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花
(中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人文社科系,廣東 中山 528404)
?
異性愛與同性愛——比較視野下的《紫顏色》
鄭梅花
(中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人文社科系,廣東 中山 528404)
摘要:《紫顏色》是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它為作者贏得了至高無上的文學榮譽,奠定了艾麗斯·沃克在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大家的地位?!蹲项伾芬詴朋w的形式,通過描寫黑人女主人公西麗在遭受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雙重壓迫的悲慘境遇,直到取得獨立和解放的漫長歷程。在她前半生的悲慘遭遇中,離不開折磨欺凌她的男人——繼父和丈夫,而在她后半生尋找獨立的過程中,離不開她的姐妹——莎格?;诖?,在比較視野下,探究小說中繼父、某某先生和莎格,在西麗苦難和獨立成長過程中的異性愛與同性愛,從而分析情感在西麗走向覺醒道路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異性愛;同性愛;《紫顏色》;艾麗斯·沃克
在當時父權(quán)制的社會下,黑人女性遭受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雙重的壓迫,在這一背景下,黑人女性遭受著非人的待遇,以至于她們喪失了身份和話語權(quán)。西麗作為眾多被壓迫的黑人女性之一,其苦悶的生活是黑人女性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1]。艾麗斯·沃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心理,去描繪父權(quán)制社會中備受壓迫的女性逐漸掙脫鎖鏈,走向新生的歷程,該小說可以被看作為“女性成長的小說”,在這艱難的成長過程中,她在受盡了異性愛的煎熬的同時,也得到了同性愛的幫助與鼓勵。
一、作家及作品簡介
1944年,艾麗斯·沃克出生在南方佐治亞州的一個佃農(nóng)家庭,其祖先是奴隸。作為美國20世紀末最為有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集文學家、小說家和散文家于一身,她廣泛地涉足文學、文化批評、婦女主義以及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并且作為一個激進主義者,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婦女運動,她以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去批評以性別壓迫、種族壓迫為核心的一切壓迫。與此同時,作為大學教師的她還把“婦女文學”作為一個單一的研究課程,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她的一生深切關(guān)注黑人女性的生活現(xiàn)狀,對她們的苦難和抗爭飽含深情,她把爭取婦女解放和種族的平等作為終身的事業(yè)[2]。在她的文學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以其熟悉的美國南方佐治亞州和密西西比的農(nóng)村為背景,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以父母家庭鄰里為原型,內(nèi)容多是反映黑人尤其是受到種族和性別歧視的黑人女性的愛與恨,著重表現(xiàn)了她們?yōu)榍蟮脗€性獨立和自我解放的斗爭。
《紫顏色》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它通過92封信向讀者揭示出一個女孩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主人公西麗是個14歲的黑人少女,母親患病后,她輟學照顧家里的弟弟妹妹,承受了一般少女所不能承受的家庭重擔,但是禽獸般的繼父卻向她伸出了魔爪,繼父的奸污使得她年紀輕輕就生下兩個孩子,母親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氣死。繼父在玩弄厭煩她后,把她像丟垃圾一樣丟給了已有四個孩子的鰥夫某某先生。在某某先生家里,西麗過的日子與家里毫無差別,僅有的不同,便是她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太太”稱呼。在某某先生家里,她盡職盡責地照顧某某先生討人厭的孩子,還要承受某某先生獸欲的發(fā)泄。就在西麗以為生活會沒有波瀾地這樣繼續(xù)下去時,莎格出現(xiàn)了。莎格以某某先生的情人的身份住進了家里,西麗非但沒有責罵莎格,而且還細心地照顧奄奄一息的莎格,莎格在西麗的悉心照顧下很快便痊愈了,二人還成為了好朋友。西麗在莎格的幫助和啟發(fā)下重新認識了世界,是莎格教會了西麗用新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思考問題,正是莎格的開導(dǎo)才讓西麗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西麗發(fā)現(xiàn)了某某先生藏起耐蒂的信件后,憤怒地想要殺了他,在莎格的開導(dǎo)下才打消了這個念頭,最后憤怒之余的西麗離開某某先生開始新的生活。在孟菲斯,西麗走出了家庭學習縫紉,最后在成為技藝精湛的裁縫后,她開了裁縫鋪,過上了真正意義上獨立自主的生活,并且成立一家褲子公司,還繼承了本該屬于她的財產(chǎn)。最后,妹妹和妹夫帶著西麗的兩個孩子從非洲回來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大團圓的結(jié)局也蘊含了作者對黑人女性寄予的厚望。
二、異性愛是否存在
在《紫顏色》中,對于異性愛來說似乎有些沉重,或是有些捉摸不透,或是存在或是不存在,但是對西麗來說,這位年輕的少女,因為年少的經(jīng)歷讓她錯失擁有愛情的機會,尤其是異性愛情的機會。
(一)西麗和繼父
14歲的西麗在還不知道性愛為何物時,就遭到了繼父的奸污,并且在繼父的威脅和詛咒中,默默地忍受著這種亂倫的生活。在這種待遇中,她從未想過反抗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抗,只是在與上帝的信件中去傾訴自己的疑惑。對于西麗和繼父,他們沒有超乎倫理的愛情,有的只是父權(quán)制社會中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與獸欲的發(fā)泄,如果說《洛麗塔》中亨伯特和洛麗塔的亂倫是因為有愛、有迷戀的存在,那么西麗和繼父,就只有黑人男性對黑人女性的壓迫與迫害。
(二)西麗與某某先生
繼父在厭倦了西麗后,像販賣奴隸一樣把西麗送給了某某先生,某某先生娶她唯一的原因是讓她照顧家里無人照看的孩子。在沒有征求過西麗意愿的情況下,繼父就將她從一個火坑推向了另一個火坑,西麗在某某先生家里雖然坐擁著女主人的身份,但是卻沒有女主人的待遇,某某先生只是把西麗當成來家里做工的女工,時不時地打罵和欺凌。此外,西麗還受到某某先生孩子的奚落,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他把生病的情人接到家里讓西麗照顧。在西麗看來,與某某先生的生活讓她厭倦,她討厭某某先生把自己當成泄欲的工具。西麗在男性世界中體會到的只是暴力、冷酷和無邊的謾罵,她相繼在繼父和某某先生的壓迫下,從未體會到作為一個女人應(yīng)該具有的快樂,男性的壓迫使她的身體遭受摧殘,人格受剝奪。繼父和丈夫?qū)τ谒?,有的只是欲望的發(fā)泄和壓迫下的承受。
(三)索菲亞與哈波
毫無疑問,從作品中讀者可以感受到索菲亞和哈波的愛情,在索菲亞交往之初就受到了家長們的反對, 而索菲亞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與哈波偷食禁果,在遭受某某先生的奚落時,她還是一無既往地去維護自己的愛情,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他們結(jié)婚了,即便是住在沒有窗戶的小房子里,索菲亞也是怡然自得,因為她終于捍衛(wèi)了自己的愛情。結(jié)婚后的索菲亞和哈波依舊相親相愛,但哈波是深受父權(quán)制影響的少年,一直想打壓自己的妻子,久而久之,在矛盾的日積月累下,索菲亞受不了自己丈夫的想法,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丈夫。可以肯定地說,他們之間有令人艷羨的異性愛情,但是這些愛情被男權(quán)社會下的大男子主義消磨殆盡。
(四)莎格與某某先生
年少時莎格和某某先生是擁有自由的愛情的,并且還孕育了他們愛情的結(jié)晶,本來可以組成幸福家庭的莎格和某某先生,卻被某某先生的父親硬生生地拆散了,他們之間的愛情瞬間戛然而止。后來,莎格染上重病,被某某先生帶回家醫(yī)治,雖然不是情侶、不是夫妻,但某某先生還是盡自己所能去照顧莎格。拋開西麗來說,莎格和某某先生之間還是有感情的,他們對過去種種的愛情無法釋懷。但是,莎格和某某先生的愛情并沒有給莎格帶來任何好處,在父權(quán)制的社會里,某某先生的父親插手他們的愛情使莎格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接著她被迫離開她的孩子,最后別人在背后一味地詆毀她,稱她為蕩婦。歸根結(jié)底,所有的遭遇都來自于她最開始的愛情。
三、溫情脈脈的同性愛
西麗在男性的欺凌下,對男性充滿了憤怒,在她看來,脫了衣服的男人像青蛙,并且她對男性提不起一點興趣,正是這些原因才使得西麗在遇到莎格之后開始羨慕莎格,也正是因為自己對男性不感興趣,才能使得她對莎格(某某先生的情人)照顧得盡心盡力。莎格被這個悉心照顧自己的女人感動了,所以莎格才會竭盡全力地去幫助西麗認識自我,并啟發(fā)她以新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正是因為西麗的遭遇和羨慕,最終使得她們之間的姐妹情誼上升到溫情脈脈的同性愛[3]。
(一)西麗和莎格之間的感情分析
可以說,西麗和莎格之間的同性愛只是西麗一個人的單戀,雖然她們把彼此視為對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她們之間沒有男女兩性間的性關(guān)系,有的只是相互的愛護和幫助。西麗在莎格的幫助下第一次認識到了身體的結(jié)構(gòu)和作用,并且第一次對自己身體本能的反應(yīng)有正確的認識,她在鏡子前認清了自己的女性特征。并且莎格意味深長地喚西麗為“處女”,喚醒了西麗長期壓抑的性意識,并且品嘗到了性的快樂。當懵懂的西麗意識到自己愛上了傾慕已久的莎格時,她十分開心,但是當西麗得知莎格有了情人之后,又非常難過,認為自己建立的感情世界轟然崩塌了[4]。而在莎格看來,她只是把西麗看作情同手足的姐妹,她雖然憎恨男性的懦弱和大男子主義,但是她并不反感從男性身上獲得愛情。這就可以定義為她們間的同性愛,西麗是主動的。
小說中,西麗悉心地照顧生病的莎格,或是出于回報或是出于感動,莎格幫助西麗認識到了女性的奧秘,并且啟發(fā)西麗重新認識和思考世界。西麗的真誠,莎格的直率讓她們?yōu)楸舜说纳钤鎏砹嗽S多的樂趣,她們之間的同性愛情多是表現(xiàn)為姐妹間相互幫助和關(guān)懷的情誼,但對于西麗來說不同的是,西麗在繼父和某某先生的欺凌和壓抑下,她在骨子里有一種對男性的反叛和厭惡,莎格的出現(xiàn)給西麗帶來了新的感官和認識,她集女性的魅力與男性的豪爽于一體,所以自然而然西麗會被莎格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同時在莎格的身上她獲得了久違的自尊和尊重,因此由仰慕轉(zhuǎn)化為喜愛,對西麗來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
西麗在未見過莎格時,就已經(jīng)被這個女性的種種事跡吸引了,其中西麗更感興趣的是莎格和某某先生的傳聞,她或許是疑惑某某先生這樣的人怎么配擁有莎格,或許是疑惑某某先生是否像對她一樣對待莎格。她千方百計地想要認識她。在看到莎格的照片時,西麗覺得:“莎格·艾弗里是個女人,我看到過的最漂亮的女人。她比我媽媽還要漂亮,比我要漂亮一萬倍?!薄罢灰?我一直在看這張照片?,F(xiàn)在,我一做夢就夢見莎格·艾弗里?!?/p>
中國有句古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西麗對莎格的迷戀,同時也是沃克為接下來二人感情發(fā)展埋下的伏筆,也更能讓讀者理解到西麗為何對莎格如此的迷戀[5]。
(二)同性戀的成因
對于西麗來說,她具有同性戀的意識離不開她的生活和生長的背景,家庭背景和個人傾向二者的融合,使得西麗形成了同性戀的愛情觀。
1.家庭背景的原因
西麗年少的慘痛經(jīng)歷,使得她對男性有著一種本能的排斥和厭惡心理,14歲的花季年紀卻時常遭到繼父的奸污,并且生下兩個孩子,由于繼父長期地欺凌使她在20歲的年紀就已經(jīng)沒有做母親的權(quán)利了。在繼父的恐嚇和欺辱下,她不敢向任何人去講述自己的遭遇,只是將所有的委屈寫信告訴本不存在的上帝。在繼父看來,西麗只是作為一個工具存在,當他厭倦之后將西麗嫁給某某先生,與其說是嫁女兒不如說是在進行商品交易,因為自始至終他也沒有讓西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西麗從繼父的手里轉(zhuǎn)到了某某先生的手里,但是她的待遇并沒有改變,她依舊做著繁重的家務(wù)勞動,照顧一大群不懂事的孩子,還得作為男人泄欲的工具,并且他們對她都是隨意地打罵。正是這種家庭背景,給西麗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因而使得她對繼父以及某某先生產(chǎn)生了恐懼和憎恨。
2.個人傾向的原因
莎格作為女性獨立的象征,她是作者傾注最多的心血的一個人物形象。在她的身上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新女性。艾麗斯·沃克一生致力于女權(quán)運動,她期待莎格這樣一個新女性能夠喚醒父權(quán)制社會中沉睡的女性[6]。在父權(quán)制社會里,黑人女性是男人的附庸,男性是女性思想的主導(dǎo),而且還是她們生存的方向標,黑人婦女心甘情愿地受男性擺布。莎格在這些黑人女性中顯得格格不入,正是這格格不入才使得某某先生沉迷。她的獨立自主、特立獨行,深深地吸引著西麗,并且在莎格的影響下,西麗獲得了個性的獨立和人格的解放。正是因為莎格對西麗的吸引,才使得西麗喜歡甚至愛上這個特立獨行的女子,西麗的個人傾向是她形成同性愛的原因之一。
(三)同性戀感情下的意識覺醒
1.安于現(xiàn)狀,甘心忍受
在小說的前半部分,西麗遭受了諸多非人的待遇,即便是給上帝寫信,其中的語言也是委曲求全、甘心忍受。家務(wù)的重擔、生病的母親、繼父的奸污與恐嚇,使這個14歲的女孩備受煎熬,她忍氣吞聲操持家務(wù)并生下兩個孩子。在家里她就是一個任繼父擺布的玩偶,面對父親的欺凌,母親的責罵,她不知道反抗,只向她敬愛的上帝去傾訴。作為黑人女性,她沒有尊嚴,沒有地位,在繼父玩膩后把她作為物品送給了某某先生。面對繼父無恥的行徑,她并沒有表現(xiàn)出不滿,而是順從了繼父的安排。
在某某先生的家里,她依舊延續(xù)著之前的生活,照顧孩子,做家務(wù),任由某某先生發(fā)泄性欲,面對某某先生的責罵她沒有反駁,還是一味麻木地接受。在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西麗并沒有覺得不妥,在她看來,女人就應(yīng)該受苦,就應(yīng)該依附于男性,不需要有獨立的人格。當她看到兒媳索菲亞與哈波打架時感覺不可思議,并且還教唆哈波“打她”,所有這些都可以看出西麗的麻木。但是索菲亞的反抗精神無疑影響到了她的生活,緊接著莎格的出現(xiàn)則讓她徹底地改變了之前的苦難生活。
2.敢于反抗,爭取獨立
莎格的出現(xiàn),讓西麗看到女性的美麗與魅力,同時也讓西麗看到了人格獨立的重要性。在西麗照顧生病的莎格時,雖然莎格出言不遜,但是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吸引著西麗,在莎格的影響下,她看到了生活中不止只有順從,女性同樣可以向男人一樣活得有尊嚴。病愈的莎格成了西麗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本應(yīng)是姐妹之間的相互扶持,在西麗的感情觀中逐漸地變了方向,早已對男人絕望的西麗愛上了個性時尚的莎格。同性愛情并沒有使西麗喪失自我,相反在莎格的鼓勵與幫助下,她獲得了經(jīng)濟的獨立和精神的獨立,并且在與男性的相處中獲得了尊嚴和尊重。不可否認的是,西麗這種覺醒意識的形成離不開她與莎格之間的同性愛情,即便這種同性愛情僅存在于西麗身上,她也并沒有像之前一樣隱藏自己的心情與困惑,而是繼續(xù)地愛著她的莎格。
在《紫顏色》中,西麗通過與莎格的同性愛情重新獲得了尊嚴和獨立,總的來說,文中的異性愛情并沒有幫助女性得到改變。在異性的愛情中,大男子主義的男性一直想要去壓制女性,在同性愛情與異性愛情的比較中,同性愛情幫助女性獲得了尊嚴和獨立,而異性愛情依舊把女性推向絕望麻木的深淵,可見同性愛情意識下的覺醒具有解放和劃時代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紫顏色》中,作者通過對西麗和莎格的同性關(guān)系的描述,頌揚了女性的團結(jié)和友愛,小說的主旨并不在于貶低異性愛和歌頌同性愛,而是在于借助同性愛去讓黑人姐妹團結(jié)起來去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文中大團圓的結(jié)局也寄寓了沃克對黑人女性美好的愿望,希望黑人女性能夠筑起一道團結(jié)友愛的獨立之墻,去幫助受壓迫的黑人女性撐起一片溫情脈脈的天空,進而達到兩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林怡.烏托邦似的姐妹情——《紫顏色》中對婦女主義的頌揚[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5,(4).
[2]凌建娥.身份、創(chuàng)造力與姐妹情誼——論艾麗斯·沃克《紫顏色》中的黑人女性主義生存觀[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7).
[3]蒲若茜.西麗的新生命儀式——《紫顏色》西麗與莎格情感關(guān)系之透視[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
[4]張玉紅.當代黑人女性成長的軌跡——淺評《紫顏色》中西麗的人物形象[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1).
[5]朱麗.夢想、幻滅、再生——談《紫色》中茜莉女性意識的覺醒[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
[6]王軍.走出種族、階級與性別歧視的樊籬——評愛麗絲·沃克的《紫顏色》[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
(責任編輯:劉東旭)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1-0109-03
作者簡介:鄭梅花(1976—),女,山東濰坊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英美文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0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51