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悲樂之間拓寬生命視野
——《蘭亭集序》生命視野的現(xiàn)代解讀

2015-07-19 05:25:18曹迎旭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大連650500
名作欣賞 2015年23期
關鍵詞:蘭亭集序王羲之視野

⊙曹迎旭[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 大連 650500]

悲樂之間拓寬生命視野
——《蘭亭集序》生命視野的現(xiàn)代解讀

⊙曹迎旭[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 大連 650500]

《蘭亭集序》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在酒酣意興之時所做的,被后人爭相傳閱的書法藝術瑰寶,同時也是情文并茂的文學佳作。作為一篇小序,作者極盡感慨,由景色之美,寫到相聚之樂,又不禁悲從中來,感嘆生命之短暫無常??梢哉f,《蘭亭集序》是膾炙人口、書藝雙絕的一代經典之作。這樣一篇傳世經典,除了對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之外,更應該聯(lián)系實際生活去體會其中的精神力量和生命視野,獲得生命的啟迪。

生命視野 《蘭亭集序》 現(xiàn)代

魏晉時期是一個“人的覺醒和文的覺醒”的時代,士人對于時間流逝,人生短促感慨頗多,許多晉人都對生死有著獨特和深刻的認識,對這一時期的生死觀,許多學者已經做了比較詳盡的研究,對于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講,生死觀一事似乎不那么具有吸引力,而更關注的是古人的觀點對自己實際生活的啟示和影響。人的精神視野的高度與廣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胸懷與氣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生存態(tài)度和人生境界。①而所謂“生命視野”,并非簡單的生死觀,而是在認識了生命本質之后對于生命歷程的尊重和宏觀的掌控。在《蘭亭集序》中,作者王羲之毫不掩飾地發(fā)出對生命必將逝去的悲嘆,又以宏大的生命視野超越時空觀照古今,以至于“后之覽者”不禁“有感于斯文”。

一、生命短暫,要學會把握當下

自然規(guī)律最是讓人無法逃避和更改的,世間萬物必然要經過由生到亡的歷程,任憑誰也不能逃脫,所以生和死始終是古今中外文學和哲學關注的重要話題。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目光放遠,萬事皆悲?!边@也是作者在文中所說的“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之“痛”。王羲之在置身大自然“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后,發(fā)出這浩瀚宇宙中最普遍也最深刻的慨嘆。置身造化神秀的自然界,人似乎忘卻了自我,與物同化,生命意識滲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然而,這一聲悲嘆并不代表悲觀,正因為意識到生命必有盡時,才更加深刻地感到生之可貴,這是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和觸碰。所以作者說:“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崩媳貙⒅粒俏磥頍o法掌控,能夠把握的只有當下,一味地糾結于“未來”“結果”,必然會降低當下生活的質量。關于生死,周國平先生也曾在《妞妞》中深刻地感慨:“世上的神秘,莫過于生和死。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過一次誕生,終有一次死亡。然而,沒有一個人能親眼目睹自己的誕生和死亡。上蒼把兩個神秘都向我們隱瞞著,只把中間的一小截平凡展示給我們?!笔堑?,生與死對生命本體來講是神秘的,我們都活在兩個“神秘”之間,但是生命中除了生與死,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過程。所以錢鍾書先生將放遠的目光收回,說道:“目光放近,則自應振作,以求樂觀。”

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中,家長常說的是“學海無涯苦作舟,苦一段時間,將來必會嘗到甜頭”,學生常想的是“熬過這段時間,就會考上理想的學?!?,從小學“苦”到初中,上了初中又要“苦”到高中,而升了高中卻還要“苦”到大學……苦來苦去,無窮盡也,何時才會甜呢?殊不知,我們每時每刻都處在生命的過程之中,未來的“甜”被賦予如此高的期待,而最實在可觸的當下卻總是在被忽視。當有一天回過頭來看時才發(fā)現(xiàn),我們一直在為了所謂的“甜美”的未來,無休止地“苦”著自己的當下,那么何必不將生命中的每一段歷程當作最美好的唯一去經歷呢?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我們是左右不了生與死的,但卻可以決定生之過程,拓寬生命的廣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而人的發(fā)展同社會的發(fā)展一樣需要“可持續(xù)”,即要維持“教育中的生態(tài)”。發(fā)展是必然的,是個體和社會前進的動力,然而發(fā)展過程中如有不當,難免會對發(fā)展對象產生不良影響,最好的辦法不是“先污染后治理”,也不是“邊污染邊治理”,而是應該“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學生作為發(fā)展中的獨立個體,學習與成長是他們這一生命階段所必須經歷的,所以影射到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語文教育中,更要努力去“預防”學生對學習的抵觸甚至是厭惡情緒。

杜威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也說“生活即教育”,兩位大教育家都提倡學習與生活、生命緊密聯(lián)系,然而真正認識和落實起來卻總是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將學習作為生命歷程的一部分,而是將它孤立并視為一種手段——一種獲得好工作的手段,一種獲得高質量生活的手段。同樣,對待工作我們往往也是這種心態(tài)。事實上,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包含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是我們獨有的、不可重復的生命歷程,因此無論處在哪個過程,都應該享受當下,創(chuàng)造生命中獨一無二的價值。需要明確的是,享受當下并不是安于現(xiàn)狀、混混度日,而是要學會把握,學會體味屬于“生”的每分每秒的喜悅,在有限的生命中創(chuàng)造價值,同時也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

二、生命中常遇變化和不同,要學會淡然

世界上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而擁有獨立意志的生命體——人,就更加明顯地具有個體獨特性。世界上最大的相同便是不同,所以生命很簡單,不過是由生到死;生命又很復雜,在由生到死的過程中歷經各種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生活,變幻無窮。而恰恰因為不同,生命世界才格外精彩紛呈。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辈煌膫€體會選擇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式來生活,而人的生活又往往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交織在一起,矛盾因此而產生。很多時候當我們計較時,便覺得事事都不如意,生活就會變得別別扭扭;反過來,當我們選擇包容時,一切的不快便迎刃而解,生活也因此自如起來?!熬雍投煌保簿褪钦f,無論是“晤言一室之內”,還是“放浪形骸之外”,只要自己內心“欣于所遇”“快然自足”,生命就是精彩的,無數(shù)個精彩的生命交匯在一起,就形成了多變又和諧的世界。生命不會因為我們的不滿意而退讓毫分,所以要學會在不同和變化面前淡然、包容,允許自己,也允許他人選擇滿意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自己滿意的生活。

對于生命本身而言,不變是相對的,而變化才是永恒的,所以才有“生命無?!敝f。

王羲之與友人寄情山水之間,“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之后,發(fā)出對生命無常的感嘆。一代大家,在自然山水面前毫不掩飾自己對生命易逝的“悲”與“痛”,這既是感慨,也是感悟。

三、生命生生不息,要學會放眼宇宙生命

從“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到“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都是作者跨越時空局限,與古人,與后人的精神交流。無論是悲還是喜,放在宇宙中都是“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在為生死之事感懷傷痛。“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作為“今人”的作者與古人產生共鳴,深知這種悲痛是代代相傳不會停止的,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供后人“興懷”。

沉浸在個體生命的盛衰中,悲痛之感將是無窮無盡的,然而融入古今哲人覺悟的長河中,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孤獨。在生死面前我們是無力的,在宇宙長河中我們是渺小的,連蘇子都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極言生命之短暫,消逝之悲痛,但卻轉而說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我們的生命也是無窮無盡的,宇宙生命會世世代代發(fā)展下去,存在過便已經在宇宙生命中成為了不可替代的永恒。這樣看來,又有什么好羨慕的呢?

生命中有太多的時刻需要我們自我開脫,如果只一味地沉浸在個人的小感慨中必然會鉆入“牛角尖”,局限在不能自拔的悲哀之中,郁郁寡歡。所以要學會放眼宇宙生命,要知道這樣的悲痛與無奈不是一個人在承受,既然我們都無法避免,就要盡自己所能,在宇宙長河中泛起屬于自己的生命之漣漪。

結語

生命短暫,所以珍貴。然而生命的珍貴,卻又不僅僅因為它的短暫和“終期于盡”,更因為其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視野決定格局,擁有廣闊的生命視野,才能真正體味生命的真諦,才會懂得這樣彌足珍貴的過程該如何珍惜和把握。面對這一終極問題,老莊走出了一條精神上的超越之路,在俯仰之間,精神彌漫于天地萬物,達到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境,這種精神上的漫游就使人超越了肉體上的有限和渺小,從而不再為實際的生命長短而耿耿于懷,以博大寬廣的心胸容納萬物,以高遠清逸的精神遨游天地。②然而,我們絕非圣賢,能達到這樣超然境界的人畢竟有限,所以作者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他為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提供了面對生死的方式。王羲之用他的大視野、大情懷寫下這樣一篇震古爍今的名篇,帶給我們藝術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洗禮和視野上的開拓。其實,對生命最大的尊重總結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著名熒屏人物許三多常說的那句:好好活,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昂笾[者”著實“有感于斯文”,在生命的大路上,我們有幸與古圣賢在精神上攜手,一定要以開闊的胸襟,昂首闊步!

① 韓向東.語文教學中“宇宙視野”的缺失與建構[J].語文教學研究,2013(7).

② 李朝霞,崔慧香.俯仰之間看蘭亭悲樂——論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蘊含的悲樂情感[J].文教資料,2012(4).

作 者:曹迎旭,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蘭亭集序王羲之視野
王羲之:蘭亭集序
當代作家(2024年3期)2024-06-29 22:18:20
爨體蘭亭集序(局部)
居· 視野
中華民居(2020年3期)2020-07-24 01:48:04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王羲之 蘭亭序》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50
王羲之書蘭亭序
中國三峽(2017年2期)2017-06-09 08:15:26
《王羲之 喪亂貼》
中華詩詞(2017年11期)2017-04-18 09:02:21
王羲之品嘗牛心
ТРИ ШЕДЕВРа
中國(俄文)(2016年7期)2016-09-18 01:22:08
視野
科學家(2015年2期)2015-04-09 02:46:46
永川市| 山阳县| 临夏市| 塘沽区| 韶关市| 河南省| 胶南市| 根河市| 汨罗市| 佳木斯市| 凤庆县| 宝兴县| 西藏| 海盐县| 竹山县| 平昌县| 杂多县| 尖扎县| 康保县| 木里| 鲁甸县| 宁晋县| 台北市| 曲水县| 遂川县| 固始县| 邵阳市| 泾阳县| 电白县| 玉龙| 安溪县| 鸡东县| 简阳市| 辛集市| 图们市| 子长县| 张家口市| 黎川县| 昭通市| 伊川县|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