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波
【摘要】“教無定法、教必有法”,課堂教學需要技巧,更需要藝術。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合作與探究。教學活動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即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要角色,老師是配角,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配合,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促進學生學習。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形勢下,作為配角的教師該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呢?只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他們才華的大舞臺,放手讓學生去學,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經驗,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無定法;教必有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下大力氣修門面
“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字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一個人的門面,同時近年來中考越來越重視書寫質量,分值也不低,而許多學生書寫潦草、不規(guī)范。在做方框寫字的題目,字要么寫在格外,要么不按米字格要求寫,對于書寫的基本要求都沒掌握,更不用談整潔、美觀。鑒于此,我果斷決定每周給學生上一節(jié)寫字課,講解書寫的有關常識、要領,使他們明確書寫并非簡單意義上的寫字,而是要寫出規(guī)范、整潔、美觀的字,不能讓書寫影響整體成績。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全班同學的書寫質量大為提高。
二、夯實基礎
中考基礎知識包括的內容很多,如:對對聯(lián)、口語交際、仿例補句、理解運用和名言警句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這些知識點重在傳授方法而不是正確答案,如對聯(lián)要講究對仗,仿例補句要結合語境和修辭,理解運用要把準出題意圖,名言警句重在積累、分類和格式等,只要學生把住了各類題型的作題要領,無論題目怎樣變化,學生都能隨機應變、臨場發(fā)揮。
三、注重閱讀理論指導
教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閱讀方法,本人不惜一切代價,自掏腰包買了大量有關閱讀方面的書籍并用心學習,領會理解,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然后再進行加工、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理論方法,指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如“怎樣提煉記敘文的中心主旨”“如何閱讀議論文”、“怎樣找準中心論點”、“怎樣快速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等方法很受學生歡迎,用理論指導實踐使學生閱讀能力大大提高了,考試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四、狠抓重頭戲—作文
新課改實行以后,中考試題中重頭戲是作文,它在整個語文考試中所占分值很大,可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了讓學生在中考作文中出彩,我這個配角作了以下工作:
(一)廣閱讀,勤動手
為了擴大學生視野,拓寬其知識面,每周開辟3節(jié)閱讀課,圖書來源緊缺,怎么辦?我自掏腰包進一部分作文書籍,又把家里能派上用場的報紙雜志拿出來,再動員有條件的同學捐獻一部分,組成班級圖書角,派專人管理,讓學生隨時借閱。同時還要求學生把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摘記下來,早自習給專門時間讓他們識記、鞏固。半年下來,大部分學生竟能積累厚厚兩大本。定期評比,對于書寫認真、質量較高給予一定的獎勵如一支筆、兩個作業(yè)本等讓他們品嘗到收獲后的喜悅。日積月累,學生在無形中完成了知識的原始積累,不知不覺中他們用詞準確得體了、語言生動形象了,知識面也拓寬了,為今后作文取得高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靈感,抒真情
生活中總有一些觸動心靈令我們感動、難忘的事,如果能抓住這種瞬間的靈感揮灑成文,就能抒發(fā)自己的獨特感受。農村學生視野狹窄并不等于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每次放學回家,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的叮囑、鄰居的熱心問候,無不觸動人的靈魂,抓住這些閃光點,隨時隨地記錄下來,就是今后作文的素材。李忠同學《回家真難》讓我備受感動:驕陽似火的中午他被放回家要學費,母親癱瘓在床,父親還在揮汗勞作。早熟的他只有操起鏟子做午飯,飯畢上學他只字未提學費之事,倒是他父親追上來給了他皺巴巴的一堆零錢,感動的他淚雨滂沱,發(fā)誓要用知識來報答父親,類似的這樣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如雷思維的《媽媽,您再愛我一次》,孫天薇的《弟弟,你在天堂還好嗎?》等等,這些作文都是來源于生活,抓住了靈感,讀來無不催人淚下。就這樣,我讓每個學生專備一個本子,記錄生活中冒出來的靈感,積少成多,一年下來,大部分都記錄了二三十篇獨特而有新意的生活靈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作文素材。
(三)立檔案,巧嫁接
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素材有系統(tǒng)的了解,我指導他們建立個人作文檔案,即把個人一年來教師精批細改或當作范文的作文以及自認為比較成功的作文,收集整理并加以分類,如家庭篇、學校篇、社會篇等,使他們對自己所寫過的素材心中有數,遇到話題作文或命題作文時先冷靜分析,然后與自己的作文檔案聯(lián)系起來,要么直抒胸臆,要么巧妙嫁接,再配上恰當的章法與技巧,就能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來。
(四)扣細描,亮風采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除了在章法、技巧上下功夫外,更多的則是要注意語言的運用,尤其要注意細節(jié)描寫。在讓主角的戲—積累素材、建立檔案、巧妙嫁接演完之后,作為配角的教師要敲邊鼓了,要想作文出彩,還必須抓住細描不松手,汪容英同學曾寫過這么一篇《哦,那雙紅棉靴》的作文,開始她只寫父親為了滿足她要靴子的愿望,挑糧去賣,結果被車輪軋傷了雙腿,她很感動,很難過,敘述語言過多,缺乏具體的描寫,顯得干巴無味。我就指導她進行修改,改后是這樣的“我走進里屋,爸躺在床上,腿上纏著繃帶,眉頭緊鎖,蠟黃的臉上顯出痛苦的神情,‘爸,我哭著撲上去,爸拉著我的手,溫和地說‘沒什么,快試試靴子合適不?我含著淚穿上了紅靴子,頓時爸爸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高興地說‘我閨女穿上可真漂亮!我心里一熱,眼淚又撲簌簌地落了下來?!边@樣一改就比較成功。今年中考以“書”為話題作文,她擬題為《重讀父親》正好用上了這個材料,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