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主人翁阿甘的智障者生活經(jīng)歷,該影片跨越了美國 20 世紀 60 年代之后的三十年的歷史。該影片因為包含了獨立戰(zhàn)爭、南北戰(zhàn)爭、一戰(zhàn)、二戰(zhàn)等重大歷史政治事件及英雄事跡、流行文化等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因此,本文試圖從文化的視角對該電影進行解讀,這對我們深刻地了解美國社會文化很有幫助。
關鍵詞:阿甘 美國夢 種族歧視 宗教文化 “愚者哲學”
電影《阿甘正傳》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Winston Groom)的同名小說,1995年獲13項奧斯卡獎提名,并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特技效果六項奧斯卡大獎,同時創(chuàng)造了全球6.57億票房的收入奇跡。1998年被評為美國最偉大的百部電影之一。電影《阿甘正傳》是一部博大精深,意味深長的影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既是政治片也是愛情片,既是勵志片也是娛樂片。該電影在對美國歷史調侃式反思的同時,全方面展示美國的本土文化。本文試圖對該電影體現(xiàn)的美國夢、種族歧視、宗教文化進行文化解讀,以期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和看待美國文化。
一 美國夢
所謂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艱苦奮斗便能獲得美好生活的理想,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勞動、勇氣、智慧、創(chuàng)意和決心取得成功,而非依賴于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幫助。美國夢就是美國人所追求的美好社會,是美國文化的縮影。所以美國夢是美國文化與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依靠個人勤奮勇氣和努力奮斗而不是依靠別人的幫助來實現(xiàn)個人價值,個人夢想。而且堅定的認為只要通過個人勤奮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大熔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他們都相信在這塊土地上只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實現(xiàn)個人夢想,獲得別人的尊重。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奮斗,“每個人只要努力奮斗就能成功”一直是“美國夢”的核心含義。電影《阿甘正傳》是對美國夢的全面闡釋。美國夢主要體現(xiàn)在追求個人利益與個人自主為目的的個人主義上。所以好萊塢的電影為了體現(xiàn)為實現(xiàn)個人利益的個人主義,會放大處于社會中下層的小人物的事跡。影片中的阿甘智商只有75,天生殘疾,這些導致他自卑心理嚴重,不敢反抗追打他的中部流氓及上司的嘲弄與侮辱。但他不敢墮落,發(fā)奮圖強。阿甘從小患有腿疾,需要戴矯形夾子才能勉強正常行走。但他卻靠著“奔跑”的信念努力奔跑甩掉了矯形夾。電影中的阿甘憑著堅定的信念努力奮斗后成為美國英雄。如他獨自穿越了美國的戰(zhàn)后的風風雨雨,如成了越戰(zhàn)英雄,實現(xiàn)對布巴家人的誓言并開起了捕蝦船,創(chuàng)建了巴布阿甘捕蝦公司。加入美國全美橄欖球明星隊受到肯尼迪總統(tǒng)的接見,隨全美乒乓球明星隊出訪中國,參與了中美建交的破冰之旅。正如阿甘的媽媽所說:“Miracles happen everyday.”(每天都有奇跡會發(fā)生。)影片中丹中尉受到阿甘的鼓舞也不再自暴自棄,最終憑借個人努力奮斗成為了捕蝦大王,身價百萬。這些都使美國人受到鼓舞,成功再度喚起了人們心中的美國夢。所以曾經(jīng)美國《娛樂周刊》認為該片對美國的影響不亞于林肯。該片的制片人Wendy Finerman 說男女老少都喜歡這部電影,阿甘也成為美國人的偶像,可見該影片對美國人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震撼作用。
二 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起源于殖民時代,是指本民族對其他人種或民族采取的一種蔑視、討厭及排斥的態(tài)度。種族歧視與《獨立宣言》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是美國文化中的“毒瘤”,一直根深蒂固。從廢奴運動林肯總統(tǒng)宣布廢除黑奴制到三個民權法案,從《獨立宣言》到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從美國內(nèi)戰(zhàn)到今天美國黑人一直在為爭取平等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地位而努力。雖然人們普遍認為種族歧視主要是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但種族歧視在美國廣泛存在,“針對除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WASP)以外的所有種族和群體。”也就是說,只有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才是“真正的”美國人, 其他人都是“外來者”。這些“外來者”不僅包括黑人,還包括東歐及南歐其他地區(qū)的白人和來自亞洲的黃種人。為了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長期以來這些“外來者”付出了艱辛努力和巨大代價。雖然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消除種族歧視,但至今美國社會種族歧視依然存在。特別是在就業(yè)、日常生活以及在許多正式與非正式場合,種族歧視無處不在。這部引起極大社會影響的影片《阿甘正傳》對美國的種族歧視進行了深刻的解構。
該電影是對種族歧視的巨大沖擊,各種族間的交流表明不同種族間可以和諧相處。主要體現(xiàn)在等車的黑人女性、布巴、丹中尉的婚姻上。在影片中,阿甘在公交車站與一位黑人女性一起等車,在等車的過程中他們同坐一條長凳并愉快的聊天。這一場景在種族歧視無處不在的美國來說幾乎不可能。因為美國的種族歧視體現(xiàn)在黑人與白人不能同乘一車,同一個教室,同一餐廳,同一教堂。所以該影片中阿甘與一名黑人女性同坐一條凳子是對種族歧視的沖擊。另外,阿甘視他的黑人朋友布巴為最好的朋友,并為他奉獻一切,包括在戰(zhàn)爭中冒著生命危險救出布巴。雖然布巴重傷而亡,但阿甘幫他完成了他最大的夢想——買捕蝦船。這種患難中的黑白人的友情是對種族歧視的沉重打擊。不僅阿甘沒有種族歧視的觀點,他的家庭也沒有。在影片中阿甘的母親舉辦的晚會上,各種膚色的人都來參加。布巴媽媽后來有錢了雇用一名婦女做女傭。這在美國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另外成為百萬富翁的丹中尉娶了一名黃皮膚的亞洲人,并沒有像傳統(tǒng)美國人那樣娶白人為妻,這在美國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另外,美國政府為了克服種族歧視,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如:聯(lián)邦政府強制性地取消了阿甘所在的阿拉巴馬大學的種族隔離政策,所以從影片中我們看到兩個黑人學生吉米·胡德和維維安.馬隆獲準入學。影片中反映的所有這些都沉重有力的抨擊了美國的種族歧視。雖然影片中存在著種族歧視,如黑人被稱作“黑熊”“黑鬼”,但我們明顯感覺到這種歧視是被弱化的。
三 宗教文化
宗教在美國人民的精神生活領域占著統(tǒng)治地位。自17世紀以來隨著不同地區(qū)的移民涌入美國,美國各種宗教也隨之而來,以多元化與主流化為特征的美國宗教吸引著95%的人信上帝。他們基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正如美國著名神學家尼布爾說的那樣,美國“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國家,也是宗教性最強的國家?!彼宰诮逃绊懥嗣绹松畹姆椒矫婷?,如出生、結婚、死亡等人生歷程都有宗教禮儀,飯前的禱告及周末去教堂做禮拜禱告,貨幣上印著“我們相信上帝”和國歌中“上帝保佑美國”的字眼,還有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等與基督教密切相關的節(jié)日都表明宗教在美國人生活中處處存在。美國人信仰宗教,并用宗教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行為。認為只有敬畏、信仰上帝的人才能誠實地做人,反之必定會陷入罪惡并受到上帝的懲罰。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宗教信仰始終影響著人物的言行并且決定他們的命運。在阿甘的內(nèi)心,上帝是永遠存在并陪伴其左右的,所以他相信上帝,所以在影片中阿甘也好像得到了上帝的幫助并最后成功了,這印證了美國人的信仰。相反,丹中尉與上帝的關系比較曲折。丹中尉出身軍人世家,他的使命是在戰(zhàn)場上為國家立下戰(zhàn)功,同時為自己的家族帶來榮譽。但是越戰(zhàn)中他并沒有獲得任何的榮譽感,相反在戰(zhàn)場受傷。丹中尉因為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雙腿變得不再相信上帝,茍且偷生到在暴風雨中詛咒上帝,與上帝攤牌,再到最終與上帝的和解(made his peace with God)三個階段,這也正是懷疑信仰、與信仰抗衡到信仰回歸的過程。為了更深刻地理解丹中尉的宗教信仰回歸過程,我們要提到美國人的基督教信仰。1620年,首批清教徒將基督教帶入北美,他們因為受到英國政府的迫害,懷著宗教信仰自由的理念乘坐“五月花號”登陸馬薩諸薩州,建立普里茅斯公民自治團體,清教徒開始在美洲大陸上扎根,為“移民國家”——美國的形成打下了基礎。根據(jù)基督教的創(chuàng)世紀記錄,因為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園,所以人人生而有原罪,后來耶穌犧牲自己救贖了人類。所以人們必須信仰上帝、周末去教堂對上帝懺悔來贖罪以此來尋求心靈凈化與身心解脫,從而回歸上帝。美國的《獨立宣言》中寫道:“人人生而平等,而且被造物主賦予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國總統(tǒng)就職一般也以圣經(jīng)的名義宣誓,強調人人生而平等,可見宗教影響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 “愚者哲學”
“愚者哲學”來自西方文化中的“圣愚”,即“神圣的愚人”該詞在圣經(jīng)舊約和新約中都有記載,最早出自基督徒圣保羅的書信中。圣保羅認為智慧有“世俗智慧”和“真正智慧”兩種。他認為“只有上帝才擁有真正的智慧,在世俗的眼里,上帝也許是愚蠢的。”也即雖然看似愚蠢,但實際是擁有大智慧的人,大智若愚?!坝拚哒軐W”在阿甘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也是是戰(zhàn)后人們的一種大眾心理。戰(zhàn)爭改變了美國人的價值觀,導致美國人的人文觀念和精神價值的淪喪,同時新興科技使現(xiàn)代文明受到?jīng)_擊,很多人對現(xiàn)代文明充滿恐懼。人們對現(xiàn)代文明充滿反抗,渴望返璞歸真,這種愿望與當代文明所激起的欲望格格不入。電影里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Mum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ill get.正是這股無所畏懼的精神使得他成功了。這句臺詞也折射人們面對充滿誘惑的出現(xiàn)代生活的無奈與困惑。阿甘雖然智商低,但他能正常思維,而且有自己的想法。經(jīng)常有人會問他:“Are you stupid or something?”他的回答一直是“Stupid is as stupid does?!保ù廊俗龃朗拢┧噪m然有腿疾,但他能夠不停地奔跑,這種看似很stupid的方法確實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不停的奔跑使他跑掉了年少時的侮辱、越南戰(zhàn)場風風雨雨、甚至全美國,從而使他擺脫了所有的不幸,甚至創(chuàng)造奇跡。所以作為智障者的阿甘是美國人心中的一個理想人物,他們希望像阿甘一樣簡單,但淳樸善良。因為他的低智商,所以他不能投機取巧,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最淳樸的信念,腳踏實地努力奮斗,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這是戰(zhàn)后的美國人所期待向往的一種模式。該片的制片人溫迪.費勒曼說:“我覺得故事里的阿甘簡直就是典型的美國人,他的成長過程又正好是我們所經(jīng)歷的,他使我們清晰地回顧過去的歷史。他是個好人,能令人落淚也能逗人發(fā)笑?!?/p>
總之,影片中阿甘所體現(xiàn)的美國夢、種族歧視、宗教文化、“愚者哲學”等文化內(nèi)涵是美國文化的核心。智障者阿甘的人生歷程是對美國夢的完美闡釋,表達了人們內(nèi)心獨白的理想與愿望。影片深刻地體現(xiàn)了“愚者哲學”,同時宗教文化貫穿整個影片,也對種族歧視進行了沉重的抨擊。所以該影片是對美國文化的全面闡釋,學習其中體現(xiàn)的文化內(nèi)涵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美國文化,對于我們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正確對待和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第1期。
[2] 滕學明、劉震:《“虐囚門”的文化思考》,《新余高專學報》,2004年第6期。
[3] 張秋麗、曹曼:《影視文化教程》,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占曉燕,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