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花
近幾年,段落作用題已經(jīng)成為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常見題型,而解答這類題型還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段落作用題常見命題表達式:“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好處、效果)?”
提問變式:①為什么這樣寫?②為什么要寫這一內容?③刪去這一部分可以嗎?
段落作用題設題角度及其范圍:①首段的作用;②末段的作用;③中間段的作用。
不管是怎么出題,都可從結構、內容和表達三個角度入手。即答題格式:結構+表達(表現(xiàn)手法或表達效果)+內容(表現(xiàn)什么內容,抒發(fā)什么感情),下面分而述之。
一、首段的作用
解題思路:文章的開頭,無論具體的寫法有何不同,但作用往往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與結構有關:與文題是否照應;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主體內容,為下文作鋪墊;與結尾是否照應。(A照應標題,開篇點題;B統(tǒng)攝全篇,總領下文;C引出下文,行文巧妙;D照應下文;E為下文作鋪墊等。)二是與內容有關:寫了什么或者強調了什么,襯托文章的主體,抒發(fā)了什么感情,點明題旨或作者的意圖等。三是與表達有關: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分析(如比喻、設問、反襯等),或表達效果分析(如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人入勝等)。
例如:《彩色的荒漠》第14題:文章第一段描寫了戈壁灘的哪些特點?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4分)(2009年全國卷)
內容:①戈壁灘環(huán)境的惡劣;②戈壁灘色彩的單調。結構:①為表現(xiàn)石油工人為祖國人民所做的巨大貢獻埋下伏筆;②與下文要描寫的彩色建筑物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先抑后揚,激發(fā)讀者興趣。
再如:《上善若水》第11題:開頭一節(jié)的三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2009年江蘇卷)
答案:結構:領起全文內容;內容:表明文章由實到虛的思路;表達:激發(fā)讀者的思考。
二、末段的作用
結構:結尾段與開頭、題目、上文比照,尋找結構關系(照應題目、照應開頭、回應了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層層深入,總結全文)。
內容:結尾段與全文內容、主旨比照,理清關系(或直接表現(xiàn)主旨,總結全文、點明主旨、深化中心,強化作者的觀點;或暗示主題,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表達: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分析(如比喻、設問、排比等)或表達效果(如充滿哲理,委婉含蓄,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或給讀者回味思考的空間等)。
例如:《南山雨》第17題:請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011年山東卷)
①結構:與前文送我詩集相照應;②內容:申先生點頭的細節(jié),表明他理解了“我”交還詩集的用意,暗示了“我”與申先生情感上的默契;③表達:營造了一種感傷的氛圍,耐人尋味。
再如:《銹損了的鐵鈴鐺》第17題:請分析最后一段畫線句子的妙處。(2011年四川卷)
內容和結構:(1)以勉兒落淚鐵鈴鐺這一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收束全文。
情感:(2)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他對爸爸的懷念和傷痛之情。
表達:(3)深化主題、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三、中間段的作用
答題思路:中間段落的作用同樣要兼顧到內容和形式。
一要明確文字本身要表達的內容,考慮它與主體內容的關系,一般為因果關系、反襯關系、對比關系等或作為主體內容的背景等(從內容主題上答)。二是它身處文章中間,要考慮它與前后文之間的結構關系,甚至是全文的各個部分,包括文題的關聯(lián)及照應(從結構上答),有以下幾種表述:A過渡(承上啟下);由……過渡到……(物→人、景→情、事→理、實→虛);由……轉而寫……;B為下文鋪墊;C照應:與標題相照應、與上文(下文)相照應。答題時要交代清楚上文和下文的具體內容,由上文(具體內容)寫到下文(具體內容)。三是表達上一般是擴展思路,豐富內涵,具體展示,深化主題。
例如:《柴禾》第15題:第3自然段主要敘述了什么內容?這些內容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是什么?(2012年四川卷)
內容:主要敘述了“我”家柴垛的積累過程,賦予了柴垛物質以外的意義。
作用: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與后文“我們在心里需要它們”呼應,并為柴禾在今后生活中的巨大變化作鋪墊。
以上是對段落作用的粗淺概括。當然,段落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種多樣,特殊的段落還得考慮特殊作用,同時還應注意問題的角度,回答才更有針對性。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南縣第一中學(4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