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亮
連綿起伏的山嶺,讓象山半島顯得有些曼妙婉約,而大海的波濤,又增添了象山些許壯麗的色彩。當(dāng)萬頃碧波與蔚藍蒼穹相遇,當(dāng)金黃沙灘與蒼翠山林邂逅,象山半島的絕妙景色便自然天成。大自然對象山從不吝嗇,她慷慨地將藍色、綠色、金色灑滿象山,顯得豐富多彩;海岸之外,大大小小的島嶼是大自然對海洋的點綴,更是大海不可或缺的部分。
象山半島深愛著大海,大海同樣擁抱著象山。行走在金黃、細膩的沙灘上,閉上眼,一邊任憑徐徐的海風(fēng)溫柔地?fù)崦?,一邊聆聽海浪澎湃的天籟,那一瞬,任何人的心都會變得無比寬廣。一層層清脆、深厚、響亮、細小、驚喜的聲音透過海浪疊成了一波又一波響亮的歌聲,時而近,時而遠時而激情,時而溫婉。這歌聲舒暢,能讓聽者沉浸其中;這歌聲隱忍,悄悄改變著海島的樣貌。而不變的,是海與岸之間的柔情,那樣浪漫,那樣纏綿……
漁山列島
美景中的“亞洲第一釣場”
從象山石浦出發(fā),朝東南方向航行47.5公里,便到達了象山半島最東南的島嶼,中國領(lǐng)海線基點所在——漁山列島。漁山列島有南漁山和北漁山之分,人們常說的漁山,通常是指北漁山。漁山猶如一根鎮(zhèn)海之柱,立于浩瀚的大海中,任憑海浪拍打而巋然不動。這里的碧海奇礁旖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絕妙體現(xiàn)。
來到漁山列島的游客,多喜歡北漁山島。北漁山島面積不大,僅有0.5平方公里,南高北低,最高點海拔為83.4米。島上建有兩座燈塔,由于時間久遠,燈塔表面略有斑駁。兩座燈塔中,一座是漁山燈塔,是漁山海域南北行船的必經(jīng)之處,形似圓筒,紅白相間,每隔30秒閃出一道白光,即使在26海里外都可見到該信號;另一座則是現(xiàn)代化的太陽能燈塔,全鋼鐵骨架,比漁山燈塔要高,也要“苗條”許多。兩座燈塔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成了島上兩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
蔚藍的天與湛藍的海,像是漁山島的兩條艷麗的裙擺,掩映出海島無以復(fù)加的美麗。游人來到島上,可看到雄偉的五虎礁——伏虎礁、尖虎礁、高虎礁、平虎礁、老虎屎礁。其實,五虎礁并不止5個島礁,而是由多個從南到北、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但因視線不及,游人在島上只能看見其中的5個,故此得名。在洶涌的波濤中,“五虎”盡顯雄健之姿,令人震撼;漲潮時,“五虎”變得玲瓏可愛,遠遠望去,宛如幾只幼虎在嬉戲。
漁山島最不可錯過的景色,當(dāng)屬海上日出。從清晨4點開始,陽光從深沉的海平線緩緩上升,先是如同海底巖漿噴薄而出,金黃的色澤灑滿海面,隨著顏色愈加絢麗,天空中的云彩也忍不住融入這片燦爛之中,隨后,太陽開始變得奪目,悄悄冒出一角,像是一顆新鮮的柑橘,被海水浸泡出無限汁液。很快,太陽就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急急地想要掙脫海洋的懷抱,奔向廣袤的天空。最終,一輪璀璨的紅日掛在天邊,開始了一天的征程。
漁山島的另一處勝跡是“仙人橋”——這是一座天生橋,從海面上觀望,它形如一道巨大的門洞?!跋扇藰颉备?0多米,寬30多米,原是一塊臨海的絕壁懸?guī)r,在大自然不停的沖擊和打磨下,其中間部分約200平方米的巖石最終坍塌到?jīng)坝康暮@酥?,獨留下臨懸的石梁,形成了驚濤之上的“仙人橋”。行走在上面,可聞濤聲如雷,而從四面吹來的疾風(fēng)讓人心跳加速,飄飄欲仙……
漁山列島有“亞洲第一釣場”的美譽,海釣愛好者能進行磯釣、拖釣、船釣,是世界各地垂釣高手心中的圣地,每一年,在適合海釣的 3 月到 12 月,他們都會從五湖四海趕來一展身手。
花岙石林
令人驚嘆的“仙人鋸巖”
漁山島美景之五虎礁。在洶涌的波濤中,“五虎”盡顯其雄健之姿,令人震撼。
在象山半島南部三門灣的花岙島上,有一處“海上石林”——在一段充滿奇幻色彩海岸線上,各種細條狀的石頭密密麻麻靠在一起,長短不一,粗者須兩人方能合抱,高者達到五六層樓;或似倚天長劍,或似臨海之鶴,或底部鏤空,搖搖欲墜,或中間斷絕,觸目驚心,人稱“仙人鋸巖”……伴隨著海濤的吼叫,“石林”更像是一條從天而降的飛瀑,義無反顧地?fù)溥M大海的懷抱。
這就是花岙島上的著名美景——花岙石林。數(shù)十萬根巖石柱或巍然挺拔,或斜倚橫撲,煞是壯觀,成為世界上柱狀節(jié)理巖石數(shù)量最多、形態(tài)最為豐富的自然奇觀。據(jù)專家考證,那些四邊或六邊形的石柱群為一種致密玄武巖,是火山爆發(fā)后,巖漿在均勻冷卻和緩慢收縮的條件下產(chǎn)生的一種垂直裂變。 想要看到花岙島上壯觀的“石林”,得經(jīng)過一番攀山越嶺才能到達這處美景。在一段逶迤的羊腸小道后,還需走下一道幾乎垂直的石梯,雄偉的“海上石林”才終于映入眼簾。在近一公里的海岸線上,空曠的山腹像是被孜孜不倦的潮水給掏空了,巨大的柱狀石林盡在眼前,它們密密麻麻而又整齊地?fù)頂D在一起,成為完整的山體。偶有橫空突出的梁條,像是某個不安分的孩子,渴求在眾人眼前“標(biāo)新立異 ”。
在石林下面,有許多天然洞窟,從海灘到洞窟底部,鋪滿了五顏六色的鵝卵石,像是被海水灌醉了一般慵懶,在海浪的輕撫中顯出優(yōu)雅之態(tài)。隨著潮起潮落,頑強的海浪一遍遍拍打著鵝卵石。海浪一來,石頭似乎就恢復(fù)了生機,與海水親切地交流;海浪退去,石頭又發(fā)出微微的聲響,仿佛想要跟隨海浪而去——而海浪同樣不舍,每一次退去,都會盡力刮走更多的石頭?;蛟S,無論是海浪還是鵝卵石,都很孤獨吧,它們?nèi)諒?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做著同樣的事情……
歷史上,花岙島還有過一段烽火歲月。明清鼎革之際,花岙島是東南沿海抗清據(jù)點之一,抗清名將張蒼水曾聚兵于此,堅持抗清長達19年。如今在島上,尚存有兩處相關(guān)遺址:一處是在距離雉雞山頂200米處的長方形營房遺址;另一處是面積為1300 平方米的廣場,即當(dāng)年的練兵場。
如今,前往花岙島仍需乘船,如果駕車,則需要通過汽車輪渡載渡前往。雖然島上無碑無碣,但在那些被風(fēng)雨侵蝕得斑駁不堪的巖石上,卻有著無數(shù)象形文字,這其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秘聞,則需要進一步探究……
象山半島海岸邊,擁有非常奇特的海蝕地貌景觀,堪稱中國東南沿海一絕,無與倫比。
山與海相擁
“舍身崖”和“姊妹沙灘”
在象山半島的海岸外,分布著600余座大大小小、各具風(fēng)情的島礁,它們?nèi)缤⒙湓诤C嫔系蔫驳木G寶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遠遠望去,又像一個個嬰孩,沉睡在大海溫柔的懷抱中,大海唱著經(jīng)久不衰的搖籃曲,那是對它們最深沉的愛。
想要真正領(lǐng)略大海天籟般的歌喉和原生態(tài)的自然沙灘,去松蘭山絕對是不二選擇。這里有大小不一的天然沙灘浴場,金黃的沙灘平磨如席,沙細似絹,站在沙灘上,仔細聆聽大海的歌聲,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享受。尤其是在晴朗的夜晚,喧嘩了一整天的海水,漸漸收起了躁動,開始變得溫柔起來海水在皎潔的月光下盡顯柔情,向天地訴說著蕪的心緒,時而幽婉,像是一場綿亙的思戀;時而寂寞,如同一聲嘆息;時而又興奮,像是在告訴你:太陽
又將升起。
而在白天,海濤則變成了一曲交響,恢弘而氣勢非凡。無數(shù)的浪花化為道道音符,爭先恐后地涌上海灘,到達最高點,然后依依不舍地漸次退去,那通透的濤聲長久地回蕩在空中,直到下一輪浪頭襲來,此起彼伏,是海洋對陸地亙古不變的眷念。如果你對傳說故事情有獨鐘,應(yīng)該前往象山半島西南部的靈巖山。這里樹木茂盛、山清水秀,極具原生態(tài)魅力。而這里的一段神奇的傳說,則更是為這里增添了風(fēng)情。
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王母的七仙女下到凡間,變成了七座山,其中一座便是靈巖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dāng)?shù)厝松钚胚@個傳說,于是在山上建了一座廟。廟里有一老一小兩個和尚,一天,小和尚下山化緣,不慎踩死了一只螞蟻,被老和尚知道后,說他殺了生必須受到懲罰,便叫他從懸崖上跳下去。小和尚很害怕,坐在廟門前不停哭泣,并將此事告訴了過路的獵人。獵人聽了,心想自己這一生殺生無數(shù),比起小和尚來說可謂罪大惡極,于是他
扔掉獵具,跳下懸崖,不料被一只白鶴接住,升天了。小和尚見狀,也跳了下去,同樣被白鶴接住升天了。老和尚在廟里見狀,也想得九天,但他害怕懸崖,便拿了條厚厚的棉被裹在身上,縱身一跳。然而老和尚并沒能升天,卻摔得粉身碎骨。
從此,靈巖山又名“舍身崖”,這個故事告訴世人:只有真正向善者方能得道升天。這個傳說在當(dāng)?shù)乜芍^家喻戶曉,常有慕名而來的人前往山上的寺廟燒香拜佛,靈巖山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
奇妙的檀頭山也不例外,同樣不可辜負(fù)。檀頭山島其實是由兩座互不相連的孤島組成,兩島之間,有一條海中沙垛相連,并形成了兩處天然沙灘。向東的是細沙海灘,當(dāng)?shù)厝朔Q為“外沙頭”;向西的是卵石海灘,名為“里沙頭”。
里外沙頭,形同姊妹,因此也被統(tǒng)稱為“姊妹沙灘”,兩者相得益彰,讓人流連。這600余個島礁,個個與眾不同,因此可以說,象山人是幸運的,他們是大海真正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