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華
(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荊州 434023)
工作日時間制度是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勞動時間限定制度,以工作日或工時為計量單位。一般而言,各國通過立法確定工作日時間制度,是規(guī)定約束勞動者在法定時間內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和生產定額。要求勞動者要有效利用工作時間,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工作時間包括:勞動者在法定時間內實際工作的時間,還包括勞動者在生產或工作前后,從事必要的準備和整理的時間,連續(xù)性有害健康的工作的間歇時間,孕婦的工間休息時間,授乳女工哺乳時間等。工作日(Working Day/Workday)也稱勞動日,是指勞動者在一晝夜內進行工作時間的長度(按小時數(shù)計)。工作日是以日為計算單位的工作時間。工作日通常分為4種,即標準工作日、特殊條件下的縮短工作日、延長工作日和無定時工作日。①參看《勞動法》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部分。
在資本主義社會,雇傭工人的工作日時間,被馬克思恩格斯界定為由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時間組成。前者是工人階級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后者是工人階級為資本家無償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資本家榨取剩余價值的多少,取決于工作日時間的長短。生產的資本主義性質決定工人工作日的最低界限不能低于或等于必要勞動時間,否則資本家就得不到預期量的剩余價值。為榨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資本家總是力圖延長工作日。工作日的最高界限應當受到生理界限(即工人吃飯、睡眠和休息時間)和道德界限(即工人從事學習、家務和社會活動時間)的限制。但是生理和道德界限都是由人類主體掌控著的具有很大伸縮性的可變量,工作日的實際長度取決于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力量對比,尤其是勞動力的出賣與購買的價比。為攫取更多剩余價值,資本家不斷突破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使勞動力在不斷萎縮狀態(tài)下被耗費,這必然受到工人階級的強烈反抗,也必然會有仁人志士代言揭露,馬克思恩格斯就是資本主義時代工人階級的代言人。
從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初期到19世紀60年代,工人的勞動時間居然反彈性地延長到14到18甚至20個小時,是資本“對剩余勞動的狼一般的貪婪”[1]282使然。造成工作日肆意延長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因為:以勞動力買賣為內容的商品交換為工作日的延長提供了可能,“勞動力的價值包含再生產工人或延續(xù)工人階級所必需的商品的價值”。[1]307商品作為被交換的勞動產品在市場中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這種性質“本身沒有給工作日規(guī)定任何界限,因而沒有給剩余勞動規(guī)定任何界限”。[1]271由于商品交換被視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交換,這種表象使得商品交換本身缺乏約束資本的力量,在勞動力的使用過程中,“他盡量延長工作日,如果可能,就把一個工作日變成兩個工作日。另一方面,這個已經賣出的商品的獨特性質給它的買者規(guī)定了一個消費的界限,并且工人也要堅持他作為賣者的權利,他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正常量內。于是這里出現(xiàn)了二律背反,權利同權利相對抗,而這兩種權利都同樣是商品交換規(guī)律所承認的”。[1]271第二是因為:勞資雙方實力對比相差懸殊。在這一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工人階級地位低下力量薄弱,尚且無法與強大的資本相抗衡,因而只能屈服于資本的強制力,資產階級仰仗其力量優(yōu)勢,操縱政府聽之任之,不對工作日的長度做出強制性限制,甚至還迫使工人接受工作日的延長程度就成為這一時期國家發(fā)揮作用及履行職能的特點。第三是因為:這一時期與商品經濟相配套的法律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還不健全,更不必說具體實施與監(jiān)察反饋及其做出相應調整的情況了。那時候,保護市場主體包括勞動力買賣雙方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尚未建構完成,資產階級利用法律漏洞從14世紀一直到18世紀上半葉,一直出臺頒布以“力圖強制地延長工作日”[1]312為目的的勞工法。世界各國在工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有出現(xiàn)過度壓榨工人的問題。“在1844—1847年期間,受工廠立法約束的一切工業(yè)部門,都普遍一致地實行了十二小時工作日?!盵1]326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章《絕對剩余價值》中指出了這種工人階級和資本家之間日益發(fā)展的這種對抗性的經濟倫理關系,“不勞動的社會部分的自由時間是以剩余勞動或過度勞動為基礎的,是以勞動的那部分人的剩余勞動時間為基礎的;一方的自由發(fā)展是以工人必須把他們的全部時間,從而他們發(fā)展的空間完全用于生產一定的使用價值為基礎的;一方的人的能力的發(fā)展是以另一方的發(fā)展受到限制為基礎的。迄今為止的一切文明和社會發(fā)展都是以這種對抗為基礎的”[2]214。勞動對資本的形式從屬下的這種過度勞動,縮短了勞動力正常發(fā)揮作用的時期,加速了勞動力價值的毀滅,資本主義生產在節(jié)約物化勞動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浪費勞動力的活勞動,資本主義生產“是最節(jié)省已實現(xiàn)的勞動,即實現(xiàn)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但同時,資本主義生產比其他任何一種生產方式都更加浪費人和活勞動,它不僅浪費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費人的智慧和神經。實際上,只有通過最大地損害個人的發(fā)展,才能在作為人類社會主義結構的序幕的歷史時期,取得一般人的發(fā)展”[2]405。因此,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設置了狹隘的界限,工人的過度勞動和爭取自身權益的斗爭推動資產階級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來克服這些障礙,“資本只有在自己的發(fā)展過程中才不僅在形式上使勞動過程從屬于自己,而且改變了這個過程,賦予生產方式本身以新的形式,從而第一次創(chuàng)造出它所特有的生產方式”[2]103。
在馬克思看來,對于從事生產勞動的工人來說,他的勞動時間可以區(qū)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生產自己所得工資的必要勞動時間;二是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的剩余勞動時間。馬克思認為,資本家主要采取兩類慣用的延長工作日的基本形式和手段:一類是把“工作日絕對延長”[1]602,這是資本家們榨取工人創(chuàng)造的絕對剩余價值通常所公開采用的毫不避諱的方法和手段。經過調研,馬克思恩格斯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在愛爾蘭,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歐洲各國的情況皆是如此?!肮S主貪得無厭,他們追逐利潤時犯下的暴行,同西班牙人征服美洲追逐黃金時犯下的暴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盵1]282腳注“在海峽彼岸的蘇格蘭,農業(yè)工人在最寒冷的天氣里,每天要勞動13—14小時,星期日還要從事4小時的額外勞動(這還是在信守安息日的國家里呢!)。就在這個時候,倫敦一個大陪審團面前站著三個鐵路員工:一個列車長,一個司機,一個信號員。一次慘重的車禍把幾百名旅客送到了另一個世界。這幾個鐵路員工的疏忽大意是造成這次不幸事件的原因。他們在陪審員面前異口同聲地說,10—12年以前,他們每天只勞動8小時。但是在最近5—6年內,勞動時間延長到了14、18甚至20小時,而在旅客特別擁擠的時候,例如在旅行季節(jié),他們往往要連續(xù)勞動40—50 小時?!盵1]292倫敦時裝店的女工在忙季往往要連續(xù)工作30小時不能休息。另一類是把“工作日相對延長”[1]583,這是資本家們榨取工人創(chuàng)造的相對剩余價值通常所采用的相對較為隱蔽的不易察覺到的方法和手段。談到工作日的延長,這就涉及到工作日的“最大界限”?!百Y本經歷了幾個世紀,才使工作日延長到正常的最大極限,然后越過這個極限,延長到十二小時自然日的界限?!盵1]320馬克思指出資本的生產突破工作日的界限具有內在的驅動力。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資本作為財富一般形式——貨幣——的代表,是力圖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種無限制的和無止境的欲望。任何一種界限都是而且必然是對資本的限制。否則它就不再是資本即自我生產的貨幣了。只要資本不再感到某種界限是限制,而是在這個界限內感到很自在,那么資本本身就會從交換價值降為使用價值,從財富的一般形式降為財富的某種實體存在。資本作為資本創(chuàng)造的是一定的剩余價值,因為它不能一下子生出無限的剩余價值;然而它是創(chuàng)造更多剩余價值的不停的運動。剩余價值的量的界限,對資本來說,只是一種它力圖不斷克服和不斷超越的自然限制即必然性?!盵3]297由此可見,對于資本生產的工作日,無論其有什么樣的生理自然界限和道德界限,作為資本的量的限制,總是要被突破,這是資本的本性,是資本生產的客觀規(guī)律。
恩格斯也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用了較多篇幅記述了工人階級的真實生活起居狀況,他用了整整21個月的時間實地考察了英國工人的勞動、生活狀況,通過實地觀察、親自訪談和參考大量官方的統(tǒng)計資料,并列舉了一系列社會指標來反映英國工人的狀況,寫成了這部不朽的著作。他指出:資本主義工業(yè)和貿易不管有多么大的發(fā)展,都不能消除勞動群眾的貧困和悲慘處境,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雇傭制度的基礎上,勞動生產力的任何提高,都將不可避免地加深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勞動生產力的任何新的發(fā)展,都會加深社會對抗?!爸灰嬖谝恍┤瞬粍趧佣畹纳鐣?,那么,很清楚這個社會的整個上層建筑就把工人的剩余勞動作為生存條件?!盵2]213由此可見,資本家瘋狂掠取工人剩余價值的實質是無情剝奪和無償擠占本屬于工人們的自由時間,通過延長勞動時間,犧牲工人的自由時間來創(chuàng)造養(yǎng)活資本家的物質條件和用于擴大社會再生產的物質基礎。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工人們“沒有休息時間”[4]444,“至于個人受教育的時間,發(fā)展智力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的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時間(即使是在信守安息日的國家里),——這全都是廢話!”[1]306由于工人階級失去了生產資料,因而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注定用于勞動,注定用于為別人生產自由時間,這是階級對抗造成的,但并不能因此而斷言工人沒有發(fā)展要求,相反他們也有著一切方面的需要,只是沒有客觀條件來作為勞動能力實現(xiàn)自己而已。因此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就是工人為自己爭取自由時間的斗爭??疾旃ぷ魅盏臅r候不能單純從單個工人的一個工作日的角度,這樣無法理解工人作為一個階級整體爭取縮短工作日的斗爭的社會意義,只會限于道德上的譴責和義憤,無產階級尋求解放的運動從來就不缺少這種道德上的批判。
從18世紀末開始,英國工人階級力求用立法手段限制工作日的長度,到19世紀30年代起,廣大工人階級投入到爭取10小時工作日的斗爭洪流中去。1832年2—3月,英國議會對1831年提出的關于把童工和少年工的工作日限制到10小時的法案進行辯論時,資本家、政治經濟學家和內閣大臣們認為童工和少年工的工作日時長應為12小時。英國議會在1847年6月8日通過《十小時工作日法案》。10小時工作日法令于1848年5月1日生效。該法律將婦女和兒童的日勞動時間限制為10小時。恩格斯在《十小時工作日問題》和《英國的十小時工作日法》兩篇文獻中對該法案作了詳細的分析。但是,“許多英國工廠主不遵守這項法律。他們尋找各式各樣的借口把工作日從早晨5時半延長到晚上8時半。例如,工廠視察員萊·霍納的報告就是很好的證明”[1]335-336。
馬克思認為:資本家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總是力圖把工人的工資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許的最低限度,把工作日延長到生理上所能容許的最高限度,而工人則一直在相反的方向上進行抵抗和斗爭。這種斗爭根源于工人所處的被迫把自己當作商品出賣的地位,斗爭的實質是為了反抗資本家的剝削和保障工人必要的生活條件。這種斗爭雖然只能暫時改善工人的狀況,但卻是十分必要的。作為社會的和歷史性質的運動之論述,最需要的是以歷史發(fā)展的客觀必然性為前提,又是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的結合,同時又是對資本主義實際存在的經濟倫理關系的科學把握。因此,馬克思對英國工人經過長期斗爭而爭得的10小時工作日法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當?shù)脑u價。
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同時指出,工作日并不是一個自然日,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它由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構成。在特定生產力發(fā)展程度下,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個定量,但是工作日本身的長度并沒有因此而被確定下來。工作日減少到10小時這一變化會給剩余價值的賺取帶來很大的影響。再者,“計量勞動時間的,除了它的外延量以外,還有它的密度。現(xiàn)在,十小時工作日中一個強度較大的小時,同十二小時工作日中一個較松弛的小時相比,包含相同的或者更多的勞動,即已耗費的勞動力。因此,強度較大的一小時的產品同較松弛的1又1/5小時的產品相比,具有相同的或者更多的價值”[1]472。這里所說的時間外延量,就是勞動時間延長,這里所說的時間的密度,就是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時間縮短,生產的使用價值數(shù)量增加,勞動效率提高。提高勞動強度之所以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是由力的作用程度大小所引起的,“勞動力的活動能力同它的活動時間成反比,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內,力的作用的持續(xù)時間上的損失,可由力的作用程度來彌補”[1]472。力的作用程度是用力做功的大小快慢來衡量的。而且,“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來節(jié)約勞動,目的決不是為了縮短工作日。工作日甚至還會延長。因此,在麥克庫洛赫、尤爾、西尼耳之類的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在這一頁可以讀到,工人應當感謝資本發(fā)展了生產力,在下一頁接著就會讀到,工人為了表示這種感謝,以后必須勞動15小時,以代替原來的10小時。這種生產力發(fā)展的目的,只是為了縮短必要勞動,并延長為資本家的勞動”[4]405。所以,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雖有 10 小時工作日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文本,但是這一工作日制度的實際實施是不可能縮短到這個程度的,因為如果工作日縮短到10小時這個法令規(guī)定的時限,那么剩余勞動時間就縮短了,相應的剩余價值減少,不能滿足資本增值的欲望,就否定了資本主義生產,因此這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不可能真正落實的。這說明,不管資本主義國家怎樣制定關于工作日的法律,其作用和職能所體現(xiàn)的本質是共同的:為了資產階級整體的、長遠的、根本的利益,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制定限制工作日的一切法律和法令,絕對不會超出維護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職能。國家雖然制定了法律,但并不積極貫徹執(zhí)行,當規(guī)定的條文與一些資本家利益相抵觸,其對剩余勞動的無止境貪欲引起的過火剝削行為受到遏制時,馬上就會遭到資本家的種種反抗,拖延阻撓法律地實施,連工廠視察員的官方報告也抱怨工廠法難于實施。法律規(guī)定縮短工作日,資本家想方設法延長勞動時間,并且以增長勞動強度來補償,使這些法律流于形式,變?yōu)橐患埧瘴摹?/p>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規(guī)定工作日界限的斗爭是全體資本家與全體工人之間的階級斗爭。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xié)會成立宣言》中介紹:“工人階級的貧困在1848到1864年沒有減輕,不論是機器的改進,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交通工具的改進,還是新的殖民地的開辟與向外移民,擴大市場與自由貿易都不能消除勞動群眾的貧困?!盵5]484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不管生產方式本身由于勞動從屬于資本而產生了怎樣的變化,生產剩余價值或榨取剩余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定的內容和目的?!盵1]344這種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出的產品是除勞動階級外一切階級存在的物質基礎,是整個上層建筑存在的物質基礎。沒有這種剩余產品,就不可能有資本家。正如植物以土地為生,動物以植物或者以食植物的動物為生一樣,社會中占有自由時間(即不被生活資料的直接生產所占去的時間)的那部分資本家以工人的剩余勞動為生。馬克思在《資本論》及為其寫作做準備的系列著作中正是在最嚴格的科學意義上證明了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依賴、從屬關系,揭示了一切階級對立的物質基礎以及一切剝削階級生存的物質根源??s短勞動時間是創(chuàng)造文明的重要因素。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工作日制度的思想,是工人階級徹底解放或最后解放的最直接的思想武器。他們不僅倡導、強調法律保護勞工權利的重要意義,還在實踐中敏銳果斷地提出與積極推動各國工人階級為擺脫“他人導向”的剛性約束,為實現(xiàn)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獲得法律保障而奮斗。
“8小時工作制”是由馬克思恩格斯領導的第一國際代表大會于1866年9月倡導的最重要的行動綱領之一?!?小時工作制”是縮短工作日制度革命的宣言書。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主張將工人階級的工作日限制上升到立法層次,積極推動這一有利于工人階級生存和發(fā)展的權利納入法律軌道:“這個問題原則上在以往歷次代表大會上已作出決定,現(xiàn)在是采取行動的時候了。”[4]589縮短和調整工作日作為首要議題被列入為第三次國際工人代表大會所寫的《告?zhèn)惗氐聡と藭分?,“不應當忘記,在北美合眾國八小時工作日已經被宣布為所有國營工場應當遵守的法律”[4]592。恩格斯還在各種場合和與社會主義者來往的書信中積極宣傳8小時工作日制度的思想和工人階級為爭取8小時工作日運動所取得的實時進展與成果,鼓勵推動工人階級勇敢堅定地進行斗爭。在馬克思恩格斯及其所領導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指導下,歐洲各國工人階級要求縮短工作日的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而確保無產階級勞動時間的法律也逐漸被各國資產階級所接納和遵守。
馬克思討論過:“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fā)揮,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但是,這個自由王國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繁榮起來。工作日的縮短是根本條件。”[6]929工作日的縮短就意味著:一是休息時間可以得到保證,二是自由時間得到增加。這也就是說,工人在休息時間得到保障,以此恢復體力、健全智力的條件下,又得到增加的自由時間,因而人類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與自由時間的擴展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成正向關系。這也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內在要求,只有減少勞動時間,保障休息時間,增添自由時間,才能為人類自身的自由活動和全面發(fā)展開辟更為廣闊的時空,才能完成由必然到自由的跨越,才能“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7]189。馬克思指出:“勞動生產力越是增長,工作日就越能縮短;工作日縮短的絕對界限就是勞動的普遍化?!盵1]605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經濟斗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同時,也指出了僅僅進行單一的經濟斗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消滅資本主義生產形式,才允許把工作日限制在必要勞動上?!盵1]605工人階級決不應當片面地夸大限制工作日、要求提高工資等經濟斗爭的意義,必須認識到,他們在這種日常斗爭中只是在反對結果,而不是在反對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這種斗爭治標不治本,“他們服用止痛劑,而不祛除病根”[8]77。勞動者不是生產過程的主人,勞動過程中的自主性、主導性、創(chuàng)造性已經喪失殆盡。由于勞動的單一性、重復性、破碎化以及資本家對勞動過程控制的不斷加強,工人在勞動中已經成為片面的人,淪為完全被動的“勞動工具”,毫無自主性可言。鑒于此,要改變工人的處境和地位,除了經濟斗爭外,還需要繼續(xù)進行政治斗爭,恩格斯旗幟鮮明地提出:“工人應當摒棄‘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這種保守的格言,而要在自己的旗幟上寫革命的口號:‘消滅雇傭勞動制度!’”[8]77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 王榮堂.世界近代史[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484.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