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ha:古人還是有情懷的。速食文化、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讓現(xiàn)代人之間沒有了距離,就算是獨處,也被周遭的信息轟炸著,難逃喧囂。能埋頭記下點滴心思和情感,都成了奢侈。
@白和正:寫出來的東西,都是希望有人看與響應(yīng)的。感謝社會的進步,讓我們都有機會發(fā)帖、跟帖,盡管一個人的聲音還太小,但集合起來,還是會有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的,故而,發(fā)帖也罷,跟帖也罷,心中不能少了“責(zé)任感”。
@南山樵夫: 水滸里面宋江在江州,吳用賺盧俊義,都是題壁,其中宋江的反詩還是跟帖的。起身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于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jīng)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背酥婆d,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
RE:結(jié)果讓宋江陷入牢獄之災(zāi)。
@名不徐傳: 老板會隔段時間刷墻“刪帖”嗎?
RE:據(jù)宋代張表臣《珊瑚鉤詩話》載,某日游甘露寺正要在該寺墻頭灌水,旁邊小僧很生氣,“愀然問同官曰,方泥得一堵好壁,可惜寫了?!痹瓉砀事端轮诮^無寧日,刷了又題,題了又刷,管理員小僧刪帖刪到手軟。
@阿諾夏遇雪:其實還有一點,每次在北京買所謂的“重慶小面”,看到那些老板慢吞吞地煮面、打佐料時,我就很想一巴掌飛過去,大聲呵斥:有你們這么做生意的嗎?!你見過那些重慶孃孃打佐料時的無影手嗎?!你有那種統(tǒng)籌的能力嗎?!就你這速度還敢來賣小面,在重慶早就遭淘汰了……
@貓咪說青檸太酸:我們沒有理由去吐槽指責(zé)什么,余秀華的詩是她用感官去用心認知世界的。詩歌是她表達對世界看法的筆,你可以不喜歡但你不能拿橡皮去摩擦她難以琢磨但蘊含力量的詩話。
@毛栗媽:看了不同媒體從不同角度寫的余秀華,私以為這篇是讀過的最能還原余秀華的文章,讓我對她的認識又多了些。
@渡邊小百合:《2014失望之書》和《七位網(wǎng)友的2014好書單》一對比,發(fā)現(xiàn)好書單里大半的書我看過,失望之書除了《慶祝無意義》,其他均無染指。如此看來,本人與《南都周刊》的品位竟然驚人地相似!我該說這是巧合呢?還是說在貴刊的影響下,我已成為你們的腦殘粉?
@劉易字貫之:相對真相而言,謠言更容易讓人相信—因為真相的傳播速度永遠超不過嘴巴。如今,朋友圈已更為繼微博之后的最大的謠言制造傳播基地。什么WiFi致癌,蘑菇有毒,酸堿體質(zhì),災(zāi)難化解,牛奶致癌,貓肉烤串……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偨Y(jié)三條:愚昧無知的人總愛看熱鬧不嫌事大;信任感喪失殆盡。謠言是一種癌,電療也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