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增祿
人的健康與建筑密切相關。建筑是人為自己建造的一種人工自然環(huán)境。按照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人應當效法自然,以自然為師。中國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當下流行的風水學說,是中國哲學影響中國建筑的中介理論,也是中國的建筑理論、地理環(huán)境理論和環(huán)境心理學理論。按照風水闡釋,住宅建筑從選址、規(guī)劃到設計、營造,都要周密考慮到與人的需求相關的自然因素,從而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住宅建筑不在于形式上的奢華,而在于功能上的實用,就人與建筑的關系而論,住宅建筑應當具有必要的衛(wèi)生、養(yǎng)生功能,至少不應有傷生、害生之隱患。對此,中國古老的風水理論和古羅馬建筑學家維特魯威(M.Vitruii)的《建筑十書》均有記載和論述。我們應當遵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樹立住宅建筑以人為本的養(yǎng)生觀念。
住宅建筑正確選址大有文章
建筑選址,是決定住宅建筑地理位置的首要問題。風水理論關于建筑選址的基本原則之一,叫做“相形取勝”,即選用山川地貌、地形地勢等自然景觀方面的優(yōu)勝之地?!蛾栒畷啡眨骸叭酥犹?,宜以大地山河為主”。擇優(yōu)選址,講究“穴位”。風水論穴,是一種比喻。所謂“蓋猶人身之穴,取義至精”;“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按照這一原則,風水中關于聚落選址的最佳格局,即“背山、面水、向陽”。向陽,則背陰;面南,則背北。背山,可以阻擋冬天北來之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天南來之涼風;向陽,可以取得良好的日照。其中,水源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葬經(jīng)》日:“風水之法,得水為上?!比司又?,大都臨近水源。中國古代在建立城市(又稱立國或營國)的時候,把周圍的山川形勝,看得比規(guī)矩準繩還要重要?!豆茏印こ笋R篇》:“凡立國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guī)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卑凑者@一原則所選擇的建筑基址,有利于形成優(yōu)越的小氣候和良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在這樣一個自然環(huán)境中安家落戶,必然有利于人的生存與健康。
此外,風水理論還提出了建筑選址的許多禁忌。其中,屬于避開自然方面有害因素的某些禁忌,實際上是對于長期生活經(jīng)驗的一種概括和總結。例如,《陽宅十書》日:“凡宅……不居百川口處”,指的是在古河道的交匯處,不宜建造住宅房屋。在古代,這只是人們從長期實踐中積累的一種生活經(jīng)驗,并不知道其中的科學道理?,F(xiàn)代科學表明,在古河道的交匯處,正是放射性元素沉積較多的地方。其中所沉積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鈾和釷,兩者的衰變物則是鐳,它們都是對人體危害極大的自然因素。
在風水中,將建造于某些自然環(huán)境禁忌之地的住宅稱作“兇宅”,民間又稱作“鬼屋”、“癌屋”等,居住在里面很容易使人生病?,F(xiàn)在,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這是由于其地下或建筑材料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氡氣或強電磁輻射的緣故,室內的氡有96%來源于地基,其余來自帶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以及水、燃氣、燃煤等。室內氡氣的放射劑量超過一定標準,就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劑量的氡可以導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變,氡已成為了“潛藏在屋內的殺手”。此外,科學研究表明,在強電磁場(包括地下和地上)附近,也不宜建住宅。電磁污染是一種很厲害的物理污染,被稱作“電磁魔鬼”,它能夠擾亂人體的內分泌機制,特別對于孕婦極為不利。
風水中的“兇宅”,有自然環(huán)境意義上的“兇宅”和文化環(huán)境意義上的“兇宅”之分,能夠對人體直接造成危害的是前者。只要自然環(huán)境是好的,對文化環(huán)境意義上的“兇宅”,就不必太認真了,否則就會陷入迷信。
自然方位與養(yǎng)生息息相關
“辨方正位”,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在選擇基址與規(guī)劃布局上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風水理論,又稱作“方位理論”(theory of orientations)。風水中的方位系統(tǒng),有自然方位與文化方位之分,而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影響的主要是自然方位系統(tǒng)。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貴中、貴正,并以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為4正方位。“辨方正位,以正朝夕”,就是指通過測量日影或運用羅盤定位等手段,來精準的確定4正方位。風水中的自然陰陽方位,有以朝陽為基準和以正陽為基準的2個方位系統(tǒng),并以正陽方位為最佳。因此,中國的各式建筑物都以面南為貴。究其原因,在中國所處的緯度上,冬至時正午方向的太陽距離地面最低,陽光可以較多射入室內,有助于提高室內溫度;夏至時,由于正午方向的太陽距離地面最高,以及大屋檐的遮擋,炎熱的陽光不至于直射到屋里或較少射入室內。所以,座北面南的房屋,可以收到冬暖夏涼之效。當然,關于住宅的自然方位朝向問題,涉及到地理緯度、地理環(huán)境以及與其相應的日照、氣流、氣溫等自然因素影響,對不同的地區(qū)應作具體分析。例如,內陸與沿海、平原與山區(qū)、北半球與南半球等,其情況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
關于涉及社會因素的住宅門戶在街道上的方位朝向問題,建筑風水中也有論述。例如,《陽宅十書》日:“凡宅不居當沖口處”、“凡宅開門路及車門,不要直射,謂之穿心殺,主家長橫死之患?!闭f的是住宅大門正沖路口時,家人出門易遭車禍,即便是未出車禍,也會使人一開門就會遇到迎面而來的車馬行人,而令人心情緊張,有違“出入平安”之意。因此,以前人們開設院墻大門時,在一般情況下,往往是盡量避開這一方位,或者在這一方位上,不建住宅而建小廟之類。若因周圍的條件限制,實在難以避開這一方位,就只好在門前立一面大石墻做玄關或在房上立一塊磚雕,并刻上“泰山石敢當”(或簡稱“石敢當”)、“姜太公在此”之類的文字,借以壯膽與心理安慰了。這就體現(xiàn)出了行為建筑學、環(huán)境心理學、建筑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等問題,以不同傳統(tǒng)為背景的文化方位系統(tǒng),只具有心理象征和心理暗示的意義,不可過分夸大其詞。否則,就不屬于科學的建筑風水理論,而屬于迷信的范疇。住宅環(huán)境的水土質量決定人身健康
“相土嘗水”,是在建筑選址中有關水土質量的一個基本原則。民間所流傳的“水土不服”,主要是就水土質量而言。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某些地方性疾病的發(fā)生,同當?shù)氐乃临|量有著密切關系?!秴问洗呵铩けM數(shù)》:“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尩與傴人。”其中,“癭”是中醫(yī)所說生長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瘤子,主要指甲狀腺腫大等疾病,俗稱大脖子病?!柏浮?,即腫腿。“蹙”,指的是雙腿瘤。“疽”、“痤”,二者皆為毒瘡?!皩怠?,即雞胸。“傴”,即傴僂(腰背彎曲)病。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水輕的地方,多出禿頭和患大脖子病的人;水重的地方,多出腫腿和不能走路的人;水甜的地方,多出儀容端莊、美麗的人;水辣的地方,多出長惡瘡的人;水苦的地方,多出雞胸、駝背的人。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水質以“輕”為貴。清代注重養(yǎng)生之道的乾隆皇帝認為,就水質來說,“其味貴甘,其質貴輕”。他曾命令內務府特制一銀斗,以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質。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玉泉、伊遜兩地之水質最輕,且質輕而味甘,而最輕的是雪水。為此,乾隆還特地撰寫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在《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櫳萃庵”一回中,也有因雪水的水質最輕而為貴的描述?,F(xiàn)代科學證明,人體和其他生物體一樣,都是地殼物質演化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人體的物質組成和地殼的物質組成之間,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動態(tài)平衡。科學化驗分析表明,人體血液中60多種化學元素的含量,與地殼及海水中同種化學元素的分布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其豐度曲線,也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如果某一地區(qū)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分布不均勻,且超出人體所適應的正常變動范圍,就會引起相應的地方性疾病,當?shù)厝藭弥T如甲狀腺腫病、大骨節(jié)病等。
在土的質量方面,中國古代,有所謂驗土以“土細而不松,油潤而不燥,鮮明而不暗”為佳之說,更有所謂的用秤稱量土重而驗之的方法,此所謂“土壤原有虛實,稱量均見古書”。按照建筑風水學說,確定坐向和穴位之后,還需要開挖驗土之深井;在天心十道之處或穴位上所挖者,稱之為“金井”。驗土的具體方法是“入土實一斗,稱之,六七斤為兇,八九斤吉,十斤以上大吉”。這一相土的方法,從現(xiàn)代力學角度來看是很有道理的。
建筑物的氣流主宰“藏風聚氣”
住宅選址和建筑設計的另一項基本原則是“藏風聚氣”,即應避開有害之風與有害之氣,而藏聚有利之風與有利之氣?!对峤?jīng)》日:“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不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在長期靠天吃飯的農業(yè)社會里,中國古人用“風水”二字表達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是不無道理的。中國人認同“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而生產(chǎn)糧食的莊稼又是風媒花,無風(而且是和風)則無糧。水(包括地下水、地上水和雨水),是生命之源。有風無水,也無濟于事。所以,中國歷代號稱“天子”的國君和皇帝,每逢陰極陽生之日的冬至,都要到天壇祭天,以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除了水、土之外,最重要的莫過于氣,風乃氣之動。古人有所謂“風水以氣為主”的說法,并把氣聚之處稱之為“穴”,所謂“夫山止氣聚名日之穴”(《雪病篇四》)。中國古人把天地之自然環(huán)境視為“大宅”,《后漢書·馮衍傳》日:“游精神于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大意是在風水學中,有“人在氣中游”之說。至于風水中所說的“氣”究竟都包括哪些內容,人們可以作進一步的考證和探討,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它是有利于人體生存的新鮮空氣。在保健養(yǎng)生方面,《黃帝內經(jīng)·素問》有“生氣通天”之說,這里所謂的“生氣”,即有利于生人(即活人)之氣。據(jù)說,一個人,七天不吃飯,他會餓死;若是有水能喝,七天不吃飯,未必會餓死;但是一個人若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或是把他所有的呼吸器官都堵死,又會怎樣呢?不要說幾天,幾分鐘之內恐怕就會斃命!“冠心病”的癥狀之一,就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從而縮小了其內部血液流通的空間,進一步導致了血流量減小、供氧不足,致使全身處于缺氧狀態(tài)。一座住宅,若是處于充滿有害氣體(如民間所謂的“瘴氣”)的外部大環(huán)境里,或者是由于室內空間的通風性能不好,令污濁空氣出不去、新鮮空氣進不來,那就無異于使人長期處于缺氧狀態(tài)。這樣,住宅里的人輕者會生病,重者會致命,即便是體壯如牛的人,也不例外。因而,風水理論也極為重視“氣口”,口、鼻為人體之“氣口”,門、窗則為住宅之“氣口”。《陽宅大全》日:“門通出入,是為氣口”。實際上,住宅之“氣口”,也是居住的人體之間的連接“氣口”,住宅是人生之根本、家庭之所在?!饵S帝宅經(jīng)·序》日:“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度?jīng)》云:“地善即苗茂,宅吉則人榮……故人之居宅,大須慎擇?!?/p>
所以“藏風聚氣”對建筑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關于室外環(huán)境,應遠離有害氣流。應當格外注意室外空間里,干濕氣流和當?shù)丶撅L的方位走向(現(xiàn)在還有一個空氣污染問題)。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專門提出了有關“城內建筑的劃分和避免有害氣流的布置方法”的論述。然而,在某些現(xiàn)代建筑中,這一點卻往往被忽略。例如,由于超高層的鋼架玻璃幕墻建筑的出現(xiàn),會在建筑物之間產(chǎn)生人為的有害氣流,要么是直接將行人刮倒甚至旋到空中而跌傷,要么是因高速氣流而產(chǎn)生負壓,令樓上的玻璃像秋風掃落葉一般紛紛落地,危及行人車輛的安全。關于此類事件,媒體已多有報道。
2、關于室內環(huán)境,應提高室內的空氣流通質量。著名的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王貴祥教授認為,“氣的空間”是中國建筑區(qū)別于西方建筑“靈的空間”的最大特色。住宅建筑,首先要具有通風、采光、保溫、安全等基本功能。否則,會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不利,甚至十分危險。近年來,由于國內經(jīng)濟條件改善,新型建筑層出不窮。其中,更有甚者盲目模仿國外建筑,或者是熱衷于超高層的所謂“摩天大樓”(因氣流太強而產(chǎn)生“風動”效應,令上面的窗戶不能打開),或者是隨著室內家用電器的日益增多,以及室內裝飾之風逐漸盛行,過分依賴家用電器,以人工方式來解決通風和照明等所有問題。然而,在新的“建筑時尚”和“富潤屋”的大潮中,新的問題也隨之產(chǎn)生了。諸如,“空調病”、“室內電器綜合癥”、“多種化合物質過敏癥”等住宅建筑物疾病。據(jù)有關傳媒報道,由于室內空間密封程度過高、室內裝飾物品所散發(fā)的有毒氣體過量,以及室內通風不暢等原因,而導致的花費錢財卻自招其禍,乃至殃及人命的事件,已舉不勝舉。如此豪華住宅,無異于一口活棺材,這種違反自然法則的行為,已經(jīng)將原來的吉宅變成了兇宅。而中國風水所說的自然環(huán)境方面的兇宅,正是指這種對人體健康直接有害的住宅。據(jù)科學調查,因為使用建材不當,所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程度,要比室外嚴重幾十倍。一般說來,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渡過,室內空氣的新鮮程度,直接關系著人體的健康質量。因此,現(xiàn)代通風技術中,又有了所謂“室內新風”的專用名詞,而“新風量”也成為了檢驗星級賓館空調設備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
建筑設計的深奧理論有科學依據(jù)內部的空間分割和色彩圖案等規(guī)劃設計,都與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中國的“養(yǎng)生之道”,包括養(yǎng)身與養(yǎng)心兩個方面。養(yǎng)身,又稱養(yǎng)體、養(yǎng)形、養(yǎng)氣、養(yǎng)命;養(yǎng)心,又稱養(yǎng)神、養(yǎng)性。養(yǎng)身和養(yǎng)心,都要陰陽調和、剛柔相濟。在養(yǎng)心方面,中國傳統(tǒng)的住宅建筑,特別注重人在行為心理上的感受,主要體現(xiàn)在3個方面。
1、建筑的空間大小與身心健康。在住宅建筑的高矮和室內空間的大小方面,強調陰陽之和,并主張以適當為宜,并不提倡盲目的追高求大?!秴问洗呵铩ぶ丶骸啡眨骸笆掖蠖嚓帲_高多陽,多陰則蹶,多陽則痿,此陰陽不適之患也”。就居室而論,其內部空間過于狹小,會使人產(chǎn)生憋氣、煩悶的感覺;其內部空間過于高大,又會使人產(chǎn)生空蕩凄涼的感覺。大小適宜的居室空間,則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以中國明、清時代北京紫禁城中的皇家居室為例,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這兩座宮殿,實屬高大寬敞、氣派非凡。但真正用于臥室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乾清官的東耳殿(昭仁殿)和坤寧宮的東暖閣。而且,其中的天花板的高度也相對較低。即便如此,明、清時代,紫禁城內的皇帝平時也并不經(jīng)常留宿這里,而是另有別苑。特別到了清代,皇帝在宮內大都住養(yǎng)心殿的西暖閣;坤寧宮平時也不住皇后(皇后平時多住東宮),只是在皇帝大婚時用作洞房罷了。在這個皇宮中,西路有“養(yǎng)心殿”,東路有“養(yǎng)性殿”,御花園內的西南方位還有“養(yǎng)性齋”,從這些畫龍點睛式的建筑命名來看,一向為古人所重視的住宅建筑的養(yǎng)心功能顯而易見。
2、建筑的自然采光與身心健康。在室內空間與室外天空的視覺關聯(lián)方面,風水理論有所謂的“望白”之說。室內有無“望白”,是指人背靠室內的后墻,從門窗向外望出去,能否直接看到天空。若能夠直接看到天空,就叫做有“望白”,所看到的室外天空越多越好。反之,其“望白”甚微或者根本看不到天空,則屬室內多陰之列。一個人若是長期住在這種不見天日的房屋里,而又缺乏戶外活動,就會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壓抑,從而感到憋悶、煩躁,久而久之會因抑郁致病。還有的人,為擴大室內的一塊空間,寧肯犧牲頭上的一片藍天,結果是房屋改擴建之后,家里反倒增添了病人。此外,有的是由于樓距較近而被前面的高樓擋住視線,失去了“望白”,甚至直接影響到室內采光,以至于在1998年蘭州市發(fā)生了76位住戶集體“捍衛(wèi)采光權”的事件。在室內采光的強度方面,中國文化強調陰陽之和,主張明暗適宜。《考槃余事》日:“山齋宜明凈不可太廠(廠與敞通),明凈可爽心神宏,廠則傷目力?!?/p>
3、建筑的色調圖案與身心健康?;陬伾?、圖案等方面的錯覺,以及視覺——心理效應、心理——生理效應,房間的色調和圖案對于人體健康也有間接的影響作用。比如,深色給人以窄小、沉重和壓抑感;淺色則給人以寬大、輕巧、開朗與溫馨感。冷色使人感到抑制、冷靜;暖色令人興奮、溫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紅色具有刺激神經(jīng)興奮、增強體力的作用;粉紅色具有刺激神經(jīng)放松、緩解疼痛的作用;淺藍色有促進發(fā)高燒病人退燒的神奇作用等等。還有例子,如雕梁畫棟的北京明清皇宮建筑,給人以莊重、威嚴的感覺;原木原色的承德避暑山莊的園林建筑,則能給人樸素、自然的感受。據(jù)說,英國有人將醫(yī)學與藝術結合起來,把一間兒童x光室畫成一座茂密的森林,其間還有大象、長頸鹿、小猴子在嬉戲,讓小患者照x光時如同進入“大自然公園”一般,療效極好。據(jù)說,在美國洛杉磯一座醫(yī)院的兒童診室中,也有類似的創(chuàng)意裝飾,將看病的過程演繹成一個游玩的輕松環(huán)節(jié),令身心健康更好與環(huán)境相諧,這的確是個好主意。
隨著工業(yè)化和全球化發(fā)展,建筑科學與其他學科一樣,也面臨機遇和挑戰(zhàn)。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匯發(fā)展的浪潮中,拓寬研究領域、加強人文關懷,是建筑科學的必然趨勢。建筑物,不僅是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的搭配組合,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工雕琢,它既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又要適應居住需求。建筑學與養(yǎng)生學,是休戚相關的一類綜合性文化學科,我們可以期待未來一門新學科“建筑養(yǎng)生學”或“養(yǎng)生建筑學”的誕生。中國著名城市規(guī)劃及建筑學家吳良鏞教授說過: “文化是城市和建筑的靈魂,在建設力量和破壞力量同時增加的前提下,我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尋回失落的建筑之魂?!被蛟S,這也正是建筑科學柳暗花明的一個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