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河北省贊皇縣川房村李氏文書調(diào)查

2015-06-12 12:45:32李哲坤
關(guān)鍵詞:石界民國文書

李 橋,李哲坤

(河北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

河北省贊皇縣川房村李氏文書調(diào)查

李 橋,李哲坤

(河北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河北省贊皇縣川房村李氏文書共32件,為一個家族所有。包括土地買賣、人口買賣、土地所有證和房產(chǎn)所有證等內(nèi)容,時間跨度120余年,實為罕見。將契約文書分為清代、民國與解放后3部分,對其格式、內(nèi)容和意義進行初步地分析研究,以此為窗口,透視百年來國家經(jīng)濟政策以及地理人文的變遷。

贊皇縣川房村;李氏;契約文書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5-07-07 10:59

2013年,業(yè)師孫繼民先生在河北省贊皇縣川房村訪友并進行考古調(diào)查,偶然訪得李氏家族自清末至20世紀(jì)80年代與本族及外姓買賣田地、房屋地基和人口的契約文書。隨行的宋坤、張淮智兩位師兄進行了拍照記錄,后由筆者進行了錄文整理。川房村李氏文書共32件,為一個家族所有,文書基本保存完整,時間跨度超過百年。

其中清代契約共7件,計同治三年(1864)1件,同治六年(1867)1件,光緒十五年(1889)1件,光緒十八年(1892)1件,光緒二十二年(1896)2件,光緒殘卷1件;民國契約16件,計民國九年(1920)2件,民國十三年(1924)1件,民國十六年(1927)2件,民國二十一年(1932)1件,民國三十年(1941)1件,民國三十五年(1946)7件,民國三十八年(1949)2件;新中國成立后契約9件,計1950年2件,1951年1件,1964年1件,1975年1件,1981年2件,1982年1件,1984年1件。契約原文如下:

一、同治時期

整理出同治時期契約2件,分別為同治三年(1864)和六年(1867)。

(一)同治三年(1864)十二月十四日侯治方、侯夢林賣地契

3.賣與李生

①永遠為業(yè)。言定價錢叁拾八千文,其錢即交

4.不欠,恐口無憑,立字為證,送文約割食一切②在內(nèi)③。

5.隨帶錢糧三分

6.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四日 立

7.中人朝振成

(二)同治六年(1867)二月馬讓賣地契

1.立字人馬讓,因乏錢用,今將自己村西尾窯蓋上節(jié)水地一代,東至

2.石界,南至河溝,西至堾根,北至石界,四至分明,土木相連。內(nèi)除隴溝

4.文,其錢足交不欠,仝說合人李愛說成,情愿賣與李昇名下

5.為業(yè)??挚跓o憑,立字為證。送文約割食一切在內(nèi)⑧。

6.隨帶錢糧一分 中見人張進德

7.同治六年二月日 立

二、光緒時期

(一)光緒年間賣地契

紙 契⑨

1.立絕賣契人 系 社 村人,因乏□不□,今將自己 地 段 □

6.

繼電保護系統(tǒng)可靠性評估時,應(yīng)考慮到隱性故障因素,并對繼電保護系統(tǒng)總體能效進行衡量。其中,在分析繼電保護系統(tǒng)靠性模型的過程中,也可借助概率模型計算法,讓繼電保護系統(tǒng)通過自檢處發(fā)現(xiàn)隱性故障。同時,增加繼電保護系統(tǒng)隱性故障預(yù)警功能,從根本上降低隱性故障發(fā)生幾率。

9.

說合人

10.

11. 光緒 年 月 日 賣止

(二)光緒十五年(1889)二月賣地契

1.立賣契人李貞因乏錢用,今將自己觀音臺園子一段東南

2.西三至石界,北至堾根。四至分明,土木相連。仝說合人李增

3.說允,情愿賣于李昇名下。言明賣價大錢玖千肆佰

4.文,其錢足交不欠,恐口無憑,立字為證。送文約人李印

5.

隨帶錢糧壹分。

6.光緒十五⑩年 二月 日立

7. 中見人 李業(yè)

(三)光緒十八年(1892)十二月二十五日李貞賣地契

1.立字人李貞因乏用,今將自己觀音臺園子一段,東西南三至

2.石界,北至堾根,四至分明,土木相連。仝說合人李增說?成,情愿賣與

3.李昇名下,言明賣價大錢玖千肆佰文,其錢交足不欠,恐口

4.無憑,立賣契為證。

5.

隨帶錢糧一分?

6.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廿五日

7. 中人李叢

(四)光緒二十二年(1896)二月李干賣地契

1.立字人李干因乏用,今將自己園地西半,東、北貳至?石界,南至龍溝,西至買主,各四至

2.分明,土木相連,仝說合人李順連說充,情愿賣與李昇名下,言明賣價大錢肆千捌百文,

3.其錢足交不欠,恐口無憑,立字為證。送文約各食一切在內(nèi)。

4. 中人李得峻 隨帶錢糧二厘

5.光緒貳拾二年二月

(五)光緒二十二年(1896)六月二十一日分單

1.頭分立分單人李福剛花木溝地,北半南至石界。杜家墳地,北半南至石界

3.半分,東西二至石界觀音堂園地一段莊移,西半東至石界常磨公用,

趙士俊

4.系民國三年仝說合人劉玉珍說合門前地基,北節(jié)南北貳丈叁尺,南至石界。

戰(zhàn)秉均

法俊

5.

分令人李可久

春法

丑小

6.光緒貳拾貳年六月卄一日 立文字為證 (立)

三、民國時期

整理出民國時期各式契約16件。

(一)民國九年(1920)十月二十七日頭次分單

1.頭頭分村北水地南貳段,又友?村北旱地東壹半,又友

南半地李二小名下

2.黃木溝地?北半關(guān)音堂園地壹段,又友莊窯西北半,又

又有東昌壹半

3.友北邊?諸卷?一個,一切分情,立分單為證

得峻

順剛

4.李二牛 分令人李得義

順連

如靁

5.民國玖年拾月二十七 日 立

(二)民國九年(1920)十月二十七日二次分單

1.二分村北水地中壹段,又友村西旱地東邊壹段,又

2.友五?道廟東園地壹段,又友西南方壹

又友東昌一半

3.半,又友門前毛司?一個,一切分清,立分單為證。道路同行。

4.內(nèi)初村西水地二畝分到。

順剛

5.李钖 分令人李德義 立契為證

順連

如靁

6.民國玖年拾月二十柒 日 立

(三)民國十三年(1924)十二月初二日李改明賣弟妻契

1.立字人李改明因為家貧□?,今將弟妻仝李羣虎

2.說成,情愿賣與李二小名下為妻。言明身價大錢壹百捌□。

4.民國拾叁年十二月初二日 立

(四)民國十六年(1927)四月初七日李來成賣地契

1.立字人李來成因乏用,今將自己村東安頭西半大

2.石灘壹片,東北貳至石界,西至堎巖,南至道,四至分

3.明,石土木相連,今仝說合人李首說允,情愿賣與

5.足不欠,恐口無憑,立字為證。隨帶糧銀貳厘。

6.中華民國十六年四月初七 日 立

7. 中見人李英班(簽押)

(五)民國十六年(1927)四月十七日李來成賣地契?

2.大石灘?一片,東北二至石界,西至堎巖,南至道,四至分

3.明,石土木相連,今仝說合人李守說允,情愿賣

6. 中人李英班。

7.民國十六年四月十七日

3.與李三現(xiàn)公名下為業(yè),恐后無憑,立字為證。

4.民國貳拾一年 十一月 初八日 立?

(七)民國三十三年(1944)十一月廿四日李二現(xiàn)功賣地契

1.立字人李二現(xiàn)功因乏錢用,今將自己莊窠前節(jié)

3.北至石界?,四至分清,石土木相連。今合說合人白隆

4.說成,情愿賣契李三現(xiàn)功名下,言明賣價大洋

5.捌拾元。其洋足交不欠,恐口無憑,立字為證。

6.民國叁拾三年 十一月 廿四日立

7. 中見人李貴小

1.立字人李庚子因乏用,今將自己村北廟崗地□

2.計地五畆,東南二至堾,西至堾根,北至大道,四至分明,

3.土木相連。今仝說合人李口只說成,情愿賣與

4.李二現(xiàn)公名下為業(yè)。言明賣價洋陸仟元,其洋足?

(九)民國三十五年(1946)十一月二十三日李□梅賣地契

1.立賣契人李□梅,因乏用,今將自己北?院莊

2.窠東半,東房四間,南房貳間,西至院心,東至

3.滴水,南至石界?,北至滴水大門?,道路通?行,四至分明,石土木相連。今仝說合人李員說允,情愿賣與

4.李少現(xiàn)公名下為業(yè)。言明賣價大洋叁百文整?。

5.其洋足交不欠,恐口無憑,立賣契為證。

6.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廿三日 立?

7. 中見人王貳侶

3. 南至堾根,北至河海。四至分明,土木相連。

4. 今仝說合人馬小四說允,情愿賣與李二現(xiàn)功名下為業(yè)。言明賣價大洋壹拾元。

5. 其洋足交不欠,恐口無憑,立賣契為證。?

6.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廿三日立?

賣 契?

2. 眼 房 間四等地 畆壹分 厘

4.上下金石土木一併相連,仝中說合情愿出賣與李三現(xiàn)功

5.名下,言明時價洋壹拾元 元 角。當(dāng)日錢業(yè)兩交,

6.各無異說,自賣之后,倘有親族鄰右爭執(zhí)或先典未贖情事,

7.由賣主 一面承當(dāng),與買 主無干,恐口無憑,立

8.賣契為證。

10.產(chǎn)鄰 王小友 村長 李連科 書契人 李增順

11.稅款 八角 立契年月 卅五年十一月 收款人

13.

每張紙價伍元

(十二)民國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二十五日李房小賣地契

賣 契?

1.立契人李房小,今將自己坐落村北旱地二段 窯

2. 眼 房 間七等地伍 畆 分 厘

4.上下金石土木一并相連。仝中說合情愿出賣與李二現(xiàn)功

5.名下。言明時價洋陸仟 元 角,當(dāng)日錢業(yè)兩交,

6.各無異說。自賣之后,倘有親族鄰右爭執(zhí)或先典末贖情事

7.由賣主一面承當(dāng)。與買主無干恐口無憑,立賣契為證。

8.公證人李慶科 農(nóng)會李口只 說合人李口只

9.產(chǎn)鄰李小五 村長趙連科 書契人李增順

10.稅款四百八十元 立契年月卅五年十一月 收款人

11.中華民國卅五年十二月廿五日立契人李房小

12.

每張紙價伍元

(十三)民國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二十九日李□梅賣地契

賣 契?

1.立契人李□梅,今將自己坐落北院東半窯

2.0眼0房六間,等地0畆0分 0厘,

3.東至滴水,西至院心,南至墻根,北至滴水,

4.上下金石土木一并相連。仝中說合情愿出賣與李二現(xiàn)功

5.名下,言明時價洋 叁 百 元 角,當(dāng)日錢業(yè)兩交,

6.各無異說。自賣之后,倘有親族鄰右爭執(zhí)或先典未贖情,事

7.由賣主一面承當(dāng),與買主無干,恐口無憑,立

8.賣契為證。

9.公證人 王貳占 農(nóng)會 李口只 說和人 李口只

10.產(chǎn)鄰 李房祥 村長 趙連科 書契人 李慶武

11.稅款 二十四元 立契年月 年 月 收款人

12.中華民國卅五年十二月廿九日立契人 李□梅13.

每張紙價伍元

(十四)民國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二十九日李二現(xiàn)功賣地契

賣 契?

1.立契人李二現(xiàn)功今將自己坐落房子前節(jié) 窯

2. 眼 房二間 等地 畆 分 厘

3.東至□墻,西至滴水,南至買主,北至石界,

4.上下金石土木一并相連,仝中說合情愿出賣與李三現(xiàn)功

5.名下,言明時價洋捌拾元 元 角,當(dāng)日錢業(yè)兩交,

6.各無異說。自賣之后,倘有親族鄰右爭執(zhí)或先典未贖情事,

7.由賣主 一面承當(dāng),與買主無干,恐口無憑。立

8.賣契為證

9.公證人 李貴小 農(nóng)會 李口只 說合人 白隆

11.稅款 六元四毛 立契年月 卅五年十二月 收款人

12.中華民國卅五年十二月廿九日 立契人李二現(xiàn)功

13.

每張紙價伍元

(十五)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二十七日李二現(xiàn)功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1.華北區(qū)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第一聯(lián) 贊 字 第玖叁貳伍號

2.贊皇縣(市)第三區(qū)船房村居民李二現(xiàn)功,

4.□段拾壹畝陸分壹厘〇毫,房產(chǎn)共計房屋 產(chǎn) 間,地基壹段〇

6.負(fù)、轉(zhuǎn)讓、贈予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持給此證。

地 土

7. 計開

8.座落 種類 畝數(shù) 四至 張橫潤 備注

9.村北七畆地 旱 一畝 七九 西北二至石界東至□南至道 長二十五丈橫四丈三尺

10.洛地 水 一畝 三五 東西北三堾根南至石界限 長四拾丈〇五尺橫七尺

11.北南 旱 五畝 〇六 東西南至堾根北至大道 長三十八丈橫八丈

12.花木溝 旱 三畝 二六 東西二至堾根南至倉嶺北至道 長三十二丈六尺橫六丈

13.東園地 水 畝 九厘 南至道北至堾根東西二至石界 長六丈七尺五寸橫八尺

15.村東場基地 一半 畝 一三 東北二至石界西至□□南至道 長四丈五尺橫一丈七尺五寸

至 仿

16.座落 種類 間數(shù) 地基畝數(shù) 地基四至 地基長橫潤 備注

17.后街 平房 六間 一三 東至滴水西至院心南至石界北至滴水 長三丈橫二丈六尺 大門道路通行

18. 豬圈 七坑一座 三厘

19.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二月廿七日 □.

(十六)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二十七日李三現(xiàn)功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明?

2.贊皇縣(市)第三區(qū),船房村居民李三現(xiàn)功,

6.賣、轉(zhuǎn)讓、贈予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給此證。

地 土

7. 計開

8.座落 種類 畝數(shù) 四至 長橫闊 備注

9.村西十二畝地 旱 二畝 一 東西南三至堾根北至石界 長十二丈六尺橫十丈

10.小洛地 水 畝八 三 東西南北四至堾根 長拾丈二尺五寸橫四丈四尺五寸

12.村東園 水 畝 七厘 南至龍溝北至堾根東西貳至石界 長五丈二尺橫八尺五寸

13.老爺廟下 水 畝 八厘 南至堾根北至河溝東西二至石界 長三丈九尺五寸橫一丈二尺

15.

產(chǎn) 房

16.座落 種類 間數(shù) 地基畝數(shù) 地基四至 地基長橫澗 備注

17.后街 平房 四間 一六六 南至影墻西至滴水南至外墻根北至根基 長四丈橫二丈五尺, 毛坑在內(nèi)地基□厘

18.中華民國叁拾八年二月廿七日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整理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地契、田房草契、使用執(zhí)照及責(zé)任合同等共9件契約。

(一)一九五〇年李二現(xiàn)功賣地契

2.道,西至地邊,南至堾,四至?分明,土木相連。今說合人李□小說成,情愿賣與李三現(xiàn)功□?

4.

中人李國業(yè)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九五〇年 五月 立

(二)一九五〇年李二現(xiàn)功買賣田房草契

買賣田房草契?

1.立賣契人李二現(xiàn)功今將自己房 所計 間 分 厘 毫

2.

地三段 貳畝 三

3. 市 街 胡同 門牌 號憑中人蔣大福小說合情愿賣與

4.贊皇縣

5. 鎮(zhèn)三區(qū)川方村

6.李三現(xiàn)功 名下為業(yè)言明賣價每間玖

7.共計人民幣叁萬元折合小米 筆下交清并無

8.短少日后如有任何糾葛偈有賣主與中證人一面承當(dāng)于主無涉恐口無憑立

9.此草契為證

10.計開(供山柁伙道門窗伙并等倩事詳填于下)

11. 東 □□。

13. 西 地邊

14. 北 道

15.樹株 代筆人李□梅

16.井眼 中證人蔣大福

17.其它 監(jiān)證機關(guān)

18. 人 李國業(yè)

19.隨交老契 張 立賣契人李三現(xiàn)功

20.一九五零年 五月 日

(三)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七日李二現(xiàn)功賣契

河北省人民政府 賣 印契?

1.出賣人 姓名 李二現(xiàn)功 承買人 姓名 李三現(xiàn)功

2. 住址 川房 住址 川房

3.不動產(chǎn)種類 地 不動產(chǎn)價格 人民幣 三萬元

4.座落 村西 折合小米

6. 基也

7.土地畝數(shù) 貳畝叁分 收據(jù)號數(shù) 貳柒陸零

8.四 東至堾根 附

9. 南至堾

10. 西至地邊

11.至 北至道

12.契別 買賣 記

13.原契張數(shù) 貳張 監(jiān)證 監(jiān)證機關(guān) 村公所

14.立草契年月 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二十五 監(jiān)證人 李國業(yè)

16.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七日

(四)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李氏借地契

2.□蘭南夥墻移外借占八寸寬51,東西壹丈三長。

3.說合人楊石頭說允情愿,恐口無憑,

4.立字為證。

5.中見人李□來

6.一九六四年□52歷四月二十四日 立

(五)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九日李老鄉(xiāng)賣房契

文書53

1. 賣房人:李老鄉(xiāng)(畫押) 壹玖柒伍年捌月拾玖日

2. 買房人:杜秋云(畫押)

3.賣房人李老鄉(xiāng)賣給杜秋云南房貳間,

4. 北至園心道路通行。

5.買房人杜秋云買老鄉(xiāng)南房貳間,

6. 北至園心壹伴道路通行。

7. 說合人:李行子(畫押)

8. 代筆人:李□洋(畫押)54

(六)李老鄉(xiāng)林地使用執(zhí)照

1. 林地使用執(zhí)照551981年8月16日56

2. 下列林地 長期劃歸持照人造林使用 此證

3.姓名 李老鄉(xiāng) 住址 石咀 頭 公社 川方大隊第 叁生產(chǎn)隊

5. 東 南 西 北

7.北尚 5 石堺 成云邊堺 七隊分頭嶺 邊堺

8.說明:用鋼筆填寫,字跡不許涂改。

(七)李老鄉(xiāng)林地所有執(zhí)照

1. 林木所有證571981年 10月 20日58

2.表內(nèi)所列林木 確認(rèn)系持證者所有 受國家法律保護

3.單位或姓名 李老鄉(xiāng) 住址 贊皇縣石咀頭公社川方大隊

5.后街平方 四間 滴水 滴水 路心 滴水 大門通路通引

6.后街毛園 一座 夾道 墻根□道 道

7.后街平房 四間 夥棵 □墻根 滴水 根□。

8. 說明:用鋼筆填寫,字跡不許涂改。

(八)石嘴頭公社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責(zé)任制合同書

1.石嘴頭公社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責(zé)任制合同書

2.為了進一步貫徹中發(fā)(82)1號文件,穩(wěn)定完善生產(chǎn)責(zé)任制,做到“一堅持”、“兩不變”,“三兼顧”,“計劃經(jīng)濟為主”。在農(nóng)業(yè)

3.生產(chǎn)上采取“三統(tǒng)一”下大包干的責(zé)任制形式,并用合同把生產(chǎn)隊和承包者的權(quán)、責(zé)、利固定下來,共同遵守。

4.承包戶主:李老鄉(xiāng)59人口:4.57 生活定量:

6.地塊坐落 四至 畝數(shù) 畝產(chǎn) 總產(chǎn) 年份 國家征收 集體提留 逐年應(yīng)交

7.

夏 秋 夏 秋

8. 3.86 1781 82年 □ 82年

9. 83年 83年

10. 84年 84年

11. 85年

12. 生產(chǎn)隊按著承包戶主全家生活定量和計劃生育情況確定承包面積;按國家計劃下達各項作物種植面積;按、井、池水源,機電配套情

13.況和地塊座落按排水順序;按集體經(jīng)濟需要確定提留。農(nóng)業(yè)稅由承包土地者負(fù)擔(dān)。

14.承包者有權(quán)在國家種植計劃指導(dǎo)下按排作物布局,確定種植形式,實行科學(xué)種田。責(zé)任田自己投資,產(chǎn)品按合同交足國家和集體提留外,全部歸己,不再統(tǒng)一分配,人口變化,責(zé)任田四年不變。如不交提留,生產(chǎn)隊有權(quán)收回責(zé)任田。

15. 嚴(yán)禁在承包土地上蓋房,葬墳,起土。承包土地不準(zhǔn)買賣,不準(zhǔn)出租,不準(zhǔn)轉(zhuǎn)讓,不準(zhǔn)荒廢,否則生產(chǎn)隊有權(quán)收回,承包者無力經(jīng)營,成 轉(zhuǎn)營他也時應(yīng)退還生產(chǎn)隊。

16. 本合同雙方簽字蓋章有效,受法律保護。

17.3 生產(chǎn)隊60承包人 李老鄉(xiāng)61監(jiān)督單位 川方62生產(chǎn)大隊 82年4月18日

(九)李老鄉(xiāng)林地使用證

1.NO 林地使用證 84年3月7日63

2. 表內(nèi)所例林地,由持證者使用,長期不變。

3.姓 名 李老鄉(xiāng) 住 址 石咀頭 公社 川方 大隊

4.林地座落 長×寬 畝 四 至 需明確的問題

(米) 數(shù) 東 南 西 北

5.大黃木溝 12×20 0.36 石堺 墻根 地邊 地邊

19.8×3.5 0.10

6.大黃木溝 本主□塊 0.59 地邊 墻根 地邊 地邊

7.白家?guī)X大塊地 18.5×14.6 0.40 石堺 地邊 石堺 地邊

18.5×3.6 0.10

五、不同時期的契約類型與格式

契約文書中所包含的涉及買賣雙方的人物超過20人,可以明確知道人物關(guān)系的只有5人。據(jù)契約文書所有人李愛芳表述,契約中所涉及人物基本為本家族直系親屬。李昇為這一套文書中最早的人物,但文書所有人李愛芳不知其與自己的關(guān)系。李愛芳介紹,爺爺輩有兄弟3人,即李大現(xiàn)功、李二現(xiàn)功和李三現(xiàn)功。李二牛為李大現(xiàn)功之子。李老鄉(xiāng)本為李二現(xiàn)功之子,因其弟李三現(xiàn)功無子,遂過繼與李三現(xiàn)功。李愛芳為李老鄉(xiāng)之子。杜秋云為其本家大娘。 清代的7件契約,除一張光緒殘件外均為李昇買地所立。16件民國契約,時間跨度自民國九年(1920)到民國三十八(1949)年。按其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土地契約,其中包含有分家契約、土地買賣契約、房屋契約、換地契約和土地證明契約等;二是人口買賣契約,李二牛買李改明弟妻,此為民國時期罕見的人口買賣事件。這些契約的立契人多為李二現(xiàn)功和李三現(xiàn)功。建國后的9件契約中,起自1950年到1984年,歷經(jīng)34年,包括土地契約、房屋買賣契約以及承包、使用土地契約和借地契約。其中解放初期的立契人仍為李二現(xiàn)功和李三現(xiàn)功,改革開放時期立契人換為李老鄉(xiāng)。

清代7件契約,有3件“紅契”,基本可以說明清代末年民間出賣田地屋舍的過程,即:1.由立契人言明賣地原因,所賣土地房屋四至;2.言明說合人,賣與何人,所賣價格,隨帶錢糧,錢糧交清日后永不反悔等語;3.立契年月,中見人簽名,并附官印64。在清代,地契文書大多采取“民寫官驗”的格式,由買賣雙方自定地契文書,然后由官府進行核實驗對。由官府進行核對的方式在有清一朝基本有兩種:一種為清初實行的“官驗契”,即在民寫地契上加蓋官府官印,并收取契稅,表示官府承認(rèn)此契約,“白契”變成“紅契”;另一種為清代中晚期實行的“粘連契尾”,即由布政司統(tǒng)一刊印契尾,編號發(fā)行,粘連在民寫地契之后,并加印騎縫章,作為官府驗契憑證。所謂“契尾”,即官署統(tǒng)一印制的典買文契,也即稅契憑證,是土地和房屋交易經(jīng)官府登記并納稅后,由官府填發(fā)的一種文書。作為地契和房契等的重要附件,除法律公證意義外,稅收也是它的重要作用。如果發(fā)生土地和房屋交易糾紛,契尾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李氏清代契約的4件白契,則只由說合人說合,中見人簽字,未經(jīng)官府公證。這種契約只在民間生效,不受官府及法律上的保護。值得一提的是,光緒十五年(1889)二月件與光緒十八年(1892)十二月二十五日件這兩件地契,前一件文書為買賣雙方私定,由中見人簽字的白契,到了光緒十八年(1892),買賣雙方又重立契約,四至、說合人、價錢和中見人不變,送與官府,由官府加蓋官印,變?yōu)榧t契。

民國16件契約在沿用晚清契約格式的同時,也增添了政府印刷式的契約形式?!肮衮炂酢钡男问嚼^續(xù)存在,此處不再多談。值得一提的是,“粘連契尾”的形式也在民國十六年(1927)契約中出現(xiàn)。民國十六年(1927)地契由紅契與驗契紙粘連而成,驗契紙上粘有稅票一枚,兩枚有騎縫章。從驗契紙的內(nèi)容不難看出,民國驗契紙與清政府的契尾制度有一定的傳承關(guān)系,從功能上與契尾制度基本相似,增加稅票是對契尾制度的新發(fā)展,是民國政府認(rèn)可的土地所有權(quán)買賣憑證和稅契憑證,使土地買賣制度更加規(guī)范。16件契約中分家契約共兩件,均立于民國九年(1920)十月二十七日。兩件契約直接言明所分地區(qū)域及他物,由受地人和分令人簽字,均為李姓。其形制十分簡單明了,并無政府紅印,應(yīng)為李昇后人分家所立,由家族數(shù)位長者為分令人,在家族內(nèi)擁有一定契約權(quán)力。土地房屋買賣契約共10件,民國三十五年(1946)7件,民國三十三年(1944)1件,民國十六年(1927)1件。僅民國十六年(1927)1件為白契,其他均為“官驗紅契”或印刷式紅契。印刷式紅契共4件,均為民國三十五年(1946)所立。印刷式契約要比賣契人自立契約規(guī)范得多,形成制式規(guī)范。印刷式契約首先言明立契人(賣地人)、四至、說合人、買家、價格及后事法律說明;其次言明公證人、農(nóng)會、說合人、產(chǎn)鄰、村長、書契人、稅款、立契年月和收款人;最后言明年月日及立契人,并在印制表外注明每張5元。換地契約僅1份,即民國二十一年(1932)件,由立換單人李罶65言明換地四至,由說合人說合換與李三現(xiàn)功,并立年月,無政府紅印,可見并無官府公正,為民間私人換地。人口買賣契約共1份,即民國十三年(1924)件,由立字人李改明言明賣弟妻原因,由說合人賣與李二牛及所賣價格和立契日期,無政府紅印。其形制與土地買賣基本相同。民國時明令禁止人口買賣,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并立契約,實為罕見。土地證明契約2件,為李二現(xiàn)功與李三現(xiàn)功兄弟所有,均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所立,這兩件契約為華北人民政府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大環(huán)境下,統(tǒng)一重新丈量土地頒發(fā)新的土地憑證。

解放后的9件契約中“官驗契”的形式繼續(xù)存在,即1950年5月契約文書。這件契約記錄了李二現(xiàn)功賣地與李三現(xiàn)功事,無政府紅印。自民國印制式地契紙,新中國也在建國初年發(fā)行了印制式地契紙。其中1950年契約為“官驗契”的官方版,書同事。兩件契約雖只有1年之差,但樣式不同。1975年賣房件是在文革時期的房屋買賣,契約形式不同于其他契約。契約抬頭為“文書”,下書立契時間、買房人、賣房人并畫押,賣房人賣與何人及房子位置,買房人買自何人及房子位置。最后書寫代筆人和說合人畫押。借地契約為1964年件,借地人與被借地人名均殘,但可知被借地人為李老鄉(xiāng)。這件契約由借地人所立,寫明所借何人之地及說合人和中見人,立契時間為1964年4月24日。改革開放后契約文書4件,均為彩色印刷,其中兩件為林地使用證,一件為林木所有證,一件為生產(chǎn)責(zé)任制合同書。兩件林地使用證一件為1981年件,一件為1984年件。兩件使用證先在開頭寫明時間,說明所列林地歸持照人長期使用,接著說明持照人姓名、住址及公社,最后言明四至。林木所有證為1981年件,其制式與林木使用證相同,不再贅述。生產(chǎn)責(zé)任制合同書1件,其格式與林木使用證不同之處是在證件題目下說明各項政策,言明承包戶主、人口、生活定量及各項資料,最后寫明各項說明、承包人、監(jiān)督單位及時間。

六、贊皇縣川房村李氏文書的研究價值

贊皇縣地處華北地區(qū)太行山中段東麓,地勢西高東低。全縣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耕地較少,大體是“七山一灘二分田”。以上32件地契約書的發(fā)現(xiàn),為近代以來河北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文書出自一個家族,數(shù)量豐富,連貫性強,蘊含較大的研究價值。河北省贊皇縣川房村李氏文書的主要研究價值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首先,是經(jīng)濟生活的生動展現(xiàn)。由于這32件契約文書記錄了李氏家族在鄉(xiāng)村社會中的物權(quán)交易行為,其蘊藏著部分經(jīng)濟生活的信息。如耕地買賣、房產(chǎn)買賣、人口買賣、林地承包和房基地租借等。它們大體上反映了李氏家族與自然、宗族及官府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其次,是民風(fēng)和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這32件文書是研究民俗學(xué)、社會學(xué)、家族史與河北地方文化的重要材料。作為河北地區(qū)太行山脈的歷史文獻,它起到了還原歷史真相和記錄社會生活的重要作用,是邊緣社會個體對于所處歷史時代的側(cè)面反映。這32件契約文書亦是鮮活的民俗史料,反映著太行山脈村落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這些內(nèi)容在契約文書中都有體現(xiàn),是研究河北地區(qū)太行山民風(fēng)與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獻。最后,是地理人文環(huán)境與歷代政策的直接反映。在農(nóng)業(yè)社會,村民把土地、房屋、豬圈、茅廁和人丁等視為家族最重要的財產(chǎn),這32件契約文書對這些關(guān)乎生存的財產(chǎn)進行詳細的記載和描述,山川草木、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觀都有所涉及。更重要的是文書中包含了涉及中國土地法大綱、生產(chǎn)責(zé)任制和林地承包證等見證歷史的契約文書。它們直接客觀地記載了川房村的經(jīng)濟交流、鄉(xiāng)土風(fēng)俗、農(nóng)田種類、社會制度、建筑風(fēng)貌、歷史遺跡、地形地貌、水文河流乃至道路交通,是近百年來國家經(jīng)濟政策的生動反映。這32件李氏文書鮮活地呈現(xiàn)出100多年里的地理人文變化與歷代政策變遷。

注 釋:

① 應(yīng)為后文之“李升”。

② “切”原作“地”,涂抹后改寫,現(xiàn)徑改。

③ 第1~4行下半部鈐朱印一枚。

④ “西除”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⑤ 據(jù)文意推斷,“科”應(yīng)為“棵”,下同。

⑥ 據(jù)文意推斷,“懷”應(yīng)為“槐”。

⑦ “原(一年)為滿”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⑧ 第1~5行下部鈐朱印一枚。

⑨ 此兩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⑩ “五”原作“四”,后涂抹并于右行改寫,現(xiàn)徑改。

? “說”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 第1~4行下半部鈐朱印一枚。

? “至”字有改寫痕跡。

? 據(jù)文意推斷,“友”應(yīng)為“有”,下同,不再另作說明。

? “地”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 “邊”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 據(jù)文意推斷,“諸卷”應(yīng)為“豬圈”。

? “五”字前原有“黃木溝南半”等字,后圈劃涂抹,現(xiàn)徑改。

? 據(jù)文意推斷,“毛司”應(yīng)為“茅廁”。

? “□”字已涂抹。

? 毛筆宣紙寫成,附民國國名政府財政部驗契紙一張。戳一枚。

? 此行被民國驗契紙覆蓋。

? “大石灘”右面有“川房□”三字。

? 此處殘損。

? “園”字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 此行后有騎縫印。

? “伙墻”原作“石界”,后涂抹并于右行改寫,現(xiàn)徑改。

? “石界”原作“滴水”,后涂抹并于右行改寫,現(xiàn)徑改。

? 第四行的下部鈐有朱戳。

? 第六行的中部鈐朱印的左半部分。

? “北”原作“西”,后涂抹并于右行改寫,現(xiàn)徑改。

? “石界”原作“□墻”,后涂抹并于右行改寫為“墻根”,后“墻根”再次涂抹并于右行改寫,現(xiàn)徑改。

? “大門”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 “通”原作“通”,后涂抹并于右行改寫,現(xiàn)徑改。

? 第五行的下部有朱戳。

? 第二至六行的中部鈐朱印一枚。

? 第五行的下部鈐有朱戳。

? 第六至七行的中部鈐有朱印的左半部分。

? 此兩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此兩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此兩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此兩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此七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此八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至”字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 “□”此處已涂抹。

? 此6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此10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 “人”字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 “□”為殘。

51 “寬”字為右行補寫,現(xiàn)徑改。

52 “ ”為殘。

53 此兩字橫書,位于契約天頭處。

54 右下角有贊皇縣革命委員會的戳記,且上有“□方□認(rèn),75.9.24”。

55 有騎縫章一枚。

56 下有贊皇縣革命委員會朱印一枚。

57 下有騎縫章一枚。

58 下有贊皇縣革命委員會朱印一枚。

59 下有朱色手印。

60 下有生產(chǎn)隊朱印一枚。

61 下有朱色手印。

62 下鈐公社朱印一枚。

63 下鈐民政朱印一枚。

64 即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四日件、同治六年二月件、光緒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件。而這3件晚清地契并非“粘連契尾”形式,而是清早期“官驗契”,由買賣雙方書寫完畢,中間人簽字,最后由官府加蓋官印。其它4件均為白契,由說合人說合,中見人簽字,在民間生效,但是不受官府及法律上的保護。

65 關(guān)系不知。

(責(zé)任編輯 薛志清)

Investigation of Title Documents of the Li Family in Chuanfang Village of Zanhua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LI Qiao,LI Zhe-ku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91,China)

There are totally 32 copies in the title documents of the Li family in Chuanfang Village of Zanhua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and they have been owned by one family and involve land sales,human trafficking,land ownership certificates,real estate licenses,etc.with the time span of over 120 years,which is rare.These documents are sorted according to the Qing Dynasty,Republic of China and New China.The paper makes an initial analysis of their format,content and meaning.The study can show the changes of 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geography and culture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Zanhuang County;Chuanfang Village;Li family;contract document

2015-04-14

邯鄲學(xué)院校級重點科研項目(14113)

李橋(1989-),男,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中國古代史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買地券和出土文獻。

K 852

A

2095-462X(2015)05-0037-10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707.1059.003.html

猜你喜歡
石界民國文書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這場戰(zhàn)“疫”,賞石人在行動
——石界抗疫系列報道
寶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08
紀(jì)念石友馬鴻斌
寶藏(2020年5期)2020-10-17 08:03:14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xué)(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他們?yōu)楹味紣勖駠?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群賢畢至,共創(chuàng)石界盛事——中國(武漢)首屆觀賞石·珠寶·科普國際文化節(jié)在武漢客廳舉辦
寶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19
組團給石界老前輩拜年去!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3:55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fēng)
榆林市| 铜山县| 琼海市| 个旧市| 鄢陵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新宾| 浦北县| 涞源县| 三亚市| 澄江县| 苍梧县| 吕梁市| 东安县| 嘉黎县| 沧源| 深圳市| 新丰县| 渑池县| 杭州市| 抚松县| 宜兴市| 如东县| 曲麻莱县| 民和| 云阳县| 邳州市| 若尔盖县| 耒阳市| 布尔津县| 东源县| 金秀| 汝南县| 容城县| 阳东县| 清涧县| 临西县| 杭锦旗| 佳木斯市| 伊金霍洛旗| 保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