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生
(淮安行政學(xué)院 行政學(xué)教研部,江蘇 淮安223005)
在2015 年春節(jié)團拜會的講話中,習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中國社會歷來重視家風建設(shè),有許多優(yōu)秀士人致力于塑造家風文化,其中尤以在近代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曾國藩為代表。曾國藩家書和日記既體現(xiàn)了一位集傳統(tǒng)文化大成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也反映出一位卓越思想家家風建設(shè)的思想與實踐軌跡,其中積淀有豐富家風建設(shè)經(jīng)驗,蘊含著深刻的家風建設(shè)思想。學(xué)界對于其治家思想體系,挖掘研討較為完備,但對其如何開展家風建設(shè),即從實踐基點上加以論述討論的方向上,還不夠充分和深入。這一方面的展開對于當前開展家風建設(shè),有一定的指導(dǎo)和借鑒意義。曾國藩家風實踐基點包括孝親、友弟、課子和端內(nèi)四個層面。
在曾國藩家風思想體系中,首要的是確立目標,即建設(shè)什么樣的家風。曾國藩一直提倡建立勤儉孝友耕讀之家,認為只有這樣的家風,才能長久綿延。道光末年間,他在致諸弟的信中,系統(tǒng)闡述了他的家風建設(shè)目標: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省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我今賴祖宗之積累,少年早達,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盡,故教諸弟及兒輩,但愿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愿其為仕宦之家。[1]167
目標確立之后,則是具體的實現(xiàn)路徑。曾國藩的孝道思想是其家風建設(shè)的最根本決定因素,其他一切都以此為基礎(chǔ)。其孝親的實踐展開概括為兩個方面:在請訓(xùn)匯報中體現(xiàn)孝親,在忠孝兩難時選擇孝親。
曾國藩自28 歲中進士點翰林起,便幾乎長期不在家鄉(xiāng)。因此踐行對祖父輩、父輩等的孝道,除了寄送錢物,主要體現(xiàn)在頻繁的家書中的請示匯報中。如他在致弟弟的信中曾回憶起當年向祖父請訓(xùn)的情況:“吾……侍祖父星岡公于階前,請曰:‘此次進京,求公教訓(xùn)?!菍?‘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傲,更好全了?!z訓(xùn)不遠,至今尚如耳提面命?!保?]526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是曾國藩修習理學(xué)的起點。從這一個月起他按照當時理學(xué)名臣倭仁及唐鑒的指導(dǎo),初窺理學(xué)修習門徑。隨即在其制定的修身十三條中專門列出保身一條,表示要遵從父親教誨訓(xùn)示,做到“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1]144。還千里寄書,向父親匯報他與同年鄭小珊的矛盾。接到父親“宜速改過”的指示后,他立即放下矜持去和鄭姓同年修復(fù)關(guān)系。
咸豐四年四月初二,曾國藩率湘軍作戰(zhàn)遇到第一次慘敗——靖港之敗。曾國藩在又氣又羞之下投江自溺。左宗棠從長沙縋城而出,前去安慰他,向他出示了其父曾麟書親寫的訓(xùn)令:“兒此出以殺賊報國為志,非直為桑梓也。兵事時有利鈍,出湖南境而戰(zhàn)死,是皆死所;若死于湖南,吾不爾哭也!”[2]239左宗棠就此評價道:“聞?wù)呙C然起敬,而亦見公平素自處之誠。后此沿江而下,破賊所據(jù)堅城巨壘,克復(fù)金陵,大捷不喜,偶挫不憂,皆此志也?!保?]239這也表明了曾國藩恪遵父訓(xùn)的情況。
光宗耀祖、衣錦還鄉(xiāng)是傳統(tǒng)社會里中國人出外打拼的理想。衣錦還鄉(xiāng)曾國藩倒沒做到,可能也不會做。但仕途上不斷升官、連升四級是一件大事,也是能讓家人、特別是長輩開心的事。學(xué)養(yǎng)深湛如曾國藩者,也不能免此俗套。況且,向長輩匯報此消息,符合曾國藩家風宗旨之一即“養(yǎng)親以得歡笑為本”。因此,他連升四級后的第一封家書就是寫給祖父的:
六月初二,孫荷蒙皇上破格天恩,升授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由從四品驟升二品,超越四級,遷擢不次,惶悚實深。[1]131
曾國藩是個清醒的人,他同時也向叔父曾驥云匯報,請求叔父不斷提醒他,防止驕傲:
茲于本月大考,復(fù)荷皇上天恩,越四級而超升。侄何德何能堪此殊榮!??肿孀诜e累之福,自我一人享盡,大可懼也,望叔父作書教侄,幸甚。[1]132
他還總是憂心忡忡,常擔心人生太順而遭到什么變故,推崇“花未全開月未圓”“堂上求全、堂下求闕”“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的人生哲學(xué),總希望自己這一輩多遭點罪,而讓父輩和子女輩多點福分和圓滿,并將自己的修德進業(yè)與家庭圓滿聯(lián)系起來,認為有因果關(guān)系。如當他赴江西任主考時接到母親去世的噩耗,立即將此消息歸咎于自身。他在指導(dǎo)兒子處理京中事務(wù)的信中寫道:“慘聞吾母大故。余德不修,無實學(xué)而有虛名,自知當有禍變。懼之久矣。不謂天不隕滅我身,而反災(zāi)及我母?!保?]206
生長于傳統(tǒng)社會,曾國藩自然受“忠臣孝子”文化的熏染。但他也遇到他自己所說的“兩次奪情則從古所無”的巨大倫理問題。在忠孝兩難困境中的進退抉擇,尤能體現(xiàn)其孝道思想指導(dǎo)下的孝親行為。奪情起復(fù),是中國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官員在喪父或母之后,因丁憂本應(yīng)去職。但若國家奪去孝親之情,可不必離開公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奪情原本少見,但在戰(zhàn)爭背景下,則丁憂服從奪情,古人稱之“墨绖從戎”,又稱“金革之事不避”。
咸豐二年間,曾國藩赴江西任主考官途中,聞母親去世消息。他在悲痛之余,即丁母憂,放棄主考官美差。但當時因太平軍圍攻長沙、繼攻武昌,湖南湖北情勢危急,清政府命曾國藩起復(fù)赴任團練大臣。經(jīng)好友郭嵩燾勸解,特別是在其父曾麟書訓(xùn)令之下,本決心為母親守制的曾國藩才最終決定起復(fù),墨绖從戎。第一次奪情困境是在遵父命的情況下解決的。
咸豐七年二月四日,曾國藩父去世。當時曾國藩正率湘軍在江西戰(zhàn)場與石達開部太平軍作戰(zhàn),按“金革之事不避”原則應(yīng)該奪情。他給朝廷寫請假報告后竟在未等到朝廷回復(fù)前離營回湘。曾國藩這份奏折側(cè)重點在論證須丁父憂、無需奪情,透露出曾國藩對朝廷可能命其奪情的擔心:
臣之私心,常以未得在家守制為隱憾。今又遽丁父憂,計微臣服官二十年,未得一日侍養(yǎng)親闈,前此母喪未能辦理葬事,今茲父喪未能躬身含殮。而軍營數(shù)載,又過多而功寡,在國為一毫無補之人,在家有百身莫贖之罪。[3]
在朝廷指示給假三個月再赴前線之后,他又多次上奏折力陳難以奪情,還屢次瀝陳辦事之艱難。其中一份報告稱:“臣通籍時,祖父母、父母皆無恙,在京十四年,在軍五年,堂上四人先后見背,生前未伸一日之養(yǎng),沒后又不克守三年之制,寸心愧負,實為難安。前代及我朝奪情之案,被人彈劾者層見疊出,而兩次奪情則從古所無。”“欲終制,則無以報君高厚生成之德;欲奪情,則無以報吾親恩勤鞠育之懷。欲再出從軍,則無以謝后世之清議;欲不出,則無以謝患難相從之軍士。進退狼狽,不知所裁?!保?]
將其奪情與守制、進而履公務(wù)與退而盡哀思、忠與孝的兩難困境陳述得淋漓盡致。雖然難以抉擇,但他最終還是將孝放在第一位,在家守制,直到第二年六七月份才起復(fù)。在他心目中,放下軍事工作歸家守制,最起碼能緩解一點不能盡孝的痛楚。世間清議也不會遣責他再次奪情,他最看重的聲名不會受到影響。
無論如何,在第二次奪情困境中,曾國藩雖萬般為難,但還是孝道因素讓他做出守制的決定。但是多少還是有點以起復(fù)為由與朝廷討價還價的心路軌跡。局中人是如此狼狽,難以選擇。但局外人,當時諸如他的朋友、同事不贊成他守制而希望他奪情。左宗棠就曾向他剖析了在軍事背景下奪情的合理性,勸導(dǎo)曾國藩不必過分拘泥名教束縛:
《綱目》一書,于奪情題后一事,總以其人所處之時地為斷,所以重綱常、維名教而警偷薄之俗也。至“金革之事無避”一語,經(jīng)義直捷了當,更無可疑;誠以兵禮、喪禮同一兇事,并無所謂希榮忘哀之念;而干戈之際,事機急迫,有萬不能無變者。順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則世俗所謂“奪情”者,乃圣賢所謂“遵禮”,又何擬議之有?[5]
曾國藩有四個弟弟,二弟國潢(行四)、三弟國華(行六)、四弟國荃(行九)和幺弟國葆。發(fā)揮兄長的示范作用、友好地對待弟輩是曾國藩家風建設(shè)的關(guān)鍵實踐基點。友弟思想是其孝親思想的轉(zhuǎn)移延伸和具體體現(xiàn)。他把促進弟輩成長、成才當作自己責無旁貸的義務(wù),認為是孝的體現(xiàn)。“余欲盡孝道,更無他事,我能教諸弟進德業(yè)一分,則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諸弟進十分,則我孝有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則我大不孝矣?!┰钢T弟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以補我不孝之罪?!保?]38
曾國藩通過示范、研討、砥礪、規(guī)訓(xùn)等方式,教弟輩修身、立品、處世、持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平常狀態(tài)下的管教、指導(dǎo)、督促,二是非常時期中的提醒、警醒、勸導(dǎo)。
自道光二十年初進京后,至咸豐二年,曾國藩長達13 年未曾歸家。因母喪而歸家后,他曾引為幸事的“堂上重慶”局面已不再,長輩中只有父親、叔父母見存。不在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身邊,自然不具備晨昏侍奉、噓寒問暖的條件。很多時候,他便將孝思、孝心轉(zhuǎn)移到對弟輩們的培養(yǎng)上。有時甚至到了喋喋不休的地步,讓幾個弟弟很煩,但他仍一直堅持在勤教嚴繩中引導(dǎo)、熏陶他們。最終弟輩還是在他規(guī)定的軌道里成長。在道光二十二年間寫給諸弟的一封長信中,曾國藩先批評了妹妹,接著介紹自己如何守恒和擇友,然后著重闡述了立志、守恒、有識在讀書中的重要性,反復(fù)敦促弟輩持之以恒地修習課程:
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侍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必須時勸導(dǎo)之,曉之以大義?!T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T弟每日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行之?!鑿那跋薰φn教諸弟,近來寫信寄弟,從不另開課程,但教諸弟有恒而已。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41-42
在同一封信中,曾國藩還詳細列出他自己打算終身堅持的十三條修習課程(后定名為課程十二條),包括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寫日記、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謹言、養(yǎng)氣、保身、作字、夜不出門等。用這些簡明易行但意義深遠的方式引導(dǎo)弟弟們走上修德進業(yè)之路。
諸弟的天資稟賦、興趣不同。曾國藩沒有千篇一律地機械要求,而是根據(jù)各人特點,提出供他們選擇的人生道路。特別是對曾國潢和曾國荃,他付出了更多精力和心血。曾國潢幾番失意于科舉考試,便向兄長流露出不愿走學(xué)問之途的想法。曾國藩為他辨析求取功名與撐持家庭的道理,指出能持家、恪守孝悌之道才是大學(xué)問:
今人都將學(xué)字看錯了,若細讀“賢賢易色”一章,大學(xué)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于孝弟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xué),盡十分便是十分學(xué)。今人讀書皆為科名起見,于孝弟倫紀之大,反似與書不相關(guān)。殊不知書上所載的,作文時代圣賢談的,無非要明白這個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筆下談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虧于倫紀之大。即文章說得好,亦只算個名教中之罪人?!瓌?wù)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無一時不安樂,無一時不順適,下面兄弟皆謁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學(xué)問也。[1]59-60
曾國藩看到既然弟弟曾國潢讀書之途并不坦蕩,便教導(dǎo)其擔負起持家重任,指出其在持家中應(yīng)承擔的職責,應(yīng)堅持的方法等:
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蔭,我得忝列卿貳,若使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輩子女無法則,則驕奢淫佚,立見消敗,雖貴為宰相,何足取哉?我家祖父父親叔父三位大人,規(guī)矩極嚴,榜樣極好,我輩踵而行之,極易為力。……現(xiàn)在我不在家,一切望四弟作主。兄弟不和,四弟之罪也!妯娌不睦,四弟之罪也!后輩驕恣不法,四弟之罪也!我有三事奉勸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種遺規(guī)”。[1]137-138
道光二十三年,曾國藩曾赴四川任主考,獲得考生及當?shù)氐胤焦兖佡浀你y兩達千兩之多,這是清朝制度所允許的合法收入,也是曾國藩在官場掘得的第一桶金。兄弟之間為此款項如何使用通信討論前后長達一年。曾國藩也利用通信反復(fù)與諸弟討論做人、持家的道理,相互箴勸。隨著曾家門庭漸盛,弟輩年歲漸長,他根據(jù)各自現(xiàn)狀,對他們做出不同定位要求。咸豐十年二月,他為在內(nèi)撐持家庭的四弟題贈了一付對聯(lián):“儉以養(yǎng)廉,譽洽鄉(xiāng)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6]104對在外建功立業(yè)的九弟,他則題贈:“入孝出忠,光大門第;親師取友,教育后昆?!保?]104
曾國荃打下安慶之后,湘軍取得對太平軍的戰(zhàn)略優(yōu)勢。這時曾氏家族聲名鵲起,曾國藩已是兩江總督,曾國荃和曾國葆都已成為湘軍統(tǒng)將。曾國藩此時也更加關(guān)注家風建設(shè),擔心出現(xiàn)飛揚跋扈、驕奢淫逸的現(xiàn)象。
安慶之役后,曾國藩提筆給兄弟子侄寫信,信中沒有描述安慶的激戰(zhàn),也沒有夸耀他的戰(zhàn)績,而是鄭重指出,富貴之家子弟奢侈驕矜勢所難免,因此更應(yīng)特別注意戒傲戒惰,才能保持家運綿延:
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凡貴家之子弟,其矜驕流于不自覺,凡富家之子弟,其奢侈流于不自覺,勢為之也。欲求家運綿長,子弟無傲慢之容,房室無暴殄之物,則庶幾矣。[7]
此時曾國荃正是意氣風發(fā)、高歌猛進、舍我其誰的狀態(tài),總覺得成就來自于自己的本領(lǐng),對兄長讓他謙遜、廉潔、內(nèi)斂之類的說教、勸誡不太能理解和接受。在一次給曾國藩的回信中寫道:“以兄二十年來,千磨百劫,無所不受,近年稍歷亨衢,猶復(fù)深自裁抑、返躬彌厚,責人愈薄,此學(xué)養(yǎng)深純之候,非我輩之所能及也。吾愿此后待弟輩中材之姿,寓誘掖獎勸于明責誥誡之中,庶不至以無稽之人言,致啟無狀之反唇耳?!保?]146直率地告訴其兄,弟弟們學(xué)養(yǎng)沒達到他的境界,在功名利祿之前不會謙退含容。倒是多年后,他才感悟到兄長教誨的有道理,說:“(以前)以為本領(lǐng)甚足,今乃知全是運氣,毫無本事?!忠砸患叶摚嘁呀籽字畡?,趁此時弟尚可稍冷一步,冀以久延世澤……”[8]263-264
隨著軍事優(yōu)勢的建立,曾國藩在攻克金陵之前已在考慮曾氏兄弟的平安降落之道。同治三年二月,曾國藩給曾國荃寫信,商量克復(fù)金陵以后軍隊安置和兄弟進退之道:
金陵果克,弟之部曲斷不能全數(shù)遣散。一則江西是管轄之境,湖南是桑梓之邦,必派勁旅防御保全。二則四五萬人同時遣散,必無許多銀錢。而坐轎者愿息,抬轎者不肯,其中又有許多人情物理層次曲折。勇退是吾兄弟一定之理,而退之中次序不可凌亂,痕跡不可太露. 待兄弟相見,著著商定,再行辦理。[9]251-252
曾國荃率湘軍攻下金陵之后,曾國藩在得知消息的當天日記中寫道:“三更三點接沅弟咨文,知金陵于十六日午刻克復(fù)。思前想后,喜懼悲歡,萬端交集,竟夕不得成寐?!保?0]62
在喜悅之余,他更多的是惶恐。一則因為“花未全開月未圓”是他抱持的人生信條,此時他是將勝利、輝煌與家運聯(lián)系在一起來思考的,想得更多的是防止門第太盛。他認為人生太過圓滿之后,衰敗蕭條是必然的事。二則因為熟讀史書的他,對漢代霍光秉政的下場等歷史典故非常熟悉。甚至于他還想到了兔死狗烹、過河拆橋這些完全有可能發(fā)生的事。
因此,曾國荃作為掌兵重臣,必須低調(diào)低調(diào)再低調(diào),謹慎謹慎再謹慎,才能讓朝廷放心曾氏家庭。作為家庭兄長,他要求曾國荃銷兵棄位,是符合邏輯的事。再就是到處寫信,反復(fù)告誡弟輩們要謙謹,防傲惰。在曾國藩心目中,是把這些防范舉措與維持家運綿長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經(jīng)多次勸慰長談,曾國荃接受了曾國藩的建議,決心以稱病抱歸,同時裁撤部隊,好讓朝廷放心。曾國藩為了安慰九弟,在其41 歲生日之際,給他寫了十三章壽詩,并號召全家要記住曾國荃興家的功勛。在同治三年九月初二的日記中,曾國藩寫道:“寫手卷一個,即沅弟之壽詩十三章。跋尾云‘使兒曹歌以侑觴’,蓋欲使后世知沅甫立功之苦、興家之不易,常思敬慎以守之也?!保?0]89
其中一首詩是這樣的:“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保?]86提醒其弟功高震主的風險,告訴他與名利相伴生的是誹謗、忌妒之類的煩惱,榮華富貴之后是寂落空蕩,所以要將這些看淡。精研易經(jīng)的曾國藩參透了盈虛互換、盛衰互移、寵辱互變的規(guī)律,始終把家運放在乾的位置,其他浮華富貴、虛名榮龐處于坤位,必須服從家澤綿長的根本要求。
提醒完這個弟弟,他不忘教訓(xùn)另一個弟弟——在家主持家事的四弟曾國潢,要求保持寒門家風,不可傲惰。并建議兄弟三人在“勤儉”二字上保持反省和相互規(guī)勸:
門第太盛,余教兒女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自安慶以至金陵,沿江六百里大小城隘皆沅弟所攻取。……余欲上不愧先人,下不愧沅弟,惟以力教家中勤儉為主。余于儉字做到六七分,勤字則尚無五分工夫。弟與沅弟于勤字做到六七分,儉字則尚欠工夫,以后各勉其所長,各戒其所短。[9]319
在隨后的幾年中,他仍不忘提醒居家的曾國潢,將他對保持家風的思考、力戒傲惰的途徑等想法付諸信中。有些觀點,至今讀來仍振聾發(fā)聵。
余與沅弟同時封爵開府,門庭可謂極盛,然非可常恃之道?!布业浪钥删谜撸皇岩粫r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guī);不恃一二人之驟發(fā),而恃大眾之維持。[9]430
吾家現(xiàn)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仆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落市街賣菜籃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場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9]477
前面談的是他在順境、盛況時反思自己、警醒兄弟的情況。面對挫折失敗,他也首先是反省如何通過治理家庭來轉(zhuǎn)變局面。如在湘軍遭遇陣亡七千人之多的安徽三河之敗后,他在致兄弟的家信中,提到三條措施,都和整頓家風、重振家運有關(guān)。
吾兄弟斷不可不洗心滌慮,以求力挽家運。
第一貴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和,以至今冬三河之變,嗣后兄弟當以去年為戒,凡吾有過失,澄沅洪三弟各進箴規(guī)之言,余必力為懲改。三弟有過,亦當互相箴規(guī)而懲改之。第二貴體孝道。推祖父母之愛以愛叔父,推父母之愛以愛溫弟之妻妾兒女,及蘭惠二家?!谌獙嵭星趦€二字。內(nèi)間妯娌,不可多講鋪張。后輩諸兒,須走路,不可坐轎騎馬。諸女莫太懶,宜學(xué)燒茶煮飯;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1]397
曾國荃退避家鄉(xiāng)一年多后出任湖北巡撫,兄弟聯(lián)手與李鴻章的淮軍合作,與捻軍作戰(zhàn)。這也是曾國荃最窩心的時期。因打下金陵而與朝廷關(guān)系緊密的時期已過去,所在巡撫駐地被人放火,兩次大敗于捻軍,彈劾湖廣總督卻被朝廷輕輕放下并激起滿族宗室的反彈,還因低報湘軍大將鮑超戰(zhàn)功、高報淮軍大將劉銘傳戰(zhàn)功,遭到兩名將領(lǐng)的抵制和抱怨,甚至差點引起湘軍系與淮軍系的矛盾。因此,曾國藩用易經(jīng)中悔吝吉兇相互轉(zhuǎn)化的辯證道理,反復(fù)告誡九弟要不斷反省、加以悔改,才能轉(zhuǎn)危為安。如:
鄂署五福堂有回祿之災(zāi)……凡遇此等事,只可說打雜人役失火,固不可疑會匪之毒謀,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細?!肿詥柦甑昧?,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lǐng)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lǐng),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9]476
弟當此百端拂逆之時,亦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訣而已。[9]486
這一時期曾國藩日記記載了兄弟應(yīng)付難關(guān)的情景:
中飯后,接沅弟信,知有言官劾弟收饋送三千金之事,尤為廑慮。[10]380
接沅弟十九日二信,知十八日又系大敗,與去年十二月初六郭松林之敗幾同,表弟彭杏南暨葛承霖等陣亡。親鄰中在該軍者甚多,想傷亡不知凡幾。沅弟久處順境,今忽處此非常拂逆之遭,不知能自持否,實深憂灼。[10]380
御史佛爾國春參劾沅弟,以劾官相為肅黨不實,例應(yīng)反坐。雖經(jīng)諭旨平反開解,而痕跡甚重。吾家高爵顯宦,為眾人所側(cè)目,思之悚栗。[10]407
為了安慰九弟,他現(xiàn)身說法,說起自己曾遇到的四大失敗,勸導(dǎo)其堅毅面對:
第一次壬辰年發(fā)佾生,學(xué)臺懸牌,責其文理之淺;第二,庚戌年上日講疏內(nèi),畫一圖甚陋,九卿中無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州靖港敗后,棲于高峰寺,為通省官紳所鄙夷;第四,乙卯年九江敗后,郝顏走入江西,又參撫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紳人人目笑存之。吃此四塹,無地自容。故近雖忝竊大名,而不敢自詡為有本領(lǐng),不敢自以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煉后得來?!芰κ鼗谧钟沧謨稍E,以求挽回。[9]488
教育培養(yǎng)兒子曾紀澤、曾紀鴻及其他侄子們,是曾氏家風建設(shè)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因為家風的延續(xù)、家運的歷久,必須靠世代相傳,后輩接續(xù)。曾國藩對子侄輩的教育,主要通過提煉出諸如“八寶三不信”“八本三致祥”“不忮不求”“日課四條”等簡明易行、生動直觀但又含義深遠的家訓(xùn),要求遵守之,力行之。這些內(nèi)容也分兩個層面展開。
對子侄輩的教誨,曾國藩特別重視從歷史、從自身、從具體實際出發(fā),層層深入、抽絲剝繭式的敘述。這就使得他的教導(dǎo)訓(xùn)誡,不至于機械生硬,易于沁人心脾。如:
朝列圣相承,總是寅正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傳早起,吾得見竟希公、星岡公皆未明即起……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紹先人之家風。爾即冠授室,當以早起為第一先務(wù)。自力行之,亦率新婦力行之。余生平坐無恒之弊……用為內(nèi)恥。……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頗重厚,蓋取法于星岡公。爾之容止甚輕,是一大弊病……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爾最要之務(wù)。早起是先人之家法,無恒是吾身之大恥,不重是爾身之短處。[1]453-454
如同他現(xiàn)身說法教育引導(dǎo)兄弟一樣,他在給兒子的信中,也坦然解剖自己,說自己生平有三恥,并就此針對性地提出對兒子的要求:
余生平有三恥:學(xué)問各涂,皆略涉其涯矣,獨天文、算學(xué),毫無所知,雖恒星五緯亦不識認,一恥也;每作一事,治一業(yè),輒有始無終,二恥也;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鈍而不適于用,近歲在軍,因作字太鈍,廢閣殊多,三恥也。爾若為克家之子,當思雪此三恥。[1]373
他所關(guān)心要傳導(dǎo)的家風,不僅是針對他這一門的小家,而且是整個大家庭。所以侄兒輩也是他要熏陶的對象:
吾家累世以來,孝弟勤儉?!窦抑芯车仉m漸寬裕,侄與諸昆弟切不可忘卻先世之艱難,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9]235
在衰病侵尋、政務(wù)倥傯,重任兩江總督的晚年,他在寫給兄弟的信中,仍不忘教育子侄輩,提出養(yǎng)生、為學(xué)二者兼營并進,是家中振興之象。要求兄弟一輩中僅存的曾國潢、曾國荃敦促子侄遵行:
吾見家中后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yǎng)生六事勖兒輩:一曰飯后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一點菜?!衷詾閷W(xué)四字勖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一曰習字宜有恒……一曰作文宜苦思……蓋閱歷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9]574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在面臨重大挑戰(zhàn)、生離死別之時,曾國藩特別眷念家庭、關(guān)心家風傳承。在治軍和治政生涯中,他曾有過數(shù)次自殺,一次因太平軍五路圍剿陷入絕境寫遺囑的經(jīng)歷,一次懷著必死之心處理天津教案寫遺囑的經(jīng)歷。這里談兩次寫遺囑的經(jīng)歷。
第一次,咸豐十年底十一年初在安徽祁門的經(jīng)歷。咸豐十年底十一年初,太平軍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輔王楊輔清、大將黃文金、劉官方五路齊發(fā),進攻安徽、江西等地,以圖化解湘軍對安慶的圍攻,緩解英王陳玉成的壓力。當時曾國藩身處如釜底的安徽祁門,太平軍曾數(shù)次攻破祁門四周湘軍據(jù)為屏障的山嶺要塞,直接面對曾國藩的老營。面對屢次挫敗,突圍未成的軍事絕境,他反復(fù)寫信給兄弟、兒子,交待如何持家。內(nèi)容也大同小異,主要強調(diào)家庭傳統(tǒng)和治家要領(lǐng)。如:
此次若遂不測,毫無牽念?!瓲柌茼氁灰庾x書,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讀古書以訓(xùn)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養(yǎng)親以得歡笑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則專重孝字?!嶙嫘菍倘耍瑒t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醫(yī)藥,皆不信也。……爾兄弟奉母,除勞字儉字之外,別無安身之法。吾當軍事極危,輒將此二字叮囑一遍,此外亦別無遺訓(xùn)之語,爾可稟告諸叔及爾母無忘。[1]594
在這里,他側(cè)重把由他自己總結(jié)的其祖的“八寶三不信”和他自己提煉的“八本三致祥”作為遺囑,要求后代遵守。
第二次,同治九年天津教案。1870 年6 月21日發(fā)生的“天津教案”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其根本起因是:天津人民早就憎恨西方的文化侵略,憎惡西方教堂和附教的中國人;在風傳教堂迷拐兒童后,法國領(lǐng)事對天津民眾及地方官又極其跋扈囂張,直接引發(fā)眾人義憤,從而搗毀法國教堂、殺斃眾多洋人。此事件涉及法國、英國等多個國家,清政府遭致西方多國外交抗議和武力恫嚇。
曾國藩領(lǐng)朝命抱病趕往天津處理。但弱國無外交,在依公理還是屈強權(quán)的權(quán)衡中,深知國家實力的曾國藩選擇以從勢求瓦全為指導(dǎo)方針,委曲求全處理教案,導(dǎo)致民怨沸騰,他自己也有“外慚清議,內(nèi)疚神明”之感。其實晚清的外交也常陷入從公理則玉碎、屈強權(quán)則民憤的兩難悖論中。
曾國藩在起程事件之前,給兩個兒子寫下了類似遺囑的信。開頭即交待此行之難處及此信之用意,繼要求二子承續(xù)其畢生心得即去忮去求,文末交待要克勤克儉、以孝友取祥: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辦毆斃洋人、焚毀教堂一案。……將來構(gòu)怨興兵,恐致激成大變。余此行反復(fù)籌思,殊無良策?!ky之際,斷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負其初心??皱忮思半y,而爾等諸事無所稟承。茲略示一二,以備不虞?!嗌铰陨嫒逑戎畷?,見圣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將欲造福,先去忮心……將欲立品,先去求心……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掃除凈盡。爾等欲心地干凈,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孫世世戒之。……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⒂褳榧彝ブ槿?。凡所稱因果報應(yīng),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9]524
隨著身體狀況的不斷惡化,還包括在情緒上對國家命運前途的日益悲觀,他回任兩江后,又系統(tǒng)總結(jié)了家庭命運與個人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從中提煉出四條要決——“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9]546。分別予以闡發(fā),并將此當作最終交待,要求后輩當作“日課四條”,“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世代共同遵守。此“日課四條”的提出,表明曾國藩超越了家訓(xùn)、家規(guī)的具體范疇和規(guī)定,將家風建設(shè)濃縮到人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這個根本點上來,貫通了人與內(nèi)心世界、人與主觀世界、人與客觀世界、人與神秘世界的關(guān)系,從而在哲學(xué)層次實現(xiàn)了家風理論體系的最高抽象。
端內(nèi)即端正、指示夫人、女兒、兒媳輩等家屬內(nèi)眷的生活態(tài)度,是曾國藩家風實踐的重要基點。傳統(tǒng)時代男尊女卑思想盛行與富貴人家內(nèi)眷易染上奢靡之風并不矛盾。首先是總的指導(dǎo)思想,即防止女眷驕奢淫逸。在家書中,他指出家族若有奢侈之風則必然會反映到內(nèi)眷行止上,內(nèi)眷若奢靡則必然會侵蝕家風,并提醒二子在撐持門戶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xiàn)內(nèi)眷奢、逸、惰的現(xiàn)象:
凡世家之不勤不儉者,驗之于內(nèi)眷而畢露。余在家深以婦女之奢逸為慮。爾二人立志撐持門戶,亦宜自端內(nèi)教始也。[9]360
其次是對夫人的要求。他請求歐陽夫人做好表率作用:
家中遇祭,酒菜必須夫人率婦女親自經(jīng)手。祭掃之器皿,另作一箱收之,平日不可動用。內(nèi)而紡績做小菜,外而蔬菜養(yǎng)魚,款待人客,夫人均須留心。吾夫婦居心行事,各房及子孫皆依以為榜樣,不可不勞苦,不可不謹慎。[9]466
在另一封致夫人的家書中,他闡發(fā)了居官與居家的關(guān)系、家運盛與衰的轉(zhuǎn)換規(guī)律,讓夫人教育后輩不要養(yǎng)成官宦人家風氣:
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guī)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xiāng)之基業(yè),則罷官之后,便覺氣象蕭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yù)為之計。望夫人教訓(xùn)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檢之意,則福澤悠久,余心大慰矣。[9]495
第三是對女兒、兒媳輩的訓(xùn)誡。長子曾紀澤娶妻時,曾國藩親自寫信給諸弟并曾紀澤,論以教誨新婦,指出內(nèi)眷的職責和義務(wù):
新婦始至吾家,教以勤儉。紡織以事縫紉,下廚以議酒食,此二者婦職之最要者也。孝敬以奉長上,溫和以待同輩,此二者婦道之最要者也。但須教之以漸,渠系富貴子女,未習勞苦,由漸而習,則日變月化而遷善不知。若改之太驟,則難期有恒,凡此祈諸弟一一告之。[1]282
他還提出切實的考察辦法,以期將對內(nèi)眷的要求落到實處:
新婦初來,宜教之入廚作羹,勤于紡績,不宜因其為富貴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雙寄余,各表孝敬之忱,各爭針黹之工。所織之布,所寄衣襪等件,余亦得察閨門以內(nèi)之勤惰也。[1]291
據(jù)曾國藩最為疼愛的小女兒曾紀芬回憶,同治七年在金陵總督衙署,全家難得地在一起生活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在享受稀罕的天倫之樂之余,曾國藩卻給她們制定了每天勞作的繁重功課單,并在功課單上寫了四句話:“家勤則興,人勤則儉。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吾家男子,于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婦女子衣、食、粗、細四字,缺一不可。吾已教訓(xùn)數(shù)年,總未做出一定規(guī)矩,自后每日立定功課,吾親自驗工。食事每日驗一次;衣事三日驗一次,紡者驗線子,績者驗鵝蛋;細工五月驗一次;每月須做成男鞋一雙,女鞋不驗。右驗功課單,諭兒媳、侄婦、滿女知之。甥婦到日,亦照此遵行。[11]
總之,在曾國藩家風建設(shè)思想體系中,“八寶三不信”是其對祖父治家持家觀點的提煉和繼承,“八本三致祥”是其家風建設(shè)思想的發(fā)揮和豐富,“去忮去求,日課四條”則是其家風建設(shè)思想的濃縮和升華。孝親、友弟、課子、端內(nèi)是其踐行家風思想的基點和路徑。
[1]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20 卷:家書1[M].長沙:岳麓書社,2011.
[2]左宗棠.左宗棠全集:13 卷[M].長沙:岳麓書社,2009.
[3]曾國藩.報丁父憂折:咸豐七年二月十六日[M]//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2 卷:奏稿2.長沙:岳麓書社,2011.
[4]曾國藩.瀝陳下情懇請終制折:咸豐七年五月二十日[M]//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2 卷:奏稿2.長沙:岳麓書社,2011.
[5]左宗棠.左宗棠全集:第10 卷[M].長沙:岳麓書社,2009:208.
[6]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14 卷:詩文[M].長沙:岳麓書社,2011.
[7]石月.曾國藩一封家書抵百萬金[N].長沙晚報,2013-05-13.
[8]曾國荃.曾國荃全集:第5 冊:家書[M].長沙:岳麓書社,2006:146.
[9]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21 卷:家書2[M].長沙:岳麓書社,2011.
[10]曾國藩.曾國藩全集:18 卷:日記3[M].長沙:岳麓書社,2011.
[11]曾紀芬.崇德老人自訂年譜[EB/OL].[2013-01-19].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