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學 霍藝紅
第一,教材特點:故事為主,描寫生動,語言地道,但情節(jié)對于13-14歲的初中生來說略顯簡單。該套教材的錄音材料較好,語速適中。
第二,學生特點:詞匯比較豐富,閱讀能力較強,對于聽說不夠重視。
第三,學生學習狀態(tài):部分學生對于《典范英語》的閱讀表現(xiàn)出厭倦的情緒,認為
教材缺少新鮮感。教師要求學生讀后進行摘要寫作,有的同學寫得非常簡單。
根據(jù)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師對于教材的利用不夠充分,缺少靈活性。教學設計有可能單調(diào),未能非常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應更加細致,具有針對性。著重訓練某個能力或?qū)W習某些詞匯與句型等。
以上培養(yǎng)基均經(jīng)高壓滅菌鍋121℃高溫高壓20 min,冷卻至50℃后加入氨芐青霉素(終濃度為100 ug∕mL)混勻,倒入平板凝固后方可使用。
第三,對于學生的聽說訓練不足。
針對問題的假設,筆者設計了調(diào)查問卷并于2014年3月6日在北京市第101中學初一11班和12班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
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筆者認為學生有學習《典范英語》的愿望,60%的學生認為內(nèi)容還可以,只有5%的學生認為這套教材沒有意思;喜歡《典范英語》學習的同學雖然占到了占到了50%,但還有40%的學生覺得一般。從調(diào)查結果看,部分同學對于這套教材的學習還是感到了疲倦和困惑。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更好地發(fā)揮這套教材的作用是主要面臨的問題。
中學英語教學隨著高考和中考的改革面臨著調(diào)整,在教學中更注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讀寫的能力,也包括聽說的能力。根據(j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2011) 對于聽說能力的要求,筆者制定了如下教學計劃和具體實施辰措施。
為期8周的教學行動計劃,每周側重一個或幾個能力的訓練,循序漸進。
以下是根據(jù)計劃進行的聽說教學實施過程。
第一,根據(jù)《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聽力訓練的題目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聽寫單詞或短語;回答問題;選擇正確答案。針對《典范英語》(8-6)設計了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排序的練習。
Blackbones Saves the School
L i s t e n f o r g e n e r a l information: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order:
第二,在聽力基礎之上還有聽說結合訓練,主要包括利用回答問題復述文章,朗讀課文(朗讀比賽),分角色扮演和預測下文,完成故事。
第三,設計原則:練習的設計根據(jù)文章的特點,學生程度和訓練的目標而定,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訓練逐步提高聽力能力。
第一,問卷調(diào)查:在對學生進行了8周的聽力訓練之后,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對《典范英語》的聽說教學報有積極的態(tài)度,78%的學生覺得有趣,62%的同學認為對于自己的口語概述能力提高有幫助,58%的同學認為有助于摘要寫作。學生們最喜歡的口語練習是故事接續(xù)。
第二,課堂觀察。
一是學生對于下文有期待,在聽力當中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diào)動。
二是聽力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和梯度,學生們喜歡做有挑戰(zhàn)的任務。
三是聽后的課文復述質(zhì)量明顯提高,學生會使用聽力中印象深刻的詞。
四是學生們喜歡朗讀比賽,有競爭性。這項活動促進了課后的聽讀作業(yè)。
一是利用《典范英語》進行聽說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聽說的鋪墊對于寫的輸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是對于重點詞匯的學習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是對于一套教材的處理可以靈活多變,要根據(jù)內(nèi)容而定。
總之,通過這次聽說教學的行動研究筆者對于英語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探索和反思。教材固然很重要,但對于教材的使用是教師師們應該不斷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教材的使用要適應學生的需求,練習的設計要目的明確,靈活而富有創(chuàng)造力。 教師只有經(jīng)過思考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真正實現(xiàn)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