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
摘 要:列寧的灌輸理論是在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時期不斷發(fā)展和走向成熟的,雖然灌輸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和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差異,但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仍然必須堅持和發(fā)展灌輸理論。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正確的培育方法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chuàng)新灌輸理論與時俱進、形式多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給大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更能夠增強培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灌輸理論;核心價值觀;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004-02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助于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灌輸理論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了理論依據,我們要創(chuàng)新灌輸理論,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灌輸。
一、列寧灌輸理論的提出
1894年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族黨人?》中,列寧明確的提出了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灌輸到工人運動中去,以提高工人運動的組織性和覺悟性。1897年,列寧在《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的著名論斷。接著,列寧在《俄國社會民主黨人抗議書》等一系列文章中發(fā)展了灌輸論的思想。
1902年,列寧在《怎么辦?》一書中全面總結了國際工人運動和俄國革命的歷史經驗,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了灌輸理論。他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1](P317)工人階級由于受歷史形成的社會分工和工人階級的生活境況所決定,沒有足夠的條件從事精神生產,提出思想體系,因此,只有對工人階級進行灌輸才能使他們掌握先進的理論。列寧指出:“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從有產階級的有教養(yǎng)的人即知識分子創(chuàng)造的哲學理論、歷史理論和經濟理論中發(fā)展起來的?!盵1](P317-318)知識分子承擔著創(chuàng)造理論,從事精神生產的歷史使命。
二、灌輸理論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灌輸并不過時,灌輸并不等于硬灌。堅持和發(fā)展灌輸理論指導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對大學生正確思想意識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應該堅持灌輸理論,而不應該摒棄。思想理論界有部分學者對灌輸理論陷入的一個誤區(qū)是灌輸“無用論”,這種觀點否定了灌輸的靈活運用,只是將灌輸看成僵硬不變的教條,“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就全在于應用。”[2](815)大學生由于受主客觀條件限制獲得的直接經驗有限,就需要接受教育,需要接受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專門培養(yǎng),因為它不可能在人的頭腦中自發(fā)生成,需要從外面進行灌輸。
我們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灌輸理論。近些年來,思想理論界對灌輸理論的認識產生了分歧,部分人出現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如:有的學者持灌輸“過時論”,認為我們現在身處于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時代,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已經不是列寧以階級斗爭為主要矛盾的年代了,以階級斗爭為歷史背景提出的灌輸理論已經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然而,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提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只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3]一種理論的運用并不只局限于當時提出的時代背景,而是要能夠合理地將理論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的理論才能夠發(fā)揮出時代價值。
三、創(chuàng)新灌輸理論增強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
我國的經濟建設正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在灌輸理論的原理指導下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形式多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培育刻不容緩。
1、創(chuàng)新培育內容,與時俱進進行核心價值觀灌輸
鄧小平同志在為景山學校題詞時提出了教育的“三個面向”,與時俱進進行核心價值觀灌輸仍然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p>
首先,我們需要“面向現代化”,大學生是接收現代化信息最快的群體,這就需要核心價值觀灌輸充分運用微信、微博等網絡語言,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灌輸給學生。其次,我們需要“面向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中西方信息交叉融合,這就需要我們面向世界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灌輸。最后,我們需要“面向未來”,我們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使核心價值觀培育不僅局限在學校實踐活動中,也應該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核心價值觀內容。
2、創(chuàng)新培育方法,形式多樣進行核心價值觀灌輸
灌輸并等于硬灌,而是要把握教育對象的特點,采取適合的途徑和方式進行灌輸,灌輸的目地主要是使受教育者將學到的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的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灌輸。
第一,通過參觀紅色景區(qū)和博物館情景交融來進行核心價值觀灌輸,使他們真正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讓大學生增加文化底蘊的同時成為核心價值觀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第二,通過提供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在參與社會實踐中體會到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價值,尤其是社會層面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幾點要求在人與人的社會交往中至關重要。第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集體活動使他們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意義,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比賽、辯論賽、主持人大賽、演講比賽等校園活動。第四,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應充分利用BBS、微薄、微信、QQ等通訊工具傳播核心價值觀,搭建完善的信息網絡平臺,潛移默化的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灌輸。
3、創(chuàng)新培育途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核心價值觀灌輸
理論與實踐是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在學校對大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也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進行的思想理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打牢大學生的理論基礎。這就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授課技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可以通過日常實踐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灌輸,主要的實踐途徑包括: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大力建設校園文化、主動占領網上陣地、切實加強就業(yè)指導與服務、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實踐活動能有效的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提高踐行能力的同時又鞏固了理論的學習,通過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的增強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列寧選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