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娟
(吉林省鎮(zhèn)賚縣大屯鎮(zhèn)中心小學校)
精彩迭出的提問,能夠引“活”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讓語文課堂成為有吸引力的“互動場”,深深吸引學生的參與。然而,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來看,提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部分教師還走進了提問發(fā)展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提問并無啟發(fā)價值,過于簡單;提問出現(xiàn)“空”“范”特點,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提問毫無新意,反復提問“文章能夠分為幾個段落”“課文寫的是什么”等;封閉性提問占據(jù)太大的比例等。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藝術的優(yōu)化。
提問要讓學生有回答的興趣,必須圍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而展開,直抵學生內(nèi)心,讓學生有參與回答的欲望。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需求,因而學生回答的積極性非常低。為此,教師要在問題中融入一定的趣味元素,以符合學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的互動興趣誘發(fā)出來,從而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在趣味提問中互動起來,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例如,在學習長春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死是千真萬確的》這一課時,教師利用趣味提問,帶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端朗乔д嫒f確的》主要以愚人節(jié)為主線,講述一家報紙當天刊登了馬克.吐溫死了的消息。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喜愛的愚人節(jié)為提問引線,利用趣味問題與學生互動。師:同學們,愚人節(jié)那天,你們都是如何“愚弄”他人的呢?(這一問題符合學生興趣需求,因而學生開始熱烈討論起來)學生的答案各不一樣,從最常見的騙別人說錢掉了,到有創(chuàng)意的愚弄,如調(diào)制怪味可樂(摻入醬油、鹽、芥末),送給好友喝等。這個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再引導文本學習,讓學生猜一猜文本中馬克.吐溫是怎么愚弄他人的。由此,學生趣味盎然地投入閱讀活動中。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深入了解文本,提取學生喜愛的元素作為問題的“引線”,從愚人節(jié)引到文本學習,從而全面將學生的參與互動興趣激發(fā)出來。
課堂中,教師面對的學生個體性別迥異、學習能力不一樣、語文基礎也有巨大的差異。這注定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以“一刀切”的問題與學生互動,因為“一刀切”的問題只能照顧部分學生,而其他學生由于問題過難,或是過易,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或是難以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思維。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注意分層,照顧不同學生群體,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得到一定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長春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藏羚羊跪拜》這一課時,教師以分層提問促進學生全員參與課堂,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從題眼入手,提問C 層學生(基礎較弱):同學們,生活中或者電視上,你見過跪拜的場面嗎?這部分學生很快調(diào)取生活經(jīng)驗,回答出祈福時的跪拜、孝順時的跪拜等。緊接著,教師繼續(xù)提問:文本中描述了藏羚羊跪拜,哪一個語句最令你感動?這個問題主要針對語文基礎一般的學生,重在引導學生說出個性感悟。最后,為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引導學生續(xù)寫內(nèi)容,提問學生:如果讓你續(xù)寫,你覺得獵人會怎么做?由此可見,教師要優(yōu)化語文課堂提問,以分層提問促進學生發(fā)展。
生本教學,是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將生本理念貫穿其中。為了響應新課改理念,教師要轉(zhuǎn)變提問思路,讓學生成為提問者,從回答問題的角色轉(zhuǎn)變?yōu)閱枂栴}的角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證明,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提問,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轉(zhuǎn)動,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從各個角度消化和吸收文本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長春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吃》這一課時,教師將提問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提問,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文本內(nèi)容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吃”進行個性提問。很快,有踴躍的學生提問:“你怎么理解吃貨這個詞語?”有學生提問“你認為自己是個吃貨嗎?為什么?”有學生提問:“你怎么理解文本中的不文明的吃”……從學生的提問來看,學生結(jié)合了當前的生活,并且抓住熱詞——吃貨展開,非常符合當今小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組合成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從而讓語文課堂變得更“熱鬧”、更活潑。
設計過多封閉性的問題,是目前大多教師的“通病”,大多教師僅僅圍繞閱讀文本,設計封閉性的問題,讓學生作答,以促進學生吸收文本知識。其實,學生不需要過多束縛的問題,因為他們需要發(fā)揮自我個性,放飛思維。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必須設計開放性的問題,以催生個性回答,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道路上越走越好。例如:在學習長春版小學六年級語文《雷鋒的故事》這一課時,教師設計開放問題,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回答,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完整體內(nèi)容后,教師設計的開放問題如下:
1.現(xiàn)在你對雷鋒是否有新的認識?
2.我們學習雷鋒,應該學什么?
3.人類已經(jīng)進入經(jīng)濟社會,按勞取酬,你認為還是否需要學雷鋒?為什么?
以上問題的設計,都是開放性的,主要是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雷鋒的認識,以及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綜合談談與雷鋒相關的問題。對于人們是否還需要學雷鋒這個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因而語文課堂上學生討論得非常熱烈。學生各持己見,結(jié)合自己的個性認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與其他同學是觀點相撞,越討論、思路越清晰,也對雷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提問是一門大藝術,不是簡單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么簡單的事。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發(fā)展需要,優(yōu)化課堂提問藝術,讓有效提問點亮小學語文課堂,成就高效語文課堂教學。
[1]謝迎娟.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長江叢刊,2015,(13).
[2]李維.小學語文提問藝術探討[J].新課程,2014,(11).
[3]王永利.淺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新課程,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