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偉
【摘要】小學語文是我們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我們學好漢語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剛接觸不久的小學生來講,學好語文課對今后的人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在21世紀的今天,教師們應該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呢,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教師;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課前預習
(一)生詞生字
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探究,不是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入知識,那樣的課堂是不成功的課堂,是效率低下的課堂。例如:在我給學生準備講解課文《邊城》時,我會首先讓學生自己默默地閱讀課文,讓學生把不認識的生詞生字用紅色的筆標記出來,等到學生們都把課文默讀了一遍之后,我會在黑板上寫出學生沒有見過的生詞生字,如果黑板上沒有出現(xiàn)的字還有學生不認識的,就讓學生們舉手,一個個地在黑板上標記出來,這樣每個學生就能知道哪些字自己還不會認,在他們的大腦中就有了更深的印象,再給學生反復的教讀。
(二)課文背景
作為教師的我們都知道,在小學階段有很多課文是作家借助歷史背景寫出來的文章,那段歷史在人們的心中有著不可輕視的地位。那么我們在教學生這些課文的時候,我們就先得給學生講述這篇課文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寫出來的,只有學生知道這些寫作的歷史背景,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到課文的真正含義,而不是在表面意義上的理解,這樣在學生的心中無形地加深了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深刻的印象,從而使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出問題
小學是鍛煉學生思維的最好時期,有時候我們提出的問題,我們想到的答案只是我們在我們現(xiàn)在年齡所想到的答案,我們教師不妨在課堂上提出語文課堂上他們常見的一些問題,讓他們在課下的時間能夠積極地思考這些問題,在下節(jié)課的時候,再讓學生積極地舉手回答這些問題,這樣每個學生的思維不一樣,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得出的答案也就不同,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活躍課堂的氣氛,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
二、讓課堂化“靜”為“動”
傳統(tǒng)的課堂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應該摒棄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要學會化“靜”為“動”,要讓學生“動”起來。學生能不能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完全是取決于教師,我們都知道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知識,教師也能夠輕松地傳遞知識。
首先,我們可以把班上的學生平均分為若干組,在人數(shù)都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讓小組間進行小組比賽,這樣既能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也能避免有些學生因為不喜歡這門課程而不愿意去學習,從而在班級上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這種情況。例如,在學習《邊城》時,我首先會把班級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這樣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會讓他們進行朗讀比賽,這樣他們在前期就會做好準備工作,會把一些自己不認識的詞句都用字典先查出來,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幫助,把各自的不足之處都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互相學習,從而達到了自主性學習的目的。
其次,在課改的今天,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課文都是配有視頻教學的,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學習課堂內容前,先以電影的形式讓學生們進行觀賞有關課堂內容的影片,小學生都有一個好奇愛玩的心理,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放影片的時候他們也理解了一些有關課堂內容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對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影片觀賞完之后,讓他們及時以小組的模式討論每個人物的個性特點,等到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觀點時,教師這時候就應該進入課堂,帶學生們走進課堂,學習完課堂內容之后,他們就對自己的觀點有了答案,這樣才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自己錯誤的觀點。
最后,各小組之間的評比。要想這種課堂模式能夠長期對學生產(chǎn)生吸引力,就必須給他們以獎勵,讓小組之間互相投票,票數(shù)最高的小組,教師應該給小組發(fā)放獲獎證書,同時給小組的成員獎勵學習用品,這樣沒有得獎的小組在下次的課堂上他們會更加地努力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只有這樣課堂才能高效化。
三、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
雖然說,現(xiàn)在教師不能給學生太多的家庭作業(yè),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完全不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現(xiàn)在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只有8個小時,有時候甚至還不到8個小時,學生課后的時間是非常充足的,我們應該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這樣學生既能養(yǎng)成愛學習的行為習慣,同時也能將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加以鞏固,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對學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四、做好語文成績考核工作
成績對學生而言,那就是學生的命根子,家里的家長對學生的成績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成績評估應該從活躍分數(shù)和筆試分數(shù)兩方面著手。所謂的活躍分數(shù)就是根據(jù)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活躍程度來評判他的成績,在每節(jié)課堂上,學生能不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這個可以占一定比例的分數(shù),教師根據(jù)學生平時的這些習慣可以給學生做出一定的加分處理,這樣對課堂的活躍程度有進一步的鞏固作用,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筆試成績就是根據(jù)他們在課堂上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來進行評判,通過考試他們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里,能夠及時地得到補習。教師應該通過這兩個方面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估,做好平時的記載工作,把學生的成績進行分開考核,綜合評估。
以上是我在一線語文教學課堂上的一點體會和總結,學生成績的好壞大部分取決于我們教師,教師在上課前自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只有我們教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我們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為了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高效化,讓學生學好我們的漢語,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誠懇希望各校教師有好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及時分享,不足之處提出批評意見,以便改正,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趙永攀.傾聽語文的聲音[C].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春來.十年非常語文夢-孤舟華語[C].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3]張訓海.語文有味讀經(jīng)典[C].吉林大學出版社,201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