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徐倩
英語課堂上,學生被動應付學習、淺閱讀和假合作仍是困擾教學的難題。探析原因,學生缺少積極有效的學習指導,學習的目標任務不夠明確具體。為此,讓運用任務指導教學,圍繞思考題目進行深入交流,不僅能在增強他們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基礎上,激活學習主觀能動性和激情,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的情境中形成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精神和頑強意志。
從學生學習盲區(qū)和不足中篩選信息,為他們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任務題目,引導他們針對任務進行針對性質疑思考,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感知思維,還利于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以任務驅動來激活學生學習主動性,更利于滿足學生學科學習發(fā)展需要。
在創(chuàng)設任務的過程中,按照全面性和發(fā)展式要求,結合學生在學習中認知難點差異,多設計相應的思考任務,引導學生根據(jù)思考題目和學習任務要求主動調整認知思維。尊重學生的學習認知發(fā)展需要,圍繞課程知識要點特別是學生在學習中共性的難處,多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幫助他們明確相應的目標和方向。關注學生自我學習質疑能力培養(yǎng),以層次遞進式的學習任務引領學生發(fā)揮自身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質疑,在深思中獲得靈感。
通過多樣化的任務來引領學生有針對性思考,更利于學生獲得豐富的認知感悟。像在《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下同)模塊八Unit 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 B: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學中,針對“ Reading A”中閱讀思考題目,要求學生以自主質疑的方式進行深思,并以此為參照,劃出在語篇中理解難點。教師在搜集學生相關理解難點的基礎上,圍繞文章“ How do we appreciate literature?”表達主題,建議學生就“The main character about Charles Dickens’ works”和“ What do we learn from excellent works?”進行主動思考,幫助他們更好主動交流,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在任務中主動交流,引導他們在相互交流討論中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他們增強語言表述靈活性和地道性。交流任務運用更能使得學生在彼此合作中將認知轉化學習的主動性,讓互動更有真實性。
在創(chuàng)設交流任務中,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表達學習習慣為主線,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由化氛圍中主動說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將任務教給學生,多給學生作適度的指導和點撥,讓他們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增強感悟深度和廣度。突出交流形式多樣化,運用討論、爭辯、對白等不同的方式來活化交流互動,讓學生在彼此深入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強化理解感知,幫助他們更好豐富理解思維情感,形成合作互動的良好局面。
通過任務指導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積極思考 ,便于學生獲得全面深厚理解感知。像在模塊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 Reading B: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學中,建議學生對文章閱讀理解感知,引導他們就 “ What’s the effect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和“What do we get from TV and audio devices?”進行同桌討論,幫助他們在深入討論過程中不斷開闊視野。
讓學生在適合自己學習發(fā)展空間內多深入總結和反思,幫助他們在自我主動概括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方法,利于他們提高語用技能。運用發(fā)展性任務引導學生相互總結,能使得他們在跳起來摘果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內在潛能。
在發(fā)展任務創(chuàng)設中,按照學生不同類型和層次的發(fā)展差異,多給他們提供可發(fā)展的任務,讓他們在主動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有效概括學習思維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群體點評的形式,圍繞合作探究中認知過程、語言表達、學習態(tài)度、情感升華等方面進行總結,相互學習借鑒,幫助他們從任務發(fā)展中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調整學習狀態(tài)。教師則對學生在任務總結中的情況予以激勵評價,讓他們在充滿自信的學習情況下獲得更多發(fā)展進步。總結反思學習任務,能給學生更多自由互動和深入探究的機會。
如上所言,任務模式運用是對英語知識體系的優(yōu)化和調配,幫助學生在動態(tài)化合作中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生成語言知識技能。圍繞任務實施協(xié)作分工討論、實施討論爭辯式學習,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給課堂增添無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