第一次受傷中到底受何種傷,以及受傷到何種程度,因此旅行社無法認可高小姐受傷的事實。對于第二次受傷,由于行程全部結束,高小姐也已經(jīng)離開旅行社提供的交通工具(火車),因此該次受傷不在旅行社服務范圍之內(nèi)。鑒于上述情況,旅行社不承擔責任。
保險公司則辯稱,高小姐堅持以旅游合同起訴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不是旅游合同的合同一方,不應作為本案的被告。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對于第一次受傷,高小姐提供的證人雖然書面證明其在游黃龍景區(qū)期間受傷,但是由于高小姐沒有到醫(yī)療機構就診,無法確診其受何種傷以及受傷的程度,也無法確認再次受傷與此有關。關于第二次受傷,高小姐沒有提供相關證據(jù),并且其所稱受傷時間在下火車以后乘地鐵時,而此時旅行行程已經(jīng)結束,不在旅行社保障范圍之內(nèi)。因此,高小姐要求旅行社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難以支持。保險公司不是旅游合同的當事者,經(jīng)法院釋明,高小姐仍然堅持以旅游合同的請求權基礎向保險公司主張賠償,法院只能依法駁回高小姐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游客受傷后,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一方面使受傷部位得到有效治療,防止傷痛擴大,另一方面醫(yī)療就診記錄在獲得保險賠償時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案中,高小姐可以根據(jù)旅游合同向旅行社主張合同違約,但由于缺少相關證據(jù),訴訟請求未得到支持。旅行社為高小姐投了旅游意外險,根據(jù)合同的相對性,高小姐必須基于保險合同向保險公司求償。
此外,建議小長假將要出行的游客,在和旅行社簽訂旅游協(xié)議時,應該在合同中明確指明需要旅行社為其投保的險種,如人身意外傷害險、交通意外傷害險等。旅客還可以自行向保險公司投保旅游意外傷害保險,以使自己的權利能得到充分保障。
案例三:夜行石溝不幸摔傷,未盡義務旅行社擔責
張先生是名旅游愛好者,退休在家時常出去走走,散散心。去年3月份,他報名參加了由上海D旅行社組織的“山溝溝、月譚溫泉二日游”,并簽訂了 《上海國內(nèi)旅游合同》。
在旅行社的組織下,張先生等人到達山溝溝旅游景區(qū),此時天色已晚。旅行社為游客們安排吃飯、住宿等事宜。旅行團吃飯的地點和住宿的地方分別是兩幢樓,樓與樓之間有一條水溝,水溝上有石階可供人通行。在這條水溝的上方?jīng)]有設置任何警示標志,提示游客注意安全,避免落入溝內(nèi),且在石階處沒有設置路燈等照明設備。在石階遠處有一座石橋,旅行社既沒有告知張先生可以從石橋通行,也沒有對石溝存在的安全隱患作出明確的警示。
當晚,張先生在飯后回宿舍樓的路上,不慎落入該石溝內(nèi)受傷。事發(fā)后,張先生立即被送往當?shù)蒯t(yī)院治療,花去醫(yī)療費26000元。在庭審中,張先生認為旅行社沒有盡到提示義務,致使自己在旅游過程中不幸受傷,旅行社構成旅游合同違約,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旅行社提出異議,在吃晚飯的時候,張先生是為了抄近路,不走橋而跨過溝。作為一名成年人,張先生應該具備相應的危險預見能力,無需旅行社特意提醒。
法院認為,旅行社在游覽中有保障游客人身安全的義務。張先生選擇從石階通行并無不妥。旅行社明知石溝存在安全隱患而未提醒,未盡到義務,應承擔賠償責任。經(jīng)法院調(diào)解,旅行社賠償張先生醫(y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誤工費等相關費用共計95000元。
【法官說法】
人身傷害是旅游過程中旅客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案中,張先生向旅行社主張賠償?shù)囊罁?jù)有兩種:一是依據(jù)合同要求賠償。張先生先生與旅行社之間有書面的旅游合同,可以根據(jù)合同約定,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二是依據(jù)侵權行為要求賠償。即旅行社的違約行為導致了吳先生的人身損害和財產(chǎn)損失的,張先生可以根據(jù)《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的責任競合的規(guī)定,選擇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要求旅行社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本案中,張先生選擇依據(jù)旅游合同要求旅行社承擔違約責任。
不論是依據(jù)合同行為,還是依據(jù)侵權行為,都可以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來解決爭議,如果協(xié)商不成,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訴訟程序解決雙方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