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金洋
讓作文課成為孩子們喜歡學習、愛上寫作并且學有所獲的平臺,我相信是很多教學一一的小學語文教師一直在追求的。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教學,是課改的中心探討論題,而學生的習作水準更是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xiàn)。我們和孩子們都處在這個資訊高度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時代,再堅持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只能禁錮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興趣,埋沒學生的天性,讓作文教學成為使教師疲憊、學生乏味的“雞肋”。從2011年開始,我和同事們就一直在踐行開放式的作文教學,以下是我的幾點思考,試與大家分享。
一、如何定義“開放式作文教學”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老師是作文教學的主宰。開放式的作文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突破這種傳統(tǒng)的教材中心、教師中心和課堂中心,代之以學生為中心、開放為中心的作文教學。簡而言之,開放式作文教學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寫作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作文內容要“開放”
宋人朱熹詩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遍_放式作文教學如果沒有開放的內容來支撐,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內容可以極為豐富化,倡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如學生學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讀《三國演義》中的有關故事,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科和他學科相結合,如把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與語文結合,這些課的結合,并不是幾門學科的簡單相加,而是“整合”, 使相關知識互相促進,各種思維方式融合,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同樣,我們也可以倡導學生將語文學習同日常生活相融合,向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相滲透。2014年,“時間都去哪了”是一個熱門話題,上學期,我就引導三年級孩子們圍繞“2014年,時間都去哪了”這個話題寫作。學生的作品讓我驚喜:
2014年漸漸遠去了, 2015年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過去的一年里,發(fā)生過很多事情。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學校舉辦的美食節(jié)活動“舌尖上的翰林”。
那是一個星期三的下午,我們吃完中午飯后,來到教室,一起慶祝新年元旦的到來。同學們興奮極了,爸爸媽媽們都大顯身手,帶來了他們自己最拿手的菜,各種各樣的美食應有盡有,有水果布丁、壽司、炸云吞、棉花糖、魚蛋……看著這么多美味的食物,同學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老師一聲令下,大家紛紛開始動筷子,吃著可口的美食,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美食節(jié)上,我們還唱了《新年好》這首歌來迎接新的一年,還表演了現(xiàn)在很火的舞蹈《小蘋果》。爸爸媽媽看了我們的表演都哈哈大笑。男生還表演了功夫扇,表演起來就像是一個個英勇的功夫明星呢!
接下來就是同學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做游戲。我參加了搶凳子游戲,雖然沒有得到冠軍,但是已經很開心了,我覺得玩游戲最重要的是體驗開心的過程。
這次美食節(jié)令我開心又難忘!
三、作文形式要“開放”
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形式要不拘一格,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以繪本作業(yè)為主。小朋友們在仔細觀察作業(yè)本上的圖畫之后,可以自己涂上顏色,自己設計對話,再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成小故事,這種形式不僅能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也打開了孩子們的思維;高年級學生可以以探究學習型為主,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寫作,自主探索。例如,作文教學的題目可以緊扣時事內容,讓學生收集報紙、網絡上的報道,剪貼或摘抄下來,寫出自己的感想,配上自己創(chuàng)作的插圖。如我們班有一次的開放作文題緊扣“國家公祭日”,許多同學廣泛涉獵與題目相關的知識,不僅關注“公祭日”本身,而且搜索了大量的報道,有的同學還專門查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最后寫作時,孩子們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有話可說,愿意說,而且確實是有感而發(fā),完成的質量非常高。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也走進了社會生活,走入了孩子們的個人世界。
“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70多年了,為什么現(xiàn)在要設立“國家公祭日”呢?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吧!南京大屠殺發(fā)生在1937年。當時,日軍侵入南京,他們殺人、放火,甚至還玩殺人比賽。當大屠殺結束時,據國家統(tǒng)計有約300000人被日軍殘忍殺害。國家之所以設立“公祭日”,是想讓我們牢牢記住這段歷史。
我們中國人不會以牙還牙,因為我們華夏民族是文明古國,但是當代國人需要反思,我們如何才能雪恥,讓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呢?我,一名五年級的學生是這樣認為的:科學技術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創(chuàng)造出先進的武器裝備,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我覺得這才是我們牢記歷史的目的,這才是振興中華唯一的選擇。知恥而后勇,“為中華之振興而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的奮斗目標。
四、評價標準要“開放”
開放式的作文教學自然也需要開放式的教學評價。因此,老師們評改作文要由書面走向對話,且以鼓勵為主,不單單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應該涉及到作業(yè)的過程。在評價時,既可以有分數、等級評價,更提倡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評價,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盡量從兒童的角度去看問題,注意兒童本身的智能特征,評價做到個性化。
我覺得,開放式作文不僅僅是一個載體,也是一個極好的憑借,它給了學生一個起點、一個支點,讓學生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學習中熟悉的材料來挖掘和展示他們的潛能,這才是我們大力倡導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