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摘要】目的:探討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方法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臨床療效。方法:82例慢性腎炎蛋白尿患者均為在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期間收治,將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41例,觀察組實施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只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 6%,平均蛋白尿/24h水平為(0.89±0.49)g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85%,平均蛋白尿/24h水平為(1.71±0.99)g(P<0.05)。結(jié)論: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方法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臨床療效顯著,患者蛋白尿癥狀改善明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方法;慢性腎炎蛋白尿;臨床療效
蛋白尿?qū)儆诼阅I炎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之一,同時也是慢性腎炎重要診斷指標。蛋白尿癥狀在短時間內(nèi)不容易完全消失,易反復發(fā)作。選擇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期間收治的82例慢性腎炎蛋白尿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并采取分組對照法研究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方法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于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期間收治的82例慢性腎炎蛋白尿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齡為18~69歲,平均年齡為(49.41±11.54)歲;病程為1~8年,平均病程為(5.01±2.35)年;排除合并嚴重心腦器質(zhì)性病變者、意識不清者,素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根據(jù)不同治療方式將8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4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抗感染、控制尿蛋白、平衡水電解質(zhì)紊亂和改善微循環(huán)等常規(guī)對癥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法進行中藥治療,其藥方組成為:黃芪30g,芡實、丹參、當歸、黨參和金櫻子各15g,白術(shù)、蓮子心、益母草和益智仁各10g,柴胡和天麻各6g。以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
1.3 療效判定
檢測患者尿素氮、血肌酐及蛋白尿水平,評估本組治療效果,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蛋白尿/24h低于0.15g,尿素氮、血肌酐恢復正常,或者下降超過30%;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蛋白尿/24h低于1.0g,尿素氮、血肌酐接近正常,或者下降15%~30%;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治療總有效率一(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統(tǒng)計兩組患者蛋白尿/24h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x±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8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蛋白尿/24h水平
觀察組平均蛋白尿/24h水平為(0.89±0.49)g,對照組平均蛋白尿/24h水平為(1.71±0.99)g。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尿蛋白在慢性腎炎發(fā)生時的持續(xù)陽性,不僅證實了患者的腎臟受損,也是加重其腎臟損害的重要刺激因素。中醫(yī)學認為蛋白尿乃腎氣不固、脾氣下陷和痰瘀留滯所導致。蛋白屬于人體精微物質(zhì)之一,由脾胃所化生,封藏于腎。慢性腎炎在中醫(yī)學中屬于虛勞、水腫和淋證范疇,是本虛標實之證,患者腎、脾、肺三臟器的淤血和虛損,是慢性腎炎發(fā)致病機制中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升陽益氣、固腎化瘀可立法組方。
藥方組成中,黃芪、白術(shù)和黨參可補中益氣、升清健脾,配合柴胡可使得患者氣機通暢,促使有毒物質(zhì)的排泄;黃芪、丹參能增強鼠肝白蛋白表達,平衡蛋白質(zhì)的代謝,保護機體腎功能;而蓮子心、益智仁、金櫻子、芡實能澀精益腎,凝固蛋白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慢性腎炎蛋白尿治療中,采取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方法較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療效更佳,蛋白尿/24h水平較低(P<0.05)。由此可見,升陽益氣、固腎化瘀方法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臨床療效理想,可顯著改善患者蛋白尿癥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