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鳳明,余向前
(1.瀘州市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四川 瀘州 646000;2.四川省瀘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瀘縣 646100)
膽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多種原因致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令十二指腸膽汁或胰液等反流入于胃,導致膽汁酸損傷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炎癥的病變[1],常見于胃切除、胃腸吻合手術(shù)后,發(fā)病概率約5%[2]。筆者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用加味四逆散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本院消化內(nèi)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19~64歲,平均53.2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10年。對照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齡20~65歲,平均52.7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9.5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依據(jù)《新編內(nèi)科診療手冊》[3]。上腹部持續(xù)性燒灼樣疼痛,進食后加重。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膽汁并混有食物,嘔吐后癥狀不能減輕。制酸劑不能緩解。多伴嘈雜感、噯氣,舌質(zhì)多為暗紅,舌苔黃膩或白膩,脈弦細或弦滑。胃液分析顯示胃酸缺乏,膽紅素濃度增加,胃鏡檢查可見膽汁反流,胃黏膜膽汁黃染,組織活檢證實為慢性胃炎。多有胃手術(shù)史。
兩組均口服莫沙比利10mg、每日3次,替硝唑0.5g、每日2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均餐前30min空腹服用。
治療組同時用加味四逆散。柴胡15g,白芍12g,枳實10g,連翹10g,丹參10g,延胡索15g,茯苓12g,制半夏12g,甘草10g,生姜10g,大棗10枚。腹痞滿者加厚樸10g、郁金10g,脾虛者加黃芪15g、白術(shù)12g,郁熱較甚者加黃連12g。每日1劑,水煎服。
兩組均治療30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兩組治療期間均忌辛辣油膩之品。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飲食增加,胃鏡檢查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胃鏡復查膽汁反流明顯改善,胃黏膜充血水腫減輕。好轉(zhuǎn):臨床癥狀部分緩解,胃鏡復查膽汁反流較前減少,胃黏膜有炎癥病變。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胃鏡復查無改變。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膽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稱為堿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多種原因?qū)е掠拈T功能失調(diào),膽汁及部分胰液、腸液逆流入胃,造成胃黏膜屏障破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5]。
本病屬中醫(yī)“胃脘痛”、“嘈雜”、“嘔吐”等范疇。多由于情志失調(diào)、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而肝膽疏泄失常,胃失和降所致。治療當疏泄肝膽,和胃降逆。加味四逆散方中柴胡、枳實疏肝解郁、理氣健脾、升清降逆,連翹、丹參清熱利膽、祛瘀生新,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茯苓、半夏健脾和胃,生姜、大棗補養(yǎng)脾胃、調(diào)和營衛(wèi)氣血,白芍、甘草酸甘柔軟、和中止痛,甘草并能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利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降逆之效。
因此,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用加味四逆散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較好。
[1] 付海燕.柿蒂半柴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60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8):1314.
[2] 陳春平.疏肝和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8,6(6):68.
[3] 張學庸,張寧仔.新編內(nèi)科診療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34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7-128.
[2] 段黎明,陳小云.針刺、耳壓配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1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