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芳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xué)校)
《孔乙己》《范進中舉》《變色龍》三篇課文選自蘇教版語文八年級教材第四單元——小說單元,這三篇小說文質(zhì)兼美,主題深刻,具有極強的思想性以及較高的藝術(shù)性。同在“小說之林”板塊,這三篇小說有其共同點,當然也有各自的特色。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chǔ)?!敝挥型ㄟ^比較,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比較這三篇文章的異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閱讀文章。
三篇小說雖然處于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但仍然有不可泯滅的共同點。
三篇小說都是通過一個中心人物展開故事情節(jié),進而揭示作品的主題。由一個小人物入手,讓讀者得以窺見當時的社會面貌。在《孔乙己》一文中,魯迅先生刻畫孔乙己這樣一個落魄書生形象,不僅反映了封建科舉制度、封建文化對于下層知識分子的戕害,而且通過展現(xiàn)周圍一群麻木的看客,從更深廣的意義上暴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可謂以小見大。前后對比手法的運用在吳敬梓的《范進中舉》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范進中舉前后周圍各色人物的表現(xiàn)形成了強烈反差,趨炎附勢的丑惡嘴臉讓人嗟嘆不已。范進中舉之后,興奮到癲狂的境地,科舉制度嚴重扭曲了讀書人的心靈,其實文章矛頭最終還是直指腐朽黑暗的封建社會。俄國作家契訶夫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變色龍》是其代表作,奧楚蔑洛夫即當時俄國沙皇政府所豢養(yǎng)的狡詐多變、見風使舵的奴才形象的真實寫照,文章也是通過一件小事,管中窺豹,揭露俄國沙皇的黑暗統(tǒng)治。
生活不是一出獨角戲,小說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shù),自然少不了配角。在三篇小說中,不約而同都有很多看客、旁觀者,三篇小說又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些看客的“笑”?!犊滓壹骸芬晃闹袑懙溃骸罢乒袷且桓眱茨樋?,主顧也沒有好聲氣,叫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文章開篇就交代了人們的“笑”,孔乙己是人們?nèi)返膶ο?,一個笑話?!翱滓壹阂坏降?,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他們無情地嘲弄孔乙己臉上新添的傷疤,當孔乙己面紅耳赤地為自己辯解時他們又“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本瓶蛡冇绕涫嵌桃聨蛡円暢靶滓壹簽槟蟮臉啡?,殊不知“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又比孔乙己高明多少呢?他們譏笑孔乙己,他們是冷漠無情的;他們處于壓迫與低賤中而不自知,反而認為有了嘲諷別人的資本,這樣的不自知體現(xiàn)了民眾的劣根性,他們又是麻木不仁的。在《范進中舉》中,范進瘋了之后,胡屠戶一巴掌扇醒了范進,之后對范進贊不絕口,“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笑起來?!狈哆M中舉前,無米下鍋,老母親都快要餓死了,街坊鄰居沒有一個人送一口救命糧,沒有一個人露面。范進的門庭冷落到了極點。然而中舉的喜報一到,這群街坊鄰居便蜂擁而出,看熱鬧、賀喜、勸慰傷心哭泣的老太太,還主動拿出雞、蛋、酒、米來款待報子,就連范進發(fā)瘋時跑丟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找回來替他穿上。“眾鄉(xiāng)鄰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這諂媚奉承,殷勤之態(tài)令人作嘔。通過范進中舉前后眾人表現(xiàn)的對比,冷漠麻木的旁觀者形象躍然紙上。在《變色龍》的結(jié)尾處,當那只惹禍的小狗被將軍家的廚師叫走時,圍觀的人群對著受害者赫留金哈哈大笑。這種笑明顯是取笑,雖然赫留金先前的做法有些無理取鬧,或者可以說是強詞奪理,但他畢竟是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的受害者,笑他的那些人與赫留金應(yīng)該是同一階層的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到群眾的愚昧和麻木。
我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對于可憐的人我們常?!鞍洳恍?,怒其不爭”,孔乙己、范進、奧楚蔑洛夫都是社會的犧牲品、受害者,他們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滓壹鹤鳛橐粋€落魄的文人是可憐的,但好吃懶做,迂腐不堪的他著實讓人憤怒。范進為了考取功名,甚至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連他老娘的死活都不放在心上,還經(jīng)常被胡屠戶奚落,好端端的人被科舉功名折磨至此確實可憐,但范進考取功名之后,張鄉(xiāng)紳沒有接到任何邀請,主動來到范進的家里,與范進攀談。先是以“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這樣的話來表示自己的歉意。接著便使出渾身解數(shù)與范進套近乎、拉關(guān)系,什么“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什么“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二人不是同年考中舉人的,卻要說成同年考中。不僅如此,張鄉(xiāng)紳還恬不知恥地稱范進為“世先生”“世兄弟”,稱范進的破草房為“華居”,稱范進的貧困潦倒為“清貧”。接著張鄉(xiāng)紳對范進是恩惠有加,先是以五十兩紋銀作賀禮贈與范進,然后是獻上“三進三間”的寬敞房屋。張鄉(xiāng)紳的用心良苦,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范進從窘迫的生活中走出來不知道會不會和張鄉(xiāng)紳等人為伍,沆瀣一氣,最終落得可恨可惡的境地,文章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到這樣一個結(jié)局,但是在封建社會中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還是殊途同歸,《儒林外史》中確實也是這樣證實的。再說奧楚蔑洛夫,他其實不過是沙皇手中的一顆棋子,被豢養(yǎng)的奴才,但他仍然神氣十足,沒有自知之明,耀武揚威,招搖過市,他是麻木的、可憐的。他仗勢欺人,見風使舵,無疑他又是可恨的、令人厭惡的。
由于時代的影響、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三篇作品也有其不同點。
范進生活在清朝初年,清王朝正如日中天,封建制度得到充分發(fā)展,長達千年的科考發(fā)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幾乎全社會都沉浸在“科考熱”中。所以范進從二十歲開始應(yīng)考,到五十四歲共考過二十余次,仍不甘心放棄任何一次機會??婆e的毒瘤漫及各個階層,成為不治頑癥,所以范進的瘋癲本不足為怪。魯迅的《孔乙己》寫于1919 年,但小說中的“我”說“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而孔乙己正是用九文大錢買了兩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可見孔乙己應(yīng)是生活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人物。那時已是清王朝崩潰的前夕,在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革命的震撼下,變法維新運動正在積極醞釀,八股取士制度受到了批判和否定,面臨著最后的滅亡??滓壹罕銓儆谧詈笠慌挥X醒的受害者。《變色龍》是契訶夫的早期作品,發(fā)表于1884 年。當時的俄國進入最反動的時期,廣大工農(nóng)陷入了極度貧困和大量破產(chǎn)的悲慘境地,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壓專制統(tǒng)治面前俯首聽命,不敢違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茍且度日,沉淪于黑暗中。面對社會上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強烈不滿,一方面又受世界觀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確判斷,甚至經(jīng)常陷入深深的苦悶中。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更多地抨擊反動統(tǒng)治,批判黑暗現(xiàn)實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惡,以表現(xiàn)當時俄國在黑暗籠罩下的可憐可悲的小市民生活。《變色龍》正是通過奧楚蔑洛夫、赫留金以及周圍的看客們?yōu)槲覀冋鎸嵲佻F(xiàn)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我們常說知人論世,作者所處的時代不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想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自然不同,人物形象也會有較大差異,但一定烙著時代的印記,是時代的產(chǎn)物。
魯迅先生曾說過:“孔乙己是一個遭社會涼薄的苦人。”孔乙己是不幸兒,他遠沒有范進幸運,他的一生是可憐而又可悲的,他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他也有好吃懶做的壞習慣。他的窮困潦倒,沒有任何精神寄托。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只能退回到心靈深處去自我安慰,他自命清高,盲目地自命不凡,又在別人的取笑聲中自我解嘲,釋放心靈深處的壓力。當然他最終一事無成,在貧困窘迫中死去。范進從二十歲開始便“矢志不渝”,雖屢試屢敗,卻能屢敗屢試,最終叩開了功名富貴的大門,讓胡屠戶刮目相看,讓眾鄰居忙前忙后,備受敬重。以前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一介書生,搖身一變而成為“老爺”?!翱滓壹汉头哆M都信奉封建禮教,癡迷于科舉考試,兩個人最后的歸宿卻截然不同:一根棍子打折了孔乙己的腿,將他送進了墳?zāi)?;一個巴掌打醒了瘋癲的范進,將他推向了富貴的寶座;一個潦倒而死,是‘苦人兒’;一個飛黃騰達,是‘幸運兒’?!眾W楚蔑洛夫和孔乙己、范進一樣是時代的犧牲品,他隨時要看臉色行事,早已喪失了自我,奧楚蔑洛夫的結(jié)局要么因為溜須拍馬而受到賞識,成為一個肥頭大耳的小頭目,要么就是窮困潦倒,不再被主人所寵愛。不管這三個人物的最終結(jié)局如何,他們都是悲劇人物,他們都是當時社會的產(chǎn)物。他們的可悲更在于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脫離了本我,失去了自我。他們的遭遇、他們周圍的人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罪惡,足以讓后人以之為鑒!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人生。這些作品以其獨特的構(gòu)思與情節(jié)設(shè)置,成為世界文學(xué)寶庫中的一顆顆閃耀明珠。通過比較閱讀,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感悟人生。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
[2]陳美林.清涼布褐褐批評儒林外史[M].新世界出版社,2002.
[3]王麗.新講臺:學(xué)者教授講析新版中學(xué)語文名篇[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4]壽永明.中國文學(xué)名作欣賞[M].科學(xu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