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中
影印是傳播古籍、保護古籍、整理古籍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孤本、珍本,作為珍貴文物,必須得到妥善的保護;而作為文獻資料,又應(yīng)該加以充分的利用。如果要兼顧保護和利用兩方面的需要,最好的辦法就是影印。清代版本學(xué)和??睂W(xué)家顧廣圻在《藝蕓精舍宋元本書目序》中就曾提出:“然則為宋元本計當(dāng)奈何?曰:舉斷不可少之書覆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縮今日為宋元也,是緩千百年為今日也。幸其間更生同志焉,而所謂宋元本者,或得以相尋而無窮,計無過于此者矣?!苯裉煊∷⒓夹g(shù)的新發(fā)展,更為復(fù)制古籍提供了有利條件。
上世紀(jì)50年代以來,我們就開始了有計劃的古籍影印工作。最著名的是鄭振鐸先生主編的《古本戲曲叢刊》,從1954年到1958年,就出版了四集,縮印線裝,共480冊。這是由專家學(xué)者策劃的專題古籍叢書,影響很大。接著由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即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分社)影印了一批比較罕見或文獻價值較高的古籍,如宋版的《詩集傳》《樂府詩集》《白氏長慶集》等。繼而商務(wù)印書館影印了《弘治本西廂記》和宋本《杜工部集》;1957年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影印了《古本董解元西廂記》。1958年中華書局影印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這是注重實用價值的資料性總集,并非珍本古本,但在書上加了斷句和校語,就成為一個便于使用的新版了;1959年影印了殘存730卷的《永樂大典》,朱墨套印,線裝202冊,那就屬于特別珍貴的重印古籍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也影印了宋版的《藝文類聚》等書。這一時期的影印書不少,為學(xué)術(shù)研究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文獻資料。直到1966年中華書局印出了宋版殘卷和明版配合的《文苑英華》,卻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擾而壓了十年之后才公開發(fā)行。
改革開放以后,各地紛紛建立了古籍出版社,包括一些非專業(yè)的出版社,也積極參加了古籍影印的工作。最專業(yè)的要數(shù)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原書目文獻出版社),自1979年建立以來,已影印出版了兩萬四千余種歷史文獻,成為影印書的大戶。其中如《中華再造善本》《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等,都是大型的珍貴文獻叢刊。最近,又主動承擔(dān)了續(xù)印《古本戲曲叢刊》的任務(wù),正好能發(fā)揮他們的獨到的優(yōu)勢。
這些書的公開問世,確是嘉惠學(xué)林,功垂后代。對于古籍整理工作者來說,提供了許多重要的底本和校本,也就大大提高了古籍整理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古籍整理的效率。以前我們要用古本書來做???,上一次圖書館要化費許多時間,還只能用鉛筆抄錄,回來后再用毛筆或鋼筆重寫一遍。外地的讀者要來北京看善本書,更是所費不貲,更重要的是時間,耗費的就是人的生命啊。加以在閱覽室內(nèi)看書時間匆促,偶有疏忽,錯了漏了一個字,或者發(fā)生了疑問,是不是再上圖書館麻煩一次管理員呢?我就常常為此而困惑、猶豫。凡是我們整理古籍的同行者,差不多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一大批善本書已有了影印本,就方便多了。如點校本“二十四史”暨《清史稿》的修訂工作,質(zhì)量的提高一半就是靠著許多影印的善本史籍才有保證的。近年還有更多的出版社影印了域外所藏的中國古籍,又?jǐn)U展了古籍整理的資源。
另一類是專題的文獻資料叢書,選題更多,實用性更強。如《古本小說集成》《國家圖書館藏〈西廂記〉善本叢刊》《三國志演義叢刊》之類,對專業(yè)工作者提供了很大方便。至于一些近代歷史文獻的專題叢刊,其現(xiàn)實意義就更強了。
當(dāng)然,目前影印書的利用,還有它的局限。不少讀者在贊嘆之余,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期望。
一是影印書大多是大型叢書,不少還是綜合性的。收書很多,可以滿足各學(xué)科讀者的需要。但一般專業(yè)讀者只利用其中某一專題的資料,因此希望更多注重編印專題性的文獻,更切于實用。不少讀者希望能買到單行本。在叢書中抽印單行本,可以采取預(yù)約優(yōu)惠的方式少量加印。影印書除了供應(yīng)公共圖書館的收藏之外,也要盡可能滿足廣大學(xué)者個人的需求。再說,豪華的仿真本成本太高,印數(shù)自然也不會多,在有些圖書館里還是作為新善本保藏,利用率也不高。許多專業(yè)的學(xué)者希望某些古籍能多印些單行本和簡裝本,以利更多的讀者。
二是開本太大。整套叢書一般學(xué)者不僅買不起,就是有錢買也沒有地方可放,連中小圖書館也買不起、藏不下。像中華書局的圖書館,雖然買了一套《中華再造善本》,至今還沒有上架呢。因此有些讀者提出了縮印本的建議。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印的《四庫全書》縮印本,就成了價廉物美的普及版。當(dāng)然,縮印也要保證字跡清楚,四比一還是一比一,可根據(jù)原書版面的大小而定。按現(xiàn)在的技術(shù)條件,少量添印的成本已經(jīng)不是太高,加印縮印本、抽印本都要有計劃,可以在預(yù)約征訂后再加印。以前商務(wù)印書館的《四部叢刊》、中華書局的《四部備要》等叢書,也是預(yù)約征訂后再重印的。除少數(shù)珍本確需印原大仿真本,一般的古籍在保證清晰可讀的前提下可以縮印。其實在分色復(fù)制方面,圖版紙的效果比宣紙更好,但紙的壽命卻不及宣紙。精裝本的分冊不宜太厚,不要厚得翻不開,打開了還要用鎮(zhèn)紙壓住了才能讀,那就不便使用了。
三是影印書希望盡可能地多做些加工。在選書上從嚴(yán)從精,保真保全,寫好提要或前言,說清楚每一本書的特點、優(yōu)點和可能存在的缺點。資料性的古籍一定要編好索引。某些書有殘缺或模糊的地方,盡可能作些配補和校訂的工作。例如《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里的某些書,膠卷已有損壞或缺失的葉子,不妨用同一版本或其它版本來配補,最好是把配補的葉子附在每卷之后,加以說明,便于對照。必要時也可附加校勘記,就像《四部叢刊續(xù)編》里的一部分書,在影印本的后面附有排印的??庇洝_@是一種兼存異本、兩全其美的做法。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在某些實用性較強的文獻資料書上,對一些明顯的錯字寫出校記,用鉛字印了貼在天頭上一起影印,還可以加上斷句,如中華書局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這就是一種簡要的整理本了。當(dāng)然,影印書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專業(yè)學(xué)者,一般說都能直接閱覽白文本的。(如果為了作進一步研究,還需要深度加工的點校本。但點校本的完成一時還不會很多,有的書還不必要做深度加工。)讀者在使用影印本時,有一些輔助功能就更好了。
這里特別要提出,影印書千萬不要在書上描改。影印古籍而加以描改,往往是好心而干了蠢事。這種敗筆在古本小說里更為突出,如影印本《三國志平話》描改的失真,《清平山堂話本》描改的謬誤,已有好多人指出了。最近看到黃霖先生《關(guān)于〈金瓶梅〉詞話本的幾個問題》一文,指出1933年“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的《金瓶梅詞話》“卻未恪守忠于原著的影印原則”,曾刊落了近三分之二的批語;而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重印的原大本《金瓶梅詞話》,不僅又妄加描改,而且還號稱是“比對‘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萬歷丁巳本,整理后影印”,實際上是謊言欺人。這真是出版界的“奇跡”秘聞。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四是期望能加強影印和數(shù)字化的結(jié)合,除大容量的數(shù)據(jù)庫,還能提供小容量的光盤和U盤,為更多的讀者服務(wù)。
這只是一個讀者對出版者提出的一點不無奢望的期望,我們更能理解出版者面臨的難處和壓力,但愿古籍影印的條件能越來越好。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