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春
(廈門理工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4)
日漢語“△然”同形詞的比較與翻譯
魏麗春
(廈門理工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4)
日漢語中有為數(shù)不少的“△然”同形詞,其中語義相符的占大多數(shù),但是即使語義相符仍然存在詞性、語體、色彩不同導(dǎo)致用法不一致的情形,此外還有少量語義交叉、語義沖突和語義空缺的詞語。日語“△然”二字詞的語數(shù)多,使用頻率也遠(yuǎn)高于漢語。在日漢語“△然”同形詞的語義理解和翻譯實踐時不能望文生義,要正確辨析其語義用法的差異,根據(jù)文脈關(guān)系綜合分析,從跨文化角度去處理那些“貌似神離”“虛假對應(yīng)”的詞匯語義。
“△然”二字詞;語義;比較;翻譯
在國際政治、領(lǐng)土爭端問題上日本政府常說要采取「毅然とした態(tài)度」,中國的報紙將其譯成“毅然的態(tài)度”。雖然漢日語中都有“毅然”這個詞,但是漢語的“毅然”一般作為副詞修飾動詞,表示“堅決地/毫不猶豫地”意思,比如“毅然決然”、“毅然獻(xiàn)身祖國的科學(xué)事業(yè)”,而日語的「毅然」以「毅然とした」的形式作為定語修飾名詞,以「毅然として」的連用形修飾動詞。把日語的「毅然とした態(tài)度」譯成 “毅然的態(tài)度”顯然不太符合我們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應(yīng)該改成“堅決的態(tài)度”才比較合適。除了「毅然」,日語中還有「全然」「漠然」「判然」等等使用頻率較高的“△然”二字詞,而漢語中也有這樣的同形詞,但是存在同形卻意義不同或者用法不一致的情形。我們在理解日語“△然”二字詞的意義時往往受到母語的影響而望文生義,同時日漢語“△然”二字詞互譯時因為圖方便直接使用原詞而造成譯文不通的情況也常有之。日漢語中有多少這樣的同形詞,它們之間的意義用法又有怎樣的差異,有必要進(jìn)行調(diào)查與研究。
日漢語“然”作為形容詞或者副詞的后綴,均表示“——的樣子”。日語國語辭典《廣辭苑》中收錄的“△然”二字詞有167個,以此為基礎(chǔ)查閱漢語的“△然”二字詞,發(fā)現(xiàn)144個有對應(yīng)的漢語同形詞。利用青空文庫對這167個日語“△然”二字詞進(jìn)行用例檢索,用例超過50的有以下39個詞。
啞然(55) 依然(500以上) 宛然(91) 嫣然(56) 凝然(133) 偶然(500以上)決然(58) 公然(195) 昂然(96) 傲然(81) 忽然(171) 雑然(107) 燦然(60)自然(500以上) 寂然(98) 純?nèi)?71) 悄然(175) 整然(112) 全然(500以上)泰然(67) 端然(66) 斷然(173) 同然(200) 漠然(391) 判然(486) 愕然(102)必然(500以上) 飄然(76) 憫然(51) 憤然(67) 平然(188) 呆然(165)本然(72) 漫然(91) 猛然(92) 默然(116) 慄然(76) 冷然(139) 歴然(78)
按照用例數(shù)量多少的順序排列并比較日漢語的語義,見下表1。
表1 日漢語“△然”二字詞的語義比較
日漢詞匯的語義關(guān)系主要表現(xiàn)在語義相符、語義交叉、語義沖突及語義空缺等幾個方面。通過以上辭典釋義的比較,總結(jié)日漢語“△然”二字詞的語義關(guān)系如下:
1.語義相符:依然、偶然、自然、全然、必然、判然、同然、公然、忽然、凝然、默然、整然、雑然、愕然、寂然、宛然、歴然、慄然、泰然、憤然、燦然、嫣然、啞然、憫然
2.語義交叉:悄然、斷然、冷然、昂然、猛然、漫然、傲然、飄然、本然、純?nèi)?、端然、決然
3.語義沖突:漠然
4.語義空缺:平然、呆然
從語義關(guān)系上看,日漢語“△然”二字詞語義相符的情況占絕大多數(shù),其次是意義范圍的大小不一致即語義交叉的情形,另外還有少部分語義沖突和語義空缺的情況。
日語“△然”二字詞的語數(shù)多,用例多,使用頻度也高,在日語中多用作形容動詞、副詞以及有時用作名詞。從日語“△然”二字詞的用例來看,絕大多數(shù)是以「~として」「~と」以及原形的形式修飾動詞和以「とした」「~たる」的形式修飾名詞,或者以「~とする」的形式做謂語。
例1 士は、家庭に於ても善良な父であり夫であることに依然として変りはなかった。(平林初之輔「人造人間」)
例2 蔭口をきくのでさえ、公然と名前が云えないくらいな男だから、弱蟲に極まってる。(夏目漱石「坊っちゃん」)
例3 お母さんは、斷然、姉さんの味方らしい。(太宰治「正義と微笑」)
例4 妻を見殺しにして平然、というような「度胸」を持ってはいないのだ。(太宰治「差桜桃」)
例5 早くも映つた白い美しい顔が、鏡の中で信一郎に、嫣然たる微笑の會釈を投げたのである。(菊池寛「真珠夫人」)
例6 やっぱり漱石は、権力?金力に対して毅然たるべき人間性について語るだろうと信じる。(宮本百合子「日本の青春」)
例7 お客となって現(xiàn)れ、「おい、スープをくれ?!工劝喝护趣筏吭獨荬敲袱郡长趣ⅳ盲?。( 橫光利一「旅愁(前半)」)
例8 言葉は「なぜ」に対する答ではない。意外にも甚だ悄然とした、罪を謝する言葉である。(芥川龍之介「三右衛(wèi)門の罪」)
例9 そのうしろ姿をぼんやり見送り、私は愕然とした。(太宰治「雀」)
例10 記録されないもの、すなわち、方言である。方言は漠然としているが、長い歴史をもち、いまも生きている。(折口信夫「辭書」
漢語中“△然”二字詞數(shù)量也不少,但是經(jīng)常使用的詞語較少。比如,日語中常用的「整然」「騒然」「畫然」「歴然」「平然」等在漢語中卻很少用或者不用。同時,漢語“△然”二字詞與日語“△然”二字詞相比,在詞性上存在差異,漢語中以副詞、動詞、形容詞為主,在句中作狀語、謂語或者定語。比如下面的例子:
例11 土豪毅然放棄百萬年薪 隱居終南山清修(鳳凰網(wǎng)的一則新聞標(biāo)題)
例12 思路不通,斷然寫不出好文章。(《現(xiàn)代漢語詞典》)
例13 惟有寒梅舊所識,異鄉(xiāng)每見心依然。(《和對雪憶梅花》歐陽修)
例14 回頭又看寶琴等也都是淡素妝飾,風(fēng)韻嫣然。(《紅樓夢》第一一0回)
例15 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開,清風(fēng)自來。(《隨想》三毛)
由于日語“△然”二字詞的使用頻度遠(yuǎn)高于漢語“△然”二字詞,這里僅探討日語“△然”二字詞的漢譯方法。漢譯時不僅要注意語義關(guān)系,還要兼顧詞性、文體、色彩等差異。
1.直譯成同形的漢語“△然”二字詞
日漢語“△然”同形詞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使用原詞翻譯。比如,例1的「依然として変りはなかった」直譯成“依然不變”,例5的「嫣然たる微笑」譯為“嫣然的微笑”或者“嫣然一笑”,例9的「愕然とした」為動作謂語,譯成“愕然了”。
2.譯成同形的漢語“△然”二字詞的近義詞
一般說來,漢語詞義比較嚴(yán)謹(jǐn),詞的含義范圍比較窄、比較精確固定,詞義的收縮性和對上下文的依賴性比較小(劉宓慶,2006:439),而日語詞義比較靈活,詞的含義范圍比較寬,比較豐富多變,詞義對上下文的依賴性比較大。雖然日漢語“△然”二字詞語義相符,但仍有較多存在詞性、文體、色彩不同的情況,無法完全對譯,因此應(yīng)該選擇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近義詞。例2「公然と名前が云えない」中「公然」與漢語的“公然”語義相符,但是漢語“公然”意為明目張膽、毫無顧忌,用在諸如“公然反對”“公然違反協(xié)定,派兵入侵邊境”等面對公眾的膽大妄為,明顯是貶義色彩,而本句中說別人壞話卻不敢點名道姓是比較私人的中性行為,所以譯成“公然說出對方的名字”不合適,應(yīng)該選用“公然”的近義詞“公開”,譯成“公開指出對方的名字”。另外,例6「毅然たるべき人間性」說的是不為權(quán)利金錢所動的堅毅人格,漢語中“毅然”一般是指態(tài)度、行動方面的果斷堅定,是副詞,而這句日語中它是形容動詞做定語,因此顯然不能直譯成“毅然的人格”,換成“堅毅的人格”就符合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了。
3.意譯成近義的其它詞語
日漢語“△然”二字詞語義交叉、語義沖突或者語義空缺的情況下,一般只能根據(jù)詞匯語義與語境把握其準(zhǔn)確的意思之后進(jìn)行意譯。漢語中“昂然”是指人的儀表雄偉,比如有“氣宇昂然”“昂然挺胸”的說法。例7的「昂然とした」顯然不是指儀表,但是從后面跟的「元気で命じた」和前面的具體命令內(nèi)容「おい、スープをくれ。」說明下命令時語氣有力、態(tài)度傲慢,也是一種精神面貌的描述,可以譯成漢語“昂然”近義的“趾高氣揚(yáng)”。另外,日語「悄然」除了與漢語“悄然”有著同樣的“悄悄地、不出聲地”的意思之外,還有表示神情失望、沮喪的意思。例8「悄然とした、罪を謝する言葉である」就是這個用法,譯為“沮喪的道歉”“落寞的道歉”。例10「方言は漠然としている」的「漠然」在日語中是使用頻率較高的“△然”二字詞,與漢語“漠然”表示的態(tài)度“冷淡、冷漠”之意完全不同,它表示概念或者感覺等方面的“曖昧模糊、籠統(tǒng)”,這里譯成“方言籠統(tǒng)”是比較準(zhǔn)確的。例4「平然」?jié)h語中沒有,日語的意思是“沉著、冷靜”“坦然、不在乎”,在這句中可以譯成“無動于衷”。
日漢語“△然”同形詞雖然語義相符的占大多數(shù),但是由于日語和漢語中“△然”二字詞的使用頻度差距較大,而且即便同義的情況下還存在詞性、語體、色彩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語義理解和翻譯實踐時不能望文生義,也不能偷工減料地原詞直譯,要正確辨析其語義用法的差異,再根據(jù)上下文的文脈關(guān)系綜合分析,從跨文化角度去處理那些“貌似神離”“虛假對應(yīng)”的詞匯語義。
[1]新村出.廣辭苑(第六版)[M].東京:巖波書店,2008.
[2]菱沼透,守屋宏則,王亜新.日中辭典(第2版)[M].東京:小學(xué)館,2001.
[3]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4]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5]任川海.關(guān)于漢語和日語的“然”的對比研究[J].日語學(xué)習(xí)與研究,2014,(5):68~76.
2095-4654(2015)07-0132-03
2015-04-18
H3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