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玲
一年一度的“快樂童話節(jié)”是我園四大節(jié)之一。選什么劇本,怎樣安排角色,如何排練,是老師們“逢節(jié)必思”的問題,而在此其中,孩子們則享受著童話表演帶來的快樂。但是隨著“童話節(jié)”的逐年舉辦,教師思路局限、排練倦怠、劇目形式單一、幼兒表演機械、參與率低等問題日趨明顯。這不禁讓我思考:排練童話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難道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上臺展示的機會嗎?怎樣才能讓所有孩子都積極參與并獲得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帶著思考,我從班本童話劇《小青蛙的早晨》開始嘗試,實現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教為主的集體教學模式的童話劇變成師幼、家園共同參與的,有目標、有過程、有評價的完整的班本課程體系,讓孩子們在班本課程中獲得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一、真心邀約——劇目確定顯民主
本著“讓幼兒成為課程主人”的宗旨,我們對全班幼兒發(fā)放了《童話劇班本課程開發(fā)》的第一份調查問卷,目的是推選出適合我班幼兒的童話劇劇本。問卷發(fā)放后,家長積極配合,參與度高,問卷回收率達95﹪。從填寫問卷內容上看,家長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推薦《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熱門動畫片的,有選擇以《白雪公主》等為代表的經典童話,也有選擇國內外優(yōu)秀繪本故事的,而讓我大為驚訝的是孩子們竟然不約而同選擇了敘事散文詩《小青蛙的早晨》。這一次,孩子們的選擇跳出了以往童話劇目擇選的固有條框,看來我們班一直進行的文學欣賞主題活動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讓我倍感驚喜和欣慰。我想,既然《小青蛙的早晨》如此受寵愛,那為何不順應孩子的意愿,將這篇優(yōu)美的敘事散文詩用自己的方式演繹一番呢?
二、精心打磨——改編劇本顯特色
《小青蛙的早晨》原作中角色形象分明,雖無對話卻情節(jié)豐富,通過“每當……就會……”的句式,描述了早晨小動物們一個接一個出來活動的快樂情景,表達了“快樂可以傳遞,大家的快樂是由每一個人的快樂組成的,所以每個人都很重要”這樣一個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根據這樣的情節(jié),我們注意多用加法適當進行豐富和修飾,融入生活化、口語化的人物對話,以及《蜜蜂做工》等幼兒熟悉的歌曲表演等元素,精簡原作中“每當……就會……”的句式,并用快板加以節(jié)奏化,最后運用反復的手法將這種節(jié)奏化的對白串聯、匯編成劇本,一來可讓演員與觀眾形成積極互動,二來也降低了表演的難度,增強了觀賞性。
三、潛心鉆研——課程開發(fā)顯創(chuàng)意
課程的靈魂在于幼兒發(fā)展目標的明確。因此,在選編劇本的同時,班本劇主題目標的確立也是我思考的問題,以達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滿足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需要。結合本次班本劇,我們生成“你快樂,我快樂”主題活動,將主題目標確定為:1.大膽創(chuàng)編班本劇情節(jié)和人物對話,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創(chuàng)作劇本。2.學唱班本劇中的歌曲,大膽表現故事中各個角色的肢體動作和表情,能清晰地表達角色的特有情感。3.樂意參與班本劇道具和服裝的制作,學習多方式裝飾演出用具。4.嘗試從自己的視角表達對于“快樂”含義的思考,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與此同時,班本劇課程的開發(fā),還需要老師“真正蹲下來,耐心聆聽,多觀察孩子,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早一些、多一點思考,及時總結,靜下心來反思”。于是,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最喜歡的角色”,制作“各種各樣的點心”、“花兒朵朵”、“快樂的自己”,創(chuàng)編歌舞“快樂的小青蛙”、“蜜蜂做工”,生成了美工、表演等一系列課程。此外,我們真誠邀請家長參與,親子制作班本劇海報,為孩子撰寫“快樂寄語”……正是有了幼兒和家長的積極參與,我班的班本劇才得以多角度深層次挖掘,多維度全方位開發(fā),家長獲得體驗,孩子快樂參與,師生共同成長。
四、全心設計——制作道具顯巧妙
表演童話劇,道具準備必不可少。我們嘗試家長、幼兒和教師共同制作道具,力求準備的道具簡單、美觀、實用,便于取放即可。于是,我們先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分析故事內容,然后鼓勵其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思考需要什么道具以及用什么材料制作等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根據幼兒自己的意愿安排了“服裝道具制作安排表”,而用心的家長們在班級QQ群中一起商量、探討,反應相當熱烈。他們有的主動請纓,準備一起網上購買;有的展示作品,交流制作心得,甚至發(fā)表自己的疑惑……就這樣,智慧的火花也就隨即迸發(fā)——一個發(fā)箍、一張廢舊鮮花包裝紙,卷卷扎扎,就是一朵立體鮮花頭飾;一張彩紙、一塊彩泥,折折捏捏,貓奶奶的點心鋪呈現眼前;還有“手腕響板”、“青蛙服飾”等巧妙的設計,無不體現著簡單、實用、方便的理念。而幼兒戴(穿)上這些自己參與制作的頭飾(服飾)則顯得尤為自豪,“這是我和爸爸一起完成的?!薄按魃狭Ⅲw花,我可真漂亮!”……孩子們的興奮溢于言表。
五、用心排練——幼兒表演顯自主
實施班本劇課程,需要一改往日教師設計好童話劇情和表演場景、動作等細節(jié),讓孩子純粹地模仿表演,而應將整個排練過程交給孩子,讓孩子在不斷地嘗試和積累中收獲表演的經驗,共同完成童話劇的創(chuàng)編和排練。
《小青蛙的早晨》故事情節(jié)豐富有趣,故事中“小青蛙”、“小鳥”等一個接一個傳遞快樂的方式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于是,我們一起商量出小動物們“接龍式”的出場順序和場景的安排,一起設計出人物出場的對話,如“我是一只小青蛙,一只綠色的小青蛙,每當太陽照著我的背,我就快樂地叫呱呱”。正是這樣朗朗上口的兒歌將貼近幼兒生活的小動物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出來,巧妙加進劇本則更受孩子們的歡迎。一次,樂樂小朋友在區(qū)域活動時“無意”用響板為自編兒歌“伴奏”,引來很多同伴的圍觀。于是,我立即設計了一個“我為兒歌來伴奏”的表演活動,并結合童話情節(jié),鼓勵每一個孩子都來試一試、說一說,最后大家一致認同將響板加入到童話劇表演當中。就這樣,集體教學中解決了集體歌舞表演的問題,自主表演游戲中完成了角色對白,完善了表演細節(jié)……最后,每一個孩子都熟知班本劇內容和表演細則,他們體驗著、快樂著,自由地表達著、創(chuàng)作著。孩子們真正成為了班本劇表演的主人,自信心和表現欲望得到大大增強!
童話節(jié),和孩子們一起做喜歡的班本劇,相信“巧實施”,必能“妙演繹”!
注:《小青蛙的早晨》選自《幼兒故事大王》經典閱讀版,2009年第7期,榮獲2008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