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杰
幼兒一日生活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教師和孩子共同的生命歷程,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而教師處于其中的核心地位,起著獨特的作用。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幼兒的對話、精彩的回答、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僅啟發(fā)著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作用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往往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我們善于傾聽,善于捕捉,就能生成許多有價值的活動。在與我班孩子共同養(yǎng)蠶的過程中,我深有體會,以下是養(yǎng)蠶活動中的幾段趣事,與大家分享。
【案例一】桑葉是什么樣的呢?
孩子們通過前兩次的喂食活動后,了解到蠶寶寶愛吃桑葉,而不是像他們想的那樣愛吃肉或零食后,于是他們開始自發(fā)帶桑葉,但他們拿來的不是桑葉,而是路邊隨手可摘的樹葉。孩子們每天喂食時,發(fā)現(xiàn)蠶寶寶都爬到阿姨采的樹葉上,可是他們采來的所謂的“桑葉”卻無人問津。細心的孩子們開始觀察比較自己的“桑葉”和老師的“桑葉”有什么區(qū)別。在一天早晨,袁和興高采烈地捧著一袋桑葉跑到跟前說“老師,老師,看!這是我采來的桑葉!”我一看,果真是桑葉,我向它舉起了大拇指,孩子露出了無比自豪的表情。其他孩子也圍過來爭著看剛采來的桑葉長啥樣,有的孩子還著急地問道;“袁和,你在哪棵樹上采的?”聽著孩子們稚氣的問題,我覺得是時候讓他們見識一下真正的桑葉了。桑葉是長在什么樣的樹上的?在哪里可以采到桑葉呢?孩子們滿懷信心地在中午散步的時候跟著我來到了幼兒園旁邊小路上,袁和自告奮勇地指著桑樹說:“那樹上都是桑葉,我的桑葉也是這樹上采的呢!”孩子們都親手采了桑葉,仔細地觀察起來,他們發(fā)現(xiàn)桑葉是這樣的:桑葉的邊像被蟲子咬了一樣是樓梯型的,也有孩子說是鋸齒形的;桑葉是心形的;還有孩子說桑葉上黏黏的……
【我的思考】
當孩子們對桑葉在認知上產(chǎn)生偏差的時候,我并未及時指出給予否認,而是在一旁耐心地觀察孩子們的表現(xiàn),既讓孩子們保持那份采摘的樂趣,又讓孩子們保持了那份好奇,“為什么我采的桑葉蠶寶寶不喜歡呢?” 于是在喂養(yǎng)過程中孩子們主動地去觀察比較老師的“桑葉”和自己的“桑葉”有什么區(qū)別,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組織了一次集體的采摘活動。我想,正是由于我適時地等待和裝傻,才激起了孩子們思維的“碰撞”,引發(fā)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
【案例二】蠶寶寶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呢?
孩子們的熱情也感動了家長,他們樂此不疲地在來園的路上采著桑葉,喂養(yǎng)著蠶寶寶,可孩子們漸漸地發(fā)現(xiàn)有的蠶寶寶又粗又長,而有的蠶寶寶卻又細又短,孩子們開始討論起這個話題,有的孩子直接跑過來問我,我把球扔給了孩子:“你們?nèi)ビ^察一下蠶寶寶吃桑葉的時候一樣嗎?”幾天過后,有孩子告訴我大的蠶寶寶一見到桑葉就馬上爬到上面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可是小的蠶寶寶是慢吞吞地吃一些破損的桑葉。說完孩子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在吃飯的時候他們相互催促著:“快吃快吃,要不你想做小的蠶寶寶嗎!”
【我的思考】
案例中,當孩子發(fā)現(xiàn)新問題時,我并未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接住球并進行了有效的轉(zhuǎn)拋,引導幼兒進行了有目的的觀察,從而找到原因,并將這種粗淺的經(jīng)驗運用到了生活中。
【案例三】蠶寶寶太擠了怎么辦?
一天我和往常一樣加入到孩子們觀察蠶寶寶的隊伍中去,陶陶說:“老師你看,這條蠶寶寶都爬到小的蠶寶寶的身上去了?!倍苟拐f:“就是的,小的蠶寶寶都要給它壓扁了!”說著,她大膽地把那條大的蠶寶寶抓了下來。陶陶說:“老師,我們拿掉幾條吧,蠶寶寶都快擠死了!”“那拿到哪去呢?”“把他們放到另一個盒子里不就行了!”帥氣的熹熹說?!澳切?!”我一陣欣喜,預估著可以開展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我按捺住了性子給孩子們找來了大中小三個盒子。豆豆手快眼快將幾條大個的蠶寶寶抓進了其中一個盒子。這時我班的小博士走來了,她指著其中一條蠶寶寶說:“它是不大也不小的?!焙眉一?,她把在吳佳瑛老師活動中的“不粗也不細”的經(jīng)驗遷移到這了,厲害!她繼續(xù)說:“你們要把大的放到大的里面。小的放進小的盒子了?!蔽易穯枺骸澳遣淮笠膊恍〉哪??”“就放進不大也不小的盒子了吧!”在她的“指導”下,孩子們成功地將蠶寶寶分了家,它們悠然地在各自的“家”里吃著美味的桑葉……
【我的思考】
教師在與幼兒一起觀察的時候,耐心地傾聽幼兒的意見,就會有很多“突發(fā)的靈感”,而這種“突發(fā)的靈感”正是動態(tài)資源生成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不斷地與幼兒交流,老師才會有更多新的想法,若能有效地利用,就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生成資源,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幼兒智力、情感、價值觀的發(fā)展?;顒又?,當老師發(fā)現(xiàn)了新的教育契機,就投放了暗示性的材料,在隱性的示范下,即使是小班的孩子,他們也完全有能力生成精彩的活動。
可愛的蠶寶寶來到我班后,確實為我班的種植飼養(yǎng)角增添了許多熱鬧,孩子、家長、老師都樂此不疲地觀察著蠶寶寶,聊著有關(guān)蠶寶寶的話題。以上的活動實錄只是其中的幾個片段,簡短的幾個活動片段卻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我想,只要我們走進孩子,耐心傾聽,及時捕捉孩子們發(fā)出的信息,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就能做生成信息的剪裁者。
【作者單位: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街道華山幼兒園 ?江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