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舒盼盼,王茉,劉彥豐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3)
鹽水降壓蒸發(fā)技術可以廣泛地應用于海水淡化[1-3]以及工業(yè)制鹽[4-5]等領域,同時隨著我國航天航空技術的發(fā)展,空間宇航員的活動日益頻繁,太空中排放的很多液體都是鹽水的混合物,因此研究鹽水溶液的降壓蒸發(fā)問題,可以有助于解決我國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垃圾的排放問題,更好地為航天員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
駱騫等[6]實驗測得鹽水溶液在降壓環(huán)境下蒸發(fā)過程的溫度變化情況,分析了不同壓力、不同質(zhì)量濃度和不同初始直徑下的液滴溫度變化情況,但是并沒有給出鹽析的蒸發(fā)率以及鹽析對液滴溫度的影響關系。Gopalakrishna 等[7]從實驗和理論上研究了鹽水溶液的閃蒸問題,分析了初始液膜濃度的影響以及過熱度對鹽水液膜的影響。Muthunayagam 等[8]建立了蒸發(fā)擴散模型,研究降壓環(huán)境下鹽水液滴直徑和溫度變化。Ebrahimian 等[9]建立雙組分液滴蒸發(fā)模型,計算了鹽水液滴在蒸發(fā)過程中溫度和直徑的變化,并分析了重力的影響因素。Liu 等[10]實驗研究了真空環(huán)境下鹽水液滴的溫度變化情況,并分析了其影響因素。
本文對鹽水液滴降壓蒸發(fā)析鹽過程進行模型研究,獲得了鹽析率與液滴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并分析了影響析鹽率及液滴溫度的主要因素。
模型簡化假設如下:①液滴假設為理想球形,液滴溫度僅沿徑向變化;②液滴表面氣相處于準穩(wěn)態(tài);③忽略環(huán)境氣體的化學反應和可溶性;④忽略液滴和環(huán)境的輻射換熱問題。
液滴內(nèi)部能量守恒方程見式(1)。
式中,T 為液滴的溫度,K;ρl為液滴密度,kg/m3;Cpl為定壓比熱容,J/(kg·K);r 為液滴半徑,m;λeff= χλλl是液滴內(nèi)的有效導熱系數(shù),W/(m·K)。
液滴表面的氣流運動加速了液滴內(nèi)部混合,故引入修正系數(shù)χλ,見式(2)~式(5)。
初始條件:
邊界條件:
式中,rs為液滴表面半徑,m;r0為液滴的初始半徑,m;qm為蒸發(fā)換熱的熱流密度,見式(6),W/m2;qh為液滴和空氣的對流換熱密度,W/m2;qy為析鹽放熱的熱流密度,W/m2。
式中,LV為水的蒸發(fā)潛熱,單位為J/kg;m˙為質(zhì)量蒸發(fā)率,kg/s,可由式(7)得到。
式中,ρ 為蒸氣和空氣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 kg/m3;Dab為水蒸氣在空氣中的傳質(zhì)擴散系數(shù), m2/s;Sh*為修正舍伍德數(shù),計算過程見文獻[11];BM為Spalding 傳質(zhì)系數(shù),可由式(8)計算得到。
Yv,s是液滴表面蒸氣質(zhì)量分數(shù),Yv,a是空氣中蒸氣質(zhì)量分數(shù);Yv,s和Yv,a可由式(9)和式(10)得出。
式中,Pv,s為純水液滴表面溫度所對應的飽和蒸汽壓,Pa,可由克勞修斯-克拉伯龍方程獲得;Mv為水蒸氣的摩爾質(zhì)量;Pv,a為環(huán)境空氣中水蒸汽分壓力,Pa;Ma為空氣的摩爾質(zhì)量;αw為鹽水溶液中水的活度系數(shù),可由式(11)得到。
式中,Y2s是鹽水中鹽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式中,Td,s為液滴表面溫度,K;Ta為環(huán)境空氣溫度,K;h 對流換熱表面的傳熱系數(shù),W/(m2·K)。
式中,s 為液滴溫度下鹽水的飽和度;Lc為析出單位質(zhì)量鹽分所釋放的熱量,取值為 6.3× 105J/kg[12]。
隨著液滴蒸發(fā)進行,液滴尺寸逐漸減少,引入量綱為1 參數(shù)η(η=rs/r0捕捉移動邊界)。η的變化范圍為0~1,在液滴的中心η=0,在液滴的表面η=1。對方程式(1)進行坐標轉(zhuǎn)換,得到能量方程式(14)。
在本文計算過程中,沿液滴徑向劃分網(wǎng)格數(shù)150,時間步長為0.01ms,數(shù)值求解方法采用三角對陣法。
通過模型計算,獲得了鹽水在降壓環(huán)境蒸發(fā)過程中的中心溫度的變化。圖1 中的初始條件和環(huán)境參數(shù)為:鹽水濃度為26%,液滴直徑為2.0mm,液滴的初始溫度為10℃,環(huán)境壓力由0.1MPa 降為3000Pa,數(shù)值模擬計算的結(jié)果和文獻[11]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誤差為2%左右,吻合較好。圖2 中的初始條件和環(huán)境參數(shù)為:鹽水濃度為26%,液滴直徑為2.0mm,液滴的初始溫度為10℃,環(huán)境壓力由0.1MPa 降為4000Pa,數(shù)值模擬計算的結(jié)果和文獻 [11]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誤差為14%,證明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圖1 計算結(jié)果和文獻[11]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
圖2 計算結(jié)果和文獻[11]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
如圖3~圖5 所示,所采用的工質(zhì)為飽和鹽水,液滴初始質(zhì)量分數(shù)為26.416%,液滴初始溫度為20℃;液滴的初始直徑D0為2mm,環(huán)境壓力由0.1MPa降為2000Pa。由圖3 可以看出壓降的變化過程,由0.1MPa 迅速下降,在3s 左右,液滴的壓力迅速降到最低壓力2000Pa 左右,之后壓力不再發(fā)生變化。圖4 為降壓環(huán)境下的鹽析率m 隨時間的變化,由圖4 可以看出,液滴的析鹽率迅速下滑,在3s 左右進入穩(wěn)定狀態(tài),主要由于壓力的迅速下降,液滴和空氣強制對流換熱顯著,加速了液滴中的水分大量迅速蒸發(fā),導致鹽分大量的析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壓力下降的速率減緩,直到3s 左右,對流熱量不斷地減少,導致蒸發(fā)速率的減少,鹽析的速率也呈現(xiàn)快速下降的趨勢,最后進入穩(wěn)定階段。由圖5 得出液滴的溫度在降壓環(huán)境下迅速下降,液滴在5s 左右達到最低溫度,之后有回升趨勢,主要是受環(huán)境空氣對流和鹽析放熱的影響,液滴的吸熱量大于液滴蒸發(fā)的散熱量,液滴溫度有一定的回升。在降壓蒸發(fā)過程中,由于水的汽化潛熱遠遠大于析鹽所放出的熱量,并且水蒸發(fā)的速率大于鹽分析出的速率,因此在降壓環(huán)境中,析鹽放熱對液滴溫度并不是影響很大,液滴的溫度主要是受到空氣對流和蒸發(fā)散熱的影響。
圖3 環(huán)境壓力隨時間的變化
圖4 鹽析率隨時間的變化
圖5 液滴表面溫度隨時間變化
圖6 初始直徑對鹽析率的影響
圖7 初始直徑對液滴溫度的影響
如圖6、圖7 所示,液滴的初始直徑分別為1.2mm、1.6mm、2mm,液滴初始溫度為20℃,鹽的質(zhì)量分數(shù)26.416%,環(huán)境壓力由0.1MPa 降至2000Pa。由圖6 可知,液滴直徑越大,在初始階段前3s 左右,液滴的析鹽率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液滴的析鹽率都迅速的下降,最后趨于一致。原因 是受蒸發(fā)速率的影響,液滴初始直徑越大,蒸發(fā)速率越快,析鹽越多。圖7 所示為析鹽過程中液滴溫度的變化情況,在降壓環(huán)境下,液滴溫度迅速下降,直徑越小,其蒸發(fā)過程中液滴所能達到的溫度越低,之后液滴溫度都有回升的趨勢。主要是由于受到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液滴的對流換熱量和鹽析放出的熱量大于液滴蒸發(fā)所放出的熱量,液滴溫度回升。
如圖8、圖9 所示,所用工質(zhì)為飽和鹽水,液滴初始直徑1.6mm,初始溫度分別為20℃、15℃、10℃,環(huán)境壓力由0.1MPa 降至2000Pa。由圖8 可以看出,液滴初始溫度越高,其鹽析率在初始時刻越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液滴溫度下降,鹽析率逐漸趨于一致,可見初始溫度對鹽析率的影響主要在初期階段,最終鹽析率趨于一致。由圖9可以看出,液滴初始溫度越高,降壓階段液滴的蒸發(fā)速率越快,溫度下降也越快,但是液滴最終的溫度卻趨于一致,可見初始溫度主要影響蒸發(fā)初始階段的質(zhì)量蒸發(fā)率。
如圖10、圖11 所示,所用工質(zhì)為飽和鹽水,液滴初始直徑為1.6mm,液滴初始溫度分別為20℃、15℃、10℃、環(huán)境壓力由0.1MPa 降至2000Pa,10 000Pa、20 000Pa。由圖10 可以看出,環(huán)境壓力對液滴鹽析率的影響很大,壓降速率越大,降壓初期鹽析率越高,但在壓力穩(wěn)定后,鹽析率基本趨于一致。由圖11 可以看出,壓降速率越大,液滴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越低,蒸發(fā)的速率也越快。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壓降速率越快,降壓階段液滴對流換熱更加劇烈;此外環(huán)境壓力越低,傳質(zhì)擴散越強,蒸發(fā)速率更快,液滴所能達到的溫度也越低。
圖8 初始溫度對鹽析率的影響
圖9 初始溫度對表面溫度變化的影響
圖10 壓降對鹽析率的影響
圖11 壓降對液滴表面溫度變化的影響
(1)鹽水液滴直徑越大,蒸發(fā)初期階段,鹽析率越高,液滴溫度受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變化越慢。
(2)液滴初始溫度越高,液滴蒸發(fā)速率越快,蒸發(fā)初期鹽析率越高,但隨著液滴溫度的下降,鹽析率逐漸趨于一致,液滴溫度最后趨于一致。
(3)壓降速率越快,鹽析率越大,蒸發(fā)速率越快,液滴所能達到的溫度也越低。
[1] Liu Z,Yi J. Falling film evaporation heat transfer of water/salt mixtures from roll-worked enhanced tubes and tube bundle[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2,22(1):83-95.
[2] Muthunayagam A E,Ramamurthi K,Robert Paden J.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s on vaporization of saline water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reduced pressures[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5,25(5-6):941-952.
[3] Yang L,Shen S. Experimental study of falling film evaporation heat transfer outside horizontal tubes[J]. Desalination,2008,220(1-3):654-660.
[4] Akridge D G.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brine evaporation rates during salt production[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08,35(6):1453-1462.
[5] KilIc A M. Recovery of salt co-products during the salt production from brine[J]. Desalination,2005,186(1-3):11-19.
[6] 駱騫,畢勤成,韓彥寧,等. 鹽水液滴降壓環(huán)境下蒸發(fā)過程[J]. 化工學報,2013,64(6):2001-2006.
[7] Gopalakrishna G,Purushothaman V M,Lior N.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ash evaporation from liquid pools[J]. Desalination,1987,65(11):139-151.
[8] Muthunayagam A E,Ramamurthi K R,Paden J R.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s on vaporization of saline water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reduced pressures[J]. Appl. Therm. Eng.,2005,25(5-6):941-952.
[9] Habchi C,Ebrahimian V. Gravitational effects on multi-component droplet evaporation[J]. Microgravity Sci. Technol.,2012,24(3):229-235.
[10] Liu L,Bi Q C,Li H X.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flash evaporation of saltwater droplets released into vacuum[J]. Microgravity Sci. Technol.,2009,21(1):255-260.
[11] 劉璐. 降壓過程中及低壓環(huán)境下液滴相變傳熱傳質(zhì)的機理研究 [D]. 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10.
[12] 迪安 J A. 蘭氏化學手冊[M]. 第13 版. 尚久方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15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