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云
夏日帶寶寶出行,怕炎熱怕蚊蟲,何不自制一小瓶薄荷膏傍身?
薄荷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富含揮發(fā)性物質,既能食用,又能藥用:食用部位為莖和葉,可以清炒或煮湯,可作為調味劑和作香料,還可配酒、沖茶等;其藥用功效更為明顯。整個夏天,絕對是寶寶的好伙伴,能夠幫助寶寶度過苦夏。
在古方里,薄荷常用于頭面五官諸疾。因薄荷輕揚升浮,可清頭目,利咽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薄荷一段中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p>
薄荷常配菊花、白芷治頭暈頭痛;夏日里,風熱或熱邪易上攻,致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可配桔梗、甘草等治咽痛;薄荷芳香辛散,可宣通鼻竅,如因吹空調導致流黃濁涕、鼻塞不通,可與蒼耳子、辛夷、白芷等同用。
薄荷外用時,有刺激和抑制神經的雙重作用:它可以刺激中樞神經,提神醒腦;同時對感覺神經末梢又有抑制和麻痹的作用,再加上本身具有消炎和抗菌的功能,可緩解過敏癥狀,也可明顯緩解蚊蟲叮咬引起的癢痛。
薄荷局部外用時,能使周圍毛細血管擴張而散熱,并促進汗腺分泌而發(fā)汗,因此還有降低體溫的作用。夏日帶上一小瓶薄荷膏,能為寶寶出行多一份防護。
薄荷產品對味覺神經和嗅覺神經有興奮的作用。它能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功能。有助于治療食積不化、解除胃脘漲滯感覺,也可治療呃逆和痙攣性胃痛。
對于寶寶來說,怎樣的方式,才能將薄荷的神奇效果發(fā)揮得最好呢?
我們推薦兩種:一種食用,一種外涂。
利用薄荷葉5~10克,以熱開水沖泡,待香味溢出即可以飲用。
這是最為方便快捷的飲用方式,能夠起到很好的解渴消暑作用。如果寶寶在夏日里沒胃口、吃不下飯,不妨利用薄荷煮粥,口感非常清新。
材料:鮮薄荷30克(或干品15克),粳米150克,冰糖適量。
做法:鮮薄荷加清水1000毫升,用中火煎成約500毫升,冷卻后撈出薄荷留汁。另用粳米加水煮,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湯及少許冰糖,煮沸便可。
鮮薄荷疏風散熱,粳米益氣養(yǎng)胃,冰糖補中益氣、潤肺——它們仨配伍,真是一個都不能少。
薄荷膏是非常受媽媽歡迎的一種外用產品,常常用于緩解蚊蟲所引起的瘙癢,比起其他的止癢消腫產品,它的性質更為溫和,不容易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
其實除此之外,薄荷膏還能舒緩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各種不適。在鼻孔下方涂抹少量薄荷膏并深呼吸,可迅速緩解鼻塞;將薄荷膏涂在喉部和胸口,能緩解咳嗽、胸悶等癥狀;在前額和太陽穴抹上薄荷膏并輕揉,可減輕因感冒引致的頭痛;將一兩匙薄荷膏溶于沸水,然后把帶有薄荷氣味的蒸汽吸入體內,還能起到抑制呼吸道病菌以及舒緩咽喉癢痛的作用。
藥店里有成品薄荷膏。假如擔心成品里含有太多的雜質或防腐劑,媽媽們自己動手制作其實也不難。
材料:鮮薄荷100克,金銀花20克,橄欖油100克,蜂蠟16克。
做法:將薄荷葉和金銀花洗凈,在陽臺通一會風,瀝干水分;如果是干薄荷和干金銀花,則只需稍洗瀝干。
將薄荷葉、金銀花和橄欖油混合,用料理機將藥材打碎,也可以用石臼慢慢搗碎,效果一樣,就是累了些。
如果能將打碎的藥材放至陰涼避光處一星期,效果更好;如果等不及,就直接將混合物放入玻璃器皿,隔水加熱一小時,全程小火,一定不能讓油沸騰,油溫過高很容易影響藥效。
油稍微冷卻后,開始濾渣,這是一項考驗耐性的工作:薄荷油很黏,過濾相當費勁。過濾后加入蜂蠟,然后再隔水加熱至蜂蠟完全融化。
趁熱裝罐,冷卻后薄荷膏即成。為保證效果,最好用小罐分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