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品++阿訓昱
【摘 要】民族傳統(tǒng)弩箭,用材挑剔、制作工藝繁復,加工方法特殊,優(yōu)質弩箭兼具實用、觀賞和較高收藏價值,手工制作技藝極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保護價值。
【關鍵詞】民族體育;傳統(tǒng)弩箭;制作工藝
弩箭產(chǎn)生于華夏民族長期生產(chǎn)實踐和社會生活之中,至今己有幾千年的歷史。自古以來,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群眾對弩箭尊敬、珍愛有加。弩箭不僅是武器、勞動生產(chǎn)、獵取肉食、娛樂競技的工具,也是民族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們的精神載體,具有特殊意義。隨著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弩箭也從武器、狩獵工具逐漸演變?yōu)槊褡鍌鹘y(tǒng)體育競技用品,在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競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弩箭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彝、苗、傈僳等群眾中不斷演進和發(fā)展,續(xù)寫輝煌、傳承至今,積淀了極其燦爛的民族射弩文化,在各級各類賽事中,民族傳統(tǒng)弩箭的“民族性”、“地域性”、“傳統(tǒng)性”特點得到充分體現(xiàn)和保留,傳統(tǒng)弩箭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和有效傳承保護。射弩運動廣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群眾喜愛和認可。民族傳統(tǒng)弩箭因其選材特殊、工藝繁瑣復雜、制作技藝具有極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保護價值。
一、傳統(tǒng)弩箭的構造
傳統(tǒng)弩由弩身、弩扁擔(弩弓)、弩弦、擊發(fā)器,四部分構成。近年也有在競技比賽用弩上加裝自制竹木瞄準器的,弩身長約85—90厘米,寬1.5—1.8厘米,高5—6厘米。弩弦則以麻匹,牛皮筋擰成,現(xiàn)在則多用國產(chǎn)或進口尼龍絲纏繞而成;滾弦一般用二胡子弦牛筋線,擊發(fā)器則多以大型動物骨或竹木制成,箭則由箭桿和尾翼兩部分構成。多取慈竹,箭竹或黃竹制成,長短粗細則因弩的力量大小和用途而,以竹篾疊成三角形狀鑲嵌入箭桿尾部,制成尾翼。在尾翼后部的箭桿尾部纏以麻絲,固定尾翼。制作精良的弩,弩身平直、木質堅硬、細膩,弩扁擔張曲度好,力量適中,擊發(fā)器靈敏、安全,各部份與弩身組合后,平順嚴密、渾然一體,結構合理牢靠,臂張力量適中,射擊精準,既是實用器具,又是精美的手工藝品。
二、傳統(tǒng)弩箭選材
(一)弩身
一般選取生長20年以上的麻栗、錐栗或絲栗等自然風干、木質堅硬、細膩、不易變形的木料。原料長約1.2米,直徑20厘米以上,無蟲眼,扭曲和瑕疵,在陰涼干燥處放置一年以上備用。
(二)弩扁擔(弩弓)
弩扁擔是衡量一把弩是否精良的重要指標,用料尤其挑剔,工藝繁復。一般選用生長在江邊向陽懸崖上的巖桑木為原料,巖桑生長緩慢,極難成材,20至30年方能長成弩扁擔用材。巖桑木質柔韌,富有彈性,張曲度好,有自然美麗木紋和光澤,一般在頭年農(nóng)歷7、8月份砍伐,經(jīng)特殊工藝處理后待來年備用,民間也有用桑樹或龍竹制成弩扁擔,但材質和使用效果就大不如巖桑木。
(三)弩弦
過去,一般以麻匹或熟牛皮筋制成,現(xiàn)多以國產(chǎn)或進口尼龍絲,根據(jù)弩的用途和力量纏繞而成,滾弦則以麻絲或二胡子弦牛筋線繞制而成。
(四)擊發(fā)器
材質多以大型動物骨頭或竹木制成,以牛腿骨制作為佳,將牛腿骨磨制成下寬上窄梯形楔狀骨郭,鑲嵌于弩身上部,骨郭中懸(勾角)懸刀,拔動懸刀后,弩扁擔、弩弦共同發(fā)力,完成擊發(fā)。
(五)瞄準器
近年來,在傳統(tǒng)射弩競技比賽中,有選手在弩身后端,利用小孔成像和三點一線原理制成自制簡易瞄準器,多在木塊或骨片上鉆一圓形小孔嵌于弩身之上,方便瞄準,提高射擊精度。
三、傳統(tǒng)弩箭制作工藝
(一)弩的制作工藝
1、弩身:取放置半年以上優(yōu)質栗木,鋸成長100-150厘米、寬1-1.5厘米、高2-3厘米的木枋,以木工推刨制成光滑、平整的弩身雛形,前端頂部制成上寬下窄凹形,一則減輕自重、盡量留長箭槽(矢道)長度;二則使弩身造型美觀。在弩身前端10-12厘米處鑿與扁擔中心點同寬的弧形孔,前仰斜脈三分裝配弩扁擔,以利發(fā)力和保護弩弦、滾弦,弩身上鑿刻箭槽(矢道)是弩弦到擊發(fā)器的一半處以備放置箭支,箭槽深淺視弩的力量和箭桿粗細而異。弩身中后端,根據(jù)弩扁擔長短、張力和弩弦臂張力的恰當位置弩弦后約23.1厘米處鑿刻豎形中空方孔和下寬上窄楔形榫槽以便安裝擊發(fā)器(懸刀),在弩身尾部鉆一孔,并拴系繩套,方便放置弩和在使用時起支撐固定作用。
2、弩扁擔:(弩弓)砍回巖桑木后,取材質優(yōu)良的背陰面用斧、錘和破楔,將長約2米的整根巖桑木一剖為二或三,用事先準備好的略為彎曲的硬質模具,以竹篾將潮濕的巖桑木緊緊捆扎在模具上,再用木楔固定,使巖桑木與之彎曲度一致,彎度10厘米,放置于火塘之上的炕笆上,經(jīng)煙熏、烘干、定型,一年之后再行脫模完成預加工。將脫模定型,去頭尾后長約100厘米的巖桑木用刀、磁片、砂紙、皮革細細沿凸面刮削、打磨至光滑,橢圓形,中寬(約5厘米),兩邊逐漸窄(1.5厘米)與中間保持橢圓形,盡量保留凸面纖維完整,增加張力,再刮削凹面,直至兩邊受力均勻、厚薄一致(約1-1.5cm),打磨光滑后在弩扁擔的兩端各刻一凹槽方便拴掛弩弦。
3、弩弦:(麻匹、牛皮筋略)以尼龍絲根據(jù)弩扁擔長短和張力,纏繞21-27圈,制成與弩匹配的弩弦,長約85-90厘米,弩弦中心位置以二胡子弦牛筋纏繞成寬約3厘米的滾弦,兩端則預留掛弦套口,直徑約2.5厘米。滾弦能起到推送箭支時保護弩弦的作用。
4、擊發(fā)器:多以牛腿骨打磨而成上窄下寬的楔形,長3-4厘米,中鉆孔,掛懸刀(勾角)上刻弦槽,安裝于弩身后,弦到弩身23.1厘米處,臂張拉弦時固定弩弦,使弦與槽口咬合,使擊發(fā)器處于關鎖狀態(tài),置箭于箭槽,以待擊發(fā),撥動懸刀,懸刀上端將弦從凹槽中頂出拍打在箭的尾部中心點,彈射出箭支,即完成擊發(fā)。
5、瞄準器:取一長方形或方形木塊或骨塊,中鉆圓孔,鑲嵌(或粘合)于弩身后端上方。
(二)箭的制作工藝:在農(nóng)歷7-8月取生長筆直2-3年慈竹,或生長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黃竹、箭竹,去竹節(jié)后仍有50-60厘米長的竹子的向陽面,剖成5厘米寬的竹塊,以與弩扁擔相同的制作方法煙熏、烘干脫水完成第一次脫水定型。再將竹片剖成直徑0.6-0.8厘米,長45-50厘米實心箭雛形,再以火塘中的熱火灰烘干定型,增加箭的硬度,完成第二次定型,打磨光滑去頭尾,確定箭桿長度后,在箭桿尾部以利刃剔開3厘米左右縫隙,嵌入以竹蔑疊成的尾翼(箭羽),做尾翼的竹子必須是一年之內生長的竹子,尾翼寬1.-1.5厘米,長3厘米,在箭桿尾端以絲線纏繞,并打磨箭桿尾部,使橫切面平整,垂直,確保擊發(fā)時不發(fā)生偏離。
四、傳統(tǒng)弩的組裝與調校
一把優(yōu)質的傳統(tǒng)弩各組成部分相輔相成,共同決定弩的整體性能??偟膩碚f,要求弩身光滑、平整、輕便,弩扁擔張力好,中心點應于弩身斜脈弧形孔正中以榫鉚方式完成弩身、弩扁擔、弩弦、擊發(fā)器的等各部組裝。在弧形孔內側墊1-2層優(yōu)質棉布,臂張時使弩扁擔和弩身既能緊密結合,又能增加韌性,以保護弩扁擔不受損,延長使用壽命。共同造就弩的優(yōu)良性能。箭槽長短、深淺適度;擊發(fā)器靈敏、安全、可靠;弩身、弩扁擔組合嚴絲合縫,渾然一體,結構合理,美觀大方,沒有絲毫的松動,受力均勻;箭支長短、粗細應與箭槽、弩弦張力匹配,尾翼(箭羽)組裝完成后,箭桿平直,尾翼左右平衡一致,確保擊發(fā)后箭支運行軌道不發(fā)生偏離,精細刮削(打磨)調校,使弩扁擔的厚薄,使弩身兩端的弩扁擔(弩弓)張力一致,箭支、箭槽、弩弦協(xié)調一致共同發(fā)力,達到最佳組合,使弩的性能達到最優(yōu)。
成長·讀寫月刊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