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玉 劉漢東 劉素華 劉玉蓮 劉起赟 張玉玲 徐智嵐
對比分析胸腔內注入肝素與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價值研究
劉效玉 劉漢東 劉素華 劉玉蓮 劉起赟 張玉玲 徐智嵐
目的 分析胸腔內注入肝素與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結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尿激酶組和肝素組(n=40),尿激酶組注入尿激酶10 UL聯合生理鹽水20 mL。肝素組注入肝素聯合生理鹽水20 mL。注射治療后進行療效比較。結果 肝素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胸腔積液殘留率為7.5%、胸膜增厚及粘連率為5.0%;尿激酶組患者則分別為70.0%、25.0%、17.5%,肝素組均明顯優(yōu)于尿激酶組(P<0.05)。結論 胸腔內注入肝素對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結核性胸膜炎;尿激酶;肝素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病患者就診的常見類型之一[1],此病是由于肺部炎癥引起的胸腔粘連和胸膜增厚,導致胸廓塌陷,繼而損害肺功能的一種病癥[2-3]。該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引發(fā)肺功能減退、胸膜肥厚及粘連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存質量有嚴重影響[4]。南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在為結核性胸膜炎治療時,采用胸腔內注入肝素治療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28~54歲,平均(36.3±6.2)歲;病情輕、中、重分別為52例、14例和14例。將80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隨機分為肝素組與尿激酶組,每組4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1)具有胸腔積液相應體征;(2)通過胸腔B超及CT檢查,證實患者為雙側或單側肥厚性胸腔積液,或發(fā)生明顯的包裹;(3)經實驗室相關檢查,痰菌(+)與PPD(+)檢查結果均顯示有結核感染;(4)患者和家屬愿意接受本次臨床研究;(5)無全身重大疾病者。
1.2.2 排除標準:(1)排除對肝素以及尿激酶過敏者;(2)排除全程治療期間不能完全參與者;(3)排除全身重大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經2 HRS/4 HR[異煙肼(H)、福利平(R)、吡嗪酰胺(S)]方案進行抗結核治療。每周展開2~3次胸穿抽液,每次穿刺前均利用B超進行定位。其中尿激酶組患者在每次抽液之后均給予10 UL尿激酶注射治療(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 44020647),加入生理鹽水20 mL。肝素組胸腔內注入肝素(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2022088)加入20 mL生理鹽水。2組患者在給予相應藥物注射后,均轉動體位以促使藥物充分接觸胸膜。
1.4 觀察指標 觀察胸腔經藥物治療后,行B超檢查,測量胸腔積液的多少、胸膜厚度、有無粘連等。
1.5 療效判定標準 對2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B超檢查未見積液;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且B超下見50%以上胸腔積液已吸收;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改善且胸腔積液吸收程度不足50%。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臨床研究所收集的數據均輸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經相應治療后,肝素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尿激酶組(P<0.05)。見表1。對2組患者展開6~12個月。隨訪,肝素組胸腔積液殘留3例(7.5%),尿激酶組胸腔積液殘留10例(25.0%),肝素組明顯低于尿激酶組(χ2=4.50,P<0.05);肝素組胸膜增厚及粘連2例(5.0%),尿激酶組胸膜增厚及粘連7例(17.5%),肝素組顯著低于尿激酶組(χ2=4.50,P<0.05)。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結核性胸膜炎又稱漿液纖維蛋白性胸膜炎,其主要致病菌是結核桿菌[5-6],其發(fā)病原因為結核桿菌與相關代謝產物進入高度敏感的胸膜中引起的一種胸膜炎癥反應[7]。已有研究發(fā)現,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病灶滲出液內纖維蛋白的含量十分豐富,纖維蛋白的作用主要是在患者胸膜發(fā)生纖維化的進程中,導致胸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構成網格式的粘連,從而促進患者生成多房性胸腔積液。通常情況下,結核性胸腔炎患者可發(fā)生胸膜粘連、增厚及包裹性胸腔積液等并發(fā)癥,對患者康復造成嚴重影響,故而需及時展開有效治療。
結核性胸膜炎的常用方法為向胸腔內注入生理鹽水、尿激酶、肝素等,該治療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對患者胸膜上的纖溶酶原予以非特異性激活,使之形成纖溶酶,而纖溶酶能夠對纖維蛋白予以降解,從而對胸膜增厚及粘連等的發(fā)生予以有效抑制。現階段,胸腔內注入肝素治療胸膜炎引起的胸膜粘連和增厚的報道相對較少。肝素在胸膜纖維化治療中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其可對患者局部促凝血活性予以有效抑制,同時可對因子X活化、凝血酶作用加以抑制。國內已有實驗結果[8]顯示,肝素可對抗凝血酶Ⅲ予以激活,促使凝血酶Ⅲ和凝血酶生成復合物,且該復合物的生成過程不可逆,故而可對纖維蛋白原向纖維蛋白轉變的過程加以抑制。肝素可促使內皮細胞分泌t-纖溶酶原激活物的速度加快,促使纖溶活性增強。另外,肝素可對纖維細胞增生及黏附的過程造成直接影響,同時干擾細胞外基質生成過程,可和組織損傷及修復的生長因子、細胞介素彼此發(fā)揮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在為結核性胸膜炎患者進行治療時,2組患者分別采用胸腔內注入肝素與尿激酶加以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肝素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尿激酶組(P<0.05),胸腔積液殘留、胸膜增厚及粘連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尿激酶組(P<0.05)。從這一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為結核性胸膜炎患治療時,采用胸腔內注入肝素治療可取得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可促使患者,胸腔積液殘留、胸膜增厚及粘連發(fā)生率大大降低,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故而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楊智,麥洪珍,蔡春葵,等.胸腔內注入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3):73-76.
[2] 姜鵬,王璇,張羽,等.胸腔內注射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研究[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1,32(4):298-299.
[3] 黃炎明,謝燦茂,左萬里.胸腔內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9,8(3):247-250.
[4] 李家增,賀石林,王鴻利.血栓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53-64,439-455.
[5] 何珂,陳燕明.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辨證施治[J].世界中醫(yī)藥,2013,8(10):1181-1182.
[6] 李桂梅.中心靜脈導管胸腔引流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護理干預[J].河北醫(yī)藥,2013,35(21):3331-3333.
[7] 廖魯燕,楊國峰,王李珍.多指標聯合檢測在結核性胸膜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1,51(35):98-99.
[8] 黃炎明,謝燦茂,左萬里.胸腔內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9,8(3):247-2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61
江西 341400 南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劉效玉 劉漢東 劉素華劉玉蓮 劉起赟 張玉玲 徐智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