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zhèn)瀛洲小學 吳瑋藍
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少年兒童提出了“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要求,這是希望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并最終實現(xiàn)“成為對祖國建設有用的人才”的遠期目標?!叭龕邸苯逃貧w了德育的本源,教育離不開“愛”,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體驗中逐步形成、完善的。因此,“三愛”教育需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出發(fā),絕不能墮入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qū)。
要讓孩子們愛上讀書,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我校通過舉辦書香校園活動,讓師生同讀經典、共演課本劇,并通過親子閱讀、圖書角、每日一讀等多種活動形式,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
要讓孩子們愛上讀書,課堂要起到“主陣地”作用。我校教師有意識地在課堂中進行德育的滲透教育。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的情境,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讓學生愛學習,在樂學中學會合作和做人,回歸課程育人的本質。例如,我校的一節(jié)語文課《天鵝的故事》中,當學生讀到“老天鵝猛烈地用胸脯撞擊冰塊”這一情節(jié)時,老師巧妙地設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在你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怎么樣做呢?”這樣一問,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發(fā)了出來,講出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一節(jié)語文課馬上充滿了感恩教育的氣息。
要讓孩子們愛上讀書,更應把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因地制宜地與“三愛”教育相結合。這些活動不僅僅包括我校結合農村學校實際開展的各類少先隊的活動,還包括主題班會、主題隊日、升國旗儀式、運動會、讀書讀報、征文演講等主題活動,還包括走出校園的清明節(jié)為烈士掃墓、雷鋒月到老人協(xié)會打掃衛(wèi)生、組織高年級學生到基地拓展訓練等實踐活動。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都會根據(jù)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寫出活動實踐體會,并組織學生交流活動感受及體驗,讓學習活動不拘于班級的課堂上,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學習,也讓“三愛”教育感化于內心,外顯于言行,并轉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與素質。
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發(fā)展還不成熟,需要教師引導并監(jiān)督他們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只有抓緊這一時期的德育工作,才能對他們今后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我校的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一直包含熱愛勞動這個內容,這和“三愛”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如果僅僅是把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變成一種重復操練,把“三愛”教育停留在各種評比檢查,甚至停留在條文的記憶與背誦上,那么,如此機械的重復是不能將愛的教育浸潤孩子的心靈的。只有真正喚起孩子內心的主動性,他們才會用行動改變自己。
在某次班會課上,我先針對平時自己的一些缺點進行了自我批評,并引導孩子們進行自我反省,為能獲得每周的“流動紅旗”出謀劃策。在民主寬松的氛圍里,孩子們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看法……最后,我們制訂了“勞動我最行”協(xié)議:從態(tài)度、習慣等各方面達成共識,結成了行動小組,設立各組競爭機制。實行每周一次總結,獎勵最先進的小組。孩子們在互相監(jiān)督的過程中,不僅順利爭取到學校的“流動紅旗”,家長們也陸續(xù)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家中的悄然變化。通過簡單的形式給予勞動標兵獎勵,讓學生以愛勞動為榮。
學生把好習慣帶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爭做父母的小幫手,培養(yǎng)了對家庭的責任心。養(yǎng)成教育是一種過程性、體驗性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在行動體驗中把“愛勞動”這個好習慣內化成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雖然農村小學的生源情況較為復雜,但也為勞動實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能讓學生獲得勞動的切身體驗。
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應該從課堂中、活動中去滲透,只有讓學生去感受祖國的壯麗河山,去了解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歷史,才能升騰出內心的民族自豪感,熱愛并貢獻于我們的祖國。
在課堂教育中,可以講解祖國的美麗河山、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輝煌的科學成就等,和學生探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在學校的各類活動中,結合重大節(jié)日的來源,抓住時機,因勢利導,讓學生用心感悟中國精神的內涵。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講究衛(wèi)生、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文明禮讓、保護資源等,并開展愛國小行動,如主動節(jié)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等,通過各類活動讓他們明白小行動中蘊含著大作為,由此升華他們的愛國意識。
總之,在農村小學開展“三愛”教育應該結合農村小學的實際特點,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扎扎實實地開展,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幫助學生將實踐體驗和行為素質內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真正正將學生培養(yǎng)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余慧斌.“三愛”教育從情感體驗出發(fā)[J].中國德育.2014(7)
[2]張婷婷.“三愛教育”促我成長[J].輔導員.2014(26)
[3]張遠平.論西資巖公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J].華章.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