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歷
白秉權,漢族,陜西綏德人,1930年12月出生,陜西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歷任陜西省歌舞團藝委會主席、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聲樂學會理事、陜西省音協(xié)理事、中國國際友好聯(lián)絡會陜西分會理事、陜西省政協(xié)委員、陜北民歌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等。2010年5月病逝于西安。
1944年9月考入綏德師范,同年參加綏師文工團。1946年解放戰(zhàn)爭開始,文工團隨軍轉戰(zhàn)到新解放區(qū)演出。1947年9月調(diào)綏德分區(qū)文工團工作。1948年3月調(diào)綏德師范文藝班,任教員、演員、演奏員。主演《劉胡蘭》《模范農(nóng)家》《兄妹開荒》《越撈越深》等歌劇。1949年10月調(diào)延安陜北行署文工團,任歌劇、獨唱演員,演唱了大量的陜北民歌。1950年調(diào)陜西文工團,1951年9月在西北藝術學院音樂系進修兩年,1952年由學校選送參加了“全國第二屆赴朝慰問團”。1955年5月調(diào)陜西歌舞劇院任獨唱演員。1956年省文藝匯演獲獨唱一等獎,同年在全國音樂周演唱的《跑旱船》《趕牲靈》獲得好評并灌制了唱片。1986年部分演唱曲目被錄入《陜北民歌精選》盒帶。多年采錄、改編了大量陜北民歌,發(fā)表在書刊上。1958年出版?zhèn)€人編唱專輯《陜北民歌獨唱集》。《圪梁梁上的二妹妹》(與賀藝合作)獲2002年陜西省藝術節(jié)“創(chuàng)作一等獎”,獲南寧“中華民歌大賽”十大金曲獎,2003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還發(fā)表有《繡荷包》《信天游》等作品,部分作品被音樂學院編入教材。
二、重大藝術活動
1952年由學校選送參加“全國第二屆赴朝慰問團”。畢業(yè)作品《毛主席那天到咱莊》被評為優(yōu)秀作品。
1956年參加陜西省文藝匯演獲得獨唱一等獎,同年在全國音樂周演唱《跑旱船》《趕牲靈》獲得好評并灌制了唱片。
1958年出版?zhèn)€人編唱專輯《陜北民歌獨唱集》。改編作品《回娘家》獲“文藝創(chuàng)作開拓獎”,《走西口》《送情郎》《送大哥》《棗園來了秧歌隊》獲“民歌新編創(chuàng)作獎”,《圪梁梁上的二妹妹》(與賀藝合作)獲2002年陜西省藝術節(jié)“創(chuàng)作一等獎”、南寧“中華民歌大賽”獲十大金曲獎,2003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還發(fā)表有《繡荷包》《信天游》等歌曲,部分作品被音樂學院編入教材。
1963年9月應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周小燕、王品素教授邀請任教一年九個月。1977年應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湯雪耕教授邀請做學術講座和公開教學。1979年應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主任蔣英、沈湘教授邀請任教一年。同年,應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郭淑珍教授邀請給教研室做學術講座。1981年應上海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主任王品素教授邀請做學術講座。1983年應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鄭肅蘭教授邀請講學和公開教學。
1986年策劃并擔任副主編出版《陜北民歌精選》盒帶,部分演唱曲目錄入其中。多年來,采錄、改編了大量陜北民歌,發(fā)表在多種書刊;以特邀代表身份參加了全國高等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并作大會發(fā)言。
1990年應中國會之邀,參加在洛陽召開的“全國戲曲聲樂教學研討會”并作大會發(fā)言,引起強烈反響。
1992年應福建藝術學校閩劇班之邀在福州市作學術討論和公開教學。
1998年應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朱以為教授邀請做學術講座和公開教學。
2000年再次應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廖昌永教授、民族聲樂系教研室主任石林教授邀請任教一學期,并被聘為“客席教授”;應中國音樂學院之邀,參加“全國民族聲樂教學研討會”作大會發(fā)言和公開教學。
2001年應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文雯教授邀請進行講學和公開教學,任教2個月。
2003年11月應天津音樂學院之邀,參加了“天音聲樂論壇”會,并作大會發(fā)言。
2004年9月應邀參加陜西榆林舉辦的“陜北民歌論壇”,作了大會發(fā)言。
同時,受邀于中國歌劇舞劇院、解放軍藝術學院、浙江省音協(xié)、四川師大藝術學院進行講學,并做公開教學,被聘為“客席教授”。還在西安音樂學院、陜西師大藝術學院、陜西教育學院以及福州、鄭州、杭州、蘭州等藝術學校講學任教三十余次。并被上海等三家學院聘為客席教授。
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培養(yǎng)出大批歌唱人才和陜北民歌手,如:郝秉風、孫志寬、張華敏、章紅艷、董華、劉茹、薛承斌、陳向均、李正飛、李光明、莎莎、米卓、韓軍、秦靖紅、邵寶國、王世清、劉春風、郝萌、趙海晨……學生遍布全國十多個省市。
三、主要代表作品
1948年3月調(diào)綏德師范文藝班,任教員、演員、演奏員,主演《劉胡蘭》《模范農(nóng)家》《兄妹開荒》《越撈越深》等歌劇。
1952年被西北藝術學院選送參加了“全國第二屆赴朝慰問團”。畢業(yè)作品《毛主席那天到咱莊》被評為優(yōu)秀作品,
1953年8月畢業(yè)回團,主演眉戶劇《一個志愿軍的未婚妻》。
1956年參加陜西省文藝匯演獲獨唱一等獎,同年在全國音樂周演唱的《跑旱船》《趕牲靈》獲得好評并灌制了唱片。
1958年出版?zhèn)€人編唱專輯《陜北民歌獨唱集》。改編作品《回娘家》獲“文藝創(chuàng)作開拓獎”,《走西口》《送情郎》《送大哥》《棗園來了秧歌隊》獲“民歌新編創(chuàng)作獎”。
《圪梁梁上的二妹妹》(與賀藝合作)獲2002年陜西省藝術節(jié)“創(chuàng)作一等獎”,南寧“中華民歌大賽”獲十大金曲獎,2003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還發(fā)表有《繡荷包》《信天游》《扛上土槍打游擊》。
四、獲獎
《回娘家》(陜北說書)獲“文藝創(chuàng)作開拓獎”。
《走西口》《送情郎》《送大哥》《棗園來了秧歌隊》獲“民歌新編創(chuàng)作獎”。
創(chuàng)作的《棗園來了秧歌隊》的歌詞,在山東《老革命根據(jù)地民歌大賽》中獲“歌詞創(chuàng)作獎”。
《圪梁梁上的二妹妹》(與賀藝合作)獲陜西省藝術節(jié)“創(chuàng)作一等獎”,南寧“中華民歌大賽”獲“十大金曲獎”;2003年獲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并頒發(fā)獎金。
還發(fā)表了《繡荷包》《九連環(huán)》(榆林小曲)《信天游》《扛上土槍打游擊》等,部分作品被音樂院校編入教材及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的《中國陜北民歌》(賀藝、白秉權策劃)等CD集中。
五、年譜
1944年14歲
考入綏德師范,同年參加了綏師文工團。
1946年16歲
解放戰(zhàn)爭開始,隨軍轉戰(zhàn)到新解放區(qū)演出。
1947年17歲
調(diào)綏德分區(qū)文工團工作。
1948年18歲
調(diào)綏德師范文藝班,任教員、演員、演奏員。主演《劉胡蘭》《模范農(nóng)家》《兄妹開荒》《越撈越深》等歌劇、秧歌劇。
1949年19歲
調(diào)延安陜北行署文工團,任歌劇、獨唱演員,演唱了大量陜北民歌,在陜北人民中留下深刻印象。
1950年20歲
調(diào)陜西文工團。
1951年21歲
送西北藝術學院音樂系進修兩年。
1952年22歲
由學校選送參加了“全國第二屆赴朝慰問團”演唱了自己改編的歌曲《托我捎話到前方》《一封信》和《趕牲靈》等,受到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的熱烈歡迎,并得到慰問總團的表揚?;匦:蟊辉u為“院學習模范”,畢業(yè)作品《毛主席那天到咱莊》被評為優(yōu)秀作品,發(fā)表在《群眾音樂》,自己演唱并灌制了唱片。
1953年23歲
畢業(yè)回陜西文工團,主演眉戶劇《一個志愿軍的未婚妻》,獲得好評,并接待外賓,演唱陜北民歌。
1955年25歲
調(diào)陜西省歌舞劇院任獨唱演員。
1956年26歲
參加陜西省文藝匯演獲獨唱一等獎。同年參加全國音樂周演出,演唱了自己改編的《陜北道情聯(lián)唱》及《跑旱船》《趕牲靈》《賣菜》等引起強烈反響,報紙予以評論并灌制了唱片。年底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1958年28歲
由北京音樂出版社出版了個人編唱專集《陜北民歌獨唱集》全國發(fā)行,深受歡迎。
20世紀五十年代經(jīng)?;仃儽辈娠L、深入生活。認真學習掌握了許多民歌、道情、榆林小調(diào)、碗碗腔、二人臺、說書等并進行整理、改編,在《西北民歌》《中國民歌》《二人臺音樂》《陜北革命民歌集》《中國民歌集成(陜西卷)》等書中發(fā)表。
1963年33歲
應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周小燕、王品素教授邀請任教一年九個月。
1965年35歲
特地去西安醫(yī)學院附屬二院耳鼻喉科門診上班一年,學習嗓音診斷和治療。
1975年45歲
專程去南京前線歌舞團向段軍醫(yī)學習扎針治療聲帶小結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洞察力。
1977年47歲
應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湯雪耕教授邀請做學術講座和公開教學。
1979年49歲
應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主任蔣英、沈湘教授邀請任教一年,應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郭淑珍教授邀請給教研室做學術講座。
1981年51歲
應上海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主任王品素教授邀請做學術講座。
1983年53歲
應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鄭肅蘭教授邀請講學并進行公開教學;陜西省文化廳在1 983年撥專款在西安音樂學院開辦民族聲樂進修班。培養(yǎng)出了孫志寬(獲全國“金孔雀”大獎)、張華敏(多次獲陜西省一等獎)、戲曲演員左紅、楊巧言等,因教學成績顯著,陜西省文化廳特發(fā)了“表彰歌唱家白秉權的決定”文件,并開大會表彰獎勵。
1986年56歲
由她策劃、擔任副主編出版《陜北民歌精選》盒帶,部分演唱曲目錄入其中。
1990年60歲
應中國戲曲研究學會之邀,參加了在洛陽召開的“全國戲曲聲樂教學研討會”作了大會發(fā)言,得到了高度評價。
1992年62歲
應福建藝術學校閩劇班之邀,在福州市作學術討論和公開教學。
1996年66歲
出版專著《民歌歌唱方法研究》。
1998年68歲
代表陜西參加在寧夏舉辦的“西部花兒大賽”的評委,同時為大賽的歌手做了學術講座和公開教學。應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朱以為教授邀請做學術講座和公開教學。
2000年70歲
再次應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廖昌永教授、民族聲樂系教研室主任石林教授邀請任教一學期,并被聘為客席教授;應中國音樂學院之邀,參加“全國民族聲樂教學研討會”作大會發(fā)言和公開教學。
2001年71歲
應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文雯教授邀請進行講學和公開教學,任教2個月。
2003年73歲
獲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并頒發(fā)獎金。應天津音樂學院之邀,參加了“天音聲樂論壇”,并作大會發(fā)言。
2004年74歲
代表陜西擔任在太原舉辦的“晉蒙陜冀四省區(qū)二人臺藝術電視大獎賽總決賽”評委。應邀參加陜西榆林舉辦的“陜北民歌論壇”,作了大會發(fā)言。
2010年80歲
5月18日,因病逝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