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儀
一天,女兒在文具店看到了宮崎駿《懸崖上的金魚姬》的主角“波妞”玩偶,一見鐘情,愛不釋手。
“媽媽,我好喜歡這個波妞喔!你可以買給我嗎?”
“你喜歡的話,可以自己存錢買?!?/p>
我看女兒一副郁郁寡歡的樣子,便耐心對她說:“你知道嗎?想要并不等于需要。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但不一定是我們需要的?!?/p>
女兒睜大了眼睛望著我,不明白我在說什么。
“比如說,你說你很羨慕人家有露營車,里面有廁所、床……可是,我們買不起露營車。但是,我們雖然沒有露營車,一樣可以去露營,對不對?所以,露營車就不是我們需要的,而是想要的。”
我再舉一個例子:“可是,上學(xué)需要鉛筆。沒有鉛筆,就不能寫字。那么,鉛筆就是你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想要的。”
“我們?nèi)诵枰臇|西不多,但是想要的東西卻很多。你需要的東西媽媽一定會買給你,但是想要的東西,就必須要靠你自己存錢去買嘍!”
“而且,人的想要經(jīng)常會改變。人有時候會很想要這個,但過幾天又想要另外一個東西。像你上次要求我買彩繪指甲機當(dāng)生日禮物,結(jié)果過一陣子你又說你后悔了,比較喜歡織毛線機。所以,想要的經(jīng)常在改變。當(dāng)你有想要的東西時,不妨等一等,以免看到更想要的東西時,錢花光了就沒有錢買了。所以,我建議你不用急,等你存夠錢時,再做決定?!?/p>
女兒嘆了一口氣,狡辯說:“可是我覺得我是需要波妞,不是想要波妞。”我知道她理智上已經(jīng)聽懂,只是情感上不能接受,所以笑了笑不再說話。
其實,這是一種價值觀的討論。孩子當(dāng)然不會馬上就懂,這個課題也是我們思索一輩子的課題。但是,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要求她自己存錢,主要也是教導(dǎo)她學(xué)會選擇與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