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飆
(桂林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自2000 年起國內高校開始大量引進國外信息學科優(yōu)秀原版教材[1],可是時至今日原版教材使用率并不高?!敖鼛啄陙?雙語教學甚至呈逐漸萎縮之勢,許多高校的雙語課程紛紛下馬,主要原因有三個:1.專業(yè)不匹配;2.教材脫軌;3.英文水平”[3]。與人文和社會學科不同的信息學科沒有區(qū)域性,顯然不存在“專業(yè)不匹配”和“教材脫軌”的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英語水平”。通常使用原版教材教學稱為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有三種模式:全外型(英語教材、英語授課);混合型(英語教材,英語與漢語交錯授課);第三種為半外型,即英語教材,漢語授課,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教學效果好[2]。盡管有大量論文致力于探討“全外型”和“混合型”教學模式,但受限于高校師生英語聽說水平,現(xiàn)階段這兩種模式是難于廣泛推行的,即使國內一流大學情況也是如此。事實上,“雙語教學的核心是外文原版教材”[4],原版教材的優(yōu)秀體現(xiàn)在教材本身,而與英語口語、聽力沒有必然聯(lián)系,。然而,當前最主要的癥結在于英語聽說能力嚴重制約“全外型”或“混合型”雙語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造成原版教材得不到廣泛使用。鑒于當前國情、校情,大部分高校信息類課程只有采用“半外型”教學模式才能真正啟動原版教材的全面使用。
當前國內引進的電子信息類原版教材中冠以著名教材,優(yōu)秀教材和經典教材頭銜和一些版次高的教材都是由國際知名出版商出版的國際一流專家學者的經典力作,這些教材具有思路清晰、語言規(guī)范、實例充足,講解透徹、利于自學等特點,每一本都能讓讀者原汁原味感受到大師的魅力,并使讀者學到國際知名專家分析、理解教材內容和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
多數(shù)國內教材由高校教師編寫,但教師晉升職稱時,編寫教材被認為是非原創(chuàng)性,只是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但其份量卻不及發(fā)表高水平科研論文和專著,造成教師不愿付出太多精力編寫教材[5],教材質量當然比不上那些十年二十年磨一劍的原版教材。國內同一門課程的教材數(shù)不勝數(shù),相當多的教材內容雷同,有的甚至整節(jié)整章的復制粘貼,真正精心編著的優(yōu)秀教材為數(shù)不多。如此狀況造成人力、財力大量浪費。
原版教材另一個顯著特點是:非常注重學科研究方法和實際工作技能的培養(yǎng)[6]。表現(xiàn)在書厚(頁數(shù)通常是中文教材的2~3 倍),教材對原理的解說全面、透徹、深刻,并輔以充足的實例和典型工程應用,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例如,信息類課程經常使用到大學數(shù)學知識,原版教材非常注重這類基礎知識應用于工程實踐的問題,通常會用較大的篇幅詳細地推倒,并在教材最后提供基礎知識附錄,旨在教會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工作方法。
國內教材為了節(jié)省篇幅對不少原理的來龍去脈講解不充分,學生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去理解,而且教材中很少介紹工程背景及應用實例,僅有的那么一點也只不過是蜻蜓點水。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問題處理上,國內教材傾向于直接給出結論或輕描淡寫簡短推倒后給出結論,教材通常也不提供相關基礎知識的附錄,這樣的后果會使學生知識體系形成過程中理論與實際發(fā)生脫節(jié),例如,真正能運用高等數(shù)學和電路分析基礎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只是鳳毛麟角。
國內教材質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稿費薪酬偏低,另一方面受高校教師考評機制的制約[5]。這兩方面原因絕非短時間可以解決的,而使用原版教材則可以完全回避這些棘手問題,“跨越式地完成教材改革,直接站到國際先進教材最前沿”[7]。
第一,原版教材的使用受到雙語教學的制約,它是導致原版教材不被廣泛使用的最主要原因。很多高校原版教材總是與“全外型”和“混合型”雙語教學聯(lián)系到一起。目前即使在國內一流大學也只有很少的課程可以實現(xiàn)這兩種模式的雙語教學。主要原因在于專業(yè)教師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偏低和高校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普遍不高,可見“全外型”和“混合型”雙語教學在國內高校普及還有待時日。
第二,“單一性”造成原版教材使用效果欠佳。各高校在引進原版教材的過程中常常是針對某一門課引進一本教材,使該課程與其前導和后續(xù)課程的銜接出現(xiàn)脫鉤現(xiàn)象[8],這就是“單一性”[2]?!皢我恍浴钡某霈F(xiàn)既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也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本學科專業(yè)詞匯和了解發(fā)達國家的技術發(fā)展,造成了原版教材使用效果不佳。
其三,原版教材價格偏高,學生經濟負擔加重[7]。優(yōu)秀的原版教材無論在課程的深度、廣度和實用性都要優(yōu)于國內教材,因此教材價格相比國內教材偏高屬于正?,F(xiàn)象。
對于每年數(shù)百萬的大學畢業(yè)生來說,畢業(yè)后與國外專業(yè)人士用英語直接交往的機會是極小的[5]。對于信息類專業(yè)學生工作后進入研究或設計領域工作后,由于產品、知識及使用工具更新快,需要閱讀大量外文資料,如芯片手冊,設備手冊、軟件幫助等,其使用英語主要是閱讀。因此擴大英語詞匯量和提高閱讀能力才是當務之急,使用原版教材很容易達成這種要求。
使用原版教材時,教學模式選擇至關重要。每個大學生在中學期間已經學完英語基礎語法,了解英語基本表達方式。雖然大學英語針對中國學生啞巴英語狀況提高了對聽、說的要求,實際收效甚微,原因是沒有課堂外的英語環(huán)境。一所省屬理工高校調查顯示,學生對外語水平自我評價中,60.4%對閱讀能力感到滿意,36.9%對寫作能力感到滿意,對口語和聽力滿意者僅有4.5%和3.6%[8]??梢?,多數(shù)學生大學期間顯著提高的只有詞匯量和閱讀能力。當前中青年教師基本具備碩士以上學位,大多數(shù)人只是欠缺英語聽說能力。因此采用“半外型”教學模式對大多數(shù)閱讀能力遠超過聽說能力的中國師生來說是完全可行的?,F(xiàn)階段大部分高校也只有采用“半外型”教學模式才能達成全面使用原版教材的目的。
原版教材的使用基本不受公共英語水平限制,因為大學公共英語閱讀課本中的課文大多數(shù)都是節(jié)選的,課文間聯(lián)系不緊密,沒有整體感,很難激發(fā)多數(shù)理工科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用原版教材則不同,由于教材講解一門基礎或專業(yè)課程,具有系統(tǒng)性,連貫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自然激發(fā)。大學英語節(jié)選出的課文雖然包含了應該掌握的詞匯,但節(jié)選會造成這些詞匯重復出現(xiàn)率低,學生要花費很多時間直接記憶詞匯。而那些快速記憶法,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基本不實用,因為快速記憶法實施時會顯出枯燥乏味的本質,從而造成多數(shù)同學無法堅持記憶下去。按照記憶規(guī)律,出現(xiàn)率高或使用率高的單詞無須刻意也能自然記住。在原版教材學習過程中,大量詞匯反復出現(xiàn),符合記憶規(guī)律,因此一門課程學完學生當然就掌握了相當數(shù)量的專業(yè)詞匯和公共英語詞匯。大學英語四、六級閱讀部分更側重于對文章的隱含意思的理解,而且那些文章寫作風格與信息類原版教材完全不同。優(yōu)秀原版教材是以最直接、最通俗、最易懂方式撰寫的,已經充分考慮到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作者最怕出現(xiàn)的狀況就是學生看不懂教材。
根據(jù)高考英語成績將學生近似等比例地分為A、B 兩個班,英語基礎較好的A 班全面使用原版教材,B 班則使用國內教材。由于一次高考成績不能完全界定學生真實英語水平,因此B 班學生可自愿選擇到A 班學習,同樣A 班學生也可到B 班學習。每個新學期A、B 班同學又可重新決定本學期在哪個班學習。
萬事開頭難,原版教材的使用過程應當循序漸進。第一批使用的原版教材課程必須選擇行文通順易讀、語言規(guī)范的優(yōu)秀教材,而且應當安排相對多的學時。第一個使用原版教材的學期應安排相對少的其它課程,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研讀、理解、消化原版教材內容。原版教材最好采用留白排版的影印版教材,留白處可方便學生做記錄。整個授課過程采用中文授課,英文課件,英文作業(yè),英文考試卷。發(fā)音準確的教師可教會學生重要詞匯發(fā)音。
在香港、韓國,大學課程不再將英語課與專業(yè)課分開,大部分課程采用英文教材,將英語融入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英語與專業(yè)齊頭并進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9]。原版教材必須從基礎課到專業(yè)課全面使用,這樣學生才能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理論基礎和專業(yè)知識?;A課程所使用的原版教材一定要選擇明白易懂、條理清晰的經典教材。
為了將來實現(xiàn)“全外型”教學的終極目標,從現(xiàn)在開始必須全面提升專業(yè)教師的英語聽說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對專業(yè)教師執(zhí)行英語培訓五年計劃。相對實用的做法是請高水平外籍教師和校內英語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和假期對專業(yè)教師進行校內培訓,允許教師自愿參加,培訓期確定為三年。此外,學校需要系統(tǒng)購進相關課程國外名校講課視頻資料以供教師學習、模仿和糾正發(fā)音。如果有條件可把培訓合格的教師分為科研型和教學型。科研型教師應選派去歐美發(fā)達國家名校進修使其科研能力和英語水平同步提高。教學型教師則選派去一些低消費、欠發(fā)達英語國家進修。出國進修期為二年,費用可考慮由學校和教師個人共同承擔,從而使更多教師有機會到國外全面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
[1]任福兵.百年回眸:中國高校教材引進歷史進程分析[J].學術論壇,2007.11.
[2]裴文英,陳駿.高校雙語教學的誤區(qū)、困惑與對策[J].江蘇高教,2005.5.
[3]鄒芝.試析大學雙語教學的瓶頸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