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紅
唐亡之后,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時期。北宋和遼、西夏的并立,金和南宋的對峙,元朝的大一統(tǒng),使這段時期的歷史呈現(xiàn)出復雜的局面。戰(zhàn)爭不斷,銅源匱乏,銅禁甚嚴。當時的銅鏡不如漢唐的厚重,鏡子制作注重實用,不求華麗。形狀仍以圓形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帶柄形等。宋時還出現(xiàn)了異形鏡,比如長方形、鐘形、盾形、星形等多種形式。這一時期的銅鏡鏡體輕薄,裝飾簡潔,背面多鑄有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山水樓閣等圖案紋飾,亦有素面無紋者。圖案處理常采取隱起、陽線并用,以線的韻律、節(jié)奏來增強紋飾的起伏與重量,克服了因體薄而造成的輕浮單調的感覺。其中的動植物圖案,形象準確,姿態(tài)生動,構圖豐富多變。山水人物圖案的構圖處理富有繪畫效果。宋代銅鏡多產于湖州、撫州、成都等地。在冶鑄方面,宋代銅鏡的合金成分發(fā)生了改變,引起銅鏡質地、色澤的變化。宋代銅鏡大部分質地為黃銅,含錫量明顯減少,含鉛量增加,同時加入了鋅,銅鏡的質地為黃中閃紅,鏡表亦不如唐鏡光亮。
現(xiàn)將鞏義博物館館藏部分宋金時期的銅鏡,作以簡單介紹:
亞形芙蓉鏡(圖1),長15.5、緣厚0.2厘米。亞形鏡,弓形小鈕,鏡背環(huán)鈕對稱飾四朵盛開的芙蓉花,其外飾一周連珠紋;亞形素邊,邊略高于內區(qū)。
雙鵲芙蓉鏡(圖2),直徑12.7、緣厚0.1厘米。圓形鏡,拱形小鈕,一周連珠紋將鏡背分為內外兩區(qū),鈕外對稱飾二鵲二花枝;其外由兩周連珠紋組成一芙蓉花帶,共六朵,枝葉繁茂,花團錦簇;寬素邊。
菱花形銘文鏡(圖3),直徑14、緣厚0.4厘米,菱花形鏡,平頂橋形鈕,鏡背由兩周凸弦紋將其分為兩圈銘文帶,內圈為“福壽家安”,外圈為“精素傳家永用寶鑒”,八瓣菱花形邊,邊高于內區(qū),斜素緣。
葵花形素面湖州石家鏡(圖4),直徑13、緣厚0.2厘米??ㄐ毋~鏡,平頂小圓鈕,素面,鈕一側有一長方形印章式銘文,內書:“湖州石家清銅照子”,八瓣葵花形邊,邊高于內區(qū),斜素緣。
圓形素面鏡(圖5),直徑18.2、緣厚0.2厘米。圓形鏡,圓鈕,素面,寬邊。
方形素面鏡(圖6),長10.8、寬10.8,緣厚1.1厘米。方形鏡,圓鈕,素面,寬斜邊,邊高于內區(qū)。
雙魚銅鏡(圖7),直徑20.5,緣厚0.5厘米。圓形鏡,圓鈕,鏡背浮雕二鯉魚,首尾相接嬉戲于水波之上,整體畫面生動逼真,寬素邊,邊高于內區(qū)。
花卉紋飾是宋代銅鏡中運用最多的裝飾題材,有牡丹、芙蓉、菊花等。北宋時期最具特征的花卉鏡是淺浮雕的纏枝花草鏡,多為亞字形,也有圓形、菱花形和葵花形。鈕座多為圓鈕,還有花瓣形的。主題紋飾多用淺細浮雕的手法,表現(xiàn)纏枝花草弱枝細葉相互纏繞、連綿不斷。由于原料缺乏,銅鏡體薄,匠師們不采用唐鏡那種高浮雕的技法,只用淺雕,線條纖細而不草率,花卉微微凸起,生動自然。從題材上看宋代的花卉寫實性較強,不像唐鏡那樣夸張華美厚重,不完全追求裝飾效果,而注意細節(jié)。花蕊、花瓣、葉片、枝蔓姿態(tài)各異,枝條柔順、葉脈清晰,顯得端莊素雅。除了花卉外,宋鏡中也不乏禽鳥、魚蟲等來作裝飾的,其中最精美的要數(shù)雙龍鏡。宋代雙龍鏡的構圖多為二龍隔鈕相對,身軀蜿蜒于龍頭之上,其下有波濤洶涌的海水,岸上一座香爐,煙霧繚繞。
蹴鞠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體育運動,宋代的蹴鞠鏡采用浮雕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當時活潑生動的運動場景,畫面左側一女子作踢球狀,小球離地,置于女子腳尖之上,對面一男子蹲步前傾作防守狀,男女后側各有一人注視前方兩人,場景形象逼真。此鏡主要流行于南宋時期,也有學者認為是明初所鑄。
北宋末年出現(xiàn)的素地銘文鏡極具特色,主要流行于南宋時期。圖紋簡單,鏡背素地無紋飾,僅鑄有商標性的銘文,銘文被置于長方形的框內,豎寫一行或多行,多在鈕的右側,也有左側或左右兩側的,有柄鏡則在鏡背中心位置。人們一般按銘文中出現(xiàn)的地名稱之為“湖州鏡”、“饒州鏡”、“杭州鏡”、“成都鏡”等,其中以湖州鏡最多。湖州鏡:有葵花形、方形、亞字形、有柄形,鏡背素地上鑄有長方形印章式字號,字號內容除標明鑄造地點“湖州”外,還列出鑄家名號和商號的地址。
宋代的鏡子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的名諱,將“鏡”改為“照子”,稱“照子”或“照子記”。如“湖州真正石家無比煉銅照子”、“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石念四郎真煉白銅照子"、“湖州儀鳳橋南酒樓相對石三青銅照子”、“湖州南廟前街西石家念二叔真青銅照子記”等。在銘文中還特別聲明“真正”、“無比煉銅”等,表明當時已有品牌意識。
外形多樣化是宋代銅鏡的重要特征,中國銅鏡在唐以前以圓形為主,有極少方形。唐時首創(chuàng)花式鏡。到了宋代,除方形、圓形與花形的傳統(tǒng)鏡形外,又創(chuàng)造出有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星形等多種形式。
與南宋對峙的金代,在銅鏡制作上有創(chuàng)新內容 ,雖有不少仿漢唐之作,但也形成自己的特點。雙魚是金代銅鏡中采用比較多的圖案,雙魚鏡一般為圓形,圓鈕,大多飾水波紋,水中雙魚繞鈕回泳,魚身肥大。有的鏡背無水波紋,魚身較小,姿態(tài)規(guī)整。也有分內外區(qū)者,內區(qū)飾雙魚,外區(qū)為狹窄的紋帶,寬素緣。個別雙魚鏡鑄有紀年銘文。人物故事是金代銅鏡中又一重要題材,有些表現(xiàn)了耕種、漁獵、出游、游戲等現(xiàn)實生活場景,有些則表現(xiàn)了人物故事。如童子攀枝鏡,為圓形或八菱形,圓鈕,主題紋飾為幾個童男童女嬉戲于花枝葉蔓之間。有的分內外二區(qū),內區(qū)童子攀枝,外區(qū)為狹窄紋帶,飾以蝴蝶,素緣,有的邊緣鑄有銘文。
金代銅鏡的形制多為圓形、有柄形,花式鏡較少。金代銅鏡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有些邊緣刻官府驗記文字和押記。據(jù)史書記載,金朝由于缺銅、銅禁極嚴,曾詔令禁止私鑄銅鏡,凡鑄鏡和攜帶銅鏡需加上官府的驗記,如:“上京警巡院”、“錄事司劉什秤”、“左巡院驗記官”、“上京巡院正”、“金城記”、“臨潢縣”等,一般多刻銅鏡鑄造地點、官署名、監(jiān)造職官名和人名押號。
不同時代的銅鏡,具有不同的特點,都會受到當時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及習俗的影響。通過對銅鏡的了解可以感受到古人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