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淵 鄭人華 趙瑛梅 周清清
(臺州學院醫(yī)藥化工學院,浙江 臺州318000)
鄰菲羅啉及其衍生物是一類重要的化工中間體,具有許多重要的作用,如作為光敏劑和光催化劑,一些超分子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命科學研究中重要的電子傳遞劑等[1-3];也廣泛應用于染料、醫(yī)藥、添加劑、表面活性劑、螯合劑、光度分析劑以及電致發(fā)光材料等領域[4-9]。
長期以來,科研工作者通過取代反應在1,10-鄰菲羅啉的不同位置引入取代基和官能團,改變1,10-鄰菲羅啉的配位結構,從而得到許多新穎的以1,10-鄰菲羅啉為基體的新型配體,并發(fā)現(xiàn)其與過渡金屬形成的配合物表現(xiàn)出良好的光化學、電化學以及生物學性能[10-15]。在此,筆者課題組在文獻的基礎上,以1,10-鄰菲羅啉為原料,經氧化和氯化反應生成2-氯-1,10-鄰菲羅啉,再與碳酸鉀及乙酰胺作用合成2-氨基-1,10-鄰菲羅啉[16]。并改進了合成方法,探討影響反應的因素。
Varian NMR-200 MHz型核磁共振儀(氘代氯仿為溶劑,四甲基硅烷TMS作內標);Quattro Micro API型質譜儀;IR用IR-408型紅外分光光度計測定,KBr壓片;熔點用WR-52數字熔點儀測定,溫度未經校正。
所有原料以及溶劑,均為商品試劑。所有反應均使用TLC跟蹤,紫外燈檢測,產物用柱層析分離。TLC板用硅膠GF 254與羧甲基纖維素鈉自制,使用前活化,柱層析用粒徑0.48~0.75mm硅膠進行。
1.2.1 1,10-鄰菲羅啉氧化物的合成
在100 mL的三口燒瓶中分別加入1,10-鄰菲羅啉一水合物5.0 g(25.2 mmol)、質量分數30%的雙氧水3.0 mL和乙酸30 mL,升溫至70℃反應3 h,接著加入3.0 mL雙氧水繼續(xù)反應3 h,然后冷卻至室溫,再加入2.0 mL雙氧水,攪拌10 h后,旋轉蒸發(fā)使反應液濃縮至10 mL,隨后加入水35 mL,再次旋轉蒸發(fā)濃縮為10mL,然后邊攪拌邊加入無水碳酸鉀50 g,接著將此反應物轉入500 mL分液漏斗中,加入300mL三氯甲烷萃取,靜置3 h后分離,再在此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活性炭和無水硫酸鎂,靜置20min后減壓抽濾,將濾液蒸干得到綠色粉末固體3.11 g,收率為62.6%。熔點172~176℃。
反應式為:
1.2.2 2-氯-1,10-鄰菲羅啉的合成
在100 mL三口燒瓶中分別加入1,10-鄰菲羅啉氧化物1.0 g(5.1 mmol)、氯化鈉5.0 g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15.0mL,混勻;在0℃下,用滴管小心的加入三氯氧磷2.0 mL(21.8 mmol),然后加熱至100℃維持8 h;反應結束后冷卻至室溫,加入40 mL水,搖勻,用氨水溶液調節(jié)反應液pH至7~8,再加入氯化鈉固體至反應液飽和,減壓抽濾除去濾渣,用三氯甲烷萃?。?0 mL×3),合并萃取液,再用飽和鹽水洗滌(30mL×3)。然后在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無水硫酸鎂,靜置20 min,減壓抽濾除去固體濾渣,旋轉蒸發(fā)得到粗產品。反應式為:
將粗產品通過柱色譜(洗脫劑乙酸乙酯、正己烷體積比3:2)分離提純,得到黃色固體0.66 g,收率為60.2%。熔點128~130℃;1H NMR(200 MHz,CDCl3)δ:9.23(dd,J=1.6,4.0 Hz,1H),8.28~8.23(m,1H),8.22(d,J=8.8 Hz,1H),7.81~7.77(m,2H),7.65~7.62(m,2H);IR(KBr):3 445、2 925、1 582、1 492、1 440、1 394、1 332、1 221、1 124、1 071、840、730、615 cm-1.MS(ESI):m/z 215.1(M+).
1.2.3 2-氨基-1,10-鄰菲羅啉的合成
在100mL三口燒瓶中分別加入2-氯-1,10-鄰菲羅啉1.0 g(4.7 mmol)、乙酰胺6.0 g(101.7 mmol)和碳酸鉀4.0 g,加熱攪拌,升溫至180℃并維持反應2.0 h,反應結束后冷卻至室溫,加入水30 mL,用二氯甲烷萃取此混合物(50mL×4),合并萃取液,再用飽和鹽水洗滌(30 mL×3),然后在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無水硫酸鎂,靜置20 min,減壓抽濾除去固體雜質,旋轉蒸發(fā)得到粗產品。反應式為:
將粗產品通過柱色譜(洗脫劑NH4OH(質量分數25%)、甲醇乙酸乙酯體積比3:7:90)分離提純,得到黃色固體粉末0.56 g,收率為61.1%。熔點202~20 4℃;1H NMR(200 MHz,CDCl3)δ:9.11(dd,J=1.6,4.2 Hz,1H),8.20~8.16(m,1H),8.00(d,J=8.8 Hz,1H),7.67(d,J=8.6 Hz,1H),7.57~7.50(m,2H),6.92(d,J=8.8Hz,1H),5.19(brs,2H);IR(KBr):3 420,3 193,2 924、1 632、1 591、1 513、1 464、1 294、1 145、844、740 cm-1;MS(ESI)m/z:195.5(M+)。
2.1.1 投料比
使用實驗室制備的1,10-鄰菲羅啉氧化物與三氯氧磷經氯化反應得到2-氯-1,10-鄰菲羅啉,考察了不同的鄰菲羅啉氧化物(投料量保持1.0 g)與三氯氧磷(POCl3)的投料比對反應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 反應投料比對氯代反應收率的影響Tab 1 Effect of material ratio on product yield of chloro-reaction
由表1可知,當反應物鄰菲羅啉氧化物與三氯氧磷的投料比減小時,反應收率也隨著明顯增加。但是當投料比從1 g:2.0 mL繼續(xù)減小至1 g:2.5 mL時,反應的收率并沒有隨之增加,表明當投料比為1 g:2.5mL時反應基本完全,再增大比例不經濟,所以選擇此反應的投料比為1 g:2.0 mL。
2.1.2 溶劑用量
反應時間均為8 h,考察溶劑DMF用量對該反應的影響,結果見表2。
表2 溶劑用量對氯代反應收率的影響Tab 2 Effect of solvent volume on product yield of chloro-reaction
由表2可知,溶劑用量對反應收率的影響較大,當溶劑用量為15.0mL時,反應收率達到較大??赡苁谴朔磻獮閱畏肿尤〈磻軇┯昧康亩嗌儆绊懥朔磻锏暮?,適宜的溶劑用量可以促進反應的進行。溶劑量太大時反應物含量相對較低,則反應分子之間的碰撞幾率就小,反應產率會有所降低;當溶劑量太小時反應物含量太大,副反應也會比較多,可能會發(fā)生二取代反應,反應收率也會下降。綜合上述實驗結果,選擇二甲基甲酰胺溶劑用量15.0mL為宜。
2.1.3 反應時間
考察反應時間對該反應的影響,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反應收率是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而明顯增加。但是當超過8 h時,反應的收率并沒有隨著增加,可能是8 h的反應時間已經接近了反應的終點,再延長反應時間是不經濟的,所以選擇反應時間為8 h為宜。
2.2.1 投料比
使用實驗室制備的2-氯-1,10-鄰菲羅啉經氨基化反應得到2-氨基-1,10-鄰菲羅啉,考察了不同的2-氯-1,10-鄰菲羅啉(保持1.0 g)與乙酰胺(C2H5ON)的投料比對反應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4。
表4反應投料比對氨基化反應收率的影響Tab 4 Effect of material ratio on product yield of amination reaction
由表4可知,當反應物2-氯-1,10-鄰菲羅啉與乙酰胺的投料質量比大于1:6時,反應收率是隨著投料比的減小而明顯增加;而繼續(xù)減小投料質量比小于1:7時,反應的收率并沒有隨之增加,這表明當投料質量比為1:6時,反應基本完全,再增大比例不經濟,因此選擇投料質量比1:6為宜。
2.2.2 溫度
考察反應溫度對該反應的影響,結果見表5。
表5 反應溫度對氨基化反應收率的影響Tab 5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duct yield of amination reaction
由表5可知,當反應溫度小于120℃時,反應基本不進行,收率很低;升高反應溫度至120~180℃時,反應進行順利,反應的收率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而明顯增加;而繼續(xù)升高反應溫度時,產率并沒有繼續(xù)增加。綜上所述,選擇反應溫度180℃為宜。
2.2.3 反應時間
考察反應時間對該反應的影響,結果見表6。
表6 反應時間對氨基化反應收率的影響Tab 6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product yield of amination reaction
由表6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反應收率逐漸提高??赡苁欠磻獣r間越充裕,反應就越完全。但當反應時間從2.0 h增加到2.5 h,反應收率并沒有增加。因此選擇反應時間2.0 h為宜。
研究了以1,10-鄰菲羅啉為原料經氧化、氯代反應合成2-氯-1,10-鄰菲羅啉,再經氨基化反應得到2-氨基-1,10-鄰菲羅啉的工藝,收率分別達到60.2%和61.1%。同時對該工藝中氯代反應和氨基化反應的反應投料比、溶劑用量、反應溫度和時間等重要因素進行了考察,得到氯代反應的優(yōu)化反應條件為:投料比為1 g:2mL,溶劑DMF用量為15 mL,反應時間為8 h;氨基化反應的優(yōu)化反應條件為:投料質量比為1:6,反應溫度為180℃、時間為2.0 h。
該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應條件溫和、高效經濟、工藝簡單、綠色環(huán)保等特點,可為鄰菲羅啉衍生物的產業(yè)化提供借鑒。
[1]Sahai R,Morgan L,Rillema D P.Ruthenium(II)cluster complexes:A series of homooligonuclear complexes based on bidentate bridging ligands[J].Inorg Chem,1988,27(20):3495-3500.
[2]Balzani V,Juris A,VentruiM,et al.Luminescent and redox-active polynuclear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J].Chem Rev,1996,96(2):759-833.
[3]郭延河,蓋慶春,林華寬,等.新型含鄰菲羅啉多胺配體的金屬配合物穩(wěn)定性研究[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5(2):65-71.
[4]劉瑕,張曉欣,楊春艷,等.新型鈀(II)抗腫瘤配合物的合成(II)[J].沈陽化工學院學報,1999,13(2):139-142.
[5]Xu SL,Zhang JJ,Ren N,etal.Preparation,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dysprosium benzoate complex with 1,10-phenanthroline[J].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2008,27(2):233-237.
[6]Gladiali S,Chelucci G,Soccolini F,et al.Optically active phenanthroline in asymmetric catalysis.II.Enantioselective transfer hydrolgenation of acetophenore by rhodium-alkyl phenanthroline catalysts[J].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1989,370(1/3):285-294.
[7]霍燕芳,高煥瑞,朱莉娜.2-(4-羥苯基)咪唑并[4,5-f]1,10-鄰菲羅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4,31(10):14-19.
[8]童碧海,馬鵬,張曼,等.以鄰菲羅啉為第二配體的銥配合物及其電致化學發(fā)光性能[J].發(fā)光學報,2014,35(7):813-818.
[9]Wang L,Li Y Y,Ge J,et al.Syntheses,structures,characterization,and bioactivities of new Cd(II)complex of 2,3-pyrazinedicarboxylate with 1,10-phenanthroline[J].Russian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2015,41(3):169-174.
[10]張麗影,劉巨濤,趙曉菁,等.以1,10-鄰菲羅啉為基體的新型配體研究進展[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8,10(5):404-408.
[11]Zibaseresht R,Karimi P,Mohit-Azar S,et al.An improved synthesis of 2-(pyrid-2-yl)-1,10-phenanthroline tridentate terpyridyl lig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2013,5(1):153-158.
[12]董春華,任寧,郝鵑鵑,等.3,5-二硝基甲酸釤與1,10-鄰菲羅啉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與小牛胸腺DNA作用研究[J].化學試劑,2014,36(7):606-608.
[13]Chandraleka S,Chandramohan G.Larvicidal activity of copper(II)complexes with 1,10-phenathroline and 2,2′-bipyridyl against Culex and Anophelesmosquito larva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Tech Research,2014,6(14):5450-5457.
[14]Carlson B,Flowers S,Kaminsky W,et al.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wo fluorinated 1,10-phenanthrolines[J].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2015,173:63-68.
[15]鄭盛美,何鳴.鄰二氮菲光度法測定氰氨化鈣中的鐵離子含量[J].化工生產與技術,2013,20(3):32-34.
[16]Yoni E,Adi D,Emily R K,et al.Phenanthroline-derived rationmetric chemosensor for ureas[J].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7,72(7):231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