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生兒黃疸與G6PD 基因突變關系的研究進展

2015-08-15 00:53:03王艷寧趙敏芳綜述吳曙粵審校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南寧530022
吉林醫(yī)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缺乏癥基因突變黃疸

王艷寧,趙敏芳 綜述,吳曙粵 審校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2)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又稱高膽紅素血癥,以目黃、膚黃為主要特點,嚴重時導致核黃疸、神經(jīng)性聽力損傷等嚴重后果。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是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之一。G6PD 缺乏癥是一種遺傳性酶缺陷病,實質是G6PD 基因突變[1]。2004 年美國兒科學會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療方案》中將G6PD 缺乏作為≥35 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高危因素[2]。有報道G6PD 缺乏的新生兒中,近21%出現(xiàn)黃疸,且黃疸出現(xiàn)時間早、進展快,膽紅素腦病發(fā)病率高,并可在血清膽紅素較低的水平上發(fā)生[3]。

迄今為止,世界范圍內發(fā)現(xiàn)的G6PD 基因突變已超過190種[4],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有28 種變異型,變異特點多數(shù)為點突變,少數(shù)為DNA 序列的缺失,并以G1388A、G1376T、A95G 三種G6PD 基因突變類型為中國人群最常見[5]。為此,本文從G6PD 基因結構和突變機制、G6PD 缺乏癥在廣西的分布、基因突變黃疸動物實驗、臨床治療方法等四個層面闡述新生兒黃疸與G6PD 基因突變關系研究進展。

1 G6PD 基因結構和突變機制

G6PD 基因位于基因的高密度區(qū)Xq28,即X 染色體的長臂2 區(qū)8 帶,全長18 Kb,由13 個外顯子和12 個內含子組成。由相對分子質量為58 000 的亞單位組成二聚體或四聚體。一級結構由515 個氨基酸殘基組成;二級結構由16 個α 螺旋和15 個β 折疊組成;三級結構由α 螺旋M 連接起兩個結構域:較小的結構域位于N 端,相當于27 ~200 個氨基酸殘基,被認為是氧化型輔酶(NADP)的結合點;較大的由9 股β 折疊。

二聚體的內面是兩個單體的β+α 結構域形成的一個桶形結構。α 螺旋M 包含底物葡萄糖6 磷酸(G6P)的結合點[6-8]。

G6PD 基因突變主要通過影響G6PD 功能結構區(qū)的功能和二聚體的形成從而改變G6PD 酶的活性。G6PD 功能機構區(qū)分為NADP 結合區(qū)和G6P 結合區(qū)。NADP 結合區(qū)位于386位和387 位氨基酸LYs-Arg 附近,LYs-Arg 是NADP 結合位點。G6P 結合區(qū)位于205 位氨基酸Lys 附近,205 位Lys 為G6P 結合位點。NADP 或G6P 結合區(qū)不同位置氨基酸的改變,則會影響黃疸臨床癥狀。發(fā)生在NADP 結合區(qū)或G6P 結合區(qū)附近的突變,易引起嚴重癥狀。例如G1388A 和G1376T突變則是位于459 和463 位氨基酸的被替換,離386 位和387位氨基酸的NADP 結合區(qū)很接近。另外,病情較重的突變多在羧基端,較輕的突變多在氨基端[9?。

2 G6PD 缺乏癥在廣西地區(qū)的分布特點

G6PD 缺乏癥隨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異質較大,在我國呈現(xiàn)“南高北低”的分布趨勢,特別是廣東、廣西、海南發(fā)病率最高的常見遺傳病之一[10]。有研究表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在G6PD 正常兒中發(fā)生概率約為3.2%,在G6PD 缺乏癥的患兒中發(fā)病率約為21.7%[11],可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無論在G6PD 正常的新生兒還是G6PD 缺乏的新生兒中均為普遍,而且在G6PD 缺乏患兒中更為高發(fā)。廣西地區(qū)G6PD 缺乏癥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該地G6PD 缺乏癥的發(fā)病率為10.75%[12]。邱春紅[13]報道廣西玉林市G6PD 陽性率為11.86%。黃紅建等[14]報道廣西賀州G6PD 陽性率4.6%。黃世榮[1]通過對2 869 例廣西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的研究發(fā)現(xiàn),確診G6PD 缺乏癥的608 例,陽性率為21.2%。郭利堅[15]對廣西合浦地區(qū)1 469 例兒童進行了G-6PD 缺乏癥的篩查,結果篩查出G-6PD 缺乏56 例,總發(fā)生率為3.81%。以上資料均表明了G6PD 缺乏所致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廣西常見的原因。鐘丹妮等[16]報道廣西人群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型是G1388A、G1376T、A95G,此3 種基因型占66.7%,與鄭敏[17]、鐘志娟[18]等報道類似。

G6PD 基因突變與新生兒黃疸程度有一定的關系,梁玉美[19]對廣西百色地區(qū)壯族新生兒進行了G6PD 基因突變分析,各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黃疸,雖血清膽紅素值比較無明顯差異,但G1388A、G1376T 基因型血清膽紅素增高較明顯,G1388A、G1376T 位點突變的患兒總膽紅素分別達到了644 μmol/L、446 μmol/L。沙林林等[20]則報道廣西柳州地區(qū)G1388A 基因型的黃疸持續(xù)時間較長,黃疸程度及貧血程度比較重。相較于湖南長沙地區(qū)新生兒黃疸臨床表現(xiàn)與G6PD 基因突變型有一定的區(qū)別,該地區(qū)黃疸嚴重程度從重至輕的次序為G1376T、A95G、G1388A[21]。

3 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癥動物模型的建立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主要發(fā)病條件就是溶血[22],因此,建立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癥模型,對進行藥物臨床前研究,實現(xiàn)藥物從體外到體內研究的過渡。為臨床提供具有參考意義的實驗數(shù)據(jù)。以下兩種造模方法較好地模擬了臨床病癥特點,與臨床病癥的相似程度較高,較好地發(fā)揮了動物模型的作用[23]。

乙酰苯肼( APH)是一種強氧化劑,通過干擾還原型谷胱甘肽的生成使紅細胞氧化受到影響,使紅細胞膜破壞溶解引起溶血,溶血造成膽紅素大量蓄積,從而可制造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癥模型[24]。2008 年Mejia 等[25]利用腹腔注射鹽酸苯肼造成溶血建立了新生大鼠高膽紅素血癥模型。

有報道[26],采用乙基亞硝基脲處理大鼠精原細胞,改變Gpi-1s 結構位點,位點突變使大鼠血漿總膽紅素濃度明顯升高,成功建立了G6PD 缺陷導致紅細胞膜破壞而溶血的動物模型。這一模型與臨床G6PD 缺乏造成的“蠶豆黃”相似。

4 新生兒黃疸伴G6PD 缺陷的干預治療方法

對新生兒黃疸伴G6PD 缺陷的干預治療方案有傳統(tǒng)的西藥治療如使用肝酶誘導劑-苯巴比妥、藍光治療、換血療法等。應用錫中卟啉類等金屬卟啉類素,成為治療新生兒黃疸新方法。錫中卟啉是是血紅素轉變?yōu)槟懠t素系列反應中的限速酶,通過抑制膽紅素生成從而降解血清膽紅素水平[27]。單次肌肉注射錫中卟啉1 ~6 μmol·kg-1,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當前仍缺乏對金屬卟啉臨床的多中心研究,至今沒有口服劑型,其能否廣泛應用于臨床,仍需更多的研究證實。

近年來已有較多應用中醫(yī)藥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研究,并取得良好退黃作用,主要是通過誘導肝酶系統(tǒng)增加肝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能力。通過應用中藥外洗對G6PD 缺陷的新生兒黃疸進行干預治療,成為一種新的干預方式。吳懷楚、王利民等[28-29]應用“新生兒中藥退黃洗液”對新生兒黃疸進行藥浴干預治療,表明該洗劑可降低膽紅素水平,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靶律鷥褐兴幫它S洗液”源于《傷寒論》茵陳蒿湯加減而成,此方選用了中藥外洗作為給藥途徑,是借鑒了清代吳師機的學術思想,即“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表明外治法和內治法的致病機理是一樣的,內服的藥物也可用作外用的藥物。該外洗液以洗澡形式透皮給藥,藥物經(jīng)新生兒皮膚可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新生兒黃疸的目的。

5 展望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與是G6PD 缺乏癥有著密切的相關性。G6PD 缺乏癥是致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原因之一。G6PD缺乏癥作為一種基因缺陷性疾病,在各地、各種族的基因突變的類型均有不同。隨著對G6PD 缺陷研究的深入,可以通過對G6PD 缺乏的新生兒進行基因檢測,判斷G6PD 基因突變型與酶活性的關系,進行黃疸動物模型建立考察藥物對黃疸的消退作用,預測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可能性并及時對癥處理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前瞻性的探討“新生兒中藥退黃洗液”輔助治療G6PD 缺乏癥的新生兒黃疸患兒是否有較好的療效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有效減少其病理性黃疸的發(fā)生率,提高新生兒生存質量,為臨床上治療新生兒黃疸伴G6PD缺陷患兒提供新的途徑。

[1] 黃世榮.G-6-PD 缺乏癥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影響及其特點[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7(11):1.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Man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J].Pediatrics,2004,114(1):297.

[3] 陳云生,李長鋼,陳小文,等.中國人兩種常見G6PD 基因突變型的酶活性研究[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7(5):666.

[4] Dallol A,Bann H,Gari MA,et al.Five novel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haplotypes correlating with disease severity[J].J Transl Med,2012,10:199.

[5] 徐 蕓,羅建明.我國G6PD 缺乏癥基因突變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09,14(3):143.

[6] Beutler.G6PD Deficiency[J].Blood,1994,84(11):3613.

[7] Minucci A,Concolio P,Vendittelli F,et al.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Buenos Aires A novel de novo missense mutation associated wite severe enzyme Deficiency[J].Clin Biochem,2008,41(9):742.

[8] 安 選,劉良忠,胡 鵬.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1,24(6):745.

[9] 梁玉美,潘紅飛.G-6-PD 缺乏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研究進展[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7,29(1):103.

[10] 杜傳書.我國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40 年的回顧和展望[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0,21(4):174.

[11] 鄧春紅,肖朝霞,吳仲環(huán).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G6PD缺乏癥篩查及臨床意義[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1,19(9):97.

[12] 鄭 敏,羅建明.廣西地區(qū)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突變型鑒定[J].臨床薈萃,2006,21(11):775.

[13] 邱春紅.1417 例新生兒G6PD 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7):109.

[14] 黃紅建,張遠旺,彭筱鳳.新生兒G6PD 缺乏癥篩查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2):125.

[15] 郭利堅.1 469 例兒童童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篩查結果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0,31(12):1651.

[16] 鐘丹妮,高宗燕,劉悠南,等.廣西南寧地區(qū)G6PD 基因突變與新生兒黃疸的關系[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11(12):970.

[17] 鄭 敏,羅建明.廣西地區(qū)G6PD 缺乏癥患兒的基因突變型與臨床表現(xiàn)[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0):1329.

[18] 鐘志娟,羅建明.廣西崇左市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3,18(5):217.

[19] 梁玉美,潘紅飛,王春芳,等.廣西百色地區(qū)42 例壯族新生兒G6PD 基因突變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5):304.

[20] 沙林林,謝建生,林希平,等.廣西柳州地區(qū)G-6PD基因突變與新生兒黃疸關系的初步探討[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18:655.

[21] 李梨平,鄒愛軍,祝興元.湖南長沙地區(qū)G6PD 基因突變與新生兒黃疸關系的研究[J].醫(yī)學 臨床研究,2005,22(3):299.

[22] 陳培培,郭維維,楊仕明,等.高膽紅素血癥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對聽覺系統(tǒng)損傷評估[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2,10(1):101.

[23] 劉井如,季宇彬,陳明蒼.便秘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2):353.

[24] 王艷寧,黃武珍,程志勇,等.新生兒退黃洗液對黃疸治療作用的實驗及臨床研究[J].廣西醫(yī)學,2013,35(12):1604.

[25] Mejia GB,Sanz CR,Avila MM,et al.Experimental hemolysis model to study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in rat brain[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2008,168(1):35.

[26] 邵天偉,梁小明,陳昌輝.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研究方法新進展[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2,9(3):147.

[27] Stevenson DK,Wong RJ.Metalloporphyri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Semin Fetal Neonatal Med,2010,15(3):164.

[28] 吳懷楚,吳曙粵.新生兒退黃外洗液早期干預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分析[J].2012,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5):92.

[29] 王利民,武秀娟,吳懷楚,等.藥浴早期干預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8):1058.

猜你喜歡
缺乏癥基因突變黃疸
大狗,小狗——基因突變解釋體型大小
英語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10
魯曉嵐:黃疸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4
如何防范家禽鈣磷缺乏癥
吃柑橘何來黃疸——認識橘黃病
管家基因突變導致面部特異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手術后黃疸的病因診斷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6
淺談17-羥化酶缺乏癥及MDT治療
豬只硒缺乏癥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
基因突變的“新物種”
新生兒黃疸護理觀察
星子县| 榕江县| 徐汇区| 方城县| 霞浦县| 仲巴县| 婺源县| 治多县| 乳山市| 望谟县| 中西区| 汤阴县| 砚山县| 怀安县| 庄河市| 安吉县| 霞浦县| 广州市| 江永县| 南召县| 获嘉县| 修水县| 安泽县| 无极县| 迭部县| 江陵县| 九台市| 垫江县| 长治县| 都安| 蓬莱市| 杭锦后旗| 革吉县| 连云港市| 贡山| 惠安县| 罗江县| 扎囊县| 云南省| 南华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