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圣劍
【摘要】目的:對清熱中藥的臨床病例進行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使用清熱中藥的7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統(tǒng)計整理其基本數(shù)據(jù)資料,研究分析清熱類中藥的臨床藥理作用效果。結果:726例患者中,298例用于治療炎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有效率為100%;134例用于抗腫瘤和清熱,有效率為85.07%(114/134);235例用于清熱利濕,有效率87.35%(205/235);其余59例用于治療冠心病,有效率為96.61%(57/59)。結論:清熱中藥可有效應用于抗菌、清熱、冠心病、腫瘤的治療中,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應用效果較好。
【關鍵詞】清熱中藥;臨床;病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207-01
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此類藥物可廣泛應用于熱證癥狀,如面紅目赤、口舌干燥、舌紅苔黃、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脈數(shù)等[1]?,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清熱類中藥具有解熱、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藥理作用[2]。為避免臨床盲目使用清熱中藥,合理指導臨床用藥,筆者對我院726例患者進行了病例分析,現(xiàn)將本實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使用清熱中藥的7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病例資料,建立Excel數(shù)據(jù)庫,具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臨床證候、診斷、治療情況以及最終的治療效果等。
2 結果
2.1 抗炎、抗菌效果
726例患者中,298例用于治療炎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支原體陰道炎患者195例:均已婚,年齡22~45歲,平均(38.7±4.6)歲。頑固性扁平疣患者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齡18~31歲,平均(21.8±6.0)歲,病程2個月~7年,平均(20.1±7.2)個月。經(jīng)中醫(yī)辨證分析此類病情多因正氣不足、外邪入侵所引起,治療應以清熱燥濕利尿類藥物為主,如黃柏、板藍根、連翹、澤瀉、茯苓、赤芍、白芍、薏苡仁等,若患者有氣虛血虛癥狀,可適當佐以補氣血藥物如當歸、香附、白術等。本實驗中陰道炎患者痊愈178例,有效17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扁平疣患者痊愈65例,有效38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清熱類中藥一般抗菌譜較廣,可抑制多種細菌真菌、病毒等,顯著改善炎癥和微生物感染狀況。黃芩、連翹、板藍根可抑制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黃柏可有效抑制結核桿菌和鉤端螺旋體;金銀花、青黛、魚腥草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效。此外,清熱中藥還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可抑制流感病毒。
2.2 抗腫瘤、解熱作用
腫瘤發(fā)熱患者共134例,其中男76例,女58例,年齡34~65歲,平均(54.6±6.5)歲,病程11個月~2年。中醫(yī)認為此類疾病病因在于熱毒耗津、氣陰兩虛、痰盂交結、郁而化熱,治療時應以固本退熱方藥為主,如天花粉、地骨皮、太子參、石膏、蘆根、知母等,針對痰瘀嚴重患者,適當加以枳殼、橘紅類理氣化痰類藥物。腫瘤發(fā)熱患者共痊愈62例,有效52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85.07%。
晚期腫瘤患者臨床多伴有口渴、發(fā)熱、局部灼熱疼痛、尿赤、舌苔黃膩等熱證,若長期使用解熱鎮(zhèn)痛類西藥可導致機體虛脫,中醫(yī)理論認為此類癥狀屬于正虛邪實、氣血津液虧虛,應重在固本培元,可采用固本退熱類中藥,如地骨皮、太子參等。
2.3 清熱利濕
235例用于清熱利濕,其中乙型肝炎105例,男62例,女43例,年齡34~67歲,平均(46.5±4.7)歲,病程1~5年,平均(2.4±1.1)年。梗阻性黃疸130例,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齡33~72歲,平均(53.2±9.3)歲。中醫(yī)認為此類疾病屬于多由濕熱瘀郁、肝脾失氧所致,宜采用滋陰降火、補脾養(yǎng)肝類中藥,如金銀花、苦參、茵陳等,適當佐以柴胡、郁金等理氣藥。清熱利濕類患者痊愈85例,有效120例,無效30例,總有效率87.5%。
慢性乙肝病機包括正虛和邪實兩方面,治療時應重在疏肝健脾益氣、清熱利濕解毒,多采用柴胡、金銀花等疏肝健脾、滋陰降熱類中藥。
2.4 冠心病的治療
冠心病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齡41~78歲,平均(56.7±8.9)歲,多由氣血不暢、痰瘀內(nèi)熱所致,治療以清熱瀉火、活血化瘀類方藥為主,如大黃、黃芩、黃連等,并佐以活血化瘀類中藥。59例患者共痊愈21例,有效3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61%。
中醫(yī)認為冠心病患者心絞痛是由心脈痹阻所致,固臨床用藥以活血化瘀為主,可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如川芎。
3 討論
清熱中藥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腫瘤、治療冠心病等多種應用,為避免臨床盲目用藥,應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調(diào)查,根據(jù)患者的性別、生理、遺傳、過往病史等進行個性化用藥[3],同時結合中醫(yī)理論,以辨證論治為原則,科學配伍,正確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 張仁霞,劉常同.清熱類中藥免煎顆粒與其煎劑體外殺菌效果的比較[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20):112-114.
[2] 張文龍.益氣養(yǎng)陰、清熱活血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5):64-65.
[3] 陳笑媚.清熱中藥的臨床病例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7):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