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在校學習成績,也是終身學習和畢生發(fā)展的基礎。初中階段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了解初中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和影響初中生自主學習的因素,掌握提高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對于提高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生;自主學習;特點;影響因素;培養(yǎng)
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從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自我驅動的,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策略是自主調節(jié)的,學習時間是自我計劃和管理的,學生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性條件,并能夠對學習結果做出自我判斷和評價,那么他的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學生的學習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賴于他人指導或控制,其學習就是不自主的。
初中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之間,是從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一個時期。從心理特點上看,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其認知發(fā)展處于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中的形式運算階段;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會交往意識都明顯增強。初中階段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首先初中生的認知、自我發(fā)展為自主學習準備了內部條件,其次教學實踐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初中階段的自主學習對于其畢生的學習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1 初中生自主學習特點
1.1 初中生的學習動機
與小學生不同的是,初中生努力學習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自我發(fā)展成長的需要、保護自己的自尊以及確立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與獲取好分數(shù)等外部動機相比,初中生掌握知識技能、求知的興趣和愿望、對學習任務價值的關注等內在動機在學業(yè)成就中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1.2 初中生的學習策略
初中生不僅會使用小結、釋義等精加工策略,而且也會使用列綱要、畫圖表等組織策略。
雖然初中生的學習策略相比小學階段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其自主學習策略的發(fā)展并不完善。研究者發(fā)現(xiàn),從總體上看,多數(shù)的初中生學習仍然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策略。
1.3 初中生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
初中生正處于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并存的年齡。在學校離不開教師的嚴格管理,在家里離不開父母的督促和幫助,并且他們自覺主動的學習經(jīng)不起引誘和干擾。
1.4 初中生的學業(yè)求助
首先初中生選擇幫助者的理由變得更加復雜;其次在決定是否求助時,初中生能夠平衡地考慮利益得失,也就是說他們更多地考慮學業(yè)求助給自己帶來的不良結果;第三,初中生的學業(yè)求助對象更多地由教師轉為同學。
2 影響初中生自主學習的因素
2.1 學校管理方式
雖然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但是大部分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著考試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學校評價制度的引導下,教師也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其他方面關注很少。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明顯增強,他們需要來自教師的關心和鼓勵,壓力越大,越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2 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然而在初中課堂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技能的教學相對較少。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備課、設計教學活動,很少有時間教授自主學習的技能和策略;另一方面是因為初中教師更多的是學科專家,他們缺乏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專門化的知識和愿望。傳統(tǒng)教學習慣的勢力、過分關注考試成績、過分關注知識傳授,忽視其他有利因素以及盲目開展小組討論,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學習等等,都是影響初中生自主學習的因素。
2.3 家庭教育
當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表現(xiàn)為:溺愛孩子,滿足孩子一切愿望;包辦一切,不讓孩子操一點心以及為了家長的夢想強制孩子做事情,這些都不利于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需要自主思考、自主選擇機會和自主學習的時間。
3 培養(yǎng)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
3.1 培養(yǎng)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低。一般來說,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其自主學習能力一般較強;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其自主學習能力也較低。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其次,教師還應設法幫助學生對學習目標進行合理化設定,以增加學習成功的機會。合理的學習目標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就會實現(xiàn),學習目標實現(xiàn)了,反過來又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使之持續(xù)努力學習,使學習最終獲得成功。
3.2 創(chuàng)建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
大量研究表明,寬松的課堂氛圍能夠帶給學生自由,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興趣,因而促進自主學習的產(chǎn)生。齊默曼等人的研究為寬松的課堂氛圍提出了一系列指標,包括“安全的學校和教室環(huán)境,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寬容、尊重與合作氛圍;學生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室教學方式富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課堂上學生積極的表現(xiàn);學生之間合理的競爭;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有秩序的的課堂組織結構。構建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應該包括創(chuàng)設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氛圍;采用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3.3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自主學習中所提出的師生關系,主要是指在師生之間展開相互的交流與溝通,通過相互啟發(fā)和提示,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具體來說,首先教師需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把權威式的姿態(tài)轉變?yōu)殛P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要對學生表現(xiàn)為理解、信任和關心。理解意味著教師要設身處地,并其力親為地從學生的情感特點出發(f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體驗、認知、評價和選擇;信任意味著相信學生感情的向善性,相信學生是自我感情的主人;關心意味著對學生感情的在意、關注和關懷,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感同身受,是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融。
參考文獻
[1]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 王曉春.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3] 馬婷.初中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與對策[D].煙臺:魯東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