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昌
(湖北省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學生自主學習并不代表否認了教師在學習中的作用。目前,初中生能夠基本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和簡單的學習技巧,但理解力還不夠透徹、對要領的把握還不夠準確。加上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心理躁動時期,自我控制能力和主動性不強,容易受到周邊環(huán)境的誘惑而發(fā)生變化,需要老師和父母的督促指導。由此看來,教師的作用不是被拋棄,而是得以重建,教師將會肩負起更大的責任。教師應從以下六方面著手,努力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良性轉變。
教師作為新課程理念的參與者和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其角色定位直接影響新課程的實施效果。為了實現(xiàn)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有效建構,需對教師的角色重新進行定位。新課改下的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向學生學習發(fā)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合作者、分享者的角色轉變。其中,“促進者”是教師角色的核心特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將學習的主動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教師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心理品質加以指導、幫助和訓練,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主動獲得知識的主體,要學會與之分享課堂主動權,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善于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fā)學生探究原因,活躍學生思維。教師還要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信任、理解和關懷學生。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敢于發(fā)表看法和意見,積極參與合作討論,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自主學習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的過程。只有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材要求,開發(fā)教學資源。教師應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因素,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研究教學內容,根據(jù)學情和校情對之進行整合,實現(xiàn)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和二次開發(fā),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還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特點,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適當?shù)膶W習內容,制訂相應的學習方案。做教學設計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的角度,為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提供條件,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學習策略其本質是學習者通過學習方法的調節(jié)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合適的教學策略,方便學生接受知識。其次,保證教學的持續(xù)性,學習的掌握是在反復聯(lián)系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最后,教師應將學習策略的教學與具體的任務或問題結合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獨立完成任務。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使用,學習策略才能發(fā)揮其功效,學習策略對學生來說才具有真實意義。此外,教學計劃要因學生而異,隨著階段發(fā)展不斷調整新的策略,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學習策略一般都是滲透在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之中的,所以,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障礙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改變習慣就是提高學習策略水平。教師要特別注重在平日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主動學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課后復習的習慣、有效利用時間的習慣等等。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教師要隨時監(jiān)控及時督促,有布置有檢查,落實到位,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由強迫到形成習慣。
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的反饋矯正。教師幫助學生樹立反饋矯正的意識,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鼓勵學生正確進行歸因評價,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及時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能感。耐心對待學生的失誤和錯誤,給予學生矯正錯誤的時間和空間,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
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教師主導到學生主體,教師身上的擔子不是變輕了,而是變重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建立是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yōu)榛A的,教師必須正視這一點,積極發(fā)揮自身價值,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劉云艷.學生自主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新校園,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