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劼
面對商店櫥窗里的各款名牌包包,肉身凡胎的英國人不可能不動心。但你要在這個國家的街頭、車廂里仔細留意,不少英國紳士打扮的當?shù)厝耸种械墓陌际瞧婆f得不行。這些抽得起雪茄、開得起豪車的英國人為什么在換一個公文包上這么“摳門”?其實和英國當?shù)厣鐣幕浅S嘘P系。越是社會地位高的人,越不經(jīng)常換公文包,因為看起來破舊的公文包恰恰體現(xiàn)出這群人的社會地位穩(wěn)固,值得信賴。
清晨,倫敦橋上總是蜂擁走過大批西裝革履,手拎黑色或是棕色的公文包走進金融城里的當?shù)貜臉I(yè)者。細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全身上下的行頭多半都是售價不菲的名牌,不過手拎的公文包多是舊款,有的甚至明顯能看到脫線,表面皮革剝落的“慘象”。在威斯敏斯特,也就是英國各大中央政府部門聚集的倫敦政務區(qū),即便是位居部長的官員手拎的公文包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不過這些英國紳士們毫不為意,每天依舊用報紙、文件,還有沉沉的筆記本電腦把破舊公文包塞得滿滿的,拎來拎去。
西方人用的公文包最早的設計出現(xiàn)在14世紀,而在市面上出現(xiàn)并被廣泛使用,則是在19世紀20年代的法國。當時這種被稱為“BUDGET”,也是英文“預算”意思的箱型窄包主要是讓律師們裝重要卷宗,商人們裝重要契約用的。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人很快就追上了法國人的潮流,從商賈到政要都開始用起了這樣的公文包,而且六七百年來,箱包的外觀設計變化并不大,而使用它們的人也從來沒覺得“土氣”。
有趣的是,在倫敦的一些老字號皮革店,你還能夠淘到一些破破爛爛的公文包。雖然表面斑斑駁駁,但銅質搭扣總是被店主擦得锃亮,一個個整齊地擺放在櫥窗前售賣。不要以為這些破包只能賣上一個“白菜價”,恰恰相反,一些皮包的加價比商店里賣的新包還要貴,這讓不少用心買包的人如果花上一百多英鎊買到一個,就感覺像是淘到什么寶貝一樣興奮不已。
一位在倫敦金融城里干了一輩子的老銀行家告訴我,最早銀行家這個職業(yè)的個人形象就是“穿著一身干凈但不會是嶄新的西服,腳踏一雙擦得锃亮的皮鞋,手里拎著破舊的公文包”,因為所有的顧客都愿意相信和自己打交道的銀行家都是每天忙于奔波,用顧客的投資去為顧客謀得更好投資回報,而自己僅僅是取得為數(shù)不多傭金的人。如果看到銀行家們一個個衣裳光鮮亮麗,手里拎著貴重皮包,難免會讓顧客有一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威脅感。
使用公文包的另一個群體,在英國從政的人也是一樣。記者在英國政府各部門采訪聯(lián)絡中發(fā)現(xiàn),上至政府內閣部長,下到普通公務辦事員,大家手里拎的皮包都是普普通通的公文包。一些英國人就連自己拎的公文包是不是真皮的,都不在意。目前擔任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的彭定康,上班拎的就是一個黑色的革制簡易公文包,里面插滿了報紙、文件以及簽字筆等上班必需品。
正是因為在走向從業(yè)生涯的第一天就下定決心,這輩子只用一個公文包,很多英國年輕人對于自己的一個公文包非常重視,甚至不惜花費自己小半個月工資,多達四五百英鎊。這樣一個成本不菲的公文包自然是包不離身,所以在英國總是能夠看到這些英國紳士們走到哪里都帶著自己的公文包。
有些人因為家住郊區(qū)而人在市區(qū)上班,所以公文包里裝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滿足自己出門在外一天所有可能的需求。曾經(jīng)有一列從倫敦開往曼徹斯特的火車車頭的雨刷器突然失靈,令火車無法在滂沱大雨中繼續(xù)前進。這時候,熱心的乘客們紛紛獻計獻策,幫著想辦法。其中一位工程師就從自己的公文包內找到一些強力膠,以職業(yè)經(jīng)驗擔保可以拿來粘雨刷器應應急。雖然火車公司最后還是宣布把班次取消,但這位工程師的大膽建議還是贏得了火車公司和其他乘客們的掌聲。
(伍良薦自《東西南北》)
責編: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