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琴
最近,小明連續(xù)兩周在周一的早上都因頭疼而請假。第三周的周一早上,家長勉強把他送到教室,一進教室,小明就痛苦地趴在桌子上,頭也不抬。
第一節(jié)課后我向小明詢問病情,他雙手抱頭,眉頭緊皺,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我……我頭疼,我要回家……”我趕緊撥通了小明媽媽的電話,建議她帶孩子到醫(yī)院好好檢查,可小明媽媽卻說:“沒事啊,張老師,他經常頭疼?!?/p>
我很著急,孩子都疼成這樣了,怎么沒事呢?
“孩子真的很痛苦,他一直趴在桌子上,根本無法聽課,與其這樣,不如盡早帶孩子到醫(yī)院查明病因及時治療?!?/p>
在我的勸告下,家長終于同意帶小明到醫(yī)院檢查。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可為什么小明周一總頭疼呢?真令人不解。
小明媽媽看我疑惑不解,吞吞吐吐地說:“張老師,可能是小明的周末作業(yè)沒有完成,害怕老師批評,害怕同學們看不起他?!?/p>
我恍然大悟:完不成作業(yè),害怕老師、同學們知道真相,很在乎自己在老師、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希望逃避周一早上的作業(yè)檢查,內心焦慮不堪,小明頭疼的身體癥狀可能是心理焦慮的外在表現(xiàn),即心理醫(yī)生所說的“心理問題軀體化”。
治標不如治本,先治什么也得搞定小明的“頭疼”,首先要解決引起小明“頭疼”的周末作業(yè)問題。
我對小明媽媽說:“小明的病因由不完成作業(yè)引起,周末你們家長督促好小明的作業(yè),作業(yè)完成了,小明沒有心理負擔,周一的頭疼就解決了!”可小明媽媽卻愁眉苦臉地說:“可是,張老師,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他根本不聽我們的,周末他沉迷于游戲,而且埋怨我們嘮叨,希望張老師幫我們想想辦法?!?/p>
家長的監(jiān)管如此無力!那改變小明就得主要靠我們老師了。
可怎么監(jiān)管小明周末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呢?
我仔細研究分析了小明的情況:小明內心敏感脆弱,不完成作業(yè)不想讓老師、同學們知道,想保全自己好學生的臉面,因此,一定不能一語道破他頭疼的真實原因,不能捅破這層“窗戶紙”,要順水推舟,讓小明感覺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一名好學生,對他的教育、改變,不能單刀直入、就事論事,只能潤物無聲地悄然進行!
下午放學后,我悄悄把他單獨留下:“小明,我想再增加一名物理科代表,科代表是任課老師的助手,而且要在班級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考慮再三,我認為你積極向上,有很強的責任心,這個人非你莫屬,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希望,一定會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可是我的成績不夠好,恐怕起不到模范帶頭作用……” 小明猶豫不決。
“你有能力學好!你每個周一都因為頭疼,耽誤一個上午的學習時間。如果你能把身體調理好,不再頭疼,不耽誤學習時間,你會很優(yōu)秀的!”我故意加重了“不再頭疼”的語氣。
小明眨巴著眼睛,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成績不夠突出的原因有很多:不思進取,上課精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應付作業(yè)或者不完成作業(yè),課后沒有及時復習和預習,你認為你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我試著引導他自己說出原因。
“我是作業(yè)和復習、預習的問題?!?/p>
能自己說出原因,他開始釋放心里的壓力了!
“是你平時的作業(yè),還是周末的作業(yè)?”我繼續(xù)“明知故問”。
“周末的作業(yè)?!?/p>
“是周末作業(yè)太多嗎?”小明搖搖頭。
“那是什么原因?”
小明低下頭,沉默不語。
“周末太放松了,太貪玩,沒有合理利用時間,是嗎?”我打破僵局。
小明有些遲疑地看著我,點了點頭。
這是小明不愿觸碰的問題,因此,我話鋒一轉:“這也是我們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更是我們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周末作業(yè)很重要,是一周知識的鞏固,也是下周新知授課的基礎。周末作業(yè)出現(xiàn)問題,學習效果很難保證。你想過怎樣改變嗎?”
“還沒有?!毙∶骱苷\實。
“周末不能合理利用時間,你可以制定周末的作息時間表,先留足寫作業(yè)和復習預習的時間;如果時間有富余,再做你喜歡的事情,但不能耗時太多。你經常頭疼,一定要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但是周日晚上的時間一定要用于學習,把心收回來,做好功課的復習和預習……”我還特別強調戶外活動不但能強健體魄,而且能使人反應敏捷,還能緩解視覺疲勞,建議小明周末堅持打乒乓球。小明的乒乓球打得很好,而且是左手的橫握拍,我希望通過打乒乓球,轉移小明的興趣,減少對游戲的迷戀和依賴。
在我的指導下,小明很快制定了周末作息時間表。有了作息時間表,關鍵是小明能不能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為此,我反復思考后,決定繼續(xù)對小明壓擔子,讓小明擔任周末作業(yè)組長,負責督促小組成員的作業(yè)。
周五放學前,我協(xié)助小明召開周末作業(yè)組會議,分發(fā)了周末作息時間表,整理好了組員的聯(lián)系方式,確定了組員向小明匯報作業(yè)和學習情況的時間。
周六,小明完成作業(yè)后及時用電話告訴我,并匯報了其他同學做作業(yè)的情況。周日晚上,我又電話了解小明他們的動態(tài),確保他們的復習和預習質量。
第四周的周一,小明高高興興地到了學校,我查看了小明和周末作業(yè)小組成員們的作業(yè)。他們全部完成而且寫得非常認真,我在班上當眾表揚,他們興高采烈!我趁機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力鼓勵小明:“小明擔任周末作業(yè)組的組長一職干得非常出色,我相信小明的物理科代表一定會干得更出色!小明會越來越優(yōu)秀!”
小明馬上欣然回應:“張老師,我會的!”
此后,每個周六、周日我一直和小明保持電話聯(lián)系,有時小明還約我一起打乒乓球,雖然我經常不能赴約,但我知道小明已經不再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才有尊嚴,他才會從內心改變自己的不足。小明不完成周末作業(yè),害怕老師、同學們知道真相,用“頭疼”掩蓋不完成作業(yè)的內心焦慮。因此,在轉變小明的過程中,我始終小心翼翼地保護他脆弱的自尊心,對他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安排他擔任物理科代表和周末作業(yè)組的組長,相信他是積極向上的,相信他會越來越優(yōu)秀,這種深深的信任提升了小明的責任心和自我約束能力,小明的周末作業(yè)不但高質量完成了,而且物理科代表和周末作業(yè)組的組長也干得非常出色。從此,小明不再“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