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葳
[摘要]井岡山斗爭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當前,學者們對于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研究,涵蓋了主要內容、主要方法、基本經驗、啟示與借鑒等幾個方面。通過對學者們相關研究梳理,不僅有助于研究的深化,而且也有助于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借鑒其成功經驗。從而有利于此項研究的不斷拓展,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汲取豐富營養(yǎng)。
[關鍵詞]井岡山斗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綜述
井岡山斗爭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發(fā)展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而井岡山斗爭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黨獨創(chuàng)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開端,在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學術界雖然對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起步較早,但是對于井岡山斗爭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研究,則是近些年來才開始關注的。所以,當前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見。
關于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現有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著作中有所涉及。代表性的成果有:張耀燦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許啟賢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劉建軍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陳登才、董京泉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史》;江西省檔案館編匯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等。這些著作把井岡山斗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概括,闡明了這一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輪廓和總體概貌。二是一些學者發(fā)表了有關這方面的論文,主要有:肖小華的《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楊宇辰的《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現實意義》,肖云玲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等等。這些論文從不同方面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分析,有助于人們更好地把握其基本內容和重要作用?,F就其中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所涉及的主要觀點作一綜述。
一、關于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和紅軍擔負了開展武裝斗爭、深入土地革命和建設根據地三項任務。圍繞著三項任務,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廣泛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綜觀學者們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研究,通過梳理和分類,其研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從總體上把握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學者陸娟認為,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廣泛開展以紅軍宗旨及任務為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以革命理想和信念教育為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以民主思想為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加強紀律約束,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1]學者肖小華與學者陸娟的觀點較為相似,肖小華認為,井岡山斗爭時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建與工農紅軍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對工農紅軍加強了紅軍宗旨掃任務、革命理想掃信念、民主思想和革命紀律教育,有的放矢地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2]還有學者將井岡山斗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全面歸納為廣泛發(fā)展建軍宗旨和紅軍任務教育、建立軍隊內部的民主制度、規(guī)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加緊政治訓練和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教育和改造地方武裝、發(fā)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和建立農村根據地等方面。[3]p66總體上來說,由于當時紅軍的來源復雜、革命背景的時代特征較強、物質資源匱乏、革命意識渙散,因此,需要通過加強紅軍的宗旨和任務教育、革命理想與信念教育、民主思想與革命紀律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形成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動力。
2.深入分析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所不同。學者許啟賢與劉建軍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一書中,深入分析了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認為在部隊中主要進行紅軍宗旨、任務和紀律的教育;在對地方群眾教育中,主要突出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對敵軍開展了宣傳教育,主要進行優(yōu)待俘虜爭取敵軍力量。[4]p89正是由于這些針對不同對象采用不同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年輕的紅軍被錘煉成了一支有覺悟、有紀律的新式軍隊。邊界群眾也充分被發(fā)動起來,革命根據地日益得到鞏固和發(fā)展。
二、關于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20世紀20年代后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不僅領導軍民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而且還把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建與工農紅軍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當前,學術界關于井岡山斗爭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說理引導,理論宣傳。學者肖小華認為,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廣大革命群眾進行形勢教育,揭露國民黨蔣介石的反動本質,宣傳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性質,不斷壯大革命隊伍[5]。為了完成這一思想教育任務,當時我黨采用了組織宣傳隊、上政治課、開展討論等說理引導法。
2.以身作則,榜樣示范。嚴明的紀律,是黨和軍隊贏得群眾的基礎,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在艱苦斗爭的歲月里,毛澤東、朱德等根據地干部總是帶頭吃苦、身先士卒,用自己行為帶動部隊向前行進[6]。紅軍各級領導除經常對廣大官兵進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講明執(zhí)行革命紀律的重要性和學員如何做執(zhí)行的模范外,還常常通過模范執(zhí)行紀律來教育戰(zhàn)士。
3.比較鑒別,制度保障。學者肖小華指出:比較鑒別法主要用于對俘虜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瓦解敵人的力量。紅軍除到處宣傳“窮人不打窮人”“歡迎白軍棄暗投明”外,還堅決執(zhí)行優(yōu)待俘虜政策,通過這一系列措施,讓俘虜從心里體會到新舊軍隊的不同[5]。同時,為保證紅軍“三大任務”的完成,從紅軍初創(chuàng)時期起,部隊就制定了嚴格的紀律。除“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外,紅軍還規(guī)定了戰(zhàn)時紀律和一般紀律,使得執(zhí)行紀律成為紅軍的自覺行動。
4.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非常注重調研研究工作,針對土地革命中如何分田的問題,深入百姓家中,認真做好調查工作,不斷征求意見,了解情況,建立了分田運動的合理布局和分配辦法,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大的成功[6]。這種進行深入調查,針對教育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著很強的實效性。
三、關于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與借鑒
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從實際出發(f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當時紅軍的主要任務結合起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當時所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經驗,對今天我們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關于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與借鑒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了不同的論述:
學者陸娟從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入手,指出我們要善于汲收、借鑒井岡山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經驗,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勇于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揮教育者率先垂范的示范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制度建設、紀律約束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規(guī)章制度的保障作用、防范作用和懲治作用;寓教于樂,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工作、學習、生活之中[1]。
學者楊宇辰對井岡山時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許多理論和實踐進行思考,指出,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以及處理好“黨群關系”的教育等寶貴經驗,都是我黨在新形勢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的重要方面,具有長遠的借鑒意義[7]。
學者肖小華認為,雖然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已成為歷史,但是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經驗,對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有著啟示作用[8]。肖小華通過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歷史回顧,在總結其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實現黨的中心任務的保證,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以身示范,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教育方法;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變化,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做出新的理論解答;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擴大和尋找新的教育載體[9]。
綜上所述,可見近年來國內對于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就其現有成果來看,也表現出了一些不足之處:一是研究方法欠缺,資料收集工作做得不夠。井岡山斗爭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歷史特征。對于這一主體研究要求運用歷史研究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認真收集、整理、運用史料,堅持論從史出、言之有理。但在現有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研究者對史料缺乏深入挖掘,相關專題資料的整理也不到位,對“活的材料”——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親身經歷缺乏采訪和征集,這是今后研究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二是研究內容不全面,系統性尚需加強。井岡山斗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領域。但目前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仍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學術成果并不多見。綜觀學者們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發(fā)現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只涉及主要內容、方法、經驗和啟示幾個方面,而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特征、歷史作用及其歷史地位的研究甚少,這樣的研究現狀與其歷史地位很不相稱。因此,有關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展。
參考文獻:
[1]陸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J].傳承,2011(20).
[2]肖小華.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J].黨史文苑,2007(3).
[3]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許啟賢,劉建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肖小華.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J].世紀橋,2007(10).
[6]劉浩林.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與啟示[J].學理論,2012(24).
[7]楊宇辰.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現實意義[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7(5).
[8]肖小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經驗[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2).
[9]肖小華.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及啟示[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責任編輯吳自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