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要】社會思潮主要是指在某一階段內,在某一層級當中所反映出的代表著當時社會政治情況,且影響力較大的思想潮流。文章主要針對社會思潮的內涵及其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探討,并提出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措施,以期能夠為國內院校提供借鑒,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關鍵詞】社會思潮 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社會思潮主要是指在某一階段內,在某一層級當中所反映出的代表著當時社會政治情況,且影響力較大的思想潮流。它是以社會背景為基礎,以相應的意識形態(tài)為核心,并與某類社會心理現(xiàn)象有著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約束作用的思想風氣。大學生是最先接受新的社會思潮的群體,也是最為敏感的群體,因此社會思潮憑借其實時性與傳播的廣泛性容易對大學生的觀念產生沖擊,對這一群體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以積極正面的觀點去引領社會思潮,促進大學生群體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社會思潮的內涵
所謂的社會思潮,并不是沒有理論支撐的空洞理論,其有充足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且對于大眾的生活及行為習慣甚至是思想觀念都造成很大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思潮進一步呈現(xiàn)出多元性,網絡平臺等信息化交流渠道的不斷普及與應用,更為各類不同的觀念提供了展示舞臺。但隨著觀念更加多元化,必定會有非主流的甚至是扭曲的思想。這樣的負面思潮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性,民眾如果無法準確辨別某種觀念的對錯,很容易受到負面的影響①。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當中最為重要也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是很容易感應到思潮變化的。首先,某種思潮從社會上開始流行之后,其動態(tài)很快便會傳播到校園當中,社會思潮一旦傳播到了大學的校園內,便會很快擴散開來,成為一種風氣。其次,大學生的觀念與道德體系都還處于形成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輿論影響。另外,大學生樂于了解新鮮事物,并且希望顯示出自己的特別,而部分社會思潮正是以這種獨樹一幟的特點來獲取大學生青睞的。但是并不代表這種觀念是正確的,那些別有用心的輿論操縱者,并不在乎這種觀點是否正確,他們只希望能夠依靠大學生的求新特點培養(yǎng)出更多的跟隨者,進而謀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大學生群體通常是他們操縱社會輿論的主要工具②。
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當前,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積極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社會思潮的形成,往往反映了社會階級對社會制度的態(tài)度。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便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文明、自由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需要我們不斷對自身的制度進行完善,確保執(zhí)政能夠更加廉明。對于大學生來說,正確的觀念是最為重要的,所以正面的社會思潮在大學生中的廣泛傳播,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為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后的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其二,社會思潮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生活趨勢走向。因為社會思潮體現(xiàn)出的通常是當前最為真實的社會情況,也體現(xiàn)出了社會整體的發(fā)展走向。因此大學生群體可以借助社會思潮的變動來進一步感知社會的形勢變化、深入了解社會的實際情況,而且社會思潮通常是多元化的,所以可以讓學生從更多角度去了解社會,讓學生可以借助社會思潮,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細化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其三,社會思潮可以讓大學生的思想進一步走向成熟,提升學生改革創(chuàng)新的能力。文化的多元化、國際化發(fā)展,促進了中西方國家之間相互的文化交流與滲透,也為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注入了新鮮的活力③。一個國家想要走向富強民主的道路,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而一切的創(chuàng)新都是源于思想的創(chuàng)新。大學生借助對符合歷史發(fā)展形勢的、積極的主流文化進行學習,就能夠進一步了解未來社會發(fā)展趨勢。
部分消極的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則會產生以下負面影響:其一,負面思潮使得部分大學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受到了打擊。當前依然有部分企圖混淆學生思想概念的負面社會思潮,妄圖通過入侵大學生思想的方式進行大范圍傳播。例如,將我國社會主義理論所堅持的民主、自由等方針與西方所宣稱的所謂自由、民主進行對比,妄圖說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并不能夠做到其在核心價值觀當中所宣稱的自由民主。這種思潮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如果大學生自身的信仰不夠堅定,立場不清晰,就很容易受到迷惑,盲目追求資本主義所宣揚的所謂平等、民主與自由,進而對其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鼓動大學生做出反社會的行為,進而影響社會的整體秩序④。其二,負面的社會思潮會讓部分大學生變得過于偏激。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極端民族主義的思潮。其主要是指以民族團結為理由,企圖煽動民眾以游行、甚至打砸等暴力行為排除一切外來文化的思潮。許多人會認為這是愛國主義的思想,但極端民族主義的思潮與愛國沒有任何的關系,愛國主義是在肯定自身民族優(yōu)勢與文化的基礎之上,努力去接受其他民族與國家的文化精華的思想。而極端民族主義卻有著非常明顯的排異性,甚至具有暴力性。這樣的過激行為不但不利于民族的團結,甚至會造成大規(guī)模的暴動,這樣的所謂“愛國”方式,只會給社會的發(fā)展帶來影響,給自己的同胞帶來傷害。其三,負面的社會思潮會助長學生的虛榮心,讓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理解。許多負面的思潮,例如利己主義思潮、功利主義思潮、享樂主義思潮等等,在當前社會上的傳播都十分廣泛,使許多大學生開始堅信并大肆宣揚“無論以什么形式都要讓自己有錢”的畸形觀念,進而促使不當獲利的行為不斷增多,影響了社會的風氣⑤。此外,功利主義的思維會使學生完全忽略對自身的定位,以及對于自身優(yōu)勢及缺點的思考,而享樂主義則會使學生完全放棄對自身的約束與監(jiān)督,沉溺于玩樂,因此丟棄自己的前途。
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措施
宣傳教導馬克思主義理論。負面社會思潮的傳播之所以能夠輕易轉變一些大學生對于社會的看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大學生對于我國始終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沒有深刻的了解。因此,針對這一問題,首先要充實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直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逐步發(fā)展壯大,六十多年來,國家都始終堅持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理論體系,也正是這份堅持,才使得我國的發(fā)展道路越走越寬,使中國變得更加強大繁榮,使人民擁有了更加穩(wěn)定、和諧、富足的生活⑥。所以,當代的大學生,想要將這種和諧的社會生活延續(xù)下去,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就應當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自覺強化自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理論自信、道路自信與體制自信。
利用思政教育教會學生分辨思潮。教育行為的本質,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出相應的措施去解決問題。應該通過思政教育,教會大學生怎樣對各類思潮進行分辨,而不是單純的給學生提供一個概念,告訴學生什么是負面的思潮。教育者應當借助對這種思潮的細致分析與解讀,告知學生這種思潮帶來的影響,而且應當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并養(yǎng)成自主判斷的良好習慣。
利用網絡平臺加速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網絡渠道是當前社會思潮信息最主要的傳播渠道,也是高校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大學生平日都會借助微博、QQ等平臺來感知世界、分享信息、交流溝通。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平臺,來宣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學生對于核心價值觀的了解。在微博、QQ等社交平臺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形式也可以有所轉變,一改以往枯燥無味的灌輸模式,通過身邊的事物以及典型的案例來滲透,這樣更容易吸引大學生的注意,達到更好的傳播和教育效果。
隨著我國的經濟與文化發(fā)展多元化與國際化,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思潮都在隨時對我國的大學生群體產生影響,我們無法阻止負面思潮的傳播,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作為教育者的理論知識基礎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尋找更加有效的措施,強化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堅持,讓學生學會思考與分辨,成為思想獨立、積極、正面的新時代優(yōu)秀人才,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美術系;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的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 15C0604)
【注釋】
①佘雙好:“社會思潮對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影響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②王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新變化”,《人民論壇》,2014年第30期。
③劉艷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問題和對策探論”,《理論導刊》,2015年第3期。
④李青:“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問題和路徑培養(yǎng)探析”,《寧夏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
⑤李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會思潮”,《傳承》,2014年第3期。
⑥徐建麗,朱登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多元化社會思潮的碰撞及引領”,《職教通訊》,2015年第2期。
責編/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